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設計的人性化研究論文
1景觀設計人性化的主要內容
據劉濱誼的“景觀三元論”理論,景觀設計的內容包括景觀環境形象、環境生態綠化、大眾行為心理3部分。大眾行為心理主要是從人類的心理精神感受需求
1.1對生理需要的滿足
景觀應滿足不同層次、不同年齡的城市居民,不同的生理活動需求,如運動、休憩、交往等。設計中,應注意令人感到舒適的各種物理性指標:如光照、溫度、噪音、通風等以及生理尺度與行為尺度的合理運用。尤其應對殘疾人使用景觀場所給予更多的重視。
1.2對安全需要的滿足
景觀環境應避免對人造成威脅與傷害,保持自身安全和個人私密性,運用設計手段增強人對環境的定向與認知能力。
1.3對交往與歸屬需要的滿足
人是社會的,社會是人們在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動的過程中形成的相互關系。景觀環境是人們活動的場所,更是交往的空間,因而景觀設計應為不同人群提供不同的交往空間,以滿足不同的社會需求。
1.4對尊重需要的滿足
尊重側重于心理的感知與精神的共鳴,是建立在交往的基礎之上,獲得社會與他人對自身的認同感。好的景觀給人受到尊重的感覺,劣質的景觀忽略了人的需求,否定對人的尊重。
2景觀設計人性化的運用
2.1道路設計
道路的設計應該盡量采用使人感覺親切的尺度與造型,比如人行步道宜采用自然曲線。除了車道外,其他道路不應過寬,以增加游客之間的接觸機會,促進游客間的交流與溝通。同時,設計師還需要結合當地城市道路發展的特點,考慮到人們實際的需求進行道路設計。例如,在設計某條道路時,設計師需要考慮到人流量,對于人流量大的區域,可多安置一些座椅,并選擇一些更經久耐用的石材進行道路鋪設等,這樣才能夠保證道路的設計符合人們的實際需求。
2.2場地設計
好的場地設計,應在具備休閑活動基本功能的基礎上,增強打造趣味性和參與性。如今,許多場地的設計盲目地追求所謂的風格設計,比如羅馬式柱走道,看起來很豪華氣派,但這樣既不能擋風遮雨,又不能提供休息空間,徒有其表,缺乏實用性。而中國傳統園林就很注重人與景的交融,山可登,石可坐,水可賞,園林道路更是曲折有致,趣味無窮。
2.3植被綠化
植物景觀人性化設計,要求首先達到相關規定的綠化面積,滿足量的要求;但更要考慮綠化的質量。第一,要注意植物種類的搭配,注重地被植物、灌木和喬木結合;第二,要注意平面綠化與垂直綠化的結合,長廊、建筑外墻、陽臺、護欄等可以用攀爬植物或懸垂植物加以各種小材料配合,達到裝飾美化的效果;第三要注意植物的合理布局,比如喬木不能離建筑太近。以避免擋光的作用;第四注意植物在時間上的搭配,包括速生與慢生結合,不同季節、不同的觀賞植物結合
2.4水體設計
在水體景觀設計中,應該巧妙地利用現狀地形、水體、雨水等有利條件,加強在駁岸的'形式、材質上做文章。通過對水體的寬窄、形態變化控制水流速度,制造急流、緩流、靜水,形成動靜結合、錯落有致,自然與人工交融的水景。這樣的水景不僅更接近自然,滿足城市居民對自然界的向往,還可以完善水體的循環和凈化機制,減少管養成本。不同的水景設計再輔以燈光、噴泉、綠化、欄桿等裝飾,便可形成多視線、全天候的標志景觀,進而有助于人們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進行水體景觀的觀賞,滿足人們對于水體景觀的需求。
2.5景觀構筑與公共設施
景觀構筑的設計應加強挖掘當地歷史文脈,重視視覺性與藝術性的結合。這樣才可以使游客在觀賞的同時產生情感的共鳴,才能達到“情與景”的相遇,令人愉悅目心,韻味無窮。另外,還要注重細節方面的設計,缺少細節刻化的景物容易讓人覺得產生簡單化,缺少激情。公共設施布置應根據不同類型的設計規范,在充分研究人的行為活動和功能需求的基礎上,結合景觀設計構思進行合理布局。平面構圖上,要對植物種植、道路交通、設施布局進行統籌考慮;立體造型上,更要注重公共設施與周邊景觀環境之間形成的空間關系。
2.6夜景照明設計
夜晚人們可以感受到不同于白天環境的獨特氛圍。良好的夜景和舒適優美的燈光環境,可以營造出娛樂氛圍、文化氣氛和休閑氣氛。照明依照“點、線、面(重點、道路、廣場)”相結合的原則進行設計,達到“和諧統一”的夜景照明效果。同時推廣應用新型節能光源LED燈和分時段燈光設計等措施,使夜景照明設計更有針對性。
3人居環境中景觀人性化設計方法
3.1對整個設計過程進行科學的規劃
在景觀設計人性化的實踐中,設計師應該對當地的社會環境及自然環境進行充分的調研,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以及人們的需求制定景觀設計的流程,使設計更加具有針對性,這樣才能夠保證人性化景觀設計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此外,在景觀設計規劃的過程中,可以邀請當地的人民群眾參與到景觀設計規劃中,積極地為景觀設計獻計獻策,如此設計出來的景觀作品才能夠與人民群眾的實際情況相符,實現人性化設計的目的。
3.2運用環保生態手段進行景觀的設計
由于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于生活環境景觀的環保也越來越關注,希望生活中的景觀都能夠生態環保,確保人身體的健康[5]。因此,景觀設計師可以利用環保材料作為景觀的主材料,能夠吸附有毒氣體、阻隔噪音、保持水土、調節氣溫等,有助于實現人們生活環境的改善。而這些也應當充分結合當地的實際自然條件、經濟條件以及社會人文特點,科學地進行,進而使設計出來的景觀能夠與當地融為一體。
3.3注重景觀環境的共享性
所謂景觀環境的共享性,是指在景觀設計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到周圍居民能夠共享。如居民的文化水平不同,在進行景觀觀賞的過程中感受也不同,如果設計的景觀具有較為豐富的文化,將導致很多文化層次低的居民無法欣賞,進而影響到景觀的實用性。因此,在進行景觀設計時,設計師需要充分權衡各方面因素,確保景觀能夠實現共享,這樣設計出來的景觀才能夠符合人性化設計的原則。
3.4科學的設計景觀空間網絡
進行觀賞性景觀設計的過程中,設計師應該設計親地空間、親水空間以及親綠空間。所謂的親地空間主要就是指創造適合人們活動的場地,使人們在平時工作之余可以到景觀周圍進行活動、休閑娛樂、鍛煉身體等。親水空間主要就是指營造出人們親水、觀水、聽水、戲水的場所,使人們能夠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親綠空間主要就是充分利用車庫、臺地、坡地、宅前屋后構造充滿活力和自然情調的綠色環境。人居景觀設計師通過充分的設計景觀空間網絡,能夠滿足人們不同的需求,人們可根據自身情況,有選擇性地觀賞景觀。
4結束語
環境景觀設計涉及面廣,內容復雜,對人的影響也較大,如果設計出來的景觀不符合人們的要求,將會影響到日后的良好使用,不利于景觀設計工作的順利開展。對此,設計師在日常實踐中,應該充分分析使用者的心理,站在人性化的角度進行景觀設計,這樣設計出來的景觀才符合人們的需求,進而實現對景觀的良好利用。
【景觀設計的人性化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城市商業綜合體人性化景觀設計研究論文10-24
城市居住小區人性化園林景觀設計研究的論文10-24
人性化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應用論文11-18
人性化的辦公空間設計研究論文01-06
人性化室內色彩設計研究論文10-24
新中式景觀設計研究論文10-24
園林景觀設計中的人性化設計論文11-15
人性化室內設計研究論文10-24
城鎮街頭綠地景觀設計研究論文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