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套路運動中勁力動作訓練探析論文
【摘 要】現代武術運動強調“力”與“美”的二元有機結合,即通過力度表現去塑造其剛健雄渾的運動美感。沒有力度表現,武術套路運動就喪失了觀賞性功能,就不會成為群眾廣泛喜愛和參與的運動競賽項目。本文探討了如何正確解決武術套路運動中的力度表現問題。
【關鍵詞】武術套路 勁力 動作訓練
1 武術勁力的概念
從生理學的角度講,勁力是一種力量,是由肌肉的收縮而產生的。但勁與力卻有著實質上的差異:力是勁的外在表現,而勁是力的一種類型,是一種高層次的力,是力的高度集中和概括。同樣,武術勁力也是一種力量,也是由武術運動中肌肉的收縮產生的,但它不同于肌肉的本力,而是技巧之力,是武術的技術之力,是武術運動中意、氣、力的高度集中和概括。“武術中的勁,是通過肢體運動表現出來的一種融于武術技術的力,是在意識支配下通過氣息吐納和肌肉舒縮有序化配合產生的,是經過長期實踐鍛煉產生的一種靈活集中運用自如的彈性力。”
2 勁力對武術技擊的作用
提高技擊能力是技擊武術的主體價值。練就“人不知我,我獨知人,英雄所向無敵”的高深功夫成為歷來習武者不悔的目標追求。雖然武術門派繁多,各自的拳理功法也各有所長,各家也都有具體的訓練內容與方法,但是同樣的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規定了各門派在習武目的上的一致性,因而在許多方面都有其共同點,體現出習武中的一些具有普遍規律性的東西,勁力就是其中的一個方面。
攻防技擊需要一定的勁力,沒有勁力,一切拳架、招勢都是中看不中用的空架子,都屬于人們通常所說的“花拳繡腿”。如果勁力松散,身體運動起來就會懈怠遲緩;勁力傳遞不通暢,招法就難以變化;勁力強度太小,就難以抵擋對手的猛烈攻擊,進不能攻擊對手的要害,退不能自守,以至于顧前不能顧后,顧左就難以顧右,造成被動挨打的局面。因此,勁力對于武術的攻防技擊起著根本的作用。以攻防技擊為主要追求的人,不明白勁力在攻防技擊中的作用,不明白如何進行勁力訓練,而只在武術招法的手舞足蹈中下功夫,要想得到武術攻防技擊的真諦、精髓,獲得其中的奧妙、竅門,是不可能的。
3 武術套路運動中勁力動作訓練
3.1強化主觀表現的意識,充分顯示精神力量
武術運動中的力度,除了用形體動作表現以外,還可以通過非形體動作的“精”、“氣”、“神”、“意”、“勢”等因素來加以渲染強化。現代武術經過長期的發展演變,雖然逐步喪失了技擊格斗的實戰功能,但是武術原有的戰斗精神沒有根本改變,攻防動作套路設計也著重突出武術運動的這種本質特征。所以,要強化武術動作的力度感,首先要培養運動員的戰斗精神和意識,并啟發他們在做動作時把這種內在的力量充分地表現出來。眼睛作為心靈的窗口,是表現主觀意志的一個重要途徑,在運動過程中是否善于運用眼睛表達內在情感,產生的力度效果大不相同。運用眼睛表達情感可以使得套路動作顯得目的明確而有生氣,可以有效地烘托映襯形體動作的力度。 3.2明確動作的技術要領,掌握發力的關鍵時機,通過瞬間協同發力來增強動作的力度表現
武術套路運動中的力度表現,是通過剛柔相濟、快慢相間、強弱對比來實現的。如果一味強調用力,一時一刻不敢放松,勢必造成肌肉緊張,動作僵硬,缺乏美感。只有掌握了動作的技巧和用力的方法,找準用力部位,選擇適當的時機發力,才能舉重若輕、瀟灑自如地實現動作的力度感表現。比如單亮掌這個動作,完成得好會顯得剛健有力。如果把上述三個動作分解開來看,我們在分別做抬臂、抖腕和轉頭動作時,每個動作本身實際上并不需要很大的力量。由此可見,不是絕對力量的大小,而是動作技巧和用力方法的配合,才是武術動作力度表現的關鍵。與此相關聯的,身體各部位的協同作用與動作力度的表現也至關重要。有上肢和下肢共同參與的動作,應要求運動員做到全身協調一致。
3.3明確力點分布和發力的順序性,做到勁力順達
對發力結構復雜、涉及部位較多的動作,要細致地分解,明確力點分布和發力的順序性,做到勁力順達,從而達到增強力度感的目的。比如做開步沖拳動作時,應遵循“其根在腳、力發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的用力順序。如果為了使沖拳動作顯得有力,強行在肩、肘部位使勁,則必然造成動作的僵硬,同樣達不到表現力度的目的。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手臂的動作一般到肩、肘為止,很少有腰胯的參與,即便有腰胯的動作也常常晚于肩肘關節的運動。因此,在武術訓練中,應適當注意強化典型動作的訓練,減少日常生活習慣動作的負面影響,在動作準確規范的基礎上充分表現力度。
3.4力量訓練和耐力訓練兼顧,合理協調
武術套路體能消耗較大,在平時的訓練中不僅要進行力量訓練更要進行無氧代謝供能為主的耐力訓練,勁力訓練結果的好壞直接影響運動員整套演練時技術水平的發揮,所以加強體能訓練至關重要。在訓練中要趨于科學化、標準化、多樣化,科學的系統的加強勁力訓練應采用無氧代謝的訓練方法,重視乳酸在訓練中所發生的一系列變化,最大限度提高肌肉無氧代謝的運動能力,使運動員在武術套路的動作中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爆發力,完成難度較高的動作。進行力量訓練要使用周期性的`控制,這是對力量訓練的自身規律和專項競技狀態周期性發展規律的結合,對力量的訓練所進行的一種動態控制針對現今新出臺的武術套路規則,特別是規定難度動作,更需要運動員有良好的速度力量素質,才能以高質量完成套路中采用的難度動作。在對武術套路運動員進行力量訓練時,由于肌肉要進行不同負荷的抗阻力練習,所發展的肌肉速度和力量與專項運動中的速度和力量存在一定的差距。
在力量訓練時,依據肌肉收縮的特性和不同速度的生理學特點,結合武術套路運動所需的肌肉收縮屬性,尤其是現今武術規定難度動作所需的肌肉屬性,認識肌肉在不同速度情況下收縮的適應特點,應采用抗多種不同負荷的練習方法來提高肌肉的不同速度與力量能力,使肌肉在不同收縮速度條件下的抗負荷力量得到相對提高,在此基礎上繼續提高肌肉抗自身負荷的速度與力量,最終達到對運動員進行專項速度與力量能力的,這對于運動員整套演練水平的提高起著重要作用。武術套路運動員基于其項目體能消耗特點,在平時的體能訓練中,不僅要進行力量訓練,而且更要進行以無氧代謝供能為主的耐力訓練,因為就供能方式而言,套路的1/4以上組合練習本身就是速度耐力練習。速度耐力訓練結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運動員進行整套演練時技術水平的發揮,有少數體能非常優秀的運動員,在整套演練中都未出現“極點”現象,這無疑是體現其各方面水平的最好前提。速度耐力訓練方法很多,無論采用哪一種方法,要收到好的效果,就要對訓練進行合理的周期性控制,并在此基礎上正確制定每堂課的運動負荷。
參考文獻:
[1]曾揚.試論“松、順、通”在武術中的作用[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1994(4):54-56.
[2]王偉,林麗,于海濱.對產生武術勁力因素的認識與分析[J].大眾科學:科學研究與實踐,2007,(8):185-183.
[3]耿海波.力與速度在散打技術中的體現及其應用[J].搏擊:學術版,2004,(4):44-46.
【武術套路運動中勁力動作訓練探析論文】相關文章:
武術套路練習中運動訓練原則的應用論文11-02
武術套路運動員身體訓練控制策略研究論文11-01
武術套路運動的美學特征與藝術性論文11-02
科學的運動員訓練計劃方案探析論文11-24
戲曲身段教學中花旦的指法訓練探析論文11-09
體育教學中力量訓練科學化探析論文01-28
普通高校武術套路教學的探討論文01-26
運動員運動訓練中安全思考論文11-01
簡單的武術套路教學反思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