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機械化發展的趨勢論文

時間:2021-02-07 14:05:17 論文 我要投稿

農業機械化發展的趨勢論文

  所謂農業機械化,指的是在農業生產中,應用先進的農業機械設備來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改進經營環境,提高農業經濟效益和環境改進生態環境的過程。實行農業機械化可大幅度降低農業勞動強度,為傳統農業過度到現代農業轉變奠定堅實的技術基礎。農業實現現代化的標志之一就是農業機械化的普及。如今,我國的農業機械化發展己邁入新的階段,對新形勢進行準確把握,才能看清未來農業發展趨勢,確定農業發展重點,也有利于促進農業機械化邁上新臺階。

農業機械化發展的趨勢論文

  1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國經歷了30年的改革開放,在農業機械化方面獲得了較大發展,但是,在實現農業機械化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有待解決的問題,我國的農業機械化水平同發達市場經濟體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農業機械化的效率還不能完全滿足農業生產需要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求,在實現現代農業與農業產業化過程中,也存在種種不適應。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1農機裝備水平較低,結構性矛盾突出

  第一,農業機械化水平較低,生產能力還有待提高。我國在部分地區的農業仍存在手工生產和應用畜力進行生產的情況。而歐洲和美國、加拿大等等西方國家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以前就己經普及了農業機械化。日本和韓國雖然耕地相對稀缺,在上世紀70年代也全面普及了農業機械化,在水稻生產方面機械化率超過95%。而我國農業在耕、種、收方面的機械化率僅達到35%,每名農業生產者創造的農業增加值只有500多美元,西方國家每名農民創造的農業增加值則達到2萬美元。我國在農業機械化方面主要存在如下問題,一是結構不科學。如小型拖拉機較多,而高性能的動力機械設備相對較少,而且與主機配套的機具相對較少。農業機械在功能方面也較單一,一臺拖拉機所只能從事不足1.5種的作業種類,西方國家則都采取復式作業的方式,一臺拖拉機可同時進行幾項生產作業。二是農業機械化的應用范圍相對較小。國內農業機械化主要應用于糧食生產上,而糧食作物當中,小麥生產的機械化程度較高,而水稻種植及收獲、玉米收獲應用機械化程度還較低。而在經濟作物生產、養殖及農產品的貯藏和加工領域,機械化和標準化水平也較低,許多領域甚至是空白。

  1.2農機科技創新能力不強,落后于市場需求

  農機生產較落后。大規模生產農機的制造企業十分有限,產品的技術含量相對較低,性能、質量及售后服務都有待提高。同國外同類產品相比,我國的農機產品在技術領域至少相差20年到30年。我國企業在農機科技創新領域也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大宗農機產品有品種較為豐富、技術相對成熟,而在糧食生產領域的關鍵性農機產品相對缺乏,例如,國內僅有幾家企業可生產水稻插秧機,品種和型號也十分有限。經濟作物方面的機械化產品更少。國內在牧草種植和收獲、飼草飼料貯備、特色農產品的采摘、加工和包裝等農用機械主要為進口。

  1.3農用柴油價格較高,農機作業服務成本增加

  農機作業成本較高。從國內能源需求角度看,能源價格在持續上漲,柴油價格己上調多次,實際零售價格達到7300元。柴油價格升高推高了農業生產的成本,以柴油為主要動力的農機作業成本下降難上加難。

  2發展趨勢建議

  針對以上問題,應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解決農業機械化發展中的難題。采取的.措施應堅持因地制宜、突出重點、經濟實效的原則。

  2.1持續加大農業機械購置財政支持力度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應從財政方面加大對關鍵性作業機械的扶持力度,例如提高水稻半喂入聯合收割機、水稻插秧機、玉米收獲機等購買補貼的力度;政府通過財政補貼方式提高水稻栽植與收獲、玉米收獲的機械化普及范圍;中央財政通過轉移支付方式,擴大農用機械的補貼范圍和力度,增加對玉米、馬鈴薯和花生等經濟作物機械收獲的補貼試點;對有利于生態環境改善的新型農機產品應提高補貼標準;對存在的區域性不平衡實行差別補貼,對欠發達地區的農民進行農用機械購置時提高補貼額度擴大補貼比例;政府的財政補貼重點應該向種糧大戶傾斜、向農機大戶傾斜,向農機服務組織傾斜;以市場需求及農民購買力為依據,形成以政府補貼為主、金融信貸及種類社會融資為輔的農機購置補貼體系;建立起財政資金為引導,農業經營組織與農戶投資為主體,各類社會力量參與的多元投資體系。完善農機更新與報廢管理制度,針對高能耗農機的報廢與更新設立專項補償基金。

  2.2強化農業機械化科技創新與技術推廣

  推進農機與農藝相結合,建立農機與農藝專家協同攻關的有效機制,制定適用于機械操作的作業標準和農藝規范。加大對先進適用農業機械化技術與機具的研發投入力度,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重點研發水稻免耕栽培播種機械、超級稻栽插和收獲機械、玉米收獲機械、薯類收獲機械、高效植保機械等;加強優勢經濟作物機械化技術與裝備的研發,努力實現油菜、棉花、甘蔗、花生等作物等關鍵技術裝備的突破;積極開展機械化節本增效技術和秸稈資源化綜合利用機械化技術的研究,開發資源節約型的機械裝備和應用技術,以及設施農業用小型農機具、畜牧業機械、多功能農業裝備等。在全國建立一批農業機械化技術集成示范基地,確定不同地區農業機械化發展模式,探索和完善農業機械化技術體系,發揮引導、示范、帶動、輻射作用,實現產學研推相結合,加快農業機械化新技術、新機具的推廣應用。

  2.3以項目帶動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在進一步發揮市場引導和政策扶持推動作用的同時,實施項目帶動,促進區域農業機械化協調發展。實施糧食產業機械化工程,推進以生產全過程機械化為主攻方向的糧食產業機械化,增強糧食生產的技術集成和標準化應用能力。繼續實施保護性耕作示范工程,完善不同類型保護性耕作技術體系,推動保護性耕作從試驗示范階段轉入推廣階段。積極發展特色農產品生產機械化項目,根據不同地區特色農產品生產要求,進行機械化技術試點示范,促進特色農產品機械化的發展。

【農業機械化發展的趨勢論文】相關文章:

世界科技發展新趨勢論文12-22

我國IPTV現狀與發展趨勢的論文03-04

觀光休閑農業發展趨勢論文05-16

軍用總線發展趨勢探究論文05-13

環境科學概況及發展趨勢論文04-13

產品設計的發展趨勢論文05-10

淺談本錢會計的發展趨勢的論文05-08

農業機械化科學發展論文04-22

縣農業機械化發展思考論文05-17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香蕉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制服 |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二区三区蜜月 | 日本午夜a大片 | 色婷婷色综合缴情网站 | 青青青视频手机在线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