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語文實踐活動促進學生交際能力的發展的論文
【摘 要】 未來十年,社會最需要的人才應具有的十種能力之一即為交際能力。為了使語文學習在情趣中進行,我們安排了靈活多樣的交際性語文活動:①基礎知識活化型:既能培養表達能力,又可使枯燥的知識不再難學易忘;②快速反應型:重在培養學生聽說思維的敏捷性;③自由發揮型:重在發掘不同的視角與觀點,學生各言其志,展現自我;④情境編排型:設置一個特定的情境,以誘發學生有針對性的積極思維和語言表述;⑤創新思維型:要求發散思維,突破思維定勢;⑥綜合型:運用多種思維及語言技巧,全面促進交際能力。我們要遵照因材施教、循序漸進的規律不斷探索創新,以改進教學,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進而促進學生語言綜合運用的能力。
【關鍵詞】 實踐活動交際能力教學理念情趣
據中國科學院預測:未來十年,社會最需要的人才應具有的十種能力之一即為交際能力。語言是交際的工具,只有經過聽說過程,語言才能承載信息,最直接有效的達到交際的目的。“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學生語言綜合運用的能力”《語文課程標準解讀》,而語言的交際能力是語言綜合運用能力最主要的體現。所以努力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理所當然也是語文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
“交際能力是指一個人運用語言手段(口語、書面語)和非語言手段(體勢語、面部表情等),來達到某一特定交際目的的能力,它包括理解與表達兩方面”《語文教學經驗與研究》。交際能力包括許多因素:語言知識、文體知識、文化知識、認知能力、情感因素等。交際能力也可理解為一個人對潛在語言知識和能力的運用。交際語言要考慮以下幾方面:合乎語法,沒有語病;簡潔明了,不蔓不枝;語言連貫,搭配合理;操作性強,傳情達意。
可見,交際能力是一個復雜的概念,它涉及語言、修辭、社會、文化、心理等諸多因素。為什么說語文的素質教育可以通過對語言的交際能力的培養來達到,原因就在于此。交際能力的最大特點就是涉及范圍廣。各種因素處于不同層次,相互作用,相互制約,形成一個極為復雜的知識和技能體系。
因此,轉變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選取適當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語言的交際能力,是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為了使語文學習在情趣中進行,我們常針對實際,安排靈活多樣的交際性語文活動,歸類如下:
1基礎知識活化型:既能培養表達能力,又可使枯燥的知識不再難學易忘
1.1語文診所:讓學生充當醫生,給錯誤的語言現象(如錯別字、病句、有語病的段落)“治病”。要求學生口頭“講病情,析病因,開藥方”。
1.2猜謎語:學生把某些難記的字詞編成謎語,互編互猜,活化了字詞教學。如謎面為“一次美好的心意”,謎底為“懿”。謎面分別概括了字形(壹、次、心)、字音(意,即yi)、字義(美好的)。
1.3朗誦活動:為了有助于學生理解記憶,并領會作者情感、文字之美,我們對要求背誦的詩文進行聲情并茂的誦讀,形成了語感,古文也會朗朗上口。
1.4文言文故事口述:用口語講出文言文故事,淡化了文言字詞教學,培養了學生的感悟能力。學生也會更加親近古文學,并進而加強了古文修養。
2快速反應型:重在培養學生聽說思維的敏捷性
2.1“繞口令”比賽:把給定的短小精悍的繞口令材料聽兩遍,看參賽者誰能繞得快而連貫。
2.2成語接龍:用詞頭連詞尾的方法接下去,續接成語最多的小組取勝。
2.3歌詞摘錄:放錄音讓學生聽較生疏的歌曲,然后說出歌詞,精確者取勝。
2.4知識競賽: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口頭搶答,小組積分。知識積累豐厚且反應迅速者得分。
3自由發揮型:重在發掘不同的'視角與觀點,學生各言其志,展現自我
3.1講述小百姓自己的故事:向同學們講述切身經歷的事情,加深了同學間的了解與友情。
3.2讀書心得交流:把自己讀書的經歷、體驗、感悟講給同學聽,提高了文學欣賞能力,開闊文學視野。
3.3新聞發布會:講述電視新聞及生活見聞,并發表自己的看法,培養了對生活的敏銳觀察力、辨別能力及敘議結合的表達能力。
4情境編排型:設置一個特定的情境,誘發學生有針對性的進行思維和表述
4.1看圖編故事:仔細觀察圖畫,發掘畫面內涵,組織語言,力求講得貼切生動。
4.2看影像配音:先讓學生觀看靜音影像,觀察畫面,揣摩故事情節,編排人物語言,最后再配音表演。以培養學生的理解力、想象力及語言得體性。
4.3課文續編:學生拓寬思維,給課文故事編排一個合理而又有趣的續篇。學生進入課文情境的再創造,有利于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增強寫作的興趣。
5創新思維型:要求發散思維,突破思維定勢
5.1腦筋急轉彎:針對某一個問題說出讓別人感到意外而又合理有趣的答案。比如:“什么東西只能用右手抓而左手抓不到?”……“左手”。
5.2打破常規求異:針對約定俗成的語言反其道而行之,講出新意。如把“學海無涯苦作舟”改說成“學海無涯巧作舟”。5.3探究性研究:讓學生將自己所學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即給出一段或幾段文字(或圖片、表格)材料,要求學生從中發現提取自己感受最深的有效信息并用簡潔明了的語言表述出來。這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他們自己去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做到自己能發現、分析并解決問題。
6綜合型:運用多種思維及語言技巧,對交際能力全面促進
6.1課本劇表演:以課文及小故事為藍本,編成小品形式表演出來。表演者的態勢、語言要體現劇中人物的身份性格。為此,學生會自覺的吃透教材,學過的東西理解極為深刻。
6.2答記者問活動:針對“記者”的現場提問,作出有條理、有內容、有情趣的回答。展示語言功底,個性風采。也加深了同學間的理解和友誼。
6.3辯論活動:針對同學們感興趣的話題,設計辯論活動。主席、正反方辯手、雙方后援團,經過充分準備參與活動。明確是非,促進了語言的快速反應能力及雄辯性。
6.4即興講話:給學生一個假定的話題,如“班干部上任”、“親友相聚”等情景,讓其發表相應的講話,要求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從實際的探索中可以知道,語言交際能力訓練在語文活動中應該多層次、多角度、多方位的展開。教無定法,任何方式的教學都要達到一個共同的目標,即語言交際功能的實現。在具體實驗與操作過程中,要注意實施對象的身心特點及知識層次的差異。遵照因材施教、循序漸進的規律不斷探索創新,以改進教學,提高學生的素質。
交際能力的培養與提高依賴于語言知識和各種非語言知識的逐步積累。語文教學應在強調語言知識傳授的同時,向學生傳授其他有關的知識,包括語境知識,綜合知識,還應特別注意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善于交際的意識。與此同時,再輔以相應的交際教學訓練,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進而促進學生語言綜合運用的能力。
【借助語文實踐活動促進學生交際能力的發展的論文】相關文章:
重視數感培養促進學生能力發展論文07-13
實踐分層教學與促進教育發展論文01-01
語文實踐活動與創新能力培養論文01-09
論文: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06-14
利用故事結構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論文10-24
語文教學實踐活動對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論文01-11
語文實踐能力培養論文11-21
如何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的論文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