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慢行空間景觀設計探析論文
摘要:隨著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綜合實力不斷加強,城市化發展迅猛,小轎車、私家車等機動車的使用率同步飛速提升,城市的空間環境出現一系列的問題,交通擁堵、環境污染問題越發嚴重。當今社會,環境友好、節能減排成為全世界不斷探索的熱點,各個國家都耗費巨大的財力和人力成本對這些問題進行探索和研究,與此同時,綠色出行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慢行空間設計在城市景觀設計中也顯得更加重要。
關鍵詞:綠色出行;慢行空間設計;景觀設計
1現行綠地的景觀現狀分析
當今社會,世界各國都在不斷探索環保出行的方式,國內外對于城市慢行空間研究也越來越多,有些國家誕生了眾多成功的城市慢行空間設計案例,為其他探索設計者提供了相當重要的參考價值,但大多數研究案例側重交通功能,對于城市慢行空間景觀的設計研究較少。
2城市慢行空間景觀規劃設計內容及方法
城市慢行空間指的主要是供行人行走和非機動車使用的街道。對比其它城市公共空間,城市慢行空間更著重強調設計的合理化尺度空間。它是建立在良好的出行環境基礎上,是人們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連的生活空間,體現了整個城市的生活品質,同時保護著歷史文化遺產和生態環境,隨著全球對綠色環保出行的重視,城市慢行空間景觀設計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城市慢行景觀區主要包括:慢行景觀區(自然風貌慢行景觀區,人文風貌慢行景觀區,現代風貌慢行景觀),慢行景觀鏈(自然、生態慢行景觀鏈,歷史、人文慢行景觀鏈,現代科技慢行景觀鏈),慢行景觀點(整個慢行空間設計的亮點,呈現出強烈的藝術效果)。
3生態綠色景觀城市慢行空間設計
3.1城市慢行空間與山體景觀的結合
將自然山體景觀移入城市慢行空間景觀設計之中,可形成慢行道與山體景觀相融合的特點,提供眺望遠山空間的視覺效果,為生活節奏忙碌的城市增添輕松愜意的氣息,為慢行者帶來舒適的視覺和心理感受。
3.2城市慢行空間與水體景觀的結合
水在美學和視覺效果上的運用十分廣泛,而且城市景觀建設中對噴泉、水池的運用也十分常見,水體景觀常能帶給人們清爽自然的獨特感受。在城市慢行空間的景觀設計中,要充分利用人類的親水和觀水特性,將水體景觀和諧地運用到城市慢行空間設計當中。以慢行空間的走向與水體的走向保持和諧一致為基礎,精確分析地面地理情況,最大限度發揮水體景觀在城市慢行空間景觀設計的輔助作用。
3.3城市慢行空間與園林景觀的結合
城市慢行道周邊常常有綠色植被的覆蓋,樹木、草坪等常見城市綠化植被具有非常多的優點,可以涵養水源,吸收二氧化碳,凈化城市空氣,改善空氣質量等作用。在視覺上,綠色植被也能緩解視覺疲勞,增加愉悅感,使行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氣息。以觀光休閑為主的慢行空間要充分利用城市綠化植被和草坪植被的外形、顏色,甚至氣味的變化來造景。
4人工環境城市慢行景觀空間設計
4.1城市慢行空間與現代空間環境相結合
隨著城市化進程發展,城市環境呈現出新興的面貌,出現了非常多的藝術性建筑和地表性建筑,特色的街道等,城市慢行空間設計要充分利用現代人工建筑的藝術和特色,實現更高的美學價值。
4.2城市慢行空間與高科技技術材料相結合
科技技術發展飛速的今天,城市各處無一不充滿了時尚科技感,高新科技材料的運用也越來越廣泛,在慢行空間景觀的設計過程中,要充分利用高新技術材料為慢行道增加前衛時尚的科技風格,呈現出現代化的精神氣質,全面打造有趣味的線性空間。針對現在共享單車的日漸普及,城市慢行空間景觀的設計顯得更加重要而且迫切。共享單車作為慢行交通領域的創新,引起了投資方的熱烈追捧,各大共享單車運營商加速在各個城市投放的數量,最終導致了一系列的城市空間綠化占道問題,使得慢行空間擁擠不堪,而且雜亂堆積,給人帶來臟亂、無序、混亂的視覺效果及心理感受。解決方案:向城市規劃管理局提意見,加強對共享單車的管理,對于損壞的共享單車和占道的共享單車及時處理,解決雜亂堆積的問題,還給廣大人民群眾自然舒適的景觀環境,解決隨意占綠化道的破壞綠色自然景觀的問題。在共享單車的擺放上也可以進行合理的規劃,共享單車的擺放方向與城市慢行景觀設計方向保持一致。結合周圍植被的顏色對不同顏色的共享單車進行協調搭配擺放,達到更好的視覺效果。
5以株洲湘江濱海城市慢行景觀為例
為了充分利用河流湖泊等水景,在改善城市慢行空間生態環境的基礎上,株洲市湘江風光帶在城市慢行空間景觀設計時,充分考慮到植物在選材時必須遵循地域性、經濟性、植物群落可持續發展等基礎原則外,根據其環境特點,同時考慮到造景的特點,將植物的景觀設計進行了梯度規劃:
5.1規劃詳情
保留了大部分江邊自然生長的野生植被,自然生長在江邊的野生植被已經適應了江邊的生長環境,能夠很自然地融入到城市慢行空間景觀設計中。著重選擇能夠適應江邊的生存環境,抗性強的植被,濱江地區,水體環境特殊,江水的波動起伏時土壤受淹的情況時有發生,而且風大,光照強烈,很多喬木不適合這種生存生長環境,在進行城市慢行空間設計時,充分選擇適應性強的江景綠地植被。選擇能具有江堤防護功能的樹種。濱江很重要的一個功能是雨季分洪泄洪,植被樹種的選擇以能自然形成江邊生態系統的樹種,防浪護堤,凈化水體,吸引鳥類,分洪泄洪。
5.2濱江綠地軟質景觀的.造景設計
植被的季節性變化與早晚的變化:濱江綠地植被多為濕地草本植被,隨著季節的變化。植被群落的整體顏色和外形也不斷變化,充分利用這一自然特性,可為城市慢行空間帶來獨特的視覺效果,日出日落、潮起潮涌也能帶來獨特的景觀感受。植被的空間構圖形式:江景面積大,對濱江綠地的整體把控對城市慢行空間景觀設計最終呈現的效果尤為重要,要從整體上實現江地、植被、慢行道、江邊建筑、江岸對面景觀和諧統一的局面,又要在細節上實現空間細節美,將空間構圖形式與線性構圖形式充分結合起來,打造出流暢的江岸線,水流方向與視覺方向相協調,一眼望江景
5.3濱海綠地硬質景觀設計
(1)自行車系統,增加與商業區的聯系,將交通系統設置在景區的外圍,保證濱海自然生態系統的完整。(2)水上交通系統:充分利用濱海這一優勢,適時規劃水上觀光游覽項目。增加居民對濱海城市水上景觀的自然體驗。(3)步行道與停車道設計:盡量采用簡約自然的地磚甚至土石鋪設,顏色與周圍風景相應成趣,地面磚盡量具有吸水防潮的功能。(4)周邊建筑物:售貨亭設計應景的大小和裝飾風格,指示牌顏色與風景協調搭配,座椅可采用自然的石頭材質,垃圾箱采用環保綠色的素材。
6總結
通過對城市慢行景觀尤其是當下熱門的共享單車對城市慢行景觀的影響進行分析,對城市慢性空間景觀設計的存在的問題進行思考與總結,以達到引起更多的廣大人民群眾更多的關注與重視。從而結合更多的社會力量來改變慢行空間中的交通問題,讓城市慢行空間景觀設計更好地服務于廣大的人民群眾。建設更加生態宜居的城市,在城市用地日漸緊張的情況下,如何才能更好地借助城市慢行空間景觀設計的力量,逐漸完善和健全更環保健全慢行空間,從而營造一條靚麗的風景線“城市慢行減速帶”,創建安全綠色的交通出行通道,彰顯城市特色魅力,改善城市景觀,帶動周邊發展,凈化空氣,調節濕度,減少噪音,平衡城市的生態環境,為城市增光添彩,仍然要不斷的努力和探索。
參考文獻
[1]趙紫浩.關于城市“慢行空間”景觀設計的思考[A].東北師范大學,2017(2)
[2]馬爽.城市慢行空間景觀特色營造———以天津城市綠道公園為例[A].天津城建大學,2015(4)
[3]紀亞微.城市濱水綠道的慢行交通空間景觀設計[A].北京交通大學,2017
【城市慢行空間景觀設計探析論文】相關文章:
探析城市濱河空間中的駁岸景觀設計論文11-15
城市兒童游戲空間設計探析論文11-10
城市公共空間植物景觀設計論文11-16
城市濱水空間設計方法探析論文11-10
以生態學思想探析城市的園林景觀設計論文11-11
觀光茶園的景觀設計探析論文11-10
公園景觀設計理念探析論文11-15
濕地景觀設計方法探析論文11-15
城市街道景觀設計論文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