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班級管理中社團模式作用探討論文
摘要:由于中職學校的學生普遍存在學習基礎薄弱,學習習慣差、自控能力弱等現象,由此造成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那么怎樣管理好學生,引導他們掌握有效的學習能力,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本文從目前中職班級管理的現狀出發,挖掘班級和社團之間的關系,在分析中職班級管理中社團的作用的基礎上,以實例肯定了中職班級管理社團化所具有的價值。
關鍵詞:中職;班級管理;社團模式
中職學生由于學習基礎薄弱,學習能力差,所以缺乏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再加上中職學校的課程安排時間比較寬松,畢業后直接工作,沒有升學壓力。因此大部分學生百無聊賴,上網、玩手機、睡覺,是學生中普遍存在的現象。中職學生正處于青春年華,應當有一個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建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及價值觀,這樣不僅能夠增強班級的融洽性,還關系到他們未來的人生發展。因此,鼓勵他們參加學生社團就是一個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對班級管理也大有裨益。
1目前中職班級管理的現狀
中職學校班級管理是以專業為基礎劃分班級,班級是中職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場所,同時也是學生綜合發展的重要載體。因為每個班級的同學的家庭背景的不同、思維模式以及價值觀的差異,當下班級概念在學生的意識中被逐漸弱化,相當一部分學生更傾向于將時間與精力注入到社團組織中,由此導致班級學生的溝通互動的機率降低了。多數學生認為,班級就是提供學生學習與生活的一個場所,對其內涵并沒有深刻的體會,以致目前以傳統的管理方法去管理班級所出現的矛盾越來越多,難度也越來越大。
2班級和社團存在的關系
2.1以成員間親密程度的角度來看:社團成員間的關系親密,沒有地位上的差別,可以為了實現共同目標增強凝聚力,成員與成員之間的關系比較簡單。但是,班級成員由于受學校內部的`規章制度所制約,他們之間的關系存在一定的功利性,沒有生成情感的紐帶。
2.2以正式程度的角度來看:班級隸屬于學校的正規組織,具有嚴明的紀律性,并且每個班級都設班主任。而社團為非正式性的組織,組織結構并不嚴謹,具有靈活的活動形式。
2.3以群體成員的歸屬角度來看
2.3.1班級和社團均由學生組成,學生之間相互發生作用;
2.3.2班級和社團都擁有共同的目標,班級的目標是實現教育教學任務。社團是以相同的愛好與興趣為基礎,從而實現某一愿景。
2.3.3班級和社團都以相關的規范制度為依據,班級主要以校紀校規作為依據,社團主要以社團成員的群體利益作為活動依據。
3中職班級管理中社團的作用
3.1增強中職學生的歸屬感:學生社團以學生自愿參加為主,根據不同興趣和愛好,由此組建成各個特色的社團組織。許多志趣相投的學生聚集于此,在這一小方天地中充分將自身的優勢特長發揮出來,使學生感到學校不單是學習的地方,同時也是施展才華的舞臺,增強班級成員的歸屬感。只要具備一定才華,均會得到大家的認可,由此戰勝因學習基礎薄弱所引發的自卑心理,提高自信心。同時,他們又身處班級之中,能夠遵守班級的基本規范,充分發揮成員的主觀能動性。
3.2避免中職學生產生空虛無聊感:中職學校成立社團使學生從每天無所事事的狀態中解脫出來,有了充分展示自己的舞臺,獲得了精神動力,在學校的日子也過的充實,由此激發出積極的人生態度,還避免了或降低了一些不當行為的發生。
3.3培養與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大部分的中職學生囿于文化基礎弱,認知水平相對較低,因此適應新環境的能力比較差,與人溝通交往的能力弱,參加班級社團后,需要為自己所在的社團出一份力,在此過程中需要與不熟悉的人打交道,由此一定程度上培養與提高了學生的交際能力。
3.4改正學生自私自利的壞毛病:目前,學生中獨生子女的現象占大部分,這些學生往往習慣了家里人的寵愛,潛意識中有一種“獨我行為”,使他們在考慮問題時多是站在自己的立場出發,對他人的感受往往無意識的顧及不到。這種情況對于他們日后走上社會是一個潛在的破壞性極強的壞毛病。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講求相互平等,相互理解。參加社團活動,通過與各種性格的人交往,為自己的社團做事,漸漸學會站在別人的立場考慮問題,或站在大局考慮問題,將自身存在的自私自利的缺陷慢慢剔除掉,使性格、思想獲得綜合性發展。
3.5培養學生團隊及合作精神:團體的力量是強大的,如果要圓滿的完成一次社團活動,那么全體社團成員應該凝聚起來,明確各自分工,加強合作精神,共同努力,共同創造,合力完成活動任務。通過親身實踐,體會到組織、合作的真正內涵,這種效果要好于教師單純的說教效果。
4激發學生的自主創造力
人是具備一定的潛能的,通過適當合理的激發,潛能發揮的作用是無限的。學生的想法更是千奇百怪,花樣繁多,只要有了可以施展的舞臺,它們才會盡情釋放。引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在實際社團活動中,難免會遇到不同的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通過利用查閱資料、求教于老師等各種手段去探求答案,由此拓展了知識范圍,激發了求知欲望。
5中職學校班級管理“社團化”模式實例分析
將社團化模式引入中職學校的班級管理中,可以為傳統的班級管理帶來積極的影響,通過兩者的相互作用,最終達成共同發展的目標。以我校2015級計算機應用專業為例,成立了班級層面的社團組織,具體實施過程如下:
5.1成立興趣小組:該專業共有班級2個,一共85人,在成立社團前期,班主任與班委積極宣傳與動員,兩個班級的學生結合自身的特點成立形式各樣的興趣小組。各興趣小組的誕生,構建了社團發展的雛形。
5.2確立社團發展方向:在班級興趣小組的前提下,各個小組成員積極提供社團的建設規劃,并交由班主任去查考。班主任及兩個班委干部通過對各小組的深入了解與調查,最終結合各小組特點進行整合優化,鼓勵整合后的興趣小組成立為班級社團。最終共成立了8個社團,基本實現了“人人有社團、人人有參與”的“社團化”班級管理模式。
5.3展開特色活動,發揮學生的優勢:班級社團成立后,由班主任引導,班干部輔助,定期開展各種特色活動,充分激發了中職學生的積極性。使得每一名學生都有機會充當社團活動的策劃者、參與者以及組織者。每一名學生在不同的活動中都能扮演主要角色,充分展示了自我,發揮了自身的優勢特征。
5.4構建評價體系,提高創新能力:在班級社團發展中,班主任對每一社團開展的活動都應給予充分的尊重,并且鼓勵每一個社團成員積極參加,并構建一個有效的評價體系。對班級社團組織的各類活動的過程及效果,班主任進行評價分析,并將評價結果納入學年總評體系中,進而推動了社團組織的興盛發展。另外,以社團特性為基礎,將其歸入競賽機制中,優化整合教育教學資源,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結束語在中職學校內引進社團化的班級管理模式,是對當前新時期中職學生工作的有益探索,同時也是對傳統的班級管理模式的總結與歸納。通過在班級內融入社團的模式,可以激發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以及歸屬感,并且有助于調動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總之,學生社團在班級管理中的作用不可小覷,學校相關人員和班主任應積極實踐與探索,盡最大努力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及成長的平臺。
參考文獻:
[1]張蓓.議引入社團化班級管理模式促進大學生合作精神的養成[J].青年與社會,2013,(09).
[2]何海兵.關于高校社團文化對大學生素質的影響[J].湖北社會科學,2010,(04).38-40.
[3]孫維.“社團化”班級管理模式探析[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2,28(4).
【中職班級管理中社團模式作用探討論文】相關文章:
德育工作在中職學校班級管理中的作用論文01-12
激勵在班級管理中的作用論文01-15
班級管理新模式與積極作用論文12-13
淺談激勵在班級管理中的作用論文12-14
例會在班級管理中的作用論文01-15
個性化管理在班級管理中的作用論文12-28
中職班級管理中的多樣化手段論文10-20
房產管理中房屋測量的作用探討經濟論文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