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美術教案模板合集五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美術教案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美術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了解貓的生活習性和相關知識。
2.大膽運用各種表現方式描繪貓,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3.培養學生熱愛小動物的美好思想感情。
二、教材分析
1.編寫思路。
本課與《老牛和小牛》、《奔跑的動物》、《泥塑大象》組成了一個教學單元,以各種造型方式,由靜到動地表現可愛的動物。
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小朋友們平時都十分喜歡動物。形象生動、活潑可愛的小貓咪,更是許多小朋友樂于表現的對象。學習表現貓的各種生活習性、可愛的姿態、警惕勇敢的神情等,學生的積極性是很高的,這可以增強他們的動手能力,促進智力的發展。在教材中展示了表現貓的各種活靈活現的學生作品,有的大膽運用各種涂色方法,有的巧妙利用有色紙,有的表現白天或晚上的貓的神情……這些作品打開了學生的思路,為學生多元化、個性化的表現提供幫助,使學生在充分欣賞感知的基礎上,展開想象的翅膀,激起強烈的創作欲望。
實際上貓也一直是畫家們樂意描繪的對象。在教材中就安排了國畫大師潘天壽、黃胄的貓作品,造型簡練生動、專注神態畢現,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很好的借鑒,為課后學生探究用國畫方式表現貓埋下了伏筆。
2.重點、難點。
重點:激發學生的想象,表現千姿百態的貓。
難點:組織畫面,表現自己獨特的創意。
三、教學設計
●方案一
課前準備
(學生)貓的圖片、顏料、色紙、剪刀、膠水等工具材料
(教師)各種貓的圖片、示范作品、課件、色紙、剪刀、膠水等工具材料
教學過程
1.辨聲揭題。
(1)課件播放各種動物的叫聲,讓學生大膽猜,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
(2)當學生聽到貓的叫聲“喵……喵……”而猜出貓時,教師隨即揭題。
2.回憶交流。
(1)回憶:你在哪些地方見到過貓?聽到過哪些有關貓的故事?給你印象最深的貓是怎樣的?
(2)學生分小組交流后,選派代表匯報。
3.討論分析。
分小組抽簽討論以下問題并匯報:
(1)貓主要由哪幾部分組成?(課件播放貓的頭部、軀干、四肢、尾巴等。)
(2)貓的頭部由哪幾部分組成?各有什么作用和特點?(課件隨機播放貓頭的特寫鏡頭。)
(3)你見到過的貓的毛色是怎樣的?(課件播放貓的毛色圖片。)
(4)貓的坐、臥、行、走等動作有什么變化規律?(課件播放相關畫面。)
4.欣賞感悟。
(1)播放《貓和老鼠》等有趣的動畫片片段或圖片,體會貓的各種不同動態造型和夸張造型,進一步激起學生的表現欲望。
(2)展示潘天壽、黃胄等畫家畫貓的作品,欣賞體會生動的瞬間貓的神態。
(3)展示優秀學生作品,激活學生思維,鼓勵創造性的表現。
5.練習體驗。
(1)作業要求: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創造性地表現貓。
(2)教師巡視輔導:從構圖飽滿、主題突出、情節生動、色彩鮮艷等方面予以指導。
6.交流評價。
(1)給自己的作品編小故事,小組間講述交流。小組評出優秀作品,予以全班展示。
(2)課后鼓勵學生模仿《貓和老鼠》自編連環畫小故事。
四、相關資料
1.關于貓的趣味小知識。
貓有230根骨頭,比人多24根。貓的聽覺比人和狗靈敏。相對身體尺寸而言,貓有比任何哺乳動物都大的眼睛。貓正常的脈搏每分鐘大約110至170次之間。貓正常的身體溫度大約是39℃。貓的垂直跳躍高度能達到自己身體高度的5倍。貓的鼻紋是惟一的,沒有任何兩只貓的鼻紋是一樣的。貓對女人的反應大于男人,原因是女人聲音的頻率比男人更高。家貓的奔跑速度每小時大約是55至60公里。貓是最愛睡的哺乳動物,一天中大約有16個小時在睡覺。
2.貓捉老鼠、愛吃魚的秘密。
貓是捉鼠能手早已家喻戶曉,貓愛吃魚也可謂眾所周知。但貓為什么要捕捉老鼠、愛吃魚,這個秘密就不能說人人皆知了。老鼠這種動物,體內含有一種能提高夜間視力、叫牛黃酸的物質,而一向善于在黑夜活動的貓卻沒有這種物質,如果貓的體內長期得不到牛黃酸的補充,那么,這只貓就會喪失夜間視覺的能力。貓為了補充“營養”,攝取牛黃酸,保留它夜間活動的習慣,就必須大量捕捉老鼠。科學家經過反復的實驗分析,發現魚肉中也含有大量的牛黃酸,這也是貓愛吃魚的原因所在。
3.貓的感情。
貓的情緒變化很豐富,雖然貓不能笑,也不能哭,但只要我們細心觀察,也能體察到它的喜、怒、哀、樂。高興時,耳朵揚起,胡須放松,瞳孔沒有變化,尾尖抽動。發怒時,兩耳直立,向后擺,耳尖向里彎,瞳孔縮小成一條縫,胡須向前豎起。要爭斗時,瞳孔放大,兩耳平伸,胡須向兩邊豎起,尾巴拍打地面,前肢伏地,隨時準備躍起。要求主人愛撫時,兩眼欲閉,尾巴晃動。注意觀察貓的情緒變化,對養貓者很重要,以防與貓耍斗時被抓傷,特別是在訓練時,能抓住有利時機進行訓練,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美術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多種途徑收集有關馬的資料,培養幼兒細心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像力。
2.激發學生對美 的整體感受,學習用體態、動作表現奔馬的激昂情緒;
3.欣賞徐悲鴻用灰、濃、焦墨色和線條畫出的.奔馬,感受奔馬的氣勢和力度。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徐悲鴻奔馬作品的表現方法和藝術特色。 難點:感悟徐悲鴻奔馬作品的精神內涵。
三、教學準備:
師生共同收集有關馬的圖片、圖書及其他;
2.錄像帶《群馬奔騰》;
3.徐悲鴻圖片《奔馬》、《群馬》;
4.水墨、毛筆、紙等。
四、教學過程:
活動一:認識馬,豐富知識。
1.看錄像《群馬奔騰》,激發興趣 提問:①你們看到了什么?他們在干什么?這些馬是什么樣的?(引導幼兒仔細觀察馬的外形特征,幫助學生初步了解馬的具體結構) 2.設置懸念,引起學生思考
①你們知道馬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千里識途的馬嗎?人們為什么這樣叫馬呢?
②你們知道嗎,為什么馬是善奔快跑的呢? ③你還在哪里看見過馬?它是什么樣的?
3.鼓勵學生在成人的幫助下,從圖書、圖片、電視、廣播、電腦網絡中查找,收集馬的各種資料,了解有關的知識與信息。
活動二:欣賞徐悲鴻的《奔馬》,培養審美情趣。
組織幼兒將收集到的馬的信息、知識進行交流(圖片、圖書等)
2 .提問:你喜歡馬嗎?為什么?
(不僅同學們喜歡馬,有一位叫徐悲鴻的先生也愛馬,他不但喜歡觀察馬,還喜歡畫馬。下面,老師就給你們講講他的故事)
3.以故事的形式簡述徐悲鴻先生愛馬,觀察馬,畫馬的故事:
4.出示作品:《奔馬》 (1)提問:
①畫面上的馬在干什么?
②從什么地方看出馬在奔跑呢(注意觀察馬的身體動作) ③你覺得這匹馬的體魄怎樣?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④這匹狂奔的馬心情會是怎樣呢?(引出激昂、奔放等心情)
⑤如果你是這匹狂奔的馬,在大草原上奔馳,你的心情會是怎樣呢? (2)配上《群馬奔騰》音樂,整體感受作品的氣勢和力度。
(3)教師小結:今天,我們看到畫家徐悲鴻的《奔馬》,這是一只非常歡快,
自由奔放的馬兒,他有一股強大的力量,一股勇往直前、不怕困難的勇敢精神,在中國 人的心目中,把馬兒始終作為人才的象征。 5.放錄像,學生歡快的隨樂表現奔馬的激昂情緒。 活動三、繪畫《奔馬》,感受體驗美
1.欣賞作品,徐悲鴻的《群馬》《奔馬》。 提問:
①徐悲鴻先生畫的馬好看嗎?你喜歡嗎?你覺得馬的什么地方你最喜歡?為什么?(注意觀察用灰墨畫的身體,濃墨點的五官,焦墨掃的馬尾) ②你們知道,徐悲鴻先生用什么樣的筆墨來畫馬的嗎?為什么能使我們感到馬的氣勢和力度呢?
2.教師邊講解、邊示范。用大塊灰墨擺出馬的體態,剛柔并濟的幾筆寫出四肢的主要肌骨,濃墨點五官,焦墨掃馬尾。
3.教師小結:徐悲鴻先行畫馬時很認真,他翻來履去地畫馬,熟悉馬的結構,肌肉,他運用中西方繪畫技巧結合,大塊的灰墨擺出馬的體態,剛柔并濟的幾筆寫出四肢的主要肌骨,濃墨點五官,焦墨掃馬尾。徐悲鴻先生畫的馬很自然,很生動,就像活的一樣,非常有氣勢和力度。
4.學生自由作畫,教師巡視指導。
5.作品展覽
學生自由分析繪畫產生的不同效果,讓學生自己發現存在的問題 五、課后延伸:
1.用收集來的圖片,圖書,簽到布置宣傳窗。 2.鼓勵學生控索多種畫,進行創作。
第二課:戲曲人物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了解我國傳統京劇人物服飾、造型、表演的相關知識,學習水墨戲曲人物的表現方法。
2.學習水墨戲曲人物的表現方法,能利用國畫材料表現一幅京劇人物的作品。 3.引導學生在小組學習的探究中,相互交流,培養學生合作,探究意識。通過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熱愛民族傳統文化的情感和對美術學習活動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了解京劇行當的相關知識及水墨戲曲人物的造型方法。 難點 如何用水墨表現出傳統京劇人物造型的特點。
教學方法 欣賞觀察法、比較法、小組學習法、嘗試法、談話法、交流討論法、講解法等。
三、教學準備 有關京劇的圖片資料、課件、毛筆、宣紙、墨汁、顏料等
四、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穩定情緒,檢查用具準備情況。 穩定情緒,準備上課。
(二)、導入新課
1.播放一段京劇錄像,讓學生感受京劇的魅力。 2.欣賞思考
A. 這是什么戲曲? B. 有哪些人物形象? C. 給你什么感受?
D. 跟著錄像模仿一下動作表情。
3. 板書課題《戲曲人物》 學生欣賞。 學生思考、回答問題。 模仿人物動作。
(三)、講授新課
1.介紹有關京劇的知識
A.京劇的起源:京劇是我國的國粹,是流行于北方地區的重要戲劇之一,至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了,它從各種戲曲形式中演變而成,太倉、昆山的昆曲被稱為百戲之祖,它就是京劇的一種主要借鑒戲種。京劇表演講究唱念做打,是一種極具觀賞性的舞臺藝術。
B.京劇的行當:京劇人物分為四大行當:生旦凈丑,分別代表男人、女、將領、和滑稽人物。
C.介紹京劇大師梅蘭芳:表演 學生知道的要請學生介紹。 旦角的行家。
2.欣賞京劇人物形象
A.分別出示該行當的人物形象。 B.展示優秀的戲劇人物繪畫作品。
C.說說這些作品抓住了人物的哪些方面來刻畫? 3.講解繪畫方法
A.選取一個自己最感興趣的京劇人物形象,分析他的動作、表情、服裝等方面的特征。
B.勾好大致輪廓,注意各部分比例。 C.自己刻畫人物的細節部分。 D.勾線上色。
學生討論人物的特征:如衣著、動作、頭飾、臉譜等。 服飾、面部、動作、道具等。重點欣賞服飾及臉譜。 學生分析。
(四)、學生實踐 1.作業要求:參照戲曲人物圖片,用色彩畫表現一幅戲曲人物的作品,注意突出人物的服飾和表情、動作特點。 2.第一課時畫草圖,第二課時上色完成。 3.教師輔導學生作畫。 學生作畫。
(五)、總結評價 1.展示學生作業,請學生互相介紹,評價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2.提出改進意見。 學生互相介紹、評價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第三課:水墨人物
一、教學目的
1.了解中國水墨人物畫的基本知識及其藝術表現的特點,激發學生學習中國畫的興趣。
2.引導學生在欣賞、分析、感受的基礎上,研究與嘗試用中國水墨畫的形式表現身邊的人物,初步掌握水墨人物畫基本的表現方法與步驟,表現出人物的生動特點。
3.提高學生的水墨表現能力和對水墨畫的熱愛。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對于水墨人物畫特點的了解與表現方法的掌握。 難點:學生對水墨人物畫造型的掌握及墨色關系的處理。
三、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中國畫工具。
(教師)教學的課件,水墨人物畫的圖片資料,教學演示的工具。 教學過程
1.引入新課。
教師引言:中國畫的類型常根據表現題材的不同分為山水畫、花鳥畫與人物畫。人物畫具有悠久的歷史,從宋代的梁楷到現代的蔣兆和、周昌谷、劉國輝等都擅長畫水墨人物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水墨人物畫——出示課題《水墨人物畫》。
2.引導分析,了解特點。
(1)出示課本中梁楷、劉國輝、蔣兆和三位畫家的三幅水墨人物畫作品,教師簡單說明三幅畫的基本情況,引導學生觀察比較與分析:他們與一般人物畫的表現方法有什么不同?三張畫在表現技法上有什么不一樣?分別給了你怎樣的感受?你最喜歡哪一種表現方法,為什么? 學生觀察討論,師生展開交流。
(2)教師出示一些其他的水墨人物畫作品,學生進一步欣賞,增加感受。 3.表現方法與步驟的研究。
(1)出示一幅水墨人物畫作品,也可以是課本中的范畫,引導學生分析與思考:它運用了哪些水墨畫的表現技法?作畫的步驟是怎樣安排的? 交流觀察與思考的結果,教師要充分地肯定學生的觀察與思考,同時進行必要的引導與補充。
(2)教師現場示范基本的表現技法與步驟,如勾寫造型、變化墨色、著色方法、背景處理等。
(3)學生交流自己的一些見解,補充相關的問題:如“有其他更好的表現方法嗎”、“畫面中怎樣安排人物形象才好看”等。 4.布置作業,鼓勵創作。 欣賞一些學生的人物畫作品,可以著重欣賞人物半身像的作品,引導學生有所借鑒。
要求學生根據一些人像的照片資料,創作一幅水墨人物畫作品,也可以選擇課本中的水墨人物畫作品進行臨摹。
美術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通過觀察臺燈理解它的造型結構、比例,理解臺燈在不同角度下產生的透視變化,并能用線描畫出臺燈來。
教學重點:
學習用各種不同的線條去表現臺燈各部分不同的形象特點,從臺燈的美觀外形和實用性激發學生的繪畫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力。
教學難點:
學習運用繪畫語言表達自己在生活中美好的感受,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鞏固學生所學過的知識。
教學手段:常規教學手段。
教學方法:示范法、講解法
教學過程:
一、指導看圖、出示臺燈,引起學生繪畫興趣并板書課題:
二、講授新課:
1、觀察臺燈,師生共同分析臺燈的結構。認識臺燈因發光器具不同,分為燈泡和熒光管兩種,燈泡或光管放在燈罩內,燈柱把燈罩和燈座連接起來。臺燈由燈罩、燈柱、燈座三間分組成各自的形象特點,燈柱多為軟管狀,可以彎曲,一般比較細長,以方便燈罩的旋轉,調整光的角度,燈座多是一個扁而大的六面體,上有開關和指示器,繪畫時注意物體的面因角度不同而產生縮小現象。
2、理解透視現象:臺燈在不同角度下產生的透視變化,圓柱狀燈罩的罩口成為寬窄不等的橢圓形;長方形的燈罩呈立方體,仰起時看見光管,它和燈座都有近大遠小的現象。
3、講解繪畫步驟(教師邊解邊示范給學生看)。
(1)觀察并記住臺燈特點。
(2)用輔助線勾出燈罩、燈柱和燈座各部分。
(3)從燈罩開始逐一刻畫(注意燈罩、燈柱和燈座的連接及其大致的比例。
三、學生作業。
1、學生分組寫生教師指導并鼓勵學生大膽繪畫。
2、教師巡視輔導。
四、:
1、表揚細心觀察,畫出特征的同學。
2、指出繪畫時必須表現臺燈特點,畫出大體比例,注意燈罩、燈柱和燈座的相互連接。
美術教案 篇4
環境材料
洋蔥頭實物及圖片、黃瓜實物及圖片(有切開和不切開的)、玉米、蓮藕、南瓜、胡蘿卜等。
活動目標
認識一些常見的蔬菜及其特定切面的紋樣。
根據蔬菜擺放的位置,嘗試畫出其前后位置及蔬菜內部的紋樣。
活動過程
一、觀察蔬菜外形及切開面
1、出示PPT課件。
師:看看有些什么蔬菜?誰能用完整的話一次介紹2~3種蔬菜,說出蔬菜的顏色及形狀?
2、出示切開的實物洋蔥頭,觀察并交流。
師:看看這是什么?切開來會是什么樣子的呢?(教師切開洋蔥)師:洋蔥里面美嗎?你在洋蔥里面看到了什么秘密?
師:看到洋蔥切開來有一條線,彎彎的像雨滴形。剛才是豎著切開來的,橫著切開;來會是什么樣呢?(教師再切開洋蔥)師:如果我們用筆寶寶畫,會是什么樣?(出示范例)
3、出示黃瓜的橫切面作品師:看看這是什么蔬菜?切開來像什么?里面有什么?
4、出示課件,觀察其它蔬菜的切面交流師:這些是什么蔬菜?你能說出她們的秘密嗎?如果用筆寶寶畫的話怎么畫?先畫什么再畫什么?
二、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1、說說捉迷藏師:在畫面里你看到了什么?誰在前面?誰躲在后面?
2、畫畫捉迷藏師:把這么多的蔬菜組合在一起就會變成一幅美麗的畫,在這幅畫里你一定要讓你的蔬菜寶寶玩捉迷藏的游戲。
3、幼兒自選座位,觀察蔬菜,并嘗試作畫。
師:看看桌子上有哪些蔬菜?什么蔬菜在前面?什么蔬菜在后面?畫的時候要先畫前面的蔬菜,再畫躲在后面的蔬菜。
三、欣賞交流師
我們看看這些蔬菜寶寶有沒有玩捉迷藏的游戲?幼兒教育網
美術教案 篇5
教材思路:
本課是屬于“欣賞評述及造型表現”領域的美術課。
本課是學生進入小學階段的第一節美術課,大家互相還不熟悉,用畫傳情,用畫表情,在介紹及展示活動中領略美術的魅力。通過多種手段讓學生大膽想,大膽畫,用自己熟悉的工具材料盡情涂抹美麗作品。適當穿插工具材料及畫種相關美術知識的介紹,拓寬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
課時:1~2課時 教學目標:
師生見相互交流展示,以畫會友。
了解美術的多種表現形式,體會美術作品的魅力。
選用自己喜歡的工具材料大膽想,大膽畫出漂亮的畫。
重、難點:
體會自己的心情,用自備的材料畫自己想表現的畫。
教學準備:
教師:美術作品,常見的美術工具材料,展示用紙筆等。
學生:自己得意的畫作,水彩筆,油畫棒,記號筆等
教學過程:
——展示及交流:
1、觀察周圍的新人新物。講一講當上小學生的所見所聞的隨感。
2、大家進行自我介紹,了解新伙伴的特征和可愛之處。師生在介紹時談談自己對美術的認識和看法。
3、在教室辦一小小畫展,師生畫作展示,相互交流觀摩。
(課前布置大家各帶一張自己得意的畫作)
4、從觀察身邊的新事物入手,一件件逐步介紹。介紹學校的環境及美術室,交流入學上課的心情。
——欣賞及介紹:
1、介紹美術的概念,種類。
美術常稱造型藝術。是指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和手段,通過塑造靜態的視覺藝術形象,來反映社會生活的藝術。造型指塑造形體。
美術分為繪畫、雕塑、工藝美術,建筑藝術。
2、觀摩一些藝術大師的作品(如畢加索,米羅,雷諾阿,梵高,馬蒂斯,盧梭,康斯坦丁、克力等),作簡單的生平介紹,,引發學生關注,激發興趣。解讀大師作品的創作特點及富有創意的表現形式。
3、介紹一些常見畫種(水彩畫,水粉畫,油畫,線描,速寫,中國畫,素描,版畫,剪紙,雕塑,書法,篆刻,電腦美術等)及創作用工具材料(鉛筆,毛筆,顏料,水彩筆,油畫棒,色粉筆,調色盤,彩紙,剪刀,油泥,膠棒等)
出示相關作品。
例:達芬奇《蒙娜麗莎》那神秘的、親和的微笑,像母親像姐姐嗎!
梵高《向日葵》那是花的盛宴,那是金黃的聚會,那是太陽的兒女們啊!
莫奈《日出
印象》也許河水還沒有醒來,也許魚兒還在夢鄉,可漁船和太陽早就等不及啦,偏要跳進他們的夢里,淘氣地添上幾聲耗子和一抹橘黃。
4、介紹一些兒童畫作品,看一些有趣,色彩豐富的插圖作品(如美術書中的作品),體會同齡孩子的用筆用色。
——討論與練習
1、你最想畫一幅什么樣的畫呢?說說看。
2、引導學生嘗試用各種材料表現物體形象,通過討論交流,相互啟發,逐步形成創造性的作品。選一種或幾種畫畫工具,大膽畫自己感興趣的內容。
3、大師們說:孩子是天生的藝術家.在我們眼中世界是那么新鮮、神奇,無論用什么方法,只要畫出我們的驚奇、夢想和快樂,那就是很精彩的畫。
(可開展一些比誰畫得多、畫得大或涂色漂亮的競賽活動。)
——小結與評價
1、互相觀摩,介紹自己今天的畫作。
2、多邀請一些朋友來看自己的畫,把自己的快樂傳遞給大家。
(設計的環節較多,可根據課時需要選擇性運用)
【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經典美術教案02-22
美術的教案02-28
小學美術教案《民間美術》03-25
美術的節奏小學美術教案07-10
小學美術《電腦美術》的教案06-14
美術教案-小手帕 小學美術教案06-18
《菠蘿》美術教案03-21
手工美術教案03-15
鯨魚美術教案03-28
美術的節奏教案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