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小學美術教案模板集合9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美術教案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美術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了解不同色彩給與我們的各種不同的感受。
2.通過甜、酸、苦、辣、咸五種味道的辨別,學會用各種色彩,圖形表現五種不同的味道。
3.培養學生對色彩的敏銳感覺,初步掌握各種色彩在生活中的運用。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運用各種色彩,圖形表現五種不同的味道。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對生活中事物色彩的敏銳感覺。
教學過程:
一、貼近生活,品嘗味道
1.請學生談談爸爸或媽媽炒的拿手好菜,并說出令人回味的理由?
2.師:都說文房有四大寶貝:筆、墨、紙、硯。要想擺上一桌美味佳肴肯定少不了廚房的寶貝:調味瓶。可是老師家中的調味瓶色彩,款式都一樣,時常辨別其中裝的是鹽,糖,味精還是其他調料。
3.師擺出幾個調味瓶,請幾位同學上臺品嘗(閉眼),并通過品嘗時流露的不同表情讓在座的同學猜出其中的口味。如甜、酸、咸、苦、辣。
二、出謀劃策,設計五味瓶標志
1.師在黑板上畫出不同的味瓶的外型,讓在座的同學出謀劃策,設計標志,幫助老師識別其中的口味。(板書課題:五味瓶)
2.師總結:
(1)設計人物表情;
(2)畫出符合這種口味的食物;
(3)以色彩表現。
3.邀請學生上臺把教師事先畫好的人物表情貼愛相應的五味瓶上,師給人物起名字:辣妹子、甜心公主、苦丁王子、酸醋王子、咸味公主。
4.把學生分成五個小組,各組派一名代表上臺抽簽,簽上分別寫著:辣妹子,甜心公主,苦丁王子,酸醋王子,咸味公主。讓小組成員在各自的紙上畫出相應人物喜歡吃的食物。
如:辣妹子——辣椒、芥菜
甜心公主——糖果、西瓜
酸醋王子——檸檬、楊梅
三、體驗色彩,結合圖形表現五味瓶
1.教師以水粉顏料畫出“四川版”的水煮活魚,讓學生體驗色彩上辣的感覺。
2.學生交流討論其它色彩帶給你的感覺。
(教師簡單介紹冷暖色彩的對比)
3.幫助學生結合圖形,如食物外形,人物表情等更形象生動地表現不同的味道。
四、學生實踐,裝飾五味瓶
1.教師在黑板上貼出幾個五味瓶的外形,讓各組各設計一組的甜酸苦辣咸的五味瓶的標志,進行裝飾。
2.小組成員分享集體的智慧,努力設計出最完美的標志,表現五味瓶。教師巡回指導,及時發現學生設計過程中的閃光點,適時引導。
五、展評作品
1.學生粘貼小組作品,自評,互評,發表感受。
2.教師展示拼帖的作品,讓學生談談手工形式所表現味覺的美感,引導學生回家也動手來剪一剪,拼一拼。
小學美術教案 篇2
1、 教學目標:
(1)根據學生家庭生活中的相關經驗,以藝術化的方式再現家庭勞動生活的情境,親身體驗父母做家務的辛勤,感受勞動帶來的成功和快樂。
(2) 鼓勵學生自主、大膽地選擇多種材料,嘗試從色、形等方面制作“創意美食”,提高學生剪、貼、粘、搓、捏等手工技能。
(3)使學生充分體驗動手操作的樂趣,享受合作與成功的喜悅。
2、 教學重點、難點:
觀察、發現食物的造型和色彩,感知生活、勞動中的美感;自選身邊的材料制作“美食”,突出造型表現和色彩搭配。
3、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相關圖片,有關家庭勞動生活的歌曲。美術工具:剪刀、彩筆、雙面膠、橡皮泥;廢舊材料:海綿、泡沫、卡紙、包裝袋、彩帶、大小紙盤、樹葉等。
(一)課程導入(3分鐘)
1、創設情境,導入課堂
課前,播放相關歌曲渲染課堂氣氛,如《勞動最光榮》等。
并利用多媒體滾動播放三組時尚創意圖趣(花朵小人、樹葉玩意兒、蔬菜版世界名畫)
【設計意圖】從視聽雙方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特別是三組趣圖醞釀了濃厚的手工藝術制作氛圍。
2、教師點名,確認學生出勤情況,檢查學生材料準備情況。
【設計意圖】確保學生安全到位,暗示學生準備上課,檢查學生材料讓學生養成課前準備材料的好習慣。
(二)教授新課(10分鐘)
1、巧設提問,引入新課
師:今天我們要通過每個同學自己的勞動制作出有創意的美食。先請同學們談談在家中都是誰做菜?做的怎么樣?(引導從色澤和造型上回憶評價)同學們有沒有幫忙呢?
學生回答
師總結:同學們在家應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
2、感知欣賞,豐富視覺
師:下面,我們來看看這幾道菜做的怎么樣?
板書設計:色彩 (搭配)
造型(幾何造型、象形造型)
裝盤(盤子的形狀、盤邊點綴)
提問學生
【設計意圖】美食圖片欣賞,出示各種各樣的美食圖片,鮮艷的色澤和各具創意的美食豐富學生的視覺體驗,進一步感知探索其色彩和造型上的特點。探索發現美食的色澤和造型以及盤子的點綴裝飾,結合板書設計讓學生印象深刻。
3、范例講解,激發興趣
引導方向:
1)要做面食還是盤菜還是小吃?
2)主料用什么材料,用何種造型放法?
3)配料用哪些材料,用什么造型方法?
4)總體采用怎樣的拼擺方法?
師:我們來看看這些圖片吧。
【設計意圖】帶著問題欣賞范例,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充分利用準備的美術工具和搜集的廢舊材料?進而激發學生動手創作的興趣和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愿望。
(三)課堂練習(20分鐘)
師:那我們今天所準備的材料能做出怎樣的“美食”呢?大家都有什么創意?動手做一做吧?
溫馨提示:注意色彩的搭配、美食的造型以及盤邊的裝飾
分組進行“創意美食大比拼,讓我露一手”的形式激發學生興趣,要求以小組為單位制作一盤創意美食。制作完后進行美食宴席共分享,給自己的創意美食取名并寫上推薦享用的理由。最后將作品拍照課后在學習欄展示。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自主、大膽地選擇多種材料,嘗試從色、形等方面制作“創意美食”,提高學生剪、貼、粘、搓、捏等手工技能。
(四)評價總結(7分鐘)
多元評價,拓展延伸
新課程標準的評價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改進教師的教法,促進藝術課程不斷發展的重要環節。學生作品的評價,我分為三個環節:首先是各小組進行自評(從小組合作情況與本組的作品是否達到預期的效果進行自評);然后全班同學互評(從作品材料的選擇、色彩的搭配以及美食的造型進行評價);最后教師進行總體評價(多采用鼓勵性評價,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出色的“小廚師們”,我們的課堂到這要結束了,大家是不是還意猶未盡呢,回家展示下你的廚藝吧。
【設計意圖】從課堂的手工制作延伸到家庭真實的勞動,讓學生將藝術的成功與喜悅感延伸到真實的家庭勞動中去,在生活中感受美創造美。
小學美術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一)綜合分析。
本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習了上一節課《立線浮雕》的基礎上選擇厚紙條來進行浮雕造型,別有趣味。其創作方法、造型表現語言基本上與上節課相同的。可以運用有色的紙、廢舊的畫報、包裝盒裁成紙條,以卷、折、貼的方法造型讓學生在合作的氛圍中體驗立紙浮雕創作的樂趣,豐富學生的造型能力。
這一課可以用制作好的作品美化自己的教室或家庭,也可以作為小禮品互相贈送,增進同學間的友誼,既展示自己的才華,又傳遞了相互間的感情。
(二)教學目標。
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美化生活的能力和創新意識。學會用紙條進行浮雕造型的創作方法,理解立體構成的表現語言。
二、教學過程設計:
(一)課前準備。
1、教具:范作、厚紙條、剪刀、白色乳膠等。
2、學具:彩色的厚紙條、剪刀、膠水等。
3、課時:1課時。
(二)設計
1、教學導入:
(1)以由上節課的立線浮雕作品欣賞延伸到本課的范作欣賞來導入。
(2)教師利用紙條當場進行立紙造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導出課題。
2、教學新授:
(1)先讓學生嘗試一下一根紙條怎樣能立穩在作業紙上,并體驗一下卷、折、貼的立紙浮雕造型方法。
(2)讓學生們欣賞書上的作品、感覺立紙浮雕造型的形式美和趣味性。
(3)以交流、合作的形式將準備好的彩色條狀卡紙進行組合造型,表現自己喜歡的事物。還可以讓學生選擇高低不一(即紙條寬度不一)的紙條進行浮雕造型,體驗其線條的長短、曲直、深淺所帶來的不同效果。
學生結合書上的作品說說立紙浮雕的'特點,小組交流自己的創意,尋找可以合作的伙伴。
3、學生作業:
(1)如果時間來得及,可以一人獨立完成作業。
(2)可以采取幾個人合作的形式,在剛才的創意基礎上完成一張或兩張作業。
4、作業展示:
(1)可以把作業作為禮物寫上祝福語互相贈送。
(2)可以把學生作業加以展示,互相說說制作過程中的體會與收獲。對同學的作品表述自己的看法,提出合理化建議。
三、學習建議:
1、能夠用口頭語言的形式對自己和同學的作業進行評述。
2、是否積極地參與探索性活動。
3、是否積極地動腦,在造型活動中表現己的創意。
小學美術教案 篇4
課題:第一課 遠近的奧秘
課堂類型:造型表現
課時:1課時
教學目的:
1、了解近大遠小、近高遠低、近寬遠窄的透視變化規律。
2、學習、了解視平線和消失點的透視概念。
教學重難點:
1、通過對周圍環境的觀察,發現近大遠小的透視現象、能掌握簡單的原理和規律,將透視知識應用于繪畫中,使描繪的物象更貼近真實。
2、在繪畫實踐中應用所掌握的透視原理和規律,提高兒童繪畫的基本技能,逐步發展兒童的觀察力、想象力、表現力和創造力。
教具學具:范圖、作業紙、繪畫工具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組織教學:
二、講授新課:
1、導入:欣賞圖片,觀察投影片中路的寬窄、欄桿的密疏、樹木的大小等,你觀察到了什么規律?
生:近大遠小。
2、新授:
(1)師:是的,近大遠小,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的《遠近的奧秘》的基本規律。(出示課題:遠近的奧秘)
在近大遠小的透視現象中,除了近大遠小的現象外,還有什么現象?
近高遠低、近寬遠窄、近長遠短、近清晰遠模糊、近鮮明遠灰暗(色彩)
(2)什么是透視呢?
在生活中,我們發現同樣的物體,在不同的位置上,會產生近大遠小、近高遠低、遠寬遠窄的變化,這就是透視現象。
你們的在一望無垠的田野里,在大海上,我們向遠處眺望,天與地、天與水面之間產生了一條長長的水平線,這就是視平線。
當兩邊的樹木向遠處延伸時,就慢慢地消失在視平線的一點上,這點就是消失點。
(3)說說周圍環境中的透視現象?
(4)欣賞課本上的范圖,讓學生找圖中的消失點。
(5)師示范
①先找到消失點。
②畫出主要的透視線,如馬路。
③按近疏遠密、近粗遠細的規律,處理好各條豎線、斜線。
④將物體的外輪廓簡略表現出來。
3、本課練習臨摹課本上范圖
講解臨摹作畫的基本過程
(1)先觀察圖片中事物的特征,尋找出符合透視變化的基本規律;
(2)構圖(考慮安排主體物的合理位置);
(3)用線描表現(刻畫主題物的特征);
(4)畫面
三、學生作業,教師輔導
四、作業展示
五、拓展階段:可以進行現場寫生或者默寫體現透視變化的作業
教學隨筆:學生以前已經接觸過寫生課,所以對于靜物寫生已經不陌生了,主要看學生對近大遠小的透視關系掌握得如何,從作業的總體看來,學生還需加強練習。
小學美術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回憶分蛋糕與吃蛋糕時的喜悅。
2、激發學生的想象,并描繪出造型各異的蛋糕。
3、引導學生采用多種分割方法,把蛋糕分割后重新組合成新的畫面。
教學重、難點:
1、是否能大膽想象,并描繪出新穎的蛋糕。
2、能否采用與眾不同的構圖。
教具學具:油畫棒、剪刀、膠水、水彩筆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講授新課:
1、導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日,爸爸媽媽,親戚朋友都會來幫你過生日,那么小朋友們,你們都見過和吃過什么樣造型的蛋糕呢?
心型的、圓形的,三角形的……
2、新授:
師:那么你覺的為什么會有這些形狀的蛋糕呢?它代表了人們美好的祝愿。你吃蛋糕時,帶著怎樣的心情?
3、教師出示各種造型的蛋糕范畫,介紹蛋糕的種類和作用。你記得爸爸媽媽的生日嗎?請你來為他們設計一塊蛋糕,你想怎樣來設計?蛋糕上可以畫些什么?(小動物、花、還可以寫上給爸爸媽媽祝福的話……)
4、師:小朋友剛才說的真是太棒了,老師也忍不住想來畫一畫了,你想用什么方法來畫呢?可以用水彩筆、油畫棒,可以用線條和色塊來表現。形狀可以你自己來設計。現在請同學們開始設計吧!
5、切蛋糕比賽
將自己設計的蛋糕分給小組的成員,要求每人分到一塊大小基本一樣的蛋糕。利用切開的蛋糕重新排列畫面,形成新的構圖形式。
三、學生制作、教師輔導
生日的小主人,可別性急,要吃蛋糕時,先得考考你,大膽切開它,還能變個啥?
四、講評
五、
六、課后拓展:啟發學生利用廢舊紙盒設計制作立體的蛋糕。
小學美術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結合學生假期旅游生活的親身經歷,在回憶、交流和討論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表達、表現和創作欲望,將紛繁的世界、新鮮的印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描繪出來。國標本蘇教版美術教案小學第九冊。
教學重點:
啟發學生回憶并交流、根據自己的參觀和旅游的深刻而獨特印象,用自己最喜歡、最擅長的方式方法自由大膽地創作一幅作品。
教學難點:
提醒學生注意自己作品構圖方式的趣味性、獨特性和合理性,用色彩和線條等手段,充分表達自己想表現的內容。
教學方法:
教學媒體:照片,圖片,范畫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欣賞:
愉快的假期開始了,在假期里同學一定參觀到了一些不常見到的事物,去過自己不常去的地方。(國標本蘇教版小學美術第九冊全冊教案下載)
二、新授:
1、可以選擇鉛筆淡彩的方法來表現印象深刻的旅行(參觀)的經歷。(示范)
2、選擇最有趣的。
3、用鉛筆打草稿,注意構圖。
4、在此基礎上,涂上水彩或水粉顏色。
5、待色彩干后,還可以用軟的黑鉛筆加工。
三、指導學生練習:
1、選擇你印象深刻的旅行或參觀的經歷,可以欣賞自己或他人的照片,相互暢談獨特的旅行或參觀經歷供創作參考。
2、選擇最有趣、最能吸引人的獨特場景和內容。
3、在正式創作前,可以多畫畫小草圖以進行構圖、色彩等方面的研究。
4 、既可以用單幅畫,也可以用連環畫的形式來表現。
四、評析學生作品
1.創意是否精彩、巧妙和獨特。
2.畫面是否一目了然。
3.構圖是否為自己的創作目的服務
小學美術教案 篇7
一、教材分析:
(一)綜合分析
本課是“造型表現”學習領域的教學,它與后面兩課一起構成了本冊教材中的色彩雙基教學單元。學生在了解三原色、間色等色彩知識的基礎上,再來學習冷色和暖色,是一次溫故而知新的學習過程。且本單元的學習對下一個畫情緒的單元還作好了色彩基礎知識與色彩繪畫技能上的鋪墊。
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幾乎到處都有色彩,人們時時刻刻都在感受著色彩。而人對色彩天生非常敏感的,色彩的感情來自各人對生活、自然的不同生理感覺和情感,但有些感情許多人還是近似的。當太陽曬到皮膚上,或看到橙色的火光映照時,我們都會感到溫暖。當站在蔚藍的大海邊,在白色的雪地上,我們會感到涼爽。久而久之,當看到紅、橙、黃等色時就感到溫暖,它們就是暖色;看到藍、藍紫、藍綠等色時就會感到冷,它們就是冷色。因色彩感覺的冷暖差別而形成的對比為冷暖對比,但色彩的冷暖又是相對的,如紫色和綠色會隨著不同色彩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它們在冷色環境中會顯得較暖,在暖色環境中會顯得較冷。
(二)教學目標
感受與認識生活和自然中色彩的冷暖和他們的相對性,學會用顏料調、畫出冷暖的色彩。
二、教學過程設計:
(一)課前準備
教具:范圖、音樂、調色工具和材料、白紙等。
學具:調色工具和材料、白紙等。
課時:1課時。
(二)設計
●教學導入:教師可準備兩幅色彩范畫,一幅偏冷,一幅偏暖,請學生談感受,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出課題。
●教學新授:
(1)復習一下有關色彩的基礎知識,如三原色、間色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
(2)出示一個色環,分別由紅、橙、黃、綠、藍、紫構成,且可以將色環對半分開,然后分別出示色環的一半紅、橙、黃,一半綠、藍、紫讓學生討論不同的色彩效果。學生通過交流,主動了解冷暖色的不同效果。
(3)讓學生以小組形式展開聯想,從冷色中聯想到什么,從暖色中聯想到什么,通過交流加深對冷暖色的理解。
(4)欣賞書本上的彩圖,辨析哪些以冷色為主,哪些以暖色為主,并談談各自帶來什么不同的感受。
(5)出示紫色和綠色的色卡,分別交換貼在導入時出示的范圖中,感受它們在不同的色彩環境中產生的不同變化,明白色彩的冷暖是相對的。
●學生作業:
分小組嘗試調色練習,在一張紙上調出幾個冷色,在一張紙上調出幾個暖色。教師輔導調色的方法,注意水分的多少對色彩厚薄的影響。
三、學習建議:
●是否基本了解色彩冷暖的變化?
●是否在討論研究中積極進行思考?
●調出的冷色、暖色是否正確?
●能否大膽地發表自己的意見?
●能否在造型活動中體驗到冷暖色對比的趣味。
●能否大膽用冷、暖色進行簡單的設計創作。
●能否用口頭語言和短文形式,對自己和同學的作品進行評述。
小學美術教案 篇8
一、教材分析:
從《老房子》、《門、窗、墻》、《我造的小房子》到《漂亮的房間》,從大到小、由外及里,形成了以房子、房間為主題的系列單元課程。
房間是我們熟悉的生活空間,不管是因陋就簡的小茅屋,年久失修的老房子,還是普普通通的新房,裝修豪華的大別墅,生活在里面的人們,都有著許多溫馨的回憶……,想想其中的家具擺設,再說說自己更理想的房間設計,可激起學生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與向往。
本課用畫畫、做做的方法,讓學生從表現現實中的房間到創作更美觀、漂亮的理想房間,從而趣味性地學會家具、物品的合理擺設,色彩協調的裝飾設計方法。
二、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學會觀察自己生活的房間,并對房間的裝飾與布置知識有所了解。
(2)操作目標:用繪畫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表現自己曾生活過的房間或理想中的房間。
(3)情感目標:通過學習,引起學生對自己生活過的房間的關注,感受漂亮、美麗的房間給我們生活帶來的快樂和情趣。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學會觀察,學會用繪畫或手工制作等美術形式表現漂亮的房間,更多關注我們生活的空間,并用所學知識裝飾美化它。
教學難點:作品的表達能突出"漂亮"二字,具有一定的創意。
四、教學準備:
教師:跟自己生活有關的房間的照片,中、外室內裝潢圖片,教師范例圖數張,表現“漂亮房間”的學生作品數張,各種繪畫工具及材料。
學生:自己喜歡的房間照片(有別人的,也有自己的,上下載的也可),各種繪畫工具及材料。
五、教學過程:
學生用自己帶來的有關房間的照片,向大家介紹自己生活過的房間及其中的布置、顏色、家具擺設等的特點,并說己喜歡之處和想改進的地方。
教師也用自己帶來的有關房間的照片,以故事的形式向學生講述自己小學、中學、剛工作時直到現在生活過的房間,從布置、色彩、家具的擺放等方面講解的同時,讓學生感受時代的變遷,物質、生活的變化及審美觀念的改變。
出示范例,用不同的繪畫形式展示一組不同時代的房間布置(其中有同學們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曾生活過的房間,也有自己生活過的房間)。以此喚起學生對曾經生活、過的空間的回憶,激發他們表達溫馨回憶的愿望。。
欣賞書本上的圖片及師生中、外室內外裝潢圖片,由現實轉向理想,放飛學生的想像,以小組交流等形式談談自己理想中的漂亮房間。
作業設計:
l根據實際觀察,用自己喜歡的一種繪畫形式表現房間。
2大膽想像,用自己最善于表現的一種繪畫形式畫出埋想的房間。
3與后面的手工制作《漂亮的房間》聯系起來,為其畫一草圖。
教師巡回指導時,幫助一部分學生解決繪畫上的技巧問題,解決時可利用實物投影或學生能看到的地方進行引導示范,作業、示范可同步進行。
小學美術教案 篇9
一、班級及學生情況分析:
四年級學生已經初步認識形、色與肌理等美術語言,學習使用各種工具,體驗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有一定的色彩基礎,對美術也有著濃厚的興趣,但還缺乏想象力和創造精神。
二、教學目的
1、 通過啟發聯想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良好的觀察習慣和觀察能力。
2、 學習簡單立體物的表現方法,學習色彩表現方法,進行和自己生活切近的設計與制作。
3、 引導學生進一步體驗周圍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發學生美術表現和美術創造的欲望。
三、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進一步體驗周圍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發學生美術表現和美術創造的欲望。
2、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空間想象能力的培養。
四、教學措施:
1、 認真鉆研教材,進一步領會課標精神,制定切實可行的的教學計劃。
2、 課前的各項準備活動。
3、 拓展教學思路,做到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教學進度安排
教學目標
知識:通過植物線描寫生,練習寫生的技法。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分
析植物的形象特征,用線描的形式把自己的感受表現出來。 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造型能力。
情感: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重點:正確的觀察方法和直接以線作畫的能力。
難點:植物的結構與特征。
教學手段 演示、講解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公園、植物園里、花壇里、我們的家里,都有各種各樣的植物。它們有高有矮、有疏有密、枝葉旺盛、千姿百態,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豐富的色彩。
二、新課
1、提問:你認識這些植物嗎?
它們叫什么名字?
它們有什么特征,有什么樣的姿態?
你喜歡哪種植物?
你知道一些植物的寓意嗎?
2、欣賞美術作品:
中國畫《君子蘭》介紹作者
小朋友的線描畫 植物寫生畫
3、選擇幾種植物請學生進行分析特征、姿態,培養正確的觀察方法。引導學生先觀察它們的全貌,說出它們的特征。糾正那種上來只看植物細節的錯誤方法。
(1)、說一說,所觀察的植物的生長特點。
(2)、不同角度的花和葉各有什么不同?
(3)、植物的前后關系如何表現?
五、學生作畫、教師輔導
作業提示:認真觀察植物的特征、姿態,用線描的方法寫生一種植物。注意線條的繁簡、疏密、長短、曲直、穿插等變化。
六、小結、展示
展示優秀作業,并簡評。
板 書 設 計
植物寫生
巧用對稱形
教學目標
知識:使學生掌握對稱的規律,運用對稱的規律。
能力:提高學生剪、貼的制作能力。
【【精品】小學美術教案模板集合9篇】相關文章:
【精品】小學美術教案模板集合10篇04-10
【精品】小學美術教案模板集合九篇03-17
【精品】小學美術教案模板集合六篇02-06
【精品】小學美術教案模板五篇04-10
【精品】小學美術教案模板7篇04-10
【精品】小學美術教案模板9篇01-29
【精品】美術教案模板集合五篇05-10
【精品】美術教案模板集合5篇05-08
【精品】美術教案模板集合6篇04-16
小學美術教案模板集合10篇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