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現(xiàn)象學教育學在具體教學中的應用論文
[論文摘要]將現(xiàn)象學教育學應用于教學實踐,教師除應該具有創(chuàng)新的教育意識、專業(yè)的教學技能、豐富的教育機智、健全的教育反思外,還應該既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顯性表現(xiàn),也要關注學生課堂“下”的隱性方面,關注師生相處時雙方的真實情感體驗,最終促進教育走向真正的和諧。
[論文關鍵詞]現(xiàn)象學教育學 教學應用 探討
現(xiàn)象學教育學以現(xiàn)象學為理論基礎,把現(xiàn)象學“對本質的直覺”作為探索教育的基本方法,把現(xiàn)象學“回歸事實本身”的精神作為教育研究的基本精神。現(xiàn)象學教育學摒棄先在的理論成見和抽象的形而上學,傾注于個體真實的生活世界,力圖發(fā)現(xiàn)教育的“意義”之所在。面對轟轟烈烈的新課程改革,如何貫徹新課標的要求,實現(xiàn)新課標三大教學目標,提高學生探究能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拉近師生心靈的距離,營造一種教師樂教、學生樂學、師生同樂的良好局面已是當務之急。現(xiàn)象學教育學告訴我們:教師除應該具有創(chuàng)新的教育意識、專業(yè)的教學技能、豐富的教育機智、健全的教育反思外,還應該特別關注自己的教學課堂。即課堂“上下”和課堂“內外”。
首先,教師應該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顯性表現(xiàn),同時更應該關注學生課堂“下”的隱性方面。這將直接決定上課效率的好壞,尤其是教學目標功能的實現(xiàn)。現(xiàn)象學教育學認為:教育中的主體之間應該相互尊重,應該堅持師生“雙主體性”原則。師生應該在平等“對話”中完成教學任務。教師不僅要關心教育概念的科學完整,還應該關注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過程,尤其是學生對知識在情感上的體驗過程。在目前的教學中,評價一堂課的好壞似乎還是停留在老師依據(jù)大綱教了點什么,學生課后考試考了多少分來評價。但作為新課標的要求,從貫徹新課改的三大目標入手,過去的評價標準即或是在原有的.基礎上更加具體、細化,但他們都是些表象的東西;新課標要求更加關注一些隱性的深層次的能對學生心靈產生潛移默化的東西。如學生對老師所授內容有沒有具體的生活體驗,有沒有實際的情感體驗。什么是體驗?在現(xiàn)象學那里,體驗是一種關切的態(tài)度。它意味著體驗者關注現(xiàn)實生活,關注被體驗對象的存在,愿意傾聽對象即將向體驗者傳達的一切內容。體驗者有興趣給予對象一個自我呈現(xiàn)、自我展露的機會,對對象充滿著善意,并與之建立起友好尊重、彼此信賴的關系。這些都直接關系到我們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目標的實現(xiàn),所以老師在教學中讓學生實現(xiàn)知識在生活中的情感體驗,比單純傳授學科知識、完成教學任務顯得更加重要和緊迫。例如我在講授高中政治必修Ⅲ《文化生活》中的中華民族精神這一課內容時,有意識地注意了這方面的要求。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容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包括勤勞勇敢、團結統(tǒng)一、愛好和平、自強不息。如果讓學生讀完這“二十個字”就算老師完成了教學任務的話,那么教育教學也就是舉手之間的事了。故在教學任務完成后,我提問學生:什么是中華民族精神?學生都能很流利的回答,但當我問他們每天是否都在踐行著中華民族精神時?戲劇性的事情發(fā)生了,連續(xù)提問了四個同學他們都感覺面露難色、或者不好意思說出來,也就是說讓學生在心靈的層面上去體驗一下什么是中華民族精神真的有難度!學生難以回答其實就是告訴我們,他們只是認識課本上的民族精神,而不去思考實踐中的民族精神、或者沒有這種感覺,這些具體的體驗好像離他們非常遙遠,或許對他們來說實踐中華民族精神是一些英雄人物的事情,和他們這些平凡學子毫無關系。而這恰恰正是我們教育需要發(fā)揮作用的地方,也是目前我們教育最容易忽視的地方。尤其是政治學科的教學很可能就流于形式,脫離實際。而現(xiàn)象學教育學告訴我們,學生這些在課堂“下”的隱性的東西更要我們老師去關注,去挖掘并在實踐教學中去充實。 其次是關注課堂“內外”,既要關注學生課堂內的情況,又要關注學生課堂外的生活世界。要有種學生喜歡什么我就研究什么的精神。現(xiàn)象學教育學大師范梅南教授認為:教育的本質是我們與處在教育關系中的兒童、年輕人、或老年人之間的一種生活方式。我們現(xiàn)在面對的教育對象基本上都是“90”后,這些孩子與教師或其它人打交道非常隨意,他們生性活潑,易于接受新思想,“樂”于接受教師的課堂教育,但要真正改變他們對某種問題的看法時,有些老師往往顯得力不從心,無法彌合師生之間巨大的心靈鴻溝。有些學生就被我們老師定義為“差生”“后進生”“壞學生”等,以致這些學生在實踐中越走越遠,對學習毫無興趣。對自己的行為更是放任自流。其實他們的表現(xiàn)并不見得有多壞,免不了就是些什么“長頭發(fā)”“學明星”“抽煙”等。其實筆者認為,形成這樣問題的原因很多,但無法和這樣的學生交流并解決問題的原因還真的有一部分在我們老師自身。關鍵是你有沒有真正的去關心這樣的學生,去和他心換心的交流。或是至少交流不夠程度,交心不夠徹底。如果我們在課堂上教其端,課后投其趣,移情別戀,愛其所愛。在課后不經(jīng)意間遺失點微笑給他,送其一個調皮的眼神,或許就能彌合或者拉近兩者的心靈之距。筆者曾遇到一個抽煙、追星的學生,與其談學習非常抵觸,家長也沒有辦法。后來我找了大量超女比賽的資料,相關他喜歡的明星的生活趣聞,在私下交流中一下子就讓他打開了心扉。他顯得很奇怪,一向嚴肅正經(jīng)的老師也有這樣的興趣?這樣便從心理上拉近了兩者的距離。
因此,現(xiàn)在教育“向生活世界回歸”的任務非常緊迫,課堂“上下”都應該關注,課堂“內外”都應有交流。這些都要求我們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經(jīng)常檢驗教育的合理性,評價其實踐效果,注重構建更加合理的價值規(guī)范體系,把來自生活實踐的取向作為引導我們課堂教學的方向,去實踐現(xiàn)象學教育學方法論,去關注師生相處時雙方的真實情感體驗,最終促進教育走向真正的和諧。
[參考文獻]
[1]范梅南.教學機智—教育智慧意蘊.教育科學出版社.
[2]馬翀,高淮微.教育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范梅南現(xiàn)象學教育學思想探微[J]教育書育人.2007.8.
[3]范梅南.生活體驗研究—人文科學視野中的教育學.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4]朱小曼,范梅南.教育現(xiàn)象學:走向教師的教育研究—與現(xiàn)象學大師馬克思范梅南教授對話.中國教育報.2004.10.21.
【淺析現(xiàn)象學教育學在具體教學中的應用論文】相關文章:
淺析CAI課件在籃球教學中的應用教育論文12-28
淺析CAI在動物學教學中的應用論文07-05
特殊教育學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論文11-10
淺析糖果包裝中的色彩應用論文提綱06-29
淺析數(shù)學在金融經(jīng)濟分析中的應用論文04-07
差異化教學在幼兒健康教育中的具體應用論文09-05
淺析游戲教學法在籃球教學中的應用研究論文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