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勢下企業自主創新的建議論文

時間:2021-07-01 14:03:40 論文 我要投稿

新形勢下企業自主創新的建議論文

  一、 我國企業自主創新的現狀

新形勢下企業自主創新的建議論文

  中國經濟持續20多年的高速增長,但始終困擾我們的一個大的問題是技術創新能力薄弱。科技水平遠遠落后于經濟發展水平;這種格局的影響非常深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我國企業的技術基礎都比較薄弱。在前些年中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我國企業用于產業發展的技術來源相當一部分是通過引進技術解決的,加之對消化、吸收和再創新工作的重視不夠、投入不足,有些企業的研發系統已經出現了被邊緣化的傾向,技術對外依存度仍超過50%;中國是世界制造大國,但重要的技術裝備和關鍵零部件主要依賴進口;我們出口已位居世界前列,但出口產品中擁有自主品牌或知識產權的只占10%。我們清楚地意識到,大國經濟必須要有技術支承;中國工業化最終要靠自有的技術來源。缺乏核心技術的支柱產業,缺乏自主品牌的龐大生產能力,缺乏知識產權的制造業,缺乏創新能力的眾多企業,從經濟角度看,處于增值鏈的'低端,不能分享高附加值的利益;從安全的角度看,中國大多數企業處于產業鏈的低端。

  (二)創新能力轉化為生產力動力不足。我國目前的生產、技術和新產品的研發任務更多是由高校完全承擔的,使大專院校科研院所成了企業的科技研發主體。全國擁有普通高等學校1792所中就設有科研機構316家、全國范圍高校科研成果給企業帶來的效益也只在20%左右。由于大量科技成果非企業自主承擔完成,使科技成果轉化多了若干環節,大大降低了轉化率。企業現有的技術創新活動也主要處于低層次,基本上沒有涉及戰略性的超前研究開發、產業關鍵核心技術的開發和大規模的系統性技術集成等,高端的技術創新活動大多被跨國公司所壟斷。

  (三)創新能力財才兩缺。我國的研發經費投入還相當不足,研發人才短缺現象比較嚴重。比如對于研發人員相當集中的高新科技工業園區,國外每開發10平方公里,一般需要1.5~2萬名高新技術人才,而我國情況比較好的華東地區的4個高新科技工業園區,按規劃面積要9~10萬名高新技術專業人才,至今也只有4萬人。一般認為,企業的研發費用占其銷售額的2%,企業才能基本生存;當達到5%以上時,而國內的許多企業經營者存在短視行為,受急功近利的商業文化的影響,企業經營者缺乏創新精神,制約了自主創新意識的強化。

  二、 我國企業自主創新的潛力剖析

  (一)研發投入有所上升。企業的最大特點是貼近市場,尤其是能前瞻性地掌握市場發展所產生的潛在需求,使其研究開發的目標更具針對性,更能體現以市場為導向。目前,我國的很多的企業已經開始認識到這一點,不斷加大企業創新能力的投入。例如,聯想集團在完成了與IBM部門的并購之后,研發人員比例超過20%,消化1500項IBM專利。并打算今后每年將把營收的2%投人到產品研發與技術創新。

  (二)企業與高校正尋求長期高效的合作。有統計顯示:在上海企業中技術含量高的發明專利僅200項左右,而上海普通高校每年的R&D課題就超過1萬項。集團企業努力將長期規劃分解到“產學研”合作項目中去。寶鋼成立的“產學研合作推進會”曾先后在國內幾十所高校“巡游”, 都是長期戰略性產品。

  (三)國際交流日益趨近。我國企業在進行研發活動已不單單把目光停留在國內或本企業內部,在加強自主創新的同時,加強國際合作,提升我國企業自身的競爭能力。海爾集團在2002年已向香港引人業務,海爾香港分公司將招聘20一30名員工。目前,海外業務占集團整體營業額比重只有1/3,因此,未來將擴展海外市場,并期望在只至五年內擴展至占整體業務的2/3。

  三、 如何利用法律開發企業自主創新的潛力

  中國的發明創造比世界其他地區的發展速度都要快,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具有潛力,我們現在要做到就是完善相關法律環境,為專利發展推波助瀾。

  (一)完善高校與企業技術合同、實踐合同制度,建立高校科研學員進企業,增加大學生就業率。在中國,16%的專利來自學術界,而在美國和日本,該比例分別是4%和1%。這就導致創新產品轉化為生產力動力不足的現象存在。事實上,我們如果能巧妙協調我國高校教育實踐不充分和企業缺乏創新人才的矛盾,就不僅會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還能夠緩解金融危機下的就業矛盾。在具體的應用過程中,我們應該規范其中的法律環節,避免出現因法律缺位導致的市場秩序混亂,關注高校與企業在研發過程中簽訂的技術合同規范性、參與研發的學員的物質保障條款和就業條款、獎勵條款、教學實踐條款。一方面注重鼓勵大學生為進入高新技術產業而不斷提高自身能力水平,另一方面又能夠為大學生進行實踐教學提供現實空間。

  (二)適度優惠的金融稅收法律體制,給企業注入創新資金。政府應該在資金與政策上方面加大對企業自主創新活動的投資力度,采取財稅優惠等有效措施鼓勵社會資本的進入,努力營造一個有利于企業從創

  新中得到現實或長遠利益的良好環境。擴大和完善自主創新的金融擔保機制,拓展企業自主創新的融資渠道,加大商業性金融機構對科技的投資力度。如要鼓勵商業銀行在信貸方面對企業的支持。

  (三)深入貫徹勞動合同法相關規定,加大員工國際交流和培訓投入,提高勞動者自身研發能力。據日本有關資料統計,工人文化水平每提高一個等級,技術創新者的人數就增加6%,而工人每提出一個有效的創新建議則能降低成本10% ~15%,而受過良好教育和培訓的管理人員,因創造和運用現代管理技術,則有可能降低成本30%。這些足以說明人力資本投資的高回報率。新出臺的勞動合同法中關于企業員工培訓、服務期限、獎勵激勵制度的規定,如同宏觀調控的杠桿,一方面解決企業飽受為他人做嫁衣之痛,一方面為企業職工不斷提高自身能力創造物質基礎,在具體貫徹落實的過程中,國家相關審批制度

  應該為企業員工出國培訓的大開方便之門,企業應該把我經濟危機帶來的挑戰,通過提高軟件設施、員工不斷增強國際競爭力。

【新形勢下企業自主創新的建議論文】相關文章:

企業自主創新經典口號01-22

中小企業的發展創新建議的論文09-11

新形勢下企業經濟管理創新探析論文07-04

獨立自主,促成創新論文02-15

新形勢下醫院管理創新途徑論文10-23

新形勢下中小企業營銷創新戰略研究論文12-21

企業的管理與創新論文04-02

企業科技創新論文04-01

新形勢下酒店管理融合創新探究論文07-04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色综合天天综合高清网国产在线 |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一区 | 久久精品专区网 | 欧洲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一区二 | 日本v片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美女黄大片在线观看 日韩AⅤ午夜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