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質文物保護修復與現代技術研究論文

時間:2021-04-12 17:43:28 論文 我要投稿

紙質文物保護修復與現代技術研究論文

  摘要::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從根本上提升了紙質文物保護修復水平,為充分發揮紙質文物的研究價值,保障紙質文物的完整性,應對其保護修復工藝進行不斷的完善與革新。文章基于此目的,對紙質文物保護修復的傳統與現代方式進行研討,以期為相關工作人員提供幫助。

紙質文物保護修復與現代技術研究論文

  關鍵詞:紙質文物;保護修復;傳統與現代

  在我國五千多年文明歷史長河中,紙質文物是彰顯文化景觀的重要資源之一,對當前歷史研究工作具有深遠的影響。紙質文物年代久遠,保存難度大,更應加強對它們的保護與修復工作,通過不斷創新傳統保護與修復工藝,達到延長紙質文物壽命的目的。紙于西漢時期出現,并在后期衍生出了手工及機械等多種造紙形式。現階段紙質文物的保護修復,需針對顏色、厚度等特征選擇修復紙張。依據紙質文物時代、質地及特征來看,保護與修復的紙質文物多集中于麻紙(由麻質纖維制造)、藤紙(由藤本對皮制造)、宣紙(由檀樹皮或稻草制造)等幾種類型。

  1損壞原因

  造成紙質文物損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1)保存性差。造紙原料內含植物纖維或其他有機成分,不利于長久保存。(2)溫度的異常變化。溫度過高會使周圍空氣中的水蒸汽快速蒸發,大大增加保存環境中的濕度,使得紙質文物表面受潮;溫度過低會導致空氣中水分減少,濕度降低,使得紙質文物難以正常保存。同時,溫度的異常變化更使得植物纖維熱脹冷縮,極大影響紙張的抗張強度。(3)濕度不均衡。濕度較高會使紙質文物變潮分解,使文字褪色,無法發揮出其應有的科研價值[1]。潮濕的環境易于微生物的滋生,使紙質文物霉變或受潮,空氣中的有害氣體隨著水流進到紙質文物內部,形成具有更強腐蝕性的化學物質,加重紙質文物的損壞程度。(4)光照。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對紙質文物損害極大,容易使其出現紙張變色、變脆等問題。(5)空氣中的有害氣體,包括二氧化硫及硫化氫等。它們與空氣中的水分子結合后,使紙質文物更易發生腐蝕[2]。(6)蟲蛀。在紙質文物存放期間會發生出現蟲蛀現象。此外,糨糊等物質也會使紙質文物的抗蟲害能力大大下降。(7)霉菌問題。就目前來看,對紙質文物造成不利影響的霉菌主要有曲菌、短梗孢、青霉菌等。其中,霉菌孢子在生長過程中會產生各種色素,使紙張形成不同顏色的霉菌斑。這些斑點不僅會污染原有圖案及文字,還使得紙質纖維粘連到一起,增加了保護修復難度。(8)人為因素。人們長期的翻閱及觀賞,造成紙張磨損、汗漬污染嚴重[3]。此外,紙質文物保護與修復人員專業技能及職業素養有待提升,避免紙張在接受修復的同時受到二次損壞。

  2紙質文物特征

  現階段紙質文物主要有以下特征:"紙質文物分類較復雜,主要包括書畫、信件、報紙及手稿等,大大提升了紙質文物保護難度。#文物保護價值劃分尚未明確,一些收藏機構往往認為年代越久遠的`紙質文物越具有保護及修復價值。其實此種觀點是錯誤的,文物保護價值遠不止體現在其年代上,還體現在文物的藝術性、歷史性及時代性等方面。因此,在對紙質文物進行搶救性保護時,應從文物綜合價值方面考量。

  3保護技術

  3.1現代技術

  隨著社會科技水平的快速增長,紙質文物保護技術也衍生出了多種手段,主要有以下幾種:

  3.1.1等離子脫酸法由于紙質文物年代久遠,其內部具有濃度較高的酸性物質,對紙質文物產生極大危害。現階段較為常見的脫酸技術為液相脫酸法,在紙質文物的紙質纖維中加入脫酸溶液,從而降低酸性。也可利用甲醇等堿性物質,在不損壞紙質纖維的情況下改變酸性成分,延長紙質文物壽命。但就目前來看,實施等離子脫酸技術時,往往會出現因酸堿中和劑配置比例不合理而影響紙面清晰度的問題。這就需要修復人員加強對酸堿綜合溶劑的配置研究,防止添加劑在紙質文物表面停留過長時間[4]。

  3.1.2隔絕氧氣這屬于物理措施,相較于方法",紙質文物受影響程度較小。氧氣隔絕法需通過一定的密封處理,將紙質文物與空氣隔絕,防止紙質文物受到光照或有害氣體的二次傷害,并防止因溫濕度變化而使紙張抗張力降低等情況出現[5]。雖然氧氣隔絕法能在極大程度上實現對紙質文物的保護,但由于耗費成本較高,且不同紙質文物對溫濕度的需求也有一定差異性,因此還需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的完善。

  3.1.3新型加固法由于紙質文物中的植物纖維多屬于物質結構,因此在對其加固的過程中也可使用桿菌、根瘤菌等,使其快速生成的新纖維,提升原有纖維新陳代謝功能,并以此提升紙張的堅固程度。就目前來看,此種加固技術在絲質文物保護修復工作中應用較廣。

  3.1.4多功能加固膠液的應用多功能加固膠液是目前應用比較廣泛的保護手段之一,其可在不影響紙質文物顏色及質感的前提下對文物進行加固保護,具有配置簡單、操作方便、周期短等優勢,極大提升了紙質文物的壽命。

  3.2傳統與現代技術的對比分析

  基于紙質文物傳統與現代保護修復工藝不難發現,現代保護修復技術不僅延續傳統技術的優勢,還加入了新技術成分,取得了更好保護修復效果。但現代技術手段的使用仍然還需進一步完善。例如,利用等離子脫酸方式雖然能夠能夠降低酸性物質對紙張的損壞程度,但其中堿性物質堆積過多,同樣也會對紙質文物的壽命造成不良影響。因此,紙質文物保護修復技術依然需要進一步探索。

  3.3保護措施

  (1)健全紙質文物保護修復風險管理機制。由于紙質文物保護修復技術仍然存在缺陷,且由于紙質文物個體差異過大,存在二次傷害的風險。建議聘請行業專家對工作人員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結合紙質文物保護修復項目,制定完善的風險防范體系。同時加強對紙質文物保護修復的監管力度,保證修復工作穩定有序進行。(2)控制環境溫濕度。結合紙質文物具體需求,對保護修復及后期存放的溫濕度進行及時的調控。一般情況下,紙質文物最適宜的溫度為14~24°C,濕度則是5%左右。(3)控制光線及氣體的侵害。為從根本上提升紙質文物保護修復的有效性,應對光線及氣體進行合理控制。同時,在紙質文物存放庫房中,應盡量選擇較小的窗和較厚的磨砂玻璃,并安裝雙色窗簾。在紙質文物展出過程中還應防止紫外線對文物的損壞,并在普通光源上涂抹一層可吸收紫外線的過濾劑。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采用光導纖維照明。在展示空間增設空氣過濾設備,定期清除屋內灰塵,并用軟布或排筆等清除紙質文物表面灰塵,最大限度保證紙質文物的清潔性。(4)注重對紙質文物的殺蟲滅菌。基于當地氣候環境及紙質文物的存放條件,制定出階段性的殺蟲滅菌計劃,在不破壞紙質文物的前提下引進先進的滅菌技術。現有殺蟲滅菌方式主要分為物理法及化學法兩種,需要結合紙質文物結構特征及保護需求選擇不同的保護方式。(5)注重紙質文物保護人才的培養。為從根本上提升紙質文物保護有效性,還應從注重紙質文物人才培養方面入手。第一,基于紙質文物工作特征及需求,嚴格制定人才引進標準,基于人才專業技能及職業素養等方面進行綜合考察,從根本上提升工作人員綜合素質;第二,針對紙質文物保護新技術及理念,定期進行教育學習工作,確保其能夠充分掌握紙質文物保護技術;第三,將業績考核機制與獎懲機制進行有機融合,明確人員紙質文物保護技術的掌握情況,并以此在紙質文物保護期間營造出積極嚴謹的工作氛圍,從根本上提升紙質文物保護質量與效率[6]。

  4結束語

  隨著學界及大眾對紙質文物保護修復工作認知度不斷提升,紙質文物保護修復質量及效率也應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強化,基于紙質文物的結構特征及形成年份,合理安排保護維修順序。同時,積極引進國外先進的保護修復技術,提升紙質文物保護修復有效性,以便增強紙質文物的利用及研究價值。

  參考文獻

  [1]陳瀟俐,朱慶貴,張諾,等.書畫文物清洗及修復技術選擇:最小干預原則在書畫文物修復中的應用[J].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2017,29(6):56-64.

  [2]董捷.論博物館紙質類文物保護修復隊伍的建設:以寧波市天一閣博物館為例[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7(1):108-109.

  [3]馬衛軍.書畫文物修復中的若干問題之我見:清.黃向堅《谿山圖》軸修復紀實[J].文物修復與研究,2014(4):381-388.

  [4]何子晨,朱慶貴,鄭冬青.一件清代紙質文物的修復[J].文物修復與研究,2014(8):399-403.

  [5]何偉俊,張金萍,陳瀟俐.傳統書畫裝裱修復工藝的科學化探討:以南京博物院為例[J].東南文化,2014(2):25-30,127-128.

  [6]李瑋.清代書聯的修復與思考:談西方現代修復原則在中國紙質文物保護中的應用[C]//小康目標后的江蘇博物館事業:江蘇省博物館學會2011學術年會論文集.蘇州:江蘇省博物館學會,2011:7.

【紙質文物保護修復與現代技術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數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論文10-12

紙質論文格式模板03-24

體育教學中現代教育技術研究論文08-03

文物保護與旅游發展論文03-30

關于加強文物保護的論文06-16

現代水利水電施工技術研究論文11-07

論文格式模板(紙質版)03-25

在小學語文中現代教學技術研究與應用的優秀論文04-23

藍牙技術研究論文10-23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欧美久久综合网站点击 | 在线永久观看国产精品电影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 | 日本免费香蕉大道 | 一本大道香久在线播放 | 亚洲综合在线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