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徹課改理念,明確課堂教學的價值取向論文

時間:2022-10-04 19:46:00 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貫徹課改理念,明確課堂教學的價值取向論文

  摘要:

貫徹課改理念,明確課堂教學的價值取向論文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類文明程度的提高,語文學科的性質也不斷地被注入新的內容,這也標志著語文教學內涵與時俱進。課程標準第一次將“人文性”納入語文性質的范疇,順應時代發展的趨勢。本文從幾個方面探討了語文課堂教學的人文內涵及發展趨向。

  關鍵詞:新課改人文性語文教學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新課程的基本特點。”課程標準第一次將“人文性”納入語文性質的范疇,順應時代發展的趨勢。深刻理解語文課程的性質,有助于全面提高對語文學科的認識,恰當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準確把課程改革的理念貫徹在課堂教學中,切實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和人格修養。

  因此,語文學科在教育學生掌握語言表達的技巧、方法的基礎上,更多體現對學生人格、個性、精神世界的關懷,著眼于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情感態度、正確的價值觀和高尚的審美趣味,具體體現在:

  一、深人挖掘文本的人文內涵,形成課堂教學的個性化。

  對課文中人文性的理解,有人認為,人文性只存在于一些情感色彩濃厚的文學作品中,實際上,人文的內涵也存在于一般性文章,其中包括一些議論性的文章。因此,著眼發揮語文學科對學生思想感情起熏陶作用的教育功能,深入領會并發掘深藏在課文字里行間的人文內涵,是對語文老師的基本要求。教師應先接觸文本,展開與文本的對話,和作者對話,形成自己的感受和見解,發現閱讀的問題和困惑,然后借助教學資源,深化自己的一些獨到見解,這個過程可分兩個層次進行。

  第一:盡量靠進作者,弄清文本告訴我們什么。

  第二:在文本的啟發下引發新的思考。

  這種思考應是具有時代意義與個性特征的。閱讀者只能帶著時代的眼光與之對話,在解讀中賦予作品的時代氣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七課“短文兩篇”中《行道樹》有這么一句:“我們的存在只是一種‘悲涼’的點綴。”關于這句話教學用書的解釋把“悲涼”簡單地理解是城市充滿煙塵,這是其真實含義嗎?只有在靠近作者深入解讀,正確把握詞的語境含義及作品的創作意圖后,其深層含義才凸顯出來:默默無聞的無私奉獻者卻得不到別人的體諒、理解,針對這一社會現實,作者借行道樹這一形象,以物喻人,抒發他們內心苦悶和悲涼的情感。只有在深入解讀、引發思考基礎上設計的教學方案、才能針對文本的個性,才能有效地組織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才有自己的創意,有自己的個性,這是實現課堂教學價值取向的基礎。

  二、尊重學生獨特體驗,培養他們獨特的情感和審美情趣。

  作為學生,在人生經驗,感知視角,思維方式,言語儲備,情感類型等方面的差別,都將會影響乃至制約著他們對文本的接受,導致他們對文本的理解都是獨特的。這種閱讀感受和欣賞體驗的多元性是一種客觀存在,也只有這種多元性才體現課文豐富的人文氣息。那么,教師就不能要求學生的理解是唯一的,用一成不變的同一答案去約束和要求這種閱讀上的各異,把文本的思想或者教材的思想看成是完全正確的結論,留給學生只有被動接受的權利,容不得與文本相左的思想和觀點。

  “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給學生個性思考、感悟的空間,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是實現課堂教學價值取向的表現,“標準”還強調教師“要珍惜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當學生提出對問題的理解異于教材,甚至超出了教師對教材多元感悟的范圍時,教師該怎么辦?肯定和包容,這是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獨特體驗的尊重。學生的個別“獨特體驗”是其思維的閃光點,在我教《木蘭詩》的課堂上,在分析木蘭這一形象時,一位學生提出的問題引發我的深思:木蘭只能說是舊社會的一個傳統孝女,而不是保家衛國的巾幗英雄,這位學生的理由是:“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是木蘭從軍的原因,她是為父分憂,其初衷并非為國出力,愛國從何說起?當時,我是驚詫于這位學生細致深刻的觀察力,只有在仔細、深入閱讀文本才能可形成自己的獨特見解,我們且不說這與教材相左的觀點是對是錯,學生通過與作品的對話,并將自己的主觀認識注入到作品中,深入感悟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這個過程就顯得難能可貴,也值得贊揚。

  三、在探究問題中,開展多元對話,構建和諧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那么教師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堂學習呢?

  其一:體驗學習,當教師準備把一篇課文,一部作品傳授給學生的時候,其終極目的并不是把自己對課文作品的多元感悟毫無保留地灌輸在學生的腦袋里,而是通過教師的引導還原為學生自己對課文作品的多元感悟。作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不防將對課文,作品感受、欣賞、批評的權利交給學生,讓他們在發現、討論、申辯中張揚個性,發現自我,從而體驗創造樂趣。

  其二:“對話”學習,對話不僅是學生與教材對話,更表現在師生對話,生生對話。課堂上,教師可作為一個評判者,對學生的回答作出恰當的評價,學生既做問題的質疑者,又做釋疑者,讓學生在質疑和解疑過程中不斷獲取信息,展示自己。在教學《羚羊木雕》一文時,可依據情景設計這樣的問題:“我該不該把爸爸送我的禮物轉送給萬芳呢?禮物送出去了能不能要回來呢?”然后把學生分成贊成與反對兩方,讓學生展開激烈的評論,各抒己見,在交流中不斷碰撞思維的火花。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讓他們在對問題的探究中都有充分展現自我的機會,改變過去“教師帶著知識走向學生”為現在“老師帶著學生走向知識”的教學模式,形成和諧寬松的學習氛圍,使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這是實現課堂價值取向的重要手段。

  總之,只有深入領會課改的思想精髓,打破固有的思維定勢,吐舊納新,更新觀念,把課改的精神真正落實到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上,真正達到理念和價值取向的有效統一。

  參考文獻:

  [1]人文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價值取向 黃振益,《網絡科技時代》:2008年18期。

  [2]構建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價值分析 張輝,《文學教育下半月》:2007年9期。

  [3]語文課堂及語文課堂教學探析魏蘭蘭,《中學語文·大語文論壇》:2008年10期。

【貫徹課改理念,明確課堂教學的價值取向論文】相關文章:

明確高職學前教育理論課程的價值取向論文03-30

《集體主義是正確的價值取向》教學反思08-13

教育論壇課改課堂教學情況的總結07-26

營改增論文07-21

營改增論文07-23

工業設計教學主題及課改研討論文07-12

課改總結07-27

當前青少年社會價值取向調查報告04-07

有關朱子教育理念的現代價值01-30

營改增論文【合集】07-23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刚交 | 少妇按摩中文字幕 | 午夜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 无色码中文字幕亚洲精品 | 永久免费AV无语国产 | 依依成人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