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幼兒園音樂游戲的發展價值及教學策略論文(精選3篇)
在現實的學習、工作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論文吧,論文一般由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組成。一篇什么樣的論文才能稱為優秀論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音樂游戲的發展價值及教學策略論文(精選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音樂游戲的發展價值及教學策略論文1
摘要:幼兒園音樂游戲的開展是為了豐富幼兒教學,教師通過多種多樣的游戲活動,開展有益于幼兒發展的音樂教學,能為幼兒的音樂審美能力的提升創造一個發展空間。然而,考慮到幼兒的性格特點,所以教師在幼兒音樂學習上加入了很多的音樂游戲成分,從而方便幼兒對音樂知識的吸收和理解。
關鍵詞:幼兒園音樂游戲開展策略
調查得知,兒童的2-6歲和12-15歲是開發音樂潛能的黃金階段,由于后者較晚,所以很容易被忽略。而對于前者,在進行音樂啟蒙教育時,音樂游戲則是最有效的方式。音樂游戲是在音樂伴奏下進行的游戲,游戲內容和動作要與音樂的性質、曲調、內容和節拍相吻合,音樂游戲并非雜亂無章,毫無章法,它有內在的規則。音樂游戲對兒童音樂的感知能力、動作的學習、樂觀積極性格和想象力的培養的形成都有很大的幫助。音樂游戲具有較強的隨意性和情緒性,與兒童此階段的心理特征相吻合,因此,兒童對音樂游戲不會有排斥心理,實現寓教于樂的教學初衷。[1]
一、提高游戲組織有效性的策略探析
1.正確認識音樂游戲的重要性
傳統的教學觀念認為,音樂游戲就是玩物喪志,勞民傷財,而且還浪費學生學習文化課的時間,因此在某種程度上并不支持音樂游戲的開展。改善當前現狀,校方務必要改變對音樂游戲的看法,音樂游戲可以培養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還能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成年人看來,音樂游戲是一種極其無聊的娛樂形式,而對學生而言則是學前音樂啟蒙的重要階段。[2]
2.對音樂教師進行定期培訓或者提供機會進修
提高教學質量,培養一支專業、高水平的師資團隊是首要前提。因此學校應定時對音樂教師開展專業知識培訓,提高其專業知識水平,也可以為其提供進修的機會,拓展其知識面,增進其對音樂的認知。
3.多與學生互動,準確把握學生心理特點
提高教學質量便需要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因材施教,而不是盲目教學。傳統的教學模式,老師占絕對主導地位,與學生之間很少溝通交流,以至于對學生無論是外在還是內在都了解甚少,繼而教學質量越發低下。同理,想要提高音樂游戲組織的有效性,老師首先需要準確把握學生心理特征,了解學生喜歡什么對什么感興趣,然后做出一套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3]
二、適宜的音樂材料
音樂游戲的形式有很多種,如何選擇適宜的音樂成為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選材時應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生活特點和班級的實際水平進行選定,根據教育目標進行挑選和改編。選材要具有趣味性的音樂。小班幼兒年紀小,能力相對較弱,選擇活動內容要具有生活化的特性,小班幼兒喜歡模仿生活中的事物,他們的學習特點以模仿為主。因此我在選擇音樂的時候,要考慮幼兒年紀的特點,選擇幼兒熟悉的、喜愛的、感興趣的內容。例如:歌曲《小老鼠上燈臺》,由于孩子生活經驗中常常聽到家人的哼唱,所以選擇為音樂游戲的內容,幼兒感到親切熟悉。歌曲《小鴨和小雞》,歌曲中有幼兒喜愛的小動物,幼兒又有一定的認識經驗,很容易讓孩子對活動內容產生興趣,當幼兒有了興趣,便能積極參與到游戲中去,孩子們參與的積極性很高,從而較好達成活動目標。中大班幼兒發展快、能力較強。在為中、大班幼兒選用的音樂材料的時候要以重復性小,節奏感強為標準。音樂游戲中可以適當提高難度,加深環節。游戲的情節應為幼兒所理解,角色的活動應貼近幼兒生活。例如大班音樂游戲《買菜》中,幼兒通過對唱歌曲,來確定自己在音樂游戲中的角色,通過分工表演角色,感受歌曲的內容,更好的達成目標。因此,在選擇游戲音樂時,通常選擇旋律容易記憶的音樂。
三、音樂游戲的分類把握
對音樂游戲進行歸類和整理,歸納各類的特點和玩法,按類別抓關鍵,有重點地組織開展游戲活動,這也是行之有效的改善方法。根據多年來音樂教學的實際情況,我將音樂游戲歸納為且大類來開展活動:
1.唱類游戲:以歌唱為主導,通過對歌曲的演唱、表現和聲音來進行的趣味性活動的一類游戲。如“頭發、肩膀、膝蓋、腳”和“張家爺爺的小花狗”及“快來拍拍”等。這類游戲除了可以通過動作進行表現外,還可以用默唱的方法進行游戲。如,在心里默唱規定好的某個字,在唱到那個字時,用拍手的方法空出它的節奏。這種游戲方法可以增強歌曲的趣味性,更能夠提高幼兒的節奏感和自控能力,適合小、中、大班不同年齡段的幼兒。
2.動作類游戲:即以動作來作為游戲的重點的一類游戲,目的是訓練幼兒的節奏感和動作協調性。如“大家來打麥”、“猜領頭人”、“殺雞宰鴨”等。這類游戲的重點是,動作要與節奏相吻合。對幼兒的節奏感和動作的協調性要求頗高。隨著游戲的.熟練程度提高,可以逐漸加快速度,這對幼兒是一種挑戰,所以這類游戲較適用于中、大班的幼兒。
3.表演類游戲:以扮演角色進行表演為主的一類游戲。如“熊和石頭人”、“找小貓”、“三只猴子”等。這類游戲的表演性較強,幼兒可以根據歌詞扮演角色,自編動作,自由發揮,只要遵循一定的規則即可,適合小、中、大班不同年齡段的幼兒。
4.追逐類游戲:以最后的追逐來決出輸贏的一種游戲。如“逛公園”、“開鎖”、“丟手絹”等。追逐類游戲是幼兒較為喜歡的一類游戲,這類游戲的規則性和競技性較強,比較適用于中、大班的幼兒。幼兒在玩的過程中情緒特別高,往往會忽略音樂游戲的規則,因此在游戲的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加強對規則的強調,提醒幼兒注意安全。同時.教師要學會根據場地情況和幼兒的特點進行合理調控。
5.邀請類游戲:以舞蹈動作為主要元素,促進幼兒交往合作的一類游戲。如“找朋友”、“我們邀請一個人”、“接龍游戲舞”、“猜拳游戲舞”等。這類游戲類似于集體舞,主要是靠舞步、動作來表現的。通過各種各樣的邀請,和同伴合作,共同游戲,分享游戲的快樂。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教師要能夠合理調整游戲的規則和玩法,鼓勵幼兒大膽創新,在游戲中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結語
總之,幼兒的學前音樂啟蒙至關重要,對于激發其音樂藝術方面的潛能和才華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而音樂游戲則是音樂教學中一種高效的教學模式,雖然現在的音樂教學方法存在種種不足,相信通過學校和老師的共同探索、努力,其有效性一定會大大提高。
參考文獻
[1]顏云娥.幼兒教師如何有效組織音樂游戲[J].才智,2011,15:318.
[2]馮鳳英.論教師在幼兒音樂游戲中的指導[J].長三角,2010,04(6):129-130.
[3]劉迎芳,董娟.幼兒游戲化音樂教育的改革實施策略[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15):241.
幼兒園音樂游戲的發展價值及教學策略論文2
摘要
音樂游戲是在音樂伴隨下進行的,整合了游戲和藝術為一體的游戲活動,它是最易為幼兒所接受、喜愛、理解的一種綜合性藝術形式,是培養幼兒感受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有效途徑。本文主要從音樂游戲活動應兼顧音樂性和游戲性,兼顧趣味性和教育性等四個方面,闡述了幼兒園音樂游戲教學的優化策略。
關鍵詞
幼兒園音樂游戲優化策略
游戲作為幼兒生活中的基本活動,在整個幼兒教育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音樂游戲是在音樂伴隨下進行的,整合了游戲與藝術為一體的游戲活動,它是最易為幼兒所接受、喜愛、理解的一種綜合性藝術形式,是培養幼兒感受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有效途徑,因此,研究如何優化音樂游戲教學的策略,提升音樂游戲在兒童發展中的價值具有重要意義。
一、兼顧音樂性和游戲性
在幼兒園音樂游戲教學中,有的教師過于關注游戲的外在形式,卻忽視了音樂的美感以及音樂素養的培養;有的教師又過于注重音樂的感受而忽略了游戲的情境性、趣味性,從而導致活動的無趣,活動目標也很難達成。其實,音樂的選擇與游戲的設計是相輔相承的,一個好的音樂游戲教學應該是將音樂的元素與游戲的情境很好的融合。
(一)音樂的選擇方面
音樂在音樂游戲中起著指揮的作用,好的音樂能激發游戲設計的靈感,推動游戲情節的發展,因此,為幼兒選擇音樂時應盡量選擇便于幼兒哼唱的歌曲或節奏鮮明的音樂,便于幼兒欣賞和感知;選擇的音樂還應有工整的結構和富有變化的旋律,便于幼兒隨音樂想象和表現游戲情節。
例如:音樂游戲“小魚和大鯊”,A段樂曲輕快,富有節奏感、韻律感,那是小魚在海洋里自由穿梭、追逐、游戲;B段音樂沉悶、急促,讓人感覺到危險和害怕,那是大鯊魚正在追捕小魚,小魚四下躲閃。兩段音樂形成鮮明的對比,幼兒很容易被音樂所感染而很快進入到游戲情境當中。
(二)情節的設計方面
音樂游戲的情節應具有趣味性且應伴隨音樂的變化而變化,隨情節的發展達到游戲的高潮。一個好的音樂游戲必定是好玩的',充滿趣味性的,這才能激發幼兒參與的熱情,也更有助于幼兒去感受音樂的結構、旋律和節奏變化等。
例如:音樂游戲“狐貍和石頭人”中的情節,狐貍和小動物們走在森林里,當狐貍一回頭,小動物們就要立刻扮成不動的“石頭人”騙過狐貍。狡猾的狐貍卻不上當,他想盡各種辦法“扮鬼臉”、“撓癢癢”等,識破了小動物的偽裝。在這個音樂游戲中,情節隨音樂變化而變化,當音樂節奏加快,狐貍對著石頭人不停地“扮鬼臉”、“撓癢癢”逗得“石頭人”哈哈大笑時,游戲達到高潮。這樣的游戲情境更容易抓住孩子那顆愛玩的心。
二、兼顧趣味性和教育性
由于幼兒的年齡特點,枯燥乏味的游戲不能吸引孩子的興趣,于是教師在組織音樂游戲過程中,更多關注游戲的情境性與趣味性。快樂的學習固然重要,但情節的設計應充分考慮是否有助于幼兒形成積極健康的心理和正確的價值觀。
例如:貓和老鼠兩個角色,時常被老師運用于音樂游戲教學,有的老師也總是習慣性地將小老鼠的角色定位于“偷吃東西的小偷”,游戲中孩子們得扮演成小老鼠,心驚膽戰地去廚房偷吃東西,還得時刻堤防被老貓發現。如果老師設定游戲情境為:小老鼠到森林里為過冬準備食物卻遇上了老貓,那么這樣的角色定位,顯然要高明許多,也更有利于幼兒的健康成長。
三、兼顧互動性與主體性
適宜的音樂游戲教學應重視教學過程中的互動環節,強調師幼之間,幼兒之間的有效互動。充分的互動有助于幼兒的主體體驗,也有效促進幼兒的交住與合作。但僅僅讓孩子身體動起來還遠遠不夠,教師還應為幼兒提供更多自主表現、自由發揮的空間,才能促進幼兒表現力和創造力的發展。
(一)教師應尊重幼兒對音樂有不同的理解和想象。比如,一首舒緩、優美的鋼琴曲,幼兒可以想象是飛翔的小鳥、起舞的蝴蝶,也可以想象是輕柔的風、潺潺的水流等。只要孩子在大膽想象和表達,我們都要及時地表揚和鼓勵,尊重幼兒的不同感受。
(二)教師應給孩子更多自主表現和創造的空間。教師應充分相信兒童的表現力及創造力,音樂游戲中的角色及故事情節都可以由幼兒自己來創編。如:在音樂游戲《狐貍與石頭》中,對狐貍的形象表現可以各不相同,當小動物變成石頭時也可以有不一樣的造型:可以是獨自造型也可以是合作造型等。又如:在音樂游戲《大廚師與小老鼠》中,老師可以引導孩子大膽設計關于小老鼠與大廚師之間發生趣事,然后分別用不同的動作去表現大廚師炒菜的動作及小老鼠嘴飯饞的動作等。
四、兼顧時代性和地域性
老師在音樂的選擇及情境的創設方面,在對傳統音樂游戲繼承與發揚的同時,還應兼顧時代性和地域性,將地域特點、自域文化及現代元素等整合,為音樂游戲注入新的活力。
(一)融入現代元素
音樂游戲里選用的音樂除一些傳統的、經典的音樂可供選擇外,也可以有甄別地選擇一些當下比較流行的音樂為我所用,還可將一些時尚元素恰到好處地運用到音樂游戲中,如“恰恰”、RAP(說唱)等,只要運用恰當便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音樂游戲里的角色和情境,也可以結合幼兒當下幼兒最感興趣的動畫形象或影視作品等進行創編,如“喜洋洋與灰太狼”、“蜜蜂智斗光頭強”、“有趣的電腦人”等。
(二)考慮地域文化
不同的地域有其不同的特點,文化、習俗也都不同,其音樂游戲的角色和情境也可以呈現出不一樣的地域面貌。如:我園地處兩江交匯的涪陵,涪陵又是有名的“榨菜”之鄉,于是老師巧妙地將“榨菜娃娃”由一粒種子慢慢長大,變圓的過程融入到音樂游戲中,創造出新的音樂形象及游戲情境。孩子在音樂游戲的過程中既感受了快樂又更多地了解家鄉文化。
總之,由于音樂游戲既具有音樂的特點,又具有游戲的特點,所以它是一種寓教于樂的游戲。教師應在幼兒園音樂教學過程中不斷嘗試,不斷優化音樂游戲的組織策略,才能有效激發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更好地促進幼兒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C].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2]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教育部,2012年9月
[3]程英.對幼兒園音樂教育游戲化問題的檢視與思考[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12(12)
[4]張祖清.葉紅梅,鄉鎮幼兒園音樂教育存在問題與對策研究[J].襄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03)
[5]王鳳俠.幼兒園音樂游戲的有效組織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下旬刊
[6]許卓婭.學前兒童藝術教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幼兒園音樂游戲的發展價值及教學策略論文3
摘要:音樂是人類精神生活的基本組成部分,音樂活動對幼兒的生活、成長有著不可忽視的積極作用。在幼兒園音樂活動中引入游戲,可以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進而提高音樂學習效率。本文主要對幼兒園音樂活動中引入游戲教學法存在的弊端進行分析,進而給出相應的解決策略,希望給相關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幼兒園,音樂活動,游戲化教學
在幼兒園音樂活動中引入游戲化教學法,既符合幼兒年齡與學習特點,同時使教學活動充滿趣味性,進而提升幼兒在教學活動中的參與度。通過游戲化教學法可以讓幼兒在音樂中學習,享受其中樂趣進而提升對音樂的感悟,教師教學效率也得以提升。游戲化教學法具有非常強的互動性,要求每一名幼兒都參與到游戲中。然而在幼兒園音樂活動中應該怎樣引入游戲教學法,是幼兒教師應該思考與研究的問題。
一、幼兒園音樂活動中存在的弊端
幼兒園教育作為教育的最基礎階段,主要教育任務就是對幼兒進行預備教育,讓幼兒在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加深對自然以及社會的認識。幼兒年齡小,對待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但是理解能力有限,同時幼兒天性活潑、喜歡活動,可以對各種行為進行模仿與探索。在幼兒園教育中音樂活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游戲化教學法成為音樂教學的主要類型。但是,現階段一些幼兒教師不能緊跟時代的步伐,仍采用比較陳舊的`教學觀念與形式,創設的音樂活動呆板,無法真正做到寓教于樂,在音樂活動中添加游戲環節也僅僅停留在表面,活動缺乏趣味性,無法激發幼兒學習興趣,導致音樂教學效果不理想。
二、幼兒園音樂活動中的游戲化教學法實施策略
(一)充分理解游戲化教學法的內在涵義
對幼兒教師來說,在音樂活動中轉變之前的傳統教學觀念是確保教學質量提升的首要條件。目前,幼兒園教學應該進行觀念的更新,轉變傳統方式,進而充分發展幼兒的興趣愛好,將培養幼兒性格特點作為主要教學目標。在音樂活動中采用游戲化教學法,可以給幼兒提供更加快樂及簡單的童年。教師應該緊隨幼兒園發展的大方向,采用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靈活的教學方法。同時,教師在音樂活動中引入游戲化教學法,應該充分了解并且分析游戲化教學法的內在含義,深刻認識到游戲化教學法對幼兒教育的重要意義。音樂活動中的唱歌教學不僅可以幫助幼兒表達情感,與幼兒情感產生共鳴,同時還可以讓幼兒在學習中享受音樂的樂趣,幫助幼兒音樂細胞形成與發展。教學中采用的歌曲通常與幼兒的生活緊密相連,對幼兒起到引導與啟發的作用。在幼兒學習之后可以加深對事物的認識以及理解能力,并在教師的努力引導下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二)將游戲化教學法與音樂活動完美融合
在幼兒園音樂教學中發展幼兒聽覺能力成為重點教學內容,在音樂游戲的引導下,可以將游戲與聽覺進行完美的結合。幼兒參與到游戲活動中,相繼完成對音樂的聽、唱以及表現的學習任務,提高音樂學習效果。
在音樂活動開始之前,幼兒教師首先應該了解幼兒的特點,進而選擇適合幼兒的游戲內容,堅持以激發幼兒學習興趣為主要任務,在音樂活動中巧妙地引入游戲項目。另外,幼兒教師可以按照即將教授的音樂內容展開設計,按照歌曲內容引入游戲形式,在幼兒游戲中滲透音樂教學,最終實現對幼兒的教學目標。例如,在學習《扮家家》這首兒歌時,教師為了加深幼兒印象及激發幼兒興趣,可以讓幼兒進行“扮家家”的游戲活動。在上課之前教師需要準備必要的工具,使幼兒按照歌詞中的內容進行分角色扮演,進而形成與我們生活相近的場景,做出相對應的肢體動作。通過這種游戲教學方式加深幼兒對兒歌的理解與記憶。幼兒通過一邊唱歌一邊游戲的方式,既可以掌握這首歌的唱法,同時對歌詞描繪的場景記憶深刻,進而完成一系列相關聯的學習任務。這種學習方法不僅符合幼兒本身特點,同時還容易被幼兒接受,提高學習效率。
(三)選擇恰當的游戲內容
教師在幼兒音樂活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幼兒是否喜歡參與音樂活動,主要取決教師選擇的游戲活動內容是否可以激發幼兒學習興趣。因此,教師需要選擇恰當的游戲內容,將設定好的游戲內容進行健全與完善,確保游戲化教學具有高效性。在選擇游戲內容之前,教師應該充分考慮幼兒的認知水平以及發展能力,聽取幼兒的意見,從幼兒興趣愛好出發,設計符合幼兒年齡特點與學習規律的游戲內容。
結語
綜上所述,幼兒園音樂教學活動中存在一定的弊端,幼兒教師需要針對這些問題進行詳細分析,進而給出相對應的解決策略。在幼兒園音樂活動教學中,教師應該轉變教學觀念,深入研究與分析游戲化教學模式的內涵,進而將游戲化教學法與音樂活動進行完美融合,激發幼兒學習興趣。教師要按照幼兒特點選擇恰當的游戲內容,確保游戲內容具有可操作性與時效性特點,提高幼兒對音樂活動的參與度,促進幼兒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桂蘭.音樂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策略[J].未來英才,2016(14).
[2]孫藝苓.音樂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J].都市家教月刊,2017(10).
【幼兒園音樂游戲的發展價值及教學策略論文】相關文章:
幼兒園數學教學游戲化的實現及價值論文03-09
淺析體育游戲的教學價值與創編原則的論文03-09
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價值發展論文03-04
音樂教師專業發展論文01-26
淺析幼兒園自主游戲對幼兒發展的影響與對策的論文(通用11篇)03-22
幼兒園音樂游戲教案06-20
談地理教學策略的轉變論文09-26
農業發展論文07-13
農業發展論文11-04
利用民間體育游戲,促進幼兒健康發展論文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