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著學情確定教學內容論文

時間:2021-02-23 09:55:03 論文 我要投稿

貼著學情確定教學內容論文

  《金色花》之“不教”“長教”與“深教”

貼著學情確定教學內容論文

  --貼著學情確定教學內容

  摘要:根據學情確定教學內容是提高閱讀課教學效率的關鍵。本文以《金色花》的教學為例子,從三個方面闡述了如何根據學情處理教學內容:一、學生的易懂點,以不教促學;二、學生的興趣點,以長教促讀。三、學生的生長點,以深教促進深化。

  關鍵詞:學情 教學內容 不教  長教  深教

  課改十多年,閱讀教學從“怎么教”的研究,漸漸地轉向了“教什么”的思考。如何確定教學內容已經成為我們一線教師走進課堂首先要思考的話題。

  《金色花》是現行的人教版教材中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第三課,是泰戈爾散文詩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因其篇幅短小,意蘊豐富,很多教師把它當作公開課的首選,許多名家也都執教過此文。因此關于這篇課文的教學資料和教學設計也非常多。面對這樣的課文,我陷入了深深地思考之中,有太多的資料和教學方案可以借鑒,但似乎又覺得這些與文本、與學生的實際有一定的距離。要不太淺,要不太深。我該確定本課中哪些內容改不教?哪些內容改教,甚至是“長教”“深教”呢?我立在《金色花》的門前徘徊。

  再一次查閱資料,驚喜的發現王榮生教授在他的《語文教學內容的重構》中也談到:語文教學內容主要面對兩個問題,一是針對具體情境中這一班學生乃至這一組這一個學生,為使他們更有效地達成既定的課程目標,“實際上需要教什么”;二是為使具體情境中的這一班乃至這一組這一個能更好地掌握既定的課程內容,“實際上最好用什么教”。可見,確定語文教學內容必須充分考慮到具體情境中的學生,因為教學內容的起點是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即時狀態,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體驗,學生的學習準備和發展需求。即就是我們所說的貼著學情確定教學內容。

  一、學生的易懂點,以不教促學

  帶著上述的認識,我再一次品讀了課文。這是一首清新自然、親切溫馨的散文詩,以兒童特有的方式表現了對母親的依戀,我們可以從中感受到濃濃的母子情。而現實生活中,我們的學生可能更多地只在母愛中沐浴,卻很少有回報。另外對文章的理解我們的學生可能也不能從體現家庭之愛上升到人類天性的美好和圣潔。那么,在教學時,何不把“概括孩子變成金色花與他母親‘捉迷藏’的畫面并帶領學生品讀,感受其中母子深情繼而感受人類天性的美好和圣潔”作為本篇課文的教學內容呢?這樣的預設不僅能貼近文本的實際,而且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確定了教學內容,接下來是確定如何在課堂中得以呈現。即如何把這些內容內化到學生的知識結構中去,從而建構新的意義?我想,首先必須了解學生對《金色花》這篇文章的知識把握情況,盡量做到學生已知的,不教;學生感興趣的,長教;學生未知的但應該知道的,深教。

  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我走進了課堂。簡介泰戈爾導入后,我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金色花》這篇課文大家已預習過了,現在請大家談談從預習中學到了什么?”通過這個問題是為了了解學生對文章知識的把握情況,以便在教學過程中及時調整教學內容。我們知道,教學內容是在教學過程中創造的,即由教學雙方在教學實踐中現實地生長出來的,而預設的只是想讓此成為教學內容而并非已經是教學內容,因為決定教學內容的除了課程目標之外,非常重要的就是學生的學習本身。

  不出所料對于這樣一首散文詩學生的預習情況很好,個個都搶著發言,生怕別人搶了自己想說的。有的說“文中孩子很調皮,變成一朵金色花和媽媽玩”,有的說“孩子變成金色花是想看媽媽工作,發出香氣傳給媽媽,他還要把影子投在媽媽所讀的書頁上”,有的說“孩子不見了媽媽很擔心,孩子回來了媽媽沒罵他,看出來很愛孩子”,有的說“這篇文章的語言優美富有童趣,除了運用了比喻、排比外,還有聯想想象”……學生的回答異彩紛呈,有的涉及內容,有的涉及手法,也有的涉及語言。的確大出我所料。

  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感悟相當不錯,從內容、手法到感情,學生都能把我得很好。孩子變成金色花與他母親“捉迷藏”的畫面,學生亦能抓住,并能體會其中的情感。所以剛開始預設將“概括孩子變成金色花與他母親‘捉迷藏’的畫面”顯然本節課不用再探討了。

  二、學生的'興趣點,以長教促讀

  接著我及時調整了教學思路,開始了解學生在預習時最感興趣的問題。經過交流發現孩子們最想知道的是:為什么孩子失蹤了,媽媽不著急,不去找?。順著學生的“興趣點”我不著急拋出答案,而是讓學生自己從文中找。終于學生找到了文中的一句話“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來,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講故事給我聽”。并從“再”“又”等字眼中看出孩子和媽媽做這樣的游戲不止一次了。解決了自己的疑惑,孩子們很興奮。抓住學生的熱情,使課堂教學朝更深的方向發展,我順勢提出了一個問題:“現在同學們眼中一定出現了孩子和媽媽的形象了,所以我想請同學們結合書本內容說一說,在媽媽眼中這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在孩子眼中這又是一個怎樣的媽媽呢?在學生交流時我同時做到了品味和朗讀指導的結合。也許學生的激情還在燃燒,也許這個問題本身貼近學生興趣,也許文章的這種童真童趣已被學生感受到,接下去的課堂特別活躍。

  生1:我從”加入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為了好玩,長在樹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搖擺,又在新葉上跳舞,媽媽,你會認識我嗎?“一段看出這是一個天真頑皮的孩子。

  生2:我從”當你吃過晚飯,坐在窗前讀《羅摩衍那》,……正投在你所讀的地方“看出這是一個非常愛媽媽的孩子。

  生3:我從”當你沐浴后,濕發披在兩肩,穿過金色花的林陰走到做禱告的小庭院時“看到了一個圣潔美麗的媽媽。

  ……

  學生的精彩還在繼續,無奈這只是45分鐘的課堂,我不得不打斷,然后提出了一個問題”你覺得要用什么樣的語氣才能讀出孩子或媽媽的特點呢?“

  話未說完,反應敏捷的幾個同學就已舉手。”要模仿兒童的語氣、語調“,”要讀出孩子的調皮可愛“,”要讀出媽媽的慈愛“等。對學生的回答作了點評后,我引導學生抓住一些具體的句子進行了朗讀指導,讓學生體會其特點。

  從學生的交流和有感情的朗讀中,我漸漸的意識到他們對蘊含其中的母子深情,已經有了更深刻的領會。

  方向的轉換,興趣點的抓取,興味點的延長處理,使本文的情感思想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

  三、學生的生長點,以深教促深化

  在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有了較深的感性認識之后,我想還應當引領學生更深層次的把我握文章主旨與作者思想。本文僅僅頌揚了母子之間的融融的愛嗎?這之后是否有更深層次的意蘊呢?這就是需要我們老師帶領學生去探索的。

  于是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泰戈爾生活在一個佛教為國教的國度中,他是東方文化培養出來的詩人。遍觀泰戈爾散文詩,可以處處感覺到濃厚的、神秘的宗教氣氛。你贊同這個觀點嗎?為什么?“這一回學生安靜了下來,學生陷入了沉思中。我知道這一節課的”生長點“就在這兒了。”生長點“指學生語文學習時最需要提升、發展的知識、能力點。在學情分析上具體體現為:學生面對教材內容需要達成什么目標任務?在通往目標的路上,學生想讀懂的內容是什么?依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年齡特征、心理特點等,會有哪些困難,其中最有難度的是什么?我們教師選擇的教學內容應當為提升學生的素質、能力服務。

  為幫助學生學習,我讓他們進行了一次小組討論。在一陣議論后,有學生舉手了。

  生1、文中的金色花是印度圣樹上開的花,寫金色花含有對神的虔誠,創造了一種宗教氛圍。

  生2、母親沐浴后祈禱,讀《羅摩衍那》看出母親是一個虔誠的宗教徒。

  生3、孩子像小精靈一樣可忽上忽下,隨意搖擺,隨意跳舞,隨意開花,隨意散發芬芳。最后一動意念又變成人了,好像很神。

  生4、文中孩子是”調皮可愛,快樂幸福“的,母親是”慈愛美麗,虔誠智慧“的,但他們都沒具體的名字,讓人感覺很神秘。是不是代表了天下所有的孩子和媽媽呢?

  ……

  在肯定了學生的回答后,為了提升學生的理解,我出示了泰戈爾在《吉檀迦利》中的一段話”梵就是樹木、種子和幼芽,梵就是花朵、果實和樹陰,梵就是太陽、光明和被光明照亮的東西。梵無所不在,世界上男女都是梵的形相。“并解說這里的”梵“就是神。在泰戈爾的詩歌中,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是梵的顯現。所以詩人在詩中宣揚的是富有宗教意義的愛--最高尚、最純潔的愛。泰戈爾對神的虔誠是和對生活、國家與人民的愛融合在一起的。其實泰戈爾自己的個人生活很不幸,40歲前相繼失去了父親、妻子和一對兒女。可他沒有抱怨生活的不公,沒有沉湎在痛苦之中,任然寫出這樣富有童趣富有愛心的詩,來表現人類美好圣潔的愛。他確實是印度詩壇的圣人!讓我們懷著對他的敬仰之情朗讀全文。

  讀后,為了把這種愛內化為學生的情感,我引導學生聯系生活體驗,以寫作的方式抒發對母親、對親人的感恩情懷。我說:”泰戈爾的詩歌是天使送給大地的詩篇,是天堂送給大地的禮物。它影響著我們中國幾代文人,如冰心、徐志摩的創作都深受其影響。我相信他也影響教育了我們,讓我們也拿起手中的筆學一學泰戈爾新奇的想象力,用自己的童真童趣訴說對母親的愛。請用“假如我變成了……”開頭寫一段話,表達你們對媽媽的愛。“

  在學生經過5分鐘的思考后,個別同學開始舉手了。為了讓更多的學生參與,我只是朝那幾個同學笑笑,提醒他要想得更具體、更細致。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學生舉手了。

  生1、假如我變成一朵潔白的梔子花,我要是那最香的一朵,在你經過時芳香你的衣袖。

  生2、假如我變成一朵玫瑰花,我要是那最艷的一朵,在你休息時賞悅你的雙目。

  生3、假如我變成一棵樹,我要是那最盛的棵,在你工作時做你遮陽的傘。

  ……

  就在學生爭著交流自己的勞動成果的時候,下課的鈴聲響了。帶著一份欣喜,也帶著一份淡淡的遺憾結束了這讓我深有感觸的一堂課。

  《金色花》一課之”不教“、”“長教”、“深教”是我在根據學情角度選擇教學內容上所做的一次嘗試,“當然每一節課都是”師生不可重復的激情與智慧綜合生成過程“,任何一堂課的語文教學內容也是無法完全復制,今后我會在”貼著學情確定教學內容“這條路上努力探索、大膽嘗試!

  參考文獻:

  ①《語文科課程論基礎》     王榮生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②《初中語文新課程教學設計》  王德俊主編  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③《語文教育心理學》      董蓓非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貼著學情確定教學內容論文】相關文章:

論文:為讀而狂 為情而學05-11

教學目標及教學內容的確定說課稿08-01

小說教學內容的確定 教學反思12-05

《滕王閣序》教學內容的確定08-25

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確定說課稿08-01

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確定說課稿11-12

寫好“下水文”,結合學情才是關鍵的論文02-13

如何確定論文題目03-19

初中體育立足實際學情謀發展論文04-16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成AV人片乱码色午夜男男 | 中文字幕交换系列在线 | 欧美伊香蕉久久综合网另类 | 听筒婷婷色色激情五月 | 日本精品区视频 | 我要色综合色鬼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