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的科學維度解析論文
摘 要:針對中醫是不是科學的爭論,本文簡要地從科學的維度對中醫進行了解讀分析,嘗試著回答了這一問題。
關鍵詞:中醫;科學;醫療體系
在當代世界的醫療體系中,中醫被歸類為補充和替代醫學(CAM)中的一支而受到重視,但其科學性并不被國際生物醫學界所承認。中醫能治愈疾病,無可非議,中醫要繼承發揚,毫無問題。但是,中醫是不是科學,值得探討。
一、什么是中醫
中醫學是在中國產生,經歷了數千年的發展,而形成的一門具有獨特理論,并有豐富養生和治療手段的傳統醫學學科。
中醫學是中國先人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通過天地人萬物信息的相互感應,相互傳遞,在對宇宙全息態知識積累的基礎上,總結出一套不可能用任何外來語確切譯解的醫學體系。
中醫學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醫學這門關涉宇宙與生命內在統一性的性命之學,作為中國古代文化當中獨特的文化創造,以其豐富性、多義性及博大精深,成為東方文化這個“東方之謎”中的謎中之謎[1]。
二、什么是科學
雖然“科學”目前沒有一個學界公認的定義,但是這并不等于無法判斷什么是科學。科學應該具備以下特征。
首先,科學是關于自然、社會和思維的知識體系。或者說,科學是以范疇、定理、定律形式反映現實世界多種現象的本質和運動規律的知識體系。零散的,經驗的知識匯集還不能形成科學。科學也不僅僅是某種事實和規律的知識單元,而是由這些知識單元按照嚴謹的邏輯建立起來的系統化的知識總和。這是科學的一個最基本的特征。
科學是經過一定的理性概括,并表現為理性形式的經驗知識。科學歸根到底來自對自然界的感性認識。但感性認識反映自然事物的現象是局部的、零散的、膚淺的知識。自然科學中陳述的經驗事實,不完全是直接的感性表象,已經達到了程序性知識和解釋性知識,上升到了邏輯的和理性的認識。邏輯把概念、經驗事實、定律及原理等眾多知識點聯系在一起,使人們洞察到內在的一致性。
科學有著嚴謹的理論模型和數學表達。近代科學本質上就是用數學化的方式看待自然,而這一點是由“近代科學之父”伽利略完成的。這就是伽利略提出來的自然數學化運動的宣言,它為近代科學設定了基調。現在的一些學科,為了使自身更“科學”,往往借助于數學或者以數學作為主要的分析方法。近代科學根本上是對自然的數學化認識,數學使科學具有了精確性[2]。
科學必須掌握實證性的材料和數據,可實證性是科學的一個顯著特征。人們對自然界的'認識是不是真知,是不是反映客觀真理,必須經過科學實驗的檢驗。甚至可以這樣說,原則上可以由實驗來檢驗其真偽的認識或知識,才屬于自然科學探討的問題。如果某種觀點或學說在原則上既不可能由實驗證實,又不能由實驗證偽,就不屬于科學的范疇。
近代科學的另一個本質就是對實驗的依賴。英國哲學家培根大力提倡實驗方法,然后通過歸納的方法總結出科學定律。伽利略身體力行,從而成為現代實驗科學傳統的奠基人。最終,科學走上了“數學+實驗”的實證道路[3]。
三、中醫是不是科學
如今“科學”被視為絕對真理,甚至是終極真理。而中醫缺少這種“終極真理”所要求的標準。所以,才會有“中醫不是科學”之論。
中醫之所以不是科學,因為中醫不是知識體系。中醫的涵容性極大,理論闡述偏于模糊、籠統。整個體系過于龐雜,可以說是無所不包,任何事物和現象均可被納入其中。科學知識與一般的經驗知識、生活知識有著本質區別,中醫學與科學顯然不是一個知識類型。
中醫之所以不是科學,因為中醫不講求理性。中醫的整個理論體系的基礎是觀察經驗加哲學思辨,只是以大量的經驗事實為依據,僅依賴直觀外推、心悟、靈感等非邏輯思維或不太嚴謹的取類比象,一下子跳到理論。其間并無嚴格的邏輯歸納或演繹[4]。
中醫之所以不是科學,因為中醫里沒有數學。中國古代數學并非落后,中醫學也不乏數與量的概念。但中醫學最終沒有使用數學語言,也沒能走上科學數學方法的道路。數學方法在中醫學中的應用幾乎為零。
中醫之所以不是科學,因為中醫缺乏客觀性。臨床中醫學,基本上屬于經驗醫學,完全夠不上客觀的標準。中醫醫生看病治病靠的就是經驗。人們之所以更愿意找老大夫診病,也都是沖著他們具有豐富的經驗來的。
中醫之所以不是科學,因為中醫不重實證。科學家常常自覺地尋找理論的缺陷與錯誤,并樂意按照檢驗的結果來改正錯誤。而中醫學家卻很少關注對理論中不合理成分的批判,他們反思的不是理論,而是自我本身。這兩種基本精神的差異,決定了理論檢驗時截然相反的思維取向。
【中醫的科學維度解析論文】相關文章:
《中醫是真正的科學》論文07-09
技能維度科學活動說課稿03-05
實踐美學的生態維度論文04-24
淺談伊壁鴻魯的科學價值論維度論文04-13
探究拓展閱讀試題維度的論文05-02
論文:分析兒童幸福的多維度07-02
如何學習中醫內科學論文11-16
中醫內科學與現代西醫的結合論文04-24
中醫內科學病機教學的論文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