- 相關推薦
保障房項目信息管理系統規劃設計與評價論文
0引言
隨著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工程建設項目投資越來越大、工程建設項目管理越來越精細、工程建設項目質量要求越來越嚴格。因此,隨著國家信息化戰略的推進,從建筑行業到建筑企業,都迫切地需要利用信息技術來推進項目的現代化管理。隨著中國加入WTO,現代化、國際化的競爭對施工企業的管理提出的更高要求將進一步促使管理從粗放式向集約式轉變[1],可以通過建立管理信息系統,規范作業流程、降低管理成本、有效控制質量。為了促進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我國大力加強了保障性住房的建設力度。但是,由于保障房建設的資金約束性和目標的明確性,通用的管理信息系統軟件并不能有針對性地適用于保障性住房工程項目。因此,針對保障房工程項目設計專用的管理信息系統就顯得十分必要。本文對保障房項目的管理信息系統進行了總體規劃并對主要功能模塊進行了介紹,同時建立系統應用效益評價模型。
1保障性住房工程項目的特點
傳統的項目管理模式是主要依靠人工進行管理,不能完全適應信息高速發展時代要求,因此依靠計算機網絡技術對工程項目進行現代化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保障房工程雖不是大型復雜工程,但卻關乎著公共利益,工程中存在著以下幾個特點:
①建設程序復雜、審批環節多。保障性住房是專門針對中低收入家庭建設的具有社會保障性質的特殊住房,它是由政府擬定計劃,籌措資金,并選擇施工單位進行建設,最后分配給申請者。因此在保障房建設前期要經過各級政府部門層層審批確定方案。因此,對于保障房的建設周期、成本投入會有影響。
②關注度高、期望值高、容忍度低。保障房項目不同于商品房,涉及政府部門、設計方、施工方和購房者等,因此能夠吸引更多的關注,同時社會對保障房項目的期望值高,購房者希望能以最低成本價格購得質量有保證的房子,設計者希望能在保證戶型要求的基礎上盡可能利用空間,施工者希望能有一定的利潤,社會希望保障性住房在調節房地產市場上起到應有的效果。所以一旦保障性住房出現資金、質量等問題的時候,社會的容忍度是極低的。
③成本控制嚴格,質量要求高。保障房不同于商品房,首先由政府籌資,因此政府對于投資的控制是相當嚴格的。對于施工企業來說要想獲得利潤,只能在成本控制上嚴格;而保障房質量是關乎于群眾利益的,所以對項目的質量要求較高。
④工程信息流量大,參與方多。隨著工程項目的進展,項目信息的數量呈現出加速遞增的趨勢,完全用手工對工程項目中的海量信息進行管理是十分困難的。保障房建設中所涉及到政府、施工方、建設方、監理方、建設監督部門、供貨商等多方,必須協調管理,做到信息共享。
2保障性住房工程管理信息系統規劃設計
2.1保障性住房項目管理信息系統現狀
保障房建設項目不屬于大型項目,也不屬于復雜工程項目,因此在保障房項目中很少使用綜合型的項目管理軟件,更多是分別使用一些計價軟件和進度管理軟件對項目進行管理。這雖然已能保證項目的正常建設,但是對于企業自身來說,在信息整合、流通、共享方面是不足的。而國內外大型項目使用的信息系統管理軟件,對保障房建設單位來說購買費用較高、功能過于冗余、重點功能不突出,也無法對保障房建設進行有針對性的精細管理。
2.2管理信息系統規劃設計
2.2.1系統總體規劃
管理信息系統就是使用系統的理論方法建立起來的,由人和計算機組成的對管理信息進行收集、整理、處理和使用的系統,它能為決策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因此,本系統結合保障房項目特點,以信息流為基礎,以質量管理、成本管理為核心,結合現代項目管理知識體系,涵蓋進度管理、安全管理、材料管理、合同管理等的功能集成,使之既服務于決策層、管理層,又滿足業務層的應用,為不同層次的參與方提供不同精度的信息,減小由于各個層次不同的組織結構和管理模式所導致的影響。
作為保障房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是關鍵,如果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盡量節約成本,使企業獲得更好的效益,就變成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本系統的應用以施工企業為中心,延伸至監理單位、設計單位、政府部門、供應商等,形成多方的協同工作,有效整合各方資源,使項目各相關者得以圍繞業務展開全面協作,形成高效的項目管理體系,提高管理效率。同時,可使計劃可執行、可監控,責任可落實、可追溯,全面監控項目執行過程,有效識別和規避項目風險。
2.2.2主要功能介紹
①成本管理系統。
項目的成本管理系統主要是指承包商在項目形成過程中對生產經營和管理所消耗的人力資源、物質資源和費用開支而進行的指導、監督、調節和限制,及時糾正偏差,在完成預定項目目標的同時把總成本控制在計劃范圍內。這就需要對各種成本數據目標值在開工前編制現金流計劃,在項目實施工程中及時編輯實際現金流,對目標值和實際值進行成本偏差分析并得出結論。
②質量檢測系統。
主要是對施工現場有關施工質量的數據進行采集和檢測,比對《建設工程質量檢測管理辦法》對質量指標和數據的信息,包括試驗管理、收件管理、質量管理等進行監管,在數據的采集和處理方面形成了質量管理的核心。
③進度管理系統。
進度管理系統主要是根據輸入的原始數據,進行網絡計劃的編制,得出最優進度計劃方案。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對工程的實際進度進行統計和分析,動態比較實際進度與計劃進度,同時通過對網絡計劃的編制,計算出所需要的資源數量,合理安排施工計劃。
④協同辦公管理系統。
符合現有辦公業務流程,功能齊全,操作簡潔,方便各參與方對施工信息進行獲取、交換的通用管理系統。主要包括:合同管理、文檔管理、常用報表輸出、規范查詢等。
⑤物聯網技術。
物聯網(theinternetofthings)概念于1999年由EPCGlobal的Auto-ID中心Ashton教授提出,定義為把所有物品通過射頻識別技術(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簡稱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光纖傳感器、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2]。將保障房項目信息與質量檢測信息利用物聯網技術上傳到系統,方便了信息的錄入,也更易于信息共享。
3系統經濟效益評價
一個新的信息系統的建立與運行,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因此必須進行系統評價,并根據檢查和評價的結果,找出系統的不足及薄弱環節,為今后進一步改進和完善提出建議。
系統評價方法可分為定量方法與定性方法、動態方法與靜態方法等。實際常用的信息系統評價方法主要有三種:成本效益分析法、專家意見法和多準則評價法。鑒于本系統的評價是在系統投入使用之前進行的,因此適用于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建立評價模型。
3.1系統成本
①硬件成本。硬件成本是指購置計算機系統,包括服務器、通信設備、終端設備等的一次性購置費用或租賃費用。這些設備按固定資產形式管理,以折舊的方式攤入成本[3]。
②軟件成本。企業購買或者自行開發軟件時花費的資金。
③維護與運行成本。包括消耗性材料費用、系統投資折舊費、硬件日常維護費以及人員的管理培訓費用等為了保證新的信息系統正常運行的費用。
3.2系統收益
管理信息系統能及時反映工程項目實施情況,準確地提供對決策有重要影響的信息,從而提高了決策的科學性,避免不必要的開支。使用管理信息系統的收益可分為直接收益和間接收益。間接收益主要表現在企業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的提高等方面,這種效益很難用具體的統計數字進行計算,只能做定性分析。
①直接收益主要來源于因使用管理信息系統而帶來的生產成本降低所節約的收益,計算公式如下:
B=Br+Bm+Bj+Bc+Bi(1)
式中:Br為人工費節省成本;
Bm為材料費節省成本;
Bj為機械使用費節省成本;
Bc為措施費節省成本;
Bi為間接費節省成本。
②間接收益主要是指管理信息系統實施后,由于管理技術和手段的不斷提高和推陳出新,提高了企業的生產效率以及生產組織的協調性、科學性而帶來的收益。它的主要來源有:管理手段的不斷提高所帶來的收益;專業化水平的不斷改進帶來的收益;生產組織的科學化、協調化帶來的收益;決策的科學化帶來的收益[4]。這部分產出沒有一定的實物形態可以參照,往往難以用貨幣直接加以度量。本文僅針對工程項目管理特殊性,單獨對進度管理、質量管理建立評價模型。
由于使用了管理信息系統,保證工程項目按照進度計劃進行施工,能保證工程項目按計劃竣工或者提前竣工。那么,項目提前竣工或縮短工期所帶來的收益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B=P(1+i*)■(2)
式中,P為因使用管理信息系統而使項目提前交付所帶來的項目收益;
i*為年益率;
T1為項目計劃工期;
T2為使用管理信息系統后的項目實際工期。
由于工程管理信息系統中含有質量檢測系統,這將對工程質量的提高起到監督、推進作用。質量提高所帶來的收益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n=■×100%(3)
式中,F1為使用企業原本的工程質量評估優良率;
F2為未使用管理信息系統后的工程質量評估優良率;
F0為行業工程質量評估基準優良率。
這個公式可以反映使用管理信息系統后質量提高的水平。
3.3系統經濟效益評價指標
通過分析使用管理信息系統所需要的支出和獲得的收益,可以得到總體評價公式是:
■=■(4)
式中,■為收益成本比;
Bt為第t年使用系統而產生的收益;
Ct為第t年使用系統而產生的成本;
i為基準收益率;
n為系統使用年限。
評價標準:■≥1,系統應用效果良好且比值越大越優;■≤1,系統應用效果不理想,投入較大,沒產生良好的應用效益。
如果,■≥1,則還應該計算項目的投資回收期,計算出收回投入成本所需的時間,進一步檢測系統經濟效益的好壞程度。投資回收期計算公式如下:
∑■■(B-C)t(1+i)t=0(5)
式中,B為使用系統而產生的收益;C為使用系統而產生的成本;i為基準收益率;t為投資回收期。
評價準則:t越小越好,意味著系統經濟效益越好,能較早收回投資成本。
4結語
雖然保障房建設項目投資不大,對企業來說利潤空間不大,但是它的建設事關民生,在保障房建設中運用好項目管理信息系統軟件,將會給建設企業帶來無法估量的直接和間接效益。但是,工程項目的信息化是一個長期探索的工程,對于工程管理的很多方面還沒辦法做到完全信息化,帶來的收益也沒有做定量分析。這就需要總結以往案例經驗,結合工程實際不斷改進和完善系統,實現系統應用的目標。
【保障房項目信息管理系統規劃設計與評價論文】相關文章:
信息管理系統論文09-18
綜合布線系統設計項目教學模式應用論文07-12
信息管理系統論文15篇02-15
學生信息管理系統設計開題報告11-24
汽運公司車輛運行信息管理系統規劃報告06-19
FPGA數據采集與回放系統設計論文04-24
規劃與項目建設計劃范文07-26
基于系統設計的科研管理論文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