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習探究精神的體會論文
弗賴登爾曾經說過:“學習活動最好的方法是做。”學生的學習只有通過自身的思維活動和在線創造性的做,才能是最有效的。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探究精神,也必須遵照這一途徑,下面談兩點體會。
一、與舊知識聯系緊密的新知,在認定學習目標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己解決認知沖突,達到學習的目的,進而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
例如,準備題和例題,可運用類比遷移。準備題是例題衍生出來的,準備題是已學過的知識,變換準備題的一個已知條件就是例題。它們之間既有密切聯系又有區別。人教數學第七冊在講解應用題時,準備題、例題同時出示,要求學生獨立做出,看誰思考得最快。
準備題:工人們修一條路,如果每天修12米,10天修完。現在每天修15米,幾天修完?
例題:工人們修一條路,如果每天修12米,10天修完。現在每天比原來多修3米,幾天修完?
教師深入學生中,摸清學生的思維動態,發現共性問題為點撥積累素材,發現個性問題教師及時地進行個別指導。
學生的思維基本會出現三種情況:一部分學生獨立做出,教師當堂給與批閱予以贊賞,并高標準要求: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說算理,訓練口語表達能力,形成思維和表述的.完美統一。另一部分同學能算出一、二步,思維受阻,還有個別學生無從下手。此時教師在關鍵處恰到好處地點撥,能再次激起學生探索的無限樂趣。
如上題:“現在每天修多少米,直接告訴我們了嗎?怎么樣求呢?用老師講嗎?他們齊聲說不用。”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狀態,再進入探索中,最終獨立完成,教師予以鼓勵,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培養了探究精神。在信息交流階段,教師提出:你是怎么樣思考這道例題的?學生個體自我反饋,學生群體間的信息交流,與師生間的信息反饋,交流形成多層次、多通道、多方面的立體交流信息網絡,提高了學習效率,培養了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完成新知要重實踐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正確恰當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新知的發生和發展過程,促使學生積極思維,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實踐能力。
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活動是認識基礎,智慧從動作開始。”學生動手、動腦、動口,親自操作,加深對數學理解和認識,在頭腦里形成鮮明的知覺表象,有助于他們對抽象數學知識的理解,有助于揭示數學問題的基本特征和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啟迪心智,培養探究精神和實踐能力。比如,在教學圓的周長計算時,讓學生以不同長度的三條線段為直徑分別畫出不同的三個圓,剪下后把三個圓分別滾動一周,得到的線段分別是哪個圓的周長,讓學生探究圓的直徑與周長有沒有關系,學生發現:圓的直徑越短;它的周長也越短,圓的直徑越長,它的周長就越長。學生得出結論:圓的直徑與周長有關系。然后再組織學生動手測出每個圓的直徑,并計算出圓的周長除以直徑所得商,得數保留兩位小數,并把相應的數據填在表格中。通過展示數據,學生發現了直徑與周長的關系,即每個圓的周長是它直徑的三倍還多一些。知道若圓的直徑已知,就可以得出圓的周長。指導學生根據操作提練問題,根據需要收集問題的數據和信息,組織和表述數學問題,從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中進行思考,學習新知,學生深入實踐,手腦并用,培養學生從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習探究精神的體會論文】相關文章:
數學教學中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論文07-04
數學教學中的猜想,培養創新精神論文07-07
小學數學中創新精神的培養論文10-09
誘思探究教學中的興趣培養論文07-04
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學科論文01-25
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的論文02-18
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論文12-06
淺談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論文12-04
數學教學培養學生探索精神論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