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自學點撥訓練提高的課堂教學模式論文
摘要:我校數學組在學校“自主、合作、探究、創新”實驗課題的基礎上,根據數學學科的特點,確定了“自學、點撥、訓練、提高”的課堂教學模式。它符合新課改的要求,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目的在于由老師教會學生到學生會學,最終達到不用教,實現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
關鍵詞:自學 點撥 訓練 提高
我校數學組在學校“自主、合作、探究、創新”實驗課題的基礎上,根據數學學科的特點,確定了“自學、點撥、訓練、提高”的課堂教學模式。它符合新課改的要求,重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目的在于由老師教會學生到學生會學,最終達到不用教,實現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
我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與實驗,收獲很多、感悟頗深。下面我將此教學模式的教學理念和教學中的一些體會談一談,與大家一起共勉。
一、自學環節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求把課堂還給學生,把課堂時間盡可能多的留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會學數學、樂學數學、善學數學。
自學使學生在課堂的地位發生了變化,由被動學變主動學,在學習每節內容前先布置預習,因學習內容的不同可安排課前預習或利用課上時間預習。在預習時布置預習提綱,既有對所需知識的回顧,又有對新知識點簡單的整理與歸納。學生課前必須深入地學習書中的內容,做到先知先覺,否則既不能回答老師的提問,也不能提出疑問讓老師解答。
二、點撥環節
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地位,重在“導”,即教師應由主演到導演、由臺前到幕后、由主講到點撥,要求教師點在學生學習的困惑處、撥在學生學習的疑難點,在數學課堂上教師由善講到少講、最終精講。老師的點撥往往是針對學生的疑問,學生每節都要將自己的問題提出來,看誰提得多,提到了點子上,誰就自學的收獲大,這樣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點撥這一環節對老師的備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課時老師除了回答學生的疑惑外,不用從頭講到尾,面面俱到,有時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要特別細講。每節課老師在備課時,要考慮得很周到,想到學生可能提出的“五花八門”的問題,做精心的準備,以防難往了自己,這就迫使老師每一節課從不敢怠慢。
三、訓練環節
依據數學學科的特點,始終把握以思維訓練為核心,注重題組訓練,習題的安排遵循以下幾個原則:(1)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2)典型性原則;(3)題量適中的原則;(4)趣味性原則。
面對市場上眼花繚亂的各類教學輔導用書,卻很難選出一本用起來得心應手的書,這樣一來訓練環節與“小篇子”教學要融為一體,可稱得上珠聯璧合。我們的小篇子每節課一張16開紙反正面全印上題,全組教師經過集體備課集思廣益,然后有一人執筆形成。
有時訓練在數學課堂上貫穿一節的始終。在處理教材上的探究環節時,可以把一個問題分設成幾個小問題,降低難度,學生易于接受。比如在講“相似三角形的條件”一節,已知兩邊及夾角的兩個三角形相似,設置本節的目的在于測量后得出結論,然后再應用結論。在探究這一結論時,我把兩個滿足條件的三角形畫在學案上,讓學生動手去量,發現兩個三角形相似,大大節省了學生自己畫圖時間,很快就得出了結論。再有在學案的設計上可彌補教材的不足,整節的設計意圖和教學思路全呈現在一張小篇子上,有時在課堂的后5至8分鐘進行課堂檢測,來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對學生的學習起到了鞭策作用,力爭做到當堂清。
四、提高環節
提高環節是學生學法和教師教法的共同提高,是師生總結、完善、求新的過程,是對新知識再認識、得以升華的一環。
提高環節習題可打破章節,設置一些綜合性習題、能力提升題或近幾年中考題,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
這種課堂教學模式,還要因教學內容而定,切不能拿來就用。有些內容學生受已有知識水平和學習時間緊等因素的制約,自學是學不會的,這樣就要求老師必須采用講授法,才能完成教學任務。有些規律、方法、技巧也需要老師的導、教才能被學生接受。若所有內容都采用此教學模式,不但走不成捷徑,還會多走彎路,學生該會的沒學會,打消了學生自學的積極性,適得其反,得不償失。
在數學教學中,我將堅持不懈地運用此教學模式,這是一條適應新課改之路。但在嘗試中要大膽改革,敢于創新,不斷完善并發展此教學模式,這樣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自學點撥訓練提高的課堂教學模式論文】相關文章:
程序設計課堂教學模式探索論文06-23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設計與應用研究論文06-23
構建有效作文課堂教學模式論文11-27
如何優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論文04-25
《離騷》訓練提高05-23
安全模式論文11-29
淺談體育課堂教學效果提高論文04-13
離騷練習提高訓練06-17
通用格斗自學訓練計劃有哪些04-22
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總結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