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道德冷漠的成因與矯治進行研究論文

時間:2021-04-15 08:09:20 論文 我要投稿

對道德冷漠的成因與矯治進行研究論文

  近年來道德冷漠事件頻頻發生,例如: 南京“彭宇案”的后續事件、佛山“小悅悅事件”、上海田林街事件、蘇州人跪狗事件。這些事件讓我們感到觸目驚心。道德冷漠已成為當前我國社會不容忽視的問題之一。慘痛的現實必須引起整個社會的高度重視和深刻反思,亟須對道德冷漠的成因進行深入分析,進而尋求矯治和弱化道德冷漠的對策。

對道德冷漠的成因與矯治進行研究論文

  一、道德冷漠的概念和類型

  道德冷漠指的是個體在具有一定道德認知的基礎上,表現出道德情感方面的缺乏,并由此而引發的道德判斷上的迷惘,最后出現道德行為上的麻木或者不作為的一種狀態。在現實生活中,道德冷漠往往表現為人們對道德行為的懷疑和漠視以及對道德義務的推卸和拒斥。道德冷漠具有情感傳遞的特點,個體的冷漠行為會對其他社會成員造成很大影響,因此,道德冷漠現象一旦出現,其社會危害就比較大。從類型上看,我們可以把道德冷漠大體上分為旁觀者的冷漠和受助者的冷漠兩種類型。在現實生活中,雖然見義勇為的行為不斷涌現,但見義不為的現象也時常發生。旁觀者成為一個越來越多的現實群體,旁觀者冷漠也成為并不少見的現象。2011 年“小悅悅事件”令人心痛,但同樣的悲劇卻再次發生。2012 年 12 月 10 日,浙江桐鄉五歲小男孩閆哲被一輛貨車碾壓,其母親在人群中悲烈呼喊,肇事司機卻視若無睹、一走了之,圍觀群眾卻大多袖手旁觀,直至十分鐘后才有好心人幫忙,將其送往醫院,但因小閆哲傷勢過重,不幸身亡。

  盡管旁觀者與當時發生的事件本身并無聯系,對事件后果也無須承擔直接的法律責任,但從倫理道德的角度講,旁觀者卻要承擔不可推卻的道德責任。雖然他們沒有主動行惡或實施危害他人的不義之舉,但因其冷漠圍觀而造成的不良后果以及對受害人心理的傷害,與不道德行為并無二致,理應受到道德譴責。道德冷漠的另一種類型是受助者的冷漠,現實生活中,一些人接受他人的幫助卻不知感恩,覺得理所應當,甚至對施助者的施助動機表示懷疑。長沙小伙鄧錦杰,在河邊遛狗時發現有一家三口游泳溺水,鄧錦杰立刻下水救人。一家三口成功獲救,鄧錦杰卻不幸身亡。這一家三口被救上岸后馬上離開,被群眾阻攔時竟然出言不遜,稱“關我屁事”。施救者因為救人而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卻得不到被救者一點點感激和最起碼的尊重。受助者的這種冷漠不僅傷害了施助者,更讓其他人對幫助他人持懷疑態度,嚴重挫傷了人們踐行道德行為的積極性。冷漠導致的“道德荒漠”已經掩埋了許多人的良心。

  二、道德冷漠的成因

  導致道德冷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經濟變革的沖擊改革開放以來,很多人盲目崇拜西方、學習西方,大量西方資本主義的思想涌入,“個人主義”、“利己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思想在全社會彌漫。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很多人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將個人的經濟利益作為其行為選擇的重要標準,道德的影響力、約束力逐漸下降,社會上出現一切向錢看的傾向: 歸還失物要錢,幫助別人要錢,甚至救人性命也要錢。當個人利益意識被極端強化時,傳統道德規范的協調和調節作用越來越顯得無能為力,傳統道德信念遭到了嚴重的沖擊,社會上出現“良心值多少錢”、“老實人吃虧”等說法,這些思想表現在行為上就會造成旁觀者的冷漠現象。此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競爭激烈,社會矛盾加劇,人與人之間互不信任、互相提防、人情淡薄,很多人道德觀念迷失,道德判斷模糊,道德準則失衡,這一切都加劇了道德冷漠的形成。

  (二)社會道德保障制度的缺失道德冷漠現象的產生和社會道德保障制度的缺失有著密切的關系。有力的道德支持是個體做出道德選擇的堅強后盾,而疲軟的道德保障只會讓個體在道德選擇面前退避三舍、望而卻步。

  1. 社會道德賞罰機制不明晰善而不賞、惡而不罰,在很大程度上會導致道德冷漠的產生。賞善其實是對某一道德行為的肯定,激勵此類道德行為的`再現; 罰惡其實是對某一不道德行為的鞭笞,杜絕此類不道德行為的再現。這種賞罰分明的道德機制能夠為營造揚善抑惡的道德環境提供有力保障,從而在全社會形成強大的道德感召力。然而,當前的社會制度不能有效維護人們的道德良知。我國存在著很多善舉低回報甚至無回報,而惡行低懲罰甚至無懲罰的賞罰不明的現象,使很多人不再相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傳統觀念。比如社會上出現的各種“彭宇案”,就是現實版的“農夫與蛇”,這讓當事人做了好事卻很心寒,也使更多人對老人倒地想扶而不敢扶,人們擔心在扶了老人以后,反被訛詐,真是扶不起。當前的社會制度安排不利于揚善抑惡,如果一個社會總是讓救助者、奉獻者吃虧,而缺德者卻得不到應有的懲罰,久而久之,就會使人們形成道德冷漠。

  2. 社會道德救助制度不完善見義勇為是需要承擔風險的,當見義勇為者為正義挺身而出時,往往伴隨著個人利益的犧牲,甚至可能會犧牲生命,一旦這種可能變成現實,也就意味著見義勇為者自己及其家庭將遭遇重大變故。而健全的道德救助制度可以為人們實施道德行為免除后顧之憂。目前國家對見義勇為者的獎勵、損失的補償、醫療以及撫恤等問題,尚無統一的規定。有的單位對見義勇為者的表彰、獎勵、宣傳的力度都遠遠不夠,很多人沒有得到妥善的安置和相應的榮譽。有的人甚至得不到領導和同事的理解和支持,在受傷或致殘后生活沒有保障。這種英雄流血流汗又流淚的情況,不僅讓英雄心寒,更讓后繼者引以為鑒、望而卻步。有時一些社會成員也并非不愿見義勇為,只是心存“流血流汗又流淚”的后顧之憂,想為而不敢為,便表現出道德冷漠。

  (三)傳統文化的消極影響

  1. 傳統文化中血親倫理的消極影響中國傳統道德文化植根于血親倫理,即人情化的道德情感,“人情”關系固然有其積極的一面,但更多的是親疏有別,擾亂社會公平正義。人們只在親朋好友間講道德,遵守道德原則,而一旦到了公共環境,往往無視陌生人的道德要求。也就是說個體在處理人際關系時以情感代替理性,將人際間的信任、關愛與同情限定在狹小的親友范圍內,這些幫助、關心、信任因“人情”而變得狹隘化、私人化,缺乏對陌生人的關愛。

  2. 傳統文化中消極的處世哲學的影響中國傳統文化中一部分消極的處世哲學,比如“明哲保身”、“難得糊涂”、“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等,體現的就是一種明哲保身、自保求存、守成求安的處世心態和自我保護傾向。在這種處世哲學的影響下,一些人不關心他人疾苦,唯唯諾諾,只求自保,怯懦避禍、麻木不仁,形成一種怯懦軟弱的消極人格。不管是正常情況下的施救,還是要冒險做出一定犧牲的時候,很多人都只是消極地等待、觀望甚至逃避,難以挺身而出,甘愿淪為麻木不仁的冷漠看客。

【對道德冷漠的成因與矯治進行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道德冷漠現象原因分析及對策研究論文04-11

對生產負外部性道德約束的特性進行研究論文11-01

審計風險成因的論文03-17

數學教學中錯誤概念的診斷與矯治論文10-10

對農藥研究開發的進展進行研究論文05-31

不做冷漠的人議論文07-30

初中議論文:忽視冷漠06-14

水稻熱害成因及防御的論文04-27

對農業科技檔案現狀進行研究論文11-05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午夜两性色韩国在线视频 | 中文字幕国产精品 | 开心五月激情中文在线观看 | 午夜丰满少妇性开放视频 | 老王亚洲精品熟女 | 香港三级日本三级人妇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