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運動對健康和社會的價值分析論文
摘 要:武術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在當今社會,武術不僅促進了人體健康,而且對社會的發展起著相當的作用。本文通過對武術的健身功效、社會價值以及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來分析武術武術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發揮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武術;健康;社會影響
中華武術,源遠流長。它是中華民族在長期勞動生活與斗爭中逐步積累和發展起來的一項寶貴的文化遺產。中國人習練武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廣泛的群眾基礎。武術不僅能防身自衛、鍛煉意志、陶冶情操,在現代增強體質,促進健康,穩定社會是它的重要功用之一。
一、武術運動的健身功效和社會價值
(一)抵御疾病強身健體。
武術運動的練習形式多樣,種類繁多。如:長拳類套路,姿勢舒展大方、動作靈活、節奏鮮明;南拳類套路,動作剛勁有力、步法穩固、手法多變;太極拳類套路則輕柔緩慢、呼吸自然、剛柔相濟、心意相隨;形意拳表現為整齊簡練,動作嚴密緊湊、發力沉著、樸實明快等。無論選擇哪種拳種,只要長期堅持武術鍛練,就能使機體的新陳代謝增強,改善人體各機能系統的功能。有關資料表明,每天練習30分鐘太極拳,堅持一個月,能顯著提高人體內高密度脂肪蛋白水平,而且長期練習太極拳還能顯著降低人體慢性疾病的發病率,具體表現為安靜時心搏舒緩,心儲備量增大,心臟持久工作能力增強。
(二)陶冶情操激發斗志。
武術運動具有強烈的感情色彩,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動作有時隨心所欲、順其自然,有時又全神貫注、心靜神寧,這樣不僅能使人身心舒暢、精力充沛,還能使人擺脫緊張工作帶來的不良影響,從而促進人體的身心健康。武術運動還具有內在美和外在美的特點,它內容豐富、動作變化無窮,不管是自己練還是觀賞武術表演,都能給人以美的享受。人們在神形兼備,以形傳神的招式中領略到美的神韻;套路的演練、編排符合運動規律,合理的技術動作結構使人感到美的和諧;從動靜相間、剛柔相濟,竄蹦跳躍的'技法中感受到動態平衡美;從散打搏擊中感受到力量;從以巧打拙、以小力打大力的技巧中,感受到武術的技巧美,從非遇甚困則不發,點到為止的要求中感受到武德美。優秀的品質,充沛的精神,體現了武術運動的內在美;千姿百態,矯健敏捷,沉穩威猛,體現了武術的外在美。所有這些不僅悅人悅己,還陶冶人們的情操,激發人們對生活的渴望以及對事業不懈追求。
(三)磨練意志修德樹人。
中華武術的運動宗旨是尚武崇德、強身健體、自衛保國,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中華武術精神的體現。練武對意志品質的考驗是多方面的,俗話說“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持之以恒,鍥而不舍”,這就要求習武者首先必須有長年有恒、堅持不懈的毅力來作保證,其次要謙虛和誠實。拳論講“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未曾學武先學禮,未曾習武先習德”,這都是強調要虛心練武,并注重武德教育和修養。所有這些都說明了長期參加武術練習不僅磨練了人們的意志,培養人們勤奮、刻苦、頑強的良好品質,而且還培養了人們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武德修養。
(四)弘揚文化以武會友。
最新研究表明,人們進行武術活動的動機逐漸由以身體健康為主轉向以社會交往為主,這當然有年齡、性別、職業、地域的區分,但明顯地反映著人們對社會健康的要求,對人際交往的渴望。自1985年國家武術聯合會成立以來,武術有組織、有計劃的在世界各國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和發展,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向世界推廣的過程。
二、武術運動在全民健身中的意義和作用
(一)壯大體育隊伍易于普及開展。
我國對全民健身計劃的宣傳和實施要做到“家喻戶曉、人人參與”.武術是覆蓋了多年齡段的、富有魅力的體育運動項目。太極拳項目練拳時要求呼吸配合動作舒適自然地進行,“以意領氣和意守丹田”,從現代醫學觀點看,丹田呼吸可以擴大胸腔和腹腔,促進氣體交換和血液循環,同時還可以“按摩”內臟,促進消化和吸收,起到健身、強體的作用。因此太極拳最適合中老年人練習,其功效也不言而喻。
(二)適量資金投入即可終身受益。
全民健身計劃落實的主要障礙,就是我國人均經濟收人不高。調查表明,我國目前人均體育經費一年只有幾角人民幣,全國體育場地、器材、設施嚴重不足,現有的場、館、池、健身中心等與體育人口比例為14.66%;一些學校、機關、企業的體育設施非常簡陋,有的根本就沒有鍛煉的條件,遠遠滿足不了大眾進行體育鍛煉的需要。面對這種社會經濟狀況,武術運動充分顯示了其實用價值:武術對場地、器材的要求很低,不受季節氣候的影響;且普及武術運動投資少、見效快,大眾可不投資或者少投資就能終身受益,既經濟又實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因經濟上的不足對全民健身運動開展的影響。
(三)改善體育現狀便于學校開展。
全民健身計劃實施的重點是青少年和兒童,學校是“121工程”實施的基礎,它給學校體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視角,給體育教學工作提出了新的思路和課程。學校“121工程”重點和難點在于“保證學生每天參加1小時體育活動”,據調查表明,能“保證學生每天參加l小時活動”的學校為10%。其主要原因表現在:首先,學校體育活動的場地被占用和吞食,體育經費嚴重不足,師資配備也極不合理,給學校落實課外體育活動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影響;其次,受經濟效益的驅動和辦學經費的困擾,學校不得不搞“推墻效益”和出租教室、場地,使本來就不寬裕的體育活動場所大大減少;再次,由于片面追求升學率造成的社會壓力,不得不擠占體育活動的時間。學校面臨這樣的現狀,并非一時能夠解決。而武術運動在學校廣泛的普及和開展,便能較快地改善學校體育的現狀、解決學校經費不足、場地缺乏的間題。
三、結論
總之,武術運動在很好地促進人體健康的同時,對社會秩序、民族精神、文學藝術、風土人情、群眾生活等產生了重大影響,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武術運動對健康和社會的價值分析論文】相關文章:
傳統戲曲對社會的價值分析論文04-30
幼兒教師心理健康的價值分析論文08-21
武術普修課運動損傷情況調查分析論文02-20
有關土地的價值的分析論文04-24
可轉債投資價值分析論文07-01
淺談武術運動研究對加快武術發展的作用論文02-18
高校武術教育的正確價值導向研究論文03-30
使用價值的辯證分析論文04-27
播音主持的文化價值分析的論文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