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我國鋼鐵工業技術發展的對策研究論文
摘 要:進入90年代,電子計算機不斷滲透到傳統工業的各個領域,信息的交換、存儲、處理和利用將更多地通過計算機進行。在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計算機科學逐漸與數據通信技術融合,令目前已經合并的計算機——通信產業在技術、產品和公司等各方面都發生了巨大變化。鑒于此,本文對計算機網絡與通信系統結合的發展前景與風險防范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通信系統;技術
一、計算機網絡與通信系統結合的發展前景
計算機通信網絡是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相結合而形成的一種新通信方式,主要是滿足數據通信的需要。它將不同地理位置、具有獨立功能的多臺計算機、終端及附屬設備用通信鏈路連接起來,并配備相應的網絡軟件,以實現通信過程中資源共享而形成的通信系統。它不僅可以滿足局部地區的一個企業、公司、學校和辦公機構的數據、文件傳輸需要,而且可以在一個國家甚至全世界范圍進行信息交換、儲存和處理,同時可以提供話音、數據和圖像的綜合性服務,具有誘人的發展前景。計算機通信革命帶來以下這些重要事實:數據處理設備(計算機)和數據通信設備(交換傳輸設備)之間不再有本質上的區別。數據通信、話音通信和視頻通信之間也不存在本質上的區別。單處理器計算機、多處理器計算機、局域網、城域網和遠距離網絡之間的區別也日趨模糊。這些趨勢導致了計算機產業與通信產業的日趨融合,從元器件制造到系統集成皆是如此。另一影響是發展了能夠傳輸和處理各種類型數據和信息的集成系統。不論是技術本身還是制定技術標準的組織,都被迫向能夠完成各種通信的單一的公用網絡系統發展,通過這種網絡能夠簡單且統一地訪問到全世界的信息源和各種信息。
二、計算機網絡通信系統的風險防范
計算機網絡通信系統的脆弱性和漏洞正是風險產生的客觀條件,威脅或攻擊是風險產生的主觀條件。隨著因特網技術的普及,信息的傳送變得異常的便捷和快速,這對我們人類社會發展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推動力。但是因特網組網技術的開放互連性給人類帶來信息資源充分共享潛在能力的同時,也為外部世界非授權進入你的信息系統、非授權獲取、竊取你的信息資源提供了同等的機會,計算機網絡通信系統的安全隱患主要來源于:①硬件組件。信息系統硬件組件的安全隱患多來源于設計,這些問題主要表現為物理安全方面的問題。由于這種問題是固有的,一般除在管理上強化人工彌補措施外,采用軟件程序的方法見效不大。因此在自制硬件和選購硬件時應盡可能減少或消除這類安全隱患。②軟件組件。軟件組件的安全隱患來源于設計和軟件工程中的問題。軟件設計中的疏忽可能留下安全漏洞;軟件設計中不必要的功能冗余以及軟件過長過大,不可避免地存在安全脆弱性;軟件設計不按信息系統安全等級要求進行模塊化設計,導致軟件的安全等級不能達到應有的安全級別;軟件工程實現中造成的軟件系統內部邏輯混亂,導致垃圾軟件,這種軟件從安全角度看是絕對不可用的。軟件組件可分為操作平臺軟件、應用平臺軟件和應用業務軟件。這三類軟件以層次結構構成軟件組件體系。操作平臺軟件處于基礎層,它維系著系統組件運行的平臺,操作平臺軟件的任何風險都可能直接危及或被轉移到或延伸到應用平臺軟件。對信息系統安全所需的操作平臺軟件的安全等級要求,不得低于系統安全等級要求,特別是信息系統的安全服務組件的操作系統安全等級必須至少高于系統安全一個等級,因此強烈建議安全服務組件的操作系統不得直接采用商業級和普遍實用的操作系統。應用平臺軟件處于中間層次,它是在操作平臺支撐下運行的'支持和管理應用業務的軟件。一方面應用平臺軟件可能受到來自操作平臺軟件風險的影響,另一方面,應用平臺軟件的任何風險可直接危及或傳遞給應用業務軟件。因此應用平臺軟件的安全特性至關重要,在提供自身安全保護的同時,應用平臺軟件還必須為應用軟件提供必要的安全服務功能。應用業務軟件處于頂層,直接與用戶或實體打交道。應用業務軟件的任何風險,都直接表現為信息系統的風險,因此其安全功能的完整性以及自身的安全等級,必須大于系統安全的最小需求。一般來說,外購的商業化應用業務軟件比自制應用業務軟件更安全些。③計算機網絡和通信協議。在當今的計算機網絡通信協議中,局域網和專用計算機網絡的通信協議具有相對封閉性,因為它不能直接與異構計算機網絡連接和通信。這樣的“封閉”計算機網絡本身基于兩個原因比開放式的因特網的安全特性好,一是計算機網絡體系的相對封閉性,降低了從外部計算機網絡或站點直接攻入系統的可能性,但信息的電磁泄露性和基于協議分析的搭線截獲問題仍然存在:二是專用計算機網絡自身具有較為完善、成熟的身份鑒別、訪問控制和權限分割等安全機制。
三、結語
總之,計算機與通信結合形成計算機網絡,使信息采集、處理、存貯、傳輸和利用等五大自然信息功能通過現代可能基礎上形成的各種信息技術在全球人類社會這個更寬廣的空間綜合起來,這將是一場更深刻的信息技術革命。但機遇與風險并存,在當今大規模的信息網絡環境下,無論采取多么完善的信息安全手段,風險也總是存在。因而適宜的方法是在整個網絡通信過程中應用智能化的方法進行風險管理。通過應用智能化的分析控制方法將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及其產生后果的嚴重程度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圍內,在經濟與社會效益、風險與費用中尋求達到風險最小、效益最大的目標。
參考文獻:
計算機工程與設計,2007(4):849-851.
【加快我國鋼鐵工業技術發展的對策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森工企業加快林業產業發展的對策研究論文05-03
對我國機械技術發展現狀進行研究論文06-03
我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對策研究論文11-24
有關我國流通業發展對策研究論文05-12
我國會員制營銷發展對策研究的論文11-07
我國術前訪視的使用現狀及對策研究論文04-16
我國體育健身市場的現狀與對策研究教育論文01-02
我國外匯儲備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論文03-21
示波器技術發展研究論文模板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