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課堂預習提示使用現狀與對策論文
摘 要: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 語文教學越來越強調學生在課堂上的思考和參與。預習是教師教學過程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 更是學生全身心融入課堂的保障, 是增強學生學習自信心的關鍵, 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途徑。部編版本的教材增加了預習提示, 這無疑對于學生在進行課文預習中提供一個正確的方向, 促進學生課文預習的有效性與科學性。預習提示就像一個引路人, 指引學生有效解讀課文, 指引教師科學布置預習任務, 以此設置課文引語, 導入新課。
關鍵詞:
部編版教材; 初中語文; 預習; 預習提示;
一、有效預習定義
有效預習是指在教師的引導與監督下, 學生自主地依據教材的預習提示以及預習材料借助一定的預習方法對學習內容進行課前自學的活動, 強調教師在預習中的參與, 指導學生的預習方法, 提高學生的預習效率, 改善學生的預習效果, 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鼓勵學生通過有效的預習產生對語文課文的質疑, 進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的學習興趣。
二、預習的理論與實踐價值
(一) 理論價值
“部編版”義務教育語文初中教材在每一篇課文前增加了“預習提示”一欄, 利于更好地實施“三位一體”的教學結構, 有利于學生在教讀課文中通過預習方法的指導學會自學, 并通過預習拓展課外知識的學習, 真正形成“教讀—自讀—課外閱讀”的教學結構。語文作為一門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結合的學科, 重視知識傳授的同時也側重于學生個體意識、思維深度與廣度的訓練, 讓學生成為有獨立思想的人。
(二) 實踐價值
新一輪語文課程改革不僅側重于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的改革, 更重視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等方面的變革。預習作為學生自學的重要環節, 作為學生最基礎的學習方法, 很少得到教師的重視。隨著“部編版”教材的試用, 新教材增加了預習提示, 在很大程度上為以往單一預習模式和預習策略的實施提供了一個正確的方向。基于新教材的編寫理念, 其實踐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的學習能力, 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加深學生對文本的了解;另一方面, 有效預習能夠讓教師掌握學情, 了解學生學前情況, 在課堂上針對性地各個擊破, 提高課堂效率, 打造語文高效課堂。
三、初中語文課堂預習提示使用現狀
隨著新一輪的教材的推廣, 筆者通過相關的調查發現, 許多學生對預習提示使用的并不合理。筆者通過相應的調查發現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 對于預習的內容目標不明確
新教材雖然試運行有一段時間, 每一篇課文都有相應的預習提示。但是我們學生以往并未形成預習的習慣。他們對于新教材增加的預習提示, 尚且達到的預習目標并不明確。他們似乎認為預習的作用并不大, 因此預習提示有效的運用對他們的價值并不大。
(二) 教師缺乏有效的預習方法指導
學習需要講求方法, 有了正確方法的指引, 學習就會事半功倍。在對教師是否教授引導學生掌握多種預習的方法的問題上, 很多教師并未認真地進行有效預習方法的引導。
(三) 預習成果缺乏有效的預習評價機制
由于布置的預習作業相對于以往的其他形式的作業來說, 教師并未重視預習成果的檢查。學生畢竟是未成年人, 在一定程度上往往存在著惰性心理, 如果教師對其預習情況不聞不問, 不進行督促性的評價和檢查, 久而久之, 學生在心理上就會淡化預習的概念, 就會以無所謂的態度來對待語文預習。因此, 這樣就會導致預習流于形式。
四、“部編版”初中語文有效預習的策略
(一) 基于學情, 設置有梯度的預習
盡管“部編版”語文教材在每篇課文都設計了相應的預習提示, 但是題目內容并不是適合所有程度的學生。基于此, 筆者認為教師若要貫徹實施有效的預習策略, 最為關鍵的一步則是基于預習提示以及學生不同程度, 設計不同層次的.預習題目。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 分梯度布置預習作業, 將預習提示作為預習單設計的指南, 在同一份預習單上根據學生的能力設計不同的預習題目, 使每一梯度的學生都能拿到適合自己學情的預習作業, 這樣就會使學生不會因為預習難度過大而產生畏難情緒, 進而失去學習的興趣。例如以七年級上冊《誡子書》, 對于程度較好的學生來說, 在完成疏通字義, 能明白文章內容的基礎之上, 可以引導學生進一步談談對這篇課文的認識, 同時也可以設計相應類型的選擇題目。對于學困生來說, 設置基礎性預習作業, 可以引導學生完成對課文內容的熟悉, 疏通字音字形以及字意, 或者與課文相關的簡單的思考題。對于中等程度的學生可以設置提升性預習作業, 更多的是啟發學生的思考和探究的欲望, 給予此類學生一些挑戰, 以自主探究的思考題為主, 啟發學生的思維, 拓展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
(二) 確定有效預習常規體系, 養成學生良好預習習慣
我們可以利用平時預習單, 培養學生養成對常規文章的預習習慣。我們常規的預習體系如下:
(1) 標出自然段;
(2) 閱讀全文, 劃出生字詞;
(3) 借助工具書, 掃除閱讀障礙;
(4) 理清文章的思路和寫作線索;
(5) 思考該文的立意和中心。
這幾點在閱讀程序中都是共同的。同時也應按不同文體、不同課文提出不同點。基于這個預習體系, 我們鼓勵學生即使在沒有預習單的情況下, 也可以根據常規的預習提示進行相應的預習, 久而久之養成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 完善有效的預習評價體系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預習原很通行, 但要收到實效, 方法必須切實, 考查必須認真。”以往的預習往往流于形式的原因, 有一部分來源于教師對預習作業的缺乏有效的評價體系。同樣沒有合理的預習評價就沒有合理的預習監督和鼓勵機制。因此, 我們教師只有建立有效的預習評價方式。筆者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建立有效的預習評價體系。
(1) 鼓勵學生正確認識預習, 完成預習的同時, 進行有效的自我反思。
(2) 家校有效的結合。
(3) 教師改變以往的理念, 進行有效的預習評價。
參考文獻:
[1]何加釬。預習提示是學習課文的鑰匙——部編本語文教材“預習提示”的妙用[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 2017 (1) 。
[2]溫祖高。初中語文的預習指導淺探[J]。課外語文, 2016 (12) 。
【初中語文課堂預習提示使用現狀與對策論文】相關文章:
我國術前訪視的使用現狀及對策研究論文04-16
初中語文單元教學現狀與對策初探論文06-15
初中體育教學現狀及對策研究論文07-26
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現狀與對策論文09-25
初中作文教學的現狀與對策12-05
高校體育發展現狀與對策的論文02-09
中職地理教學現狀與對策論文09-01
高校鋼琴教學現狀與對策論文08-29
漢語教學現狀及對策論文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