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在高職院校的創新論文
高職院校是培養高技能人才的搖籃,隨著我國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學生進入高職院校進行學習深造,然而從當前來看,我國高職院校的教育管理模式過于陳舊,不能滿足形式發展的要求,因此,創新教育管理模式勢在必行,本文分析了當期我國高職院校管理存在的問題,提出創新我國高職院校教育管理模式的措施,希望對高職院校的發展有所幫助。
一、當前高職院校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沖擊著傳統教育管理工作
當今,網絡信息技術快速發展,互聯網已經普及到平民百姓之中,互聯網在高職院校學生提供了快捷學習途徑的同時也對部分學生產生了消極影響。
由于高職院校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的關鍵時期,還沒有形成穩定與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導致一部分高職院校的學生被一些錯誤思想所引導,為了一些違法犯罪分子所利用,這對他們的學習、生活和心理健康帶來了極大影響,學生管理難度也進一步加大。
(二)高職教育的飛速發展導致管理難度進一步加大
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不斷擴招,高職院校數量和學生人數都在不斷增長,各個年齡層次的人都可根據自己的努力,以高考的方式參與高等教育,這就導致了現階段高職院校學生素質良莠不齊。
在當前社會多元文化背景和多元價值觀念的影響下,高職院校學生在人生觀、價值觀、思維方式、生活習慣等方面都存在個體差異,如何創造出一種多元而又統一的教育管理體系來管理高職院校學生就成為教育管理人員所面臨的重要問題。
(三)教育和管理工作銜接不夠緊密,存在脫節現象
高職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量大、工作內容復雜,需要全員的配合和參與。
但當前,高職院校中的很多教師并沒有認識到這一點,很多教師認為自己主要的任務就是向學生傳授科學文化知識與專業技能,至于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則是輔導員和學校其他行政機關與黨委的責任。
而高職院校的教育管理人員大部分僅僅強調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其他方面的教育卻只字不提,這就導致了高職院校的學生在專業課教育與管理工作方面存在著嚴重的漏洞,二者不能相互協調、相互促進,久而久之造成了高職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效果的底下,很難形成教育與管理的合力。
二、創新教育管理模式是傳統管理模式向先進的科學管理模式進化的必然要求
教育的創新主要體現在教育理念的創新教育管理模式的創新,從目前來看,大部分高校和中小學都在積極改革創新教育管理模式,高職院校應積極創新,傳統的教學管理模式并非與當代教育格格不入,要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原則的基礎之上,因勢利導,合理借鑒,推陳出新。
現有的教育制度正在經歷改革階段,現有的'教育制度要實現多樣化,要變硬化管理為彈性管理。同事高職院校的教學管理模式需要新的教育理念不能一味注重專業技能的培養,也要注重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要積極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優良的品質,為社會輸送專業技能強,綜合素質高的高質量人才。因此要切實提高學生的綜合競爭力就必須改革傳統的教學管理模式,創新教育理念。
三、創新高職院校教育管理模式的方式
(一)強化現代教育管理理念,要想創新教育管理必須要先轉變傳統教育管理理念
首先,管理者要轉變傳統教育思維方式實現從單向思維向多向思維的轉變,管理思維不應是封閉式的面應當是開放性的新型管理方式。其次,要不斷強化以人為本的教育理論,吧學生作為以人為本的出發點與落腳點,讓整個教育管理與整體的服務體系想融合。三是要加強院校的精神文化建設,院校精神并不是短期內形成的,院校精神集中展示了所有師生之間的意志和心態,表現著院校的整體風貌,學校要不斷加強精神文化建設,讓學校形成良好的教風、管風、學風,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生賴以生長成才的理想搖籃。
(二)整合教育機構與管理機構,形成教育與管理協調推進的管理格局
高職院校教育與管理機構職能的過于明確和分離不利于高職院校學生的教育與管理,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著學生的健康發展。高職院校教育管理工作的積極有效開展依賴于高職院校教職工的全面努力和共同配合,只有這樣才能將高職院校的教育管理共工作落到實處。
當前,高職院校的部門間合作一般是由某一部門組織牽頭,其他部分在牽頭部分的領導下相互合作,但這種合作方式過于松散,部門之間配合不默契,工作成效不顯著。如果要解決更為復雜的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教育與行為規范問題,促進學生專業技能與思想素質的全面發展就需要各個部門更為緊密的合作和聯系,充分發揮各個部門的優勢,共同推進高職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
(三)改革思政課教學方式和內容,形成主題明確的思政教育體系
高職院校應根據學生各個階段的思想政治教育重點確定思想政治教育主題。教學內容應當于學生各個階段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題保持協調一致。在教學方式上要創新教學管理方法,運用多種教學技術與手段,增強課堂的趣味性。加強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活動的結合,形成課堂教學、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想結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模式。在思想政治教育考核方面,建立量化指標,將日常考核和實踐的綜合評價得分作為學生的思想政治考核評分,最終使思想政治課的教育真正落實。
(四)加強高職學生人文素質教育
高職院校學生學習專業技能進入社會不僅僅是要為自身發展謀福利,更重要的是要推動社會發展,要具有社會責任感。因此高職院校應當為學生開設更多的人文選修課及相關認為修養方面的講座。
首先應當開設人文基礎課程,納入學校選修課程教育體系之中,為學生講述人文學科的基礎性知識理論,增強學生的人文學科知識。其次學校可以建立人文素質小組,提高人文素質教育活動的實踐性,實現專業教育與人文素質教育的有機結合。最后,要將人文素質教育作為學校的一項系統工程,長遠規劃,科學設計,保證人文素質教育工作落到實處。
四、結語
要是高職院校充分發揮其作用,必須改變傳統落后教育管理模式,創新教育管理手段,用先進的理念、先進的技術、先進的思想教育學生、引導學生、感化學生,真正為社會輸送高級能、高素質的高質量勞動者,承擔起高職院校的社會責任。
【教育管理在高職院校的創新論文】相關文章:
高職院校非學歷教育管理創新的探究論文10-27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應用論文08-07
高職教育管理創新分析論文07-02
高職院校創業教育課堂創新探析論文09-12
高職院校教學管理創新性策略論文09-10
高職院校課堂教學管理創新研究論文09-10
高職院校中的創業教育論文07-01
創新創業教育中高職院校成效調查統計論文09-12
高職院校資產管理思考論文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