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實效性的關鍵論文
摘要:培養是手段,使用是目的,使用是培養的“試金石”。只有學用一致,才能把高職院校人才所學的各種理論知識和技能與社會實踐、現代化建設的要求協調統一,才符合現代化建設發展的要求,符合辯證唯物主義的知行統一觀。堅持訓用一致,為加強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實效性搭建了廣闊的實踐平臺,同時對高職院校提高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人才培養;搭建平臺;優化環境
一、依據崗位要求培養人才
適應崗位要求是人才培養的重心和基點。因此,應該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問題進行專題研究,統一部署,使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有章可循。社會職業技術崗位缺什么人才、急需什么樣的人才,我們就培養什么樣的人才。各類人員缺什么,差距多大,要做到心中有數;每類人才重點學什么、練什么,怎樣搞好定向培養,都要分門別類地拿出具體可行的措施,緊貼社會急需培養“適銷對路”的人才。為防止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工作中擺不上位、排不上隊和隨意性大的問題,著重對培養內容、方法、手段及保障措施進行規范,形成抓機制、抓工程、抓整體的工作思路。具體指導中,要緊緊圍繞學習新知識、掌握新設備、練好新技能、研究新方法,始終堅持用社會崗位的需要牽動人才培養,從實際出發,把需要與可能、當前與長遠結合起來,在高起點上籌劃,謀求整體素質的躍升,為我國專業技術人才可持續發展儲備一大批高素質新型高職院校人才。
二、合理配置人才資源
合理的資源配置出經濟效益,同樣,合理的人才資源配置也出人才效益。當前一些單位看似缺乏人才,其實并不是真的沒有人才,而是由于配置不當、管理不善造成的。面對這種情況,一方面,高職院校應認真做好畢業學生的考核和推薦工作,對學生的使用應有一定的建議權。要根據社會實際和人才特點,合理配置人才資源,建立“畢業學員分配信息庫”,并為其建立人才檔案,對即將畢業的學生進行分析,給他們定準位,堅持“學用一致”的原則,根據學生的特長和工作需要,力爭把他們推薦到最合適的.崗位。另一方面,用人單位要正確對待和使用高職院校畢業學員,自覺接過人才培養使用的接力棒,在本單位內部合理配置、優化使用。
其一,建立動態分配機制。對崗位不合適、專業不對口,在本專業無發展潛力的高職院校人才應在較大范圍內進行調整安排,打破一次分配制,建立“再生工程”,進行再分配,力求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其二,建立人才共享機制,使有限的人才“聚”起來。對高職院校人才實行矩陣式的雙重管理,即高職院校人才可到各單位,遇有新任務時,由各級教育部門分層統一調整使用、適時參與,使有限的人才實現“聯合作業”,形成拳頭。其三,建立競爭上崗機制。對部分通用性強的崗位,可以在本單位范圍內進行競爭上崗。
對“待崗”人員實行有計劃的交流調整,采取計劃強制和措施引導的方法,加強人才合理流動。要通過多種途徑和辦法,更好合理配置高職院校人才,逐步形成才崗匹配、人事相宜的局面,為加強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實效性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搭建人才工作平臺
雄鷹翱翔大海,終會力竭;五湖水族,亦不敢愈越池潭。任何事物的產生發展尤其是不斷的進步壯大,是要有后天的條件扶植培養的。當今時代,多維復合和持續更新的知識,使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效益差呈倍增趨勢。要開掘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效益這一最具潛力的增長點,必須把粗放自流的傳統培養模式,納入科學理性的軌道。當前條件下,要想迅速扭轉人才素質滯后的局面,充分發揮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實效性,途經之一是我們必須為其搭建良好的實踐平臺。
首先,要提供良好的物質條件。要積極改善高職院校人才的工作環境,為其提供必要的工作“硬件”,并提供不斷學習深造的機會,加大對高職院校人才的培養力度。
其次,要提供良好的精神條件。體貼暖人心,理解出動力。如果人才在單位能夠得到充分的尊重、理解和寬容,就會獲得很大程度的心理滿足,對工作單位產生“生逢堯舜君,不忍便永決”的認同感,就能不斷堅定立足本職崗位拼搏奉獻的信念,發揮出最佳的效能。單位的領導者必須注重非權力影響,多發揮人格魅力的作用,在工作中善于放手放權,充分尊重人才的自主精神,要秉著“擇其高峰,舍其深谷”的態度,堅持用適用性強和操作性強的各項措施作支撐,確保最大限度地調動和激發高職院校人才的積極性、能動性和創造性,辯證地對待人才的個性,正確對待人才在工作中出現的挫折和失誤。通過心靈的溝通,感情的認可,為其營造一個良好的軟環境,使人才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充分發揮潛在的積極性和創造力,為人盡其才提供廣闊的舞臺和充足的機遇。
四、優化人才任用環境
萬木蔥籠需要陽光和水分,人才輩出需要良好完善的任用環境。多年的實踐告訴我們,用人公,事業興;用人歪,事業衰。歷史一再證明,對于當今快速發展的社會來說,良好的人才任用環境往往是高職院校人才的“孵化器”,是激勵人才加速成長的關鍵,因為用人導向是鮮明的旗幟,無聲的命令,有力的昭示。有了適宜的環境,在縱向上就會因師承效用形成人才鏈,在橫向上就會因共生效應形成人才團。所以,在人才使用上要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做到注重實績,公平公正,超常舉措用人才。首先要按照德才兼備原則選拔使用人才,構建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長效機制,打破“由少數人在少數人中選人”和“憑個人印象好壞定優劣”的封閉、半封閉的選人方式,形成“靠實績進步,靠環境提升”的良好局面,同時建立“上”的破格晉升制度,引入“下”的競爭淘汰機制,實行“活”的柔性管理辦法,使高職院校人才在自己的本職工作崗位上干有目標,干有標準。讓素質強的“香”起來,素質一般的“慌”起來,素質差的“學”起來。
其次還要大力營造鼓勵各類人才成長和發揮作用的濃厚氛圍,讓高職院校人才的聰明才智在推進社會發展的偉大事業中競相迸發。把那些有真才實學、政績突出的優秀人才用起來。要大力宣揚先進典型,及時總結推廣抓人才隊伍建設的新鮮經驗,充分調動和激發各級抓人才隊伍建設的積極性、創造性。
大張旗鼓地表彰學習成才的先進個人,對學習成效顯著、做出突出貢獻的給予重獎,使各類優秀人才都有一種實現人生價值的自豪感,獻身事業的成就感,得到廣泛尊重的榮譽感,從而更加自覺地刻苦學習、勇于實踐,使高職院校人才成長始終有一個自然的、綠色的、生態的和諧寬松環境,讓一切有助于現代化建設的智力財富充分迸發出無窮力量,不斷把高職院校人才隊伍建設提高到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