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民族文化傳承實施路徑論文
摘要:職業教育指的是對于相關人員進行專業知識以及技能的培訓,使之能夠從事某一職業的過程,而文化傳承指的是將民族文化以一定的形式不斷進行延續和發展下去,使得傳統文化不中斷的過程。每個民族在長期生活的過程中都積淀出自己的文化特色,并需要通過相應的傳承方式將其傳承,而職業教育這一形式就能滿足這一需求。通過職業教育這一傳承形式,使得民族文化的傳承更具教育性。
關鍵詞:職業教育;民族文化;傳承
民族文化是在人類長期生活中經過不斷總結所積累下來的寶貴財富,這些文化在維護民族生存發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每個民族生活的環境與經歷的事情都是不同的,所以文化也具有不同的特色。所以,要更好的將民族文化傳承下去,職業教育是最簡單且最有效的一種方式,本文通過分析職業教育與民族文化傳承的關系,并提出創新職業教育使之更好傳承民族文化的實施路徑。
一、民族文化傳承的性質
(一)教育性
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在傳承過程中通過不斷淘汰和繼承,形成現有的文化,所以,每一種民族文化潛在的含義對于每一個民族成員都有一定的教育性,如果民族發展的過程中不注重對民族文化的傳承和保護,民族將會失去靈魂和信仰。
(二)順應時代發展的性質不在同個層次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民族文化能夠留存下來,是有一定原因的。傳統民族文化傳承的方式主要是家族式的繼承,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已經變成了通過職業教育傳承民族文化的方式。更加突出了民族文化傳承順應時代發展的性質。
二、職業教育與民族文化傳承兩者之間的關系
發展職業教育是民族文化傳承的有效方式,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不斷改革與創新,使得經濟體制更加順應時代的發展潮流,我國的職業教育也在隨之迅速開拓和發展,但是對于職業教育的作用與意義,大多數人只是片面的了解,對于其深層次的含義還是不了解。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精神的延續與發展,是一個民族的靈魂,要將其更好的延續下去,職業教育是最有效的渠道,在傳承民族文化中扮演著不可缺少的角色。所以,要使職業教育得到更好的發展,必須根據其獨有的特點,并在發掘民族文化潛在價值的基礎上,不斷對職業教育進行改革和創新,才能使得民族文化得到強有力的保護與高效的傳承。發展職業教育是民族文化傳承的有效方式,反之,對于民族文化能夠傳承和發展,一定程度上也能使職業教育得到更好的發展,他們之間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系。因為民族文化是在長期的積累中形成的,通過人們的社會實踐,并且受到本民族信仰以及風俗習慣的影響。所以,在傳承民族文化的過程中,職業教育主要圍繞民族風俗習慣以及特色的工藝進行教學,使得學生對民族的起源發展的過程、人文理念、地理特征[1]等都有一定程度的學習和了解。所以,職業教育承擔的責任具有兩方面的意義,一方面,對于民族傳統文化進行良好的傳承,其次,培養學生對民族文化的感情,將其作為一種職業,推動民族文化產業鏈的形成,促進民族經濟的快速發展。綜上所述,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傳承民族文化,使得職業教育的內容更加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不斷調節職業教育與民族文化傳承的關系,使得職業教育更上一層樓。與此同時,促進民族文化的可持續發展。要使得職業教育與民族文化傳承相輔相成,必須要在傳統教育理念的基礎上不斷改革和創新,通過一定方式加強學校與學校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并在教學內容上不斷突破與創新,提高課堂效率,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創新型人才。并且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促進民族文化的良好傳承。
三、創新職業教育使之更好傳承民族文化的實施路徑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文化也向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各種文化都在沖擊著我們的生活。人們也在追求著多元化的文化發展,因為只有經過不同文化的熏陶,才能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形成更加豐富多彩的文化集合。通過職業教育這一渠道進行民族文化的傳承,是順應時代發展的一種有效的模式。所以要創新職業教育使之更好的傳承民族文化,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入手,創新發展職業教育
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屬于民族文化最重要的一部分內容,而且近年來,國家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繼承越來越重視,并頒布了一系列的政策對其進行傳承,如對端午節、清明節這些節日的習俗的保護,國家都會放假,讓人們重視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所以,要順應國家的政策,對職業教育不斷深化,并加強學校與企業的交流合作,結合實際生活,對教育內容不斷創新,使之與民族文化的關系更加緊密。比如在教學內容中可以加入一些民族風俗[2],民間舞蹈藝術,以及民族特有的工藝等,將民族文化深入的融合于教學內容中,讓學生對于民族文化充滿興趣。老師在對民族文化講解的時候,可以讓學生針對這一民族傳統的服裝,節日,風俗習慣進行深入研究,找出自己喜歡的某一民族文化,也可以將自己感興趣的民族文化做成ppt的形式展示出來,并說出喜歡的原因。
(二)聘請民族藝人或專家,促進民族文化的傳承
因為民族藝人或一些民族文化的學者專家在一定程度上對民族文化是非常了解的,所以,學校可以聘請他們作為講師,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的講解。其次,也可以讓學校內部的老師與他們互相交流,從而得到提高。比如開展一些關于民族文化傳承的項目,讓校內老師在理論文化的基礎上深入對民族文化的理解,將理論運用于實踐,使得老師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創新教學方法與模式,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的.實踐型人才。
(三)建立健全相應的制度,促進民族文化的傳承不在同個層次
通過職業教育這一渠道進行民族文化的傳承,更需要政府以及有關部門的支持。對于政府來說,應該建立健全相應的制度,并且頒發一定的政策加強對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將傳承民族文化這一任務落實到相關的部門或企業。同時,要增加對于職業教育的投入,包括人力和財力方面。要通過職業教育傳承民族文化,一方面,要加強師資力量,學校要聘請專業素質與能力比較高的老師對學生進行相關科目的教學;另一方面,對于資金的投入也要增加。比如在進行教育專項資金的投入時,要偏重于民族教育這一部分,并且倡導各級相關部門或者企業,在資金投入方面給予一定的支持。在此基礎上,學校一定要合理利用資源,將學校現有的人力物力財力進行有效整合并合理運用,為促進民族事業的發展,民族文化的傳承奠定堅實的基礎。為促進民族文化的傳承,貫徹國家的相關政策,通過職業教育將民族文化更好的傳承下去。本文通過分析職業教育與民族文化傳承兩者之間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系,針對目前的現狀,提出創新職業教育使之更好傳承民族文化的實施路徑如:①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入手,創新發展職業教育,即順應國家的政策,對職業教育不斷深化,并加強學校與企業的交流合作,結合實際生活,對教育內容不斷創新,使之與民族文化的關系更加緊密;②聘請民族藝人或專家作為講師,與校內老師進行交流,將理論運用于實踐,使得老師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創新教學方法與模式,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的實踐型人才;③建立健全相應的制度,促進民族文化的傳承。
參考文獻:
[1]王迪,單福順.民族文化傳承視角下云南省高職教育新型教學模式研究[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301)
[2]盧德生,鮮耀.高職教育:擔起民族文化傳承創新“使命”[J].教育與職業.201(313)
[3]曉聰.教育部文化部國家民委關于推進職業院校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工作的意見[J].民族教育研究.201(305)
【職業教育民族文化傳承實施路徑論文】相關文章:
民族文化在公共藝術教育中的傳承分析論文10-06
實施的行政法路徑研究論文04-16
淺析職業教育精準扶貧的戰略與路徑選擇論文11-29
民族文化傳承研究的報告10-23
動漫產品中傳承民族文化的建議論文07-01
高校創業教育實施路徑探討論文11-24
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路徑分析論文11-17
民族語言教育與民族文化保護與傳承論文10-06
職業教育校企合作與工學結合路徑分析論文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