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班級充滿大自然的氣息班主任德育論文
作為班主任,我常想:學生走進大自然,自然會受益無窮。如果把大自然領進課堂,效果又當如何呢?我想效果有二:一是教室內會多一些生機和活力;二是學生的座右銘不會再是呆板的文字,而應是一片樹葉、一朵小花、一棵小草……
(一)讓學生在大自然中學會觀察
一個對自然界沒有一定觀察力的學生,在生活上不會有條不紊,在學習上不會得心應手,在人格上也不會完善。基于這一點,讓學生經常走進大自然、觀察大自然,必將使學生獲益匪淺。此外,學習聯系生活,考題聯系生活,也已是不爭的事實。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觀察自然就是觀察生活,觀察生活就是審視考題。
觀察自然中的種種物候知識,尋找自然中的物理、化學現象,關注自然萬物成長的軌跡,探索生物生命的奧秘……在大自然這個大課堂中,打開大自然這本大書,豐富多彩的內容會立即呈現眼前。這刻骨銘心的交流,這過目不忘的知識,又豈能是課堂所能相比的呢?
讓學生在大自然中自由觀察,在觀察中自由交流,在交流中互通有無,在互通有無中獲得收獲。天長日久,一種敏銳的觀察力便會在不知不覺中形成。
(二)讓學生在大自然中活用知識
我愚以為,在課常上照本宣科地背誦詩詞的學生只是書蟲,在大自然中見景生情地吟唱詩句的學生才是詩人。人的思維需要經常激活,否則,將是一潭死水。裝滿了知識的大腦,也許只有到了大自然中,腦細胞才會活躍起來。不是嗎?請看這樣的場景:走出教室,一走進大自然,六七十個同學就自然地分成了組。三五個同學盤膝坐在草地上,竟用英語開始了對話;另三五個仰面躺在草地上,對著天上的白云指指點點,莫非是在“看云識天氣”?有兩組實力相當的同學開始了拔河比賽,說要進行一場物理知識的.競賽;有的對花傷懷,學起了林黛玉;有的進行課本劇表演;有的開始了歌曲聯唱;有的進行成語接龍;有的進行背詩比賽;有的進行草木名稱識別……那熱烈的場面,西下的太陽為之動容,潺潺的小溪為之歡歌,有誰見過如此課堂呢?恐怕也只有大自然這個大課堂才會如此吧?
在大自然中,孩子們的心活了,大腦活了,思維活了,知識也活了。
(三)讓學生在大自然中觸發靈感
思維活了,知識活了,才會有靈感產生。整日囿于教室中,沒有新鮮事物的刺激,即使知識學而不死,也難以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具有敏銳觀察力的學生,大自然的微妙變化,在他們眼中也許就是世界的巨大變化。一枝含苞待放的花蕾剛剛掛上枝頭,他們馬上就會聯想起“萬紫千紅總是春”、“紅杏枝頭春意鬧”的詩句,他們也會寫出“春天里有朵花蕾,花蕾里有個春天”這樣的詩句;他們會對螞蟻說:“在你的世界里,沒有崎嶇,也沒有坦途。”他們會對冬青樹說:“如果你不接受人的修剪,也許你至今還住在深山里!”他們會對梅花說:“斗爭越殘酷,生命越芬芳”……他們會讓火山自語:“頃刻間的壯觀,我卻準備了幾萬年。”他們會讓竹子表白:“因為我虛心,所以我無處不在。”他們會讓貓頭鷹辯解:“我很丑,但我對人類很溫柔。”……
自然萬物能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同樣,自然萬物也能活躍學生的科學細胞。他們打開知識的倉庫,插上想象的翅膀,上能到九天之外,下能入地球核心。他們能解決他們發現的一切問題,他們的奇思妙想往往讓成人感到意外。有時雖屬異想天開,但科學上的發明創造往往就是從異想天開開始的。
(四)讓學生在大自然中陶冶情操
“身教重于言教”,大自然以“身”示人,以無聲的語言傳達著做人的道理。青松告訴學生;要在惡劣的環境中唱一曲奮斗之歌;房檐下下落的水滴告訴學生:目標專一,你才能無堅不摧;淤泥中的蓮花告訴學生:潔身自好,你才不會和丑惡同流合污;厚達三尺的堅冰告訴學生:有恒心,你才能創造奇跡……
大自然是偉大的。億萬年以來,萬事萬物都在它的規律支配下,有條不紊地運行著。也正因為如此,自從有了人類,人類就沒有停止過對自然的探索。也正是因為人類對自然某些規律的遵循和運用,才使人類生生不息。因此,人類的成長離不開自然,人類的健康成長更需從自然中吸取營養。一個社會是這樣,一個人是這樣,一個班級也是這樣。只有把班級融進大自然中,班級才能煥發無窮的活力,班級才能充滿自然的氣息,充滿成長的氣息。
學生的學習、生活離不開大自然。學生的敏銳觀察力要在觀察大自然的過程中形成;學生課堂上所學知識應用于大自然才能產生力量;學生的靈感要受自然的觸發才能產生;學生的高尚情操要靠大自然來陶冶;學生前進的動力也離不開大自然的諄諄告誡……
【讓班級充滿大自然的氣息班主任德育論文】相關文章:
積極構建和諧班級體 班級管理反思(班主任德育論文)12-05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談年輕班主任的班級管理 德育論文12-05
班主任德育論文 (高一)12-06
抓好四關鍵創好班級風 德育論文12-05
班主任論壇發言材料 德育論文12-05
高中班主任德育論文12-06
班主任與心理自閉生 德育論文12-05
班主任工作總結 德育論文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