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工業設計角度看設計管理論文
工業設計通常被定義為:以工學、美學、經濟學為基礎對工業產品進行設計,其涉及的領域幾乎涵蓋了設計領域的各個方面。如今,工業設計已成為一門將工業產品加以美化與功能化的綜合性學科。設計管理的融入是工業設計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是企業邁向成功必不可少的要素。設計充滿了思想、激情和創造性,而管理卻相反,管理需要成熟、穩定的操作程序和理性的梳理、引導,兩者存在互補性;設計需要實踐來實現、驗證,設計追求預期的目標,而管理是以目標對象為行動的指南,因此在行為過程和目標預期上設計與管理又存在共通性。但設計與管理最根本的區別在于:設計有核心思想價值的指引,可以是創新的頭腦風暴,并有開放的思維和創造性的思想。設計管理是定義設計問題和設計目標,同時找到最匹配的設計師,然后對資源進行整合。通過協調一切資源、采用有效的溝通方式、組織監督,以及采用行之有效的控制管理工具,從而找到最合適的解決方案。與此同時,通過戰略設計以及對設計過程的控制和管理,更快更好地完成預期需要處理的事項,以求達到最佳效果。所以,設計管理應該成為工業設計中的重要部分。
一、設計管理的作用
工業設計的核心是產品設計,它涵蓋新產品研發和對原有產品進行改進優化2個方面。一個產品從無到有的過程不是設計師一個人的事情,尤其是在新品的研發過程中若想在市場上表現出色,它的每個環節都要滲透著設計管理這一理念,這樣產品才會在市場競爭中具有競爭力。產品設計是制造業的重要組成,卻只是企業業務整體戰略環節中的一部分,所以對于企業來說,設計也要與其它業務一樣有序的進行管理。新品研發的目的是為了滿足社會需求和人們日常生活的需要,特別是潛在的需求。這些需求大都尚未有成型的產品面世,還只是停留在單一的概念構思階段。因此,將這些產品創意進行整合顯得尤為重要。與此同時,企業還應該意識到如今的市場應充分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產品的受眾應該更廣泛、更多元。
要想設計一款好的產品單靠設計師或一個設計團隊是遠遠不夠的,擁有一個好的管理系統,尤其是設計管理系統就顯得格外重要。構成企業的資源有很多元素,人力資源、金融資源、信息資源等,它們給企業的管理和協調創造了可能性,是構成企業資源管理的重要因素。同樣,設計也是一種無形的企業資源,它在給企業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可以作為企業的一種管理手段。通過一系列有效的.管理手段,好的設計才能得以實現。企業的目標就是使各種設計活動有效組織起來,將設計中有形及無形的資源充分利用起來,并使之合理化,以求創造出具有競爭實力的產品面向消費市場,同時為市場樹立良好的企業品牌,使企業更具知名度。好的設計管理應具備以下7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剛立項的新產品應與企業的總體計劃和戰略目標相契合,并作為有力武器應用于公司戰略規劃之中;二是將企業的整體形象和理念進行廣泛的宣傳,使研發的新產品符合公司的整體發展方向;三是保證產品質量,使產品按照設計要求進行加工、制造,并對外加工可能出現的潛在問題進行干預、把控;四是利用一切資源,聯合一切力量推進產品研發;五是對產品研發的整個過程進行有效控制,并嚴格對時間、成本和質量進行把關,按照既定計劃對各個環節進行把控;六是采用標準化的方式對產品進行評估,完成數據采集、數據庫積累,為后續新產品研發提供有效的經驗積累;七是發掘各個團隊中不同人員的優勢,避免溝通困難、相互推諉等現象的發生,弘揚團隊協作精神。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首先,企業很少在知識產權管理方面投入資金進行自主設計和技術創新,多是采取到市場采購樣本,后期進行改造、模仿等方式進行生產。其次,很多企業仍片面地認為工業設計就是外觀設計,只要做好產品外觀設計就能帶來收益,忽視了設計師在整個產品形成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同時,工程研發技術人員與工業設計師缺少溝通,因為學科背景、設計方法、使用軟件等諸多因素的不同,且缺少相應的溝通協調機制,使工業設計師和結構工程師缺少共同協調的渠道,導致產品的升級換代受到限制,產品銷量停滯不前,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因此,企業要對市場進行深入細致的調研,分析出市場需求和潛在的市場發展方向,提升產品的研制周期,優化產品性能。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經濟效益的不斷提高,產品創新顯得尤為重要,一個產品的創新程度決定著產品未來能夠走多遠,所以企業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產品設計管理及創新。此外,企業仍存在對工業設計不重視的現象,沒有上升到企業發展的戰略決策層面上,而是將其視為錦上添花的附加環節。盲目追隨市場要求,按照客戶的意愿進行設計是目前工業設計的普遍現象,越來越多的設計師對現實作出了讓步,對設計理念進行調整,甚至是放棄,以求得用戶的滿意。這樣的做法使很多有創意、有創新的設計在修改中喪失了最初的光彩,喪失了原本鮮明的個性與形象。
三、流程管理在工業設計中的應用
工業設計流程是規范產品工業設計的過程,指導產品的工業設計工作,并將責任有效落實到具體崗位、具體人員。制定專門的工業設計流程,同時結合設計流程和計劃流程對產品研發生產的各個環節進行把控,確保產品按時、保質保量交付。工業設計流程可分為:需求分析、設計調研、概念設計、外觀設計、評審優化詳設、結構設計、手板加工、調整、樣機交付9個階段。產品工業設計流程圖如圖1所示。需求分析階段。項目負責人依據產品研制任務書的要求組織工業設計師、硬件設計師、機構與結構設計師開展產品需求分析,對用戶的需求進行功能分解、分類、確認。項目負責人與用戶進行溝通,了解用戶需求(包括產品功能、性能、研制周期、經費預算等),并形成文檔。
設計調研階段。明確任務書中的產品結構、密封散熱、防水等級、材料以及色彩使用禁忌。項目負責人在產品需求分析的基礎上,針對需求和現有的產品組織設計師從功能特性、性能指標、環境要求等方面開展調研。工業設計師將調研后的資料進行系統的分析與整理,包括產品功能、操作方式、外觀形態、產品色彩、人機交互、用戶體驗等,從而提出明確的設計規范。與此同時,機構與結構設計師根據產品的結構特性需求提出合理的結構解決方案。項目負責人根據設計師的調研結果,對資料進行匯總形成調研報告。概念設計階段。通過頭腦風暴讓設計師集思廣益,發散設計思維,并將設計方案繪制成設計草圖及手稿。在此階段,工業設計師需要提供多個設計方案供用戶選擇定案。用戶針對所選方案提出修改意見,從而保證產品設計按照既定方向設計。外觀設計階段。工業設計師根據產品開發任務書和方案設計報告要求,針對用戶提出的要求及討論結果進行外觀方案設計。
工業設計師依據選定的設計方案,建立產品三維模型,對方案進行細化并且渲染已建好的產品模型,使其以真實的效果展示。不僅如此,還要針對效果圖和平面圖闡述設計理念、設計元素、材質、加工工藝等。設計師將效果圖方案分類匯總,并根據用戶需求編制外觀設計方案報告。評審優化詳設階段。外觀設計評審由項目負責人組織,工業設計師、項目負責人、硬件設計師、機構與結構設計師、客戶等人員共同參與。評審小組對工業設計師所設計的幾種產品造型、結構組成、材質使用和加工工藝等進行全面評審,最后確定造型方案。如果所有方案皆不可行,則返回外觀設計階段,對原造型方案進行修改或重新設計。評審后形成評審意見表,包括評審結論和后續相關修改事項。通過三維建模、人機工程學分析以及生產加工工藝可行性的確定,將產品外觀最終加以確定。結構設計階段。機構與結構設計師根據總體設計要求和工業設計師所提供的外觀模型、絲印文件以及表面工藝說明開展結構設計工作,對產品結構進行工程化設計。手板加工階段。機構與結構設計師、工業設計師負責手板加工跟產工作,協助外協生產單位解決技術問題,負責修改加工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機構與結構設計師負責配裝階段的技術協助工作;協助檢驗人員、裝配人員完成配裝,并與專業工藝師一同協助檢驗人員分析配裝關鍵點、裝配順序。調整優化階段。項目負責人組織工業設計師、機構與結構設計師開展手板產品檢查,對手板是否滿足設計需求進行檢驗。如果產品合格,進行樣機交付工作;如果產品存在缺陷,未能達到設計要求,則需返回加工階段。樣機交付階段。硬件設計師、機構與結構設計師和工業設計師對樣機進行檢驗,將滿足產品設計要求的進行交付。
四、設計與管理的發展趨勢
工業設計是一個好的產品設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時需要有出色的設計管理作為支撐。設計管理作為企業設計資源的重要環節,是檢驗產品是否出色的前提,也是決定一個企業的設計是否成功的關鍵因素。企業要想做出優異的產品,靠的不是單純的管理,也不是單純的設計,而是需要設計和管理的相互協調和統一才能實現。通過有效的管理,使工業設計的各種資源和企業發展目標得到有效融合,同時也確保企業獲得有效的利潤并與自身的目標相契合。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不斷深入,企業也面臨著來自世界范圍的強有力的競爭。越來越多的企業已充分認識到在產品價格、質量和功能都類似的情況下,工業設計已成為消費者選擇產品的決定因素。急功近利、目光短淺的工業設計對企業的健康發展無疑是一個嚴重的隱患。未來,隨著工業設計的快速發展,設計管理覆蓋的領域也將擴大,企業在設計時要針對自身實際情況融入設計管理理念及科學的管理流程,將目標資源轉化為實現利益最大化、價值最大化的創新型資源,這樣產品才會走在行業的尖端。
【從工業設計角度看設計管理論文】相關文章:
從成本角度看誠信論文04-27
從管理學角度看內部控制論文11-24
論文評審角度看論文選題02-20
從心理學角度看安全管理論文09-20
議論文:換個角度看煩惱09-05
換個角度看世界議論文09-27
換個角度看事情議論文10-03
工業設計團隊項目績效管理論文10-31
談工業設計之用論文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