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醫學院校專業英語教學改革的幾點建議論文
【摘要】 隨著時代的發展,對醫學院校學生及醫學專業人員的外語水平的要求會越來越高。但是,回首我國高等醫學院校專業英語的教學效果,發現其要與國際接軌仍然有一定的距離,醫學英語教學面臨諸多問題。本文針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 醫學英語;教學方法
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我國高校的根本任務,而全面扎實的外語能力是培養能適應未來醫學挑戰的醫務工作者的重要方面[1]。由于醫學院校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早接觸科研意識的日益增強,必然要閱讀一些有關醫學研究的動態和最新進展的文章,但是醫學期刊中英文類占一大部分。所以,能聽懂外國專家的講座、外國教師的講課、及時交流學術問題、讀懂英語原文教材和期刊、用英語參加國際學術會議、用英文書寫實驗報告及臨床病歷、用英文撰寫學術論文、初步翻譯本專業的最新英文期刊等已逐漸成為對醫科學生的新要求。為此,許多醫學院校都開設了專業英語課,這是醫學教育的重要一環,有助于加強學生專業外語的綜合能力,以培養出具有較大發展潛力、符合21世紀醫學技術發展需要的高層次人才。然而回顧我們的醫學英語教學情況,發現要與國際接軌仍有一定的距離。
1 醫學生的專業英語現狀不能適應未來工作的需要
英語作為一種廣泛的國際交流工具,其實用價值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目前,醫學院校英語教學的質量和學生英語水平的提高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由于種種原因,許多高等院校把英語教學的重點都放在四、六級的考試上,學生應試能力得以提高,而語言運用能力并未有效提高,學生在過級后往往放松了對英語的學習。專業課程教學中使用英語教學的問題也往往不大受重視,專業課程中應用英語教學對許多專業教師來說也具有一定的難度,而醫學知識欠缺、信息量不夠大的基礎英語教師又不能滿足醫學生對醫學英語的復雜需求。另外,現在的醫學英語課程大都是以教師為中心的純分析式教學,教師把文章中出現的新單詞進行詳細解釋,再對文章進行逐字逐句的翻譯,教學方法單一、乏味。因此,學生一般也不重視專業英語的學習,這使得學生在經過基礎英語課學習后不再注重英語的學習,放任自流。而英語學習的規律是只有經常不斷地使用才會鞏固提高,學習中斷就會不進則退,重新學習則需要花費更多時間,收效更低[2]。鑒于上述原因,不少學生在大學生活的后半段時間里英語水平提高緩慢,而且沒有及時地將英語學習從應付考試目標提升到花大力氣提高聽、說、讀、寫等實際應用能力上來,主要表現在“張不開嘴、聽不懂話,讀不懂、寫不出”,特別是閱讀專業外文資料困難很大,難以適應對外交流的需要,甚至難以應付一些必要的英語交流場面,這顯然不能滿足目前對醫學生能力的要求。
2 對專業英語教學改革的幾點建議
要強化提高英語的'實際應用能力,特別是要在醫學院校強調專業英語的學習,不僅能使醫學生的英語學習保持連慣,使往日在基礎教學階段所獲得的語言基礎知識與技能有機會得以實踐和提高,更主要的是經過連續系統的專業英語訓練有助于有效地培養學生以英語為工具獲取所需信息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在醫學生經過普通基礎課階段扎實的英語學習進入醫學基礎課和臨床課學習階段后,應當繼續加強英語學習,由提高應試能力向提高綜合運用能力方面轉變,把專業外語教學作為醫學教育的重要一環,逐步加強專業英語的教學以適應當代醫學教育發展的需要。經過一些實踐,我們對該課程的組織、安排形成了一定的教學改革思路,總結如下。
2.1 課堂與課余相統一 在課堂教學中重視專業詞匯的英語板書、教師示范發音,并且在授課中注意保持一定的重現率,不斷重復,為開展專業英語教學奠定初步的基礎。挑選英語水平較高的教師,選擇難易適度的內容改用英語講授。如在皰疹病毒的教學中,完全用英語來講授皰疹病毒共性的內容,再加上有中文教材的提示,因此對大多數學生來說,理解主要內容沒有太大困難。在介紹具體不同的皰疹病毒時則又以中文為主、英語為輔。注意聯系前面的英語內容,這樣即使有些學生對英文理解有困難,也不會影響掌握教學大綱基本內容的要求。在中文講解時要十分注意重復英文術語,這種做法的好處是可以兼顧英語水平不同的學生的需求。我們還可以邀請英語水平高的教師在課堂進行專題英語講座,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參加專題英語學術活動,為學生創造與母語為英語人士交流的機會。這些活動可為學生提供學習英語的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保持學習的連貫性,同時也有利于課堂上的英語教學活動。
2.2 專業英語和公共英語相統一 專業英語故然重要,但專業英語掌握的好壞還是取決于公共英語的水平,可以說,好的專業英語就是好的公共英語加專業詞匯。因此,在每次授課時通常以專業英語內容為主,每次授課都有確定的主題,如細菌的形態與結構等,挑出最重要的詞匯要求學生掌握,一方面鞏固所學的微生物學知識,同時,酌情補充一些有關專業新進展的知識,主要是閱讀較新的專業英語論文,特別提出要學習常用的專業表達方法(屬公共英語范疇),如被動語態的頻繁使用等。此外,在專業英語授課時,為了活躍氣氛也進行一些公共英語內容的授課活動,如請國外留學回來的教師介紹國外醫學教育情況、如何進行國際學術交流及與外國人交流等,偶爾做些小游戲、講些小故事等,提高學生英語表達能力。
2.3 讀寫與聽說相統一 確定課堂討論專題,重點發言者必須閱讀相應的原版教材或文章,然后寫出發言提綱,以保證發言者的發言質量。每位成員均須用英文進行文獻報告。這些要求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發言者不僅在單詞讀音、語言結構和專業知識等多方面有所提高,還對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反應能力、板書等多方面綜合能力有所幫助。這種聽、說、讀、寫的綜合應用對提高學生英語水平很有幫助。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課外小組進行文獻的翻譯、摘要,起到交流最新醫學信息的作用。
盡管對在專業課中貫穿英語教學仍有不同看法,但是,把專業外語教學作為醫學生培養教育的重要一環,已成為多數教育工作者的共識[3]。在今后的專業英語教學過程中,還應加大外語教學的力度,將外語教學始終貫穿于教學的各個階段,保持學生學習外語的連續性,教學方式也應當多樣化。學校和系部要為教師提高外語教學水平創造條件,如送教師進修等,加強專業外語教學的相關訓練。要保證學生的外語學習在學習的全過程中有持續性,僅依靠已經超負荷運轉的外語教研室承擔是有難度的,應當強調專業課教研室和外語教研室積極的溝通和理解,相互取長補短,相互配合以提高教學質量。同時要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解決專業外語教學中所出現的新問題,探索新方法[3]。綜上所述,造成我國醫學英語教學當前這種狀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想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借助于各個方面的長期共同的努力,改革整個外語教育體制和考核制度,早日使我國的醫學英語教學和國際接軌。
【參考文獻】
[1] 陳冰哲,楊曉梅.淺談醫學院校英語教學的設想[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6,8(6):140.
[2] 齊紅,林娜等.21世紀我國英語教學研究的六大發展趨勢[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36(4):159-163.
[3] 賈艷萍,常明立.高等醫學院校專業英語教學的現狀思考[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06,8(2):221-223.
[4] 謝遐均,胡燕平等.醫學院校英語教學可持續發展研究[J].西北醫學教育,2007,15(1):169-171.
【高等醫學院校專業英語教學改革的幾點建議論文】相關文章:
作文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論文10-13
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論文03-30
高等數學教學改革探究論文07-04
幼師院校音樂理論教學改革的幾點建議論文08-26
高等數學教育教學改革探索論文09-26
淺談高職數學的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論文10-10
高等院校環境科學專業教學改革論文01-31
試論語文教學改革中的幾點思考論文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