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美術教案模板匯編5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美術教案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美術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1、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初步接觸平面設計知識。
2、通過分解與構成學習將視覺元素復歸于樸,重新組合成一定時空下的視覺式樣。
3、培養學生創造性的思維能力。
教材分析
分解構成是現代設計的一個基本設計方法。分解是一種原始關系的解脫與破壞,構成則是一種新關系的建立與創造。本課主要通過分解剪貼畫的形式使學生初步了解平面構成的基本知識及制作方法,開拓創造能力。
癥結剪貼畫的各種精巧微妙的直、曲、折、弧分解線將規則的平面幾何圖形分解成大小、形狀各不相同或部分相同的幾個或許多部分。分解出的這些部分經精心構思巧妙組合,剛好能構成一幅生動有趣,有一定主題的畫,將所有的部分經還原組合,又能剛好構成原來的那個規則上的平面幾何圖形。
分解畫主要以三角形、圓形、橢圓形、長方形、正方形、梯形等規則形為基本形式。分解畫必須是對這些規則的平面幾何圖形進行創造性的設計分解,在設計分解中,要確定創作設計內容及限定的幾何形式,設計隨意尺寸分解圖,如直線、曲線、弧線等分解,依據各分解的部分布局構圖,形成最滿意的構圖后即可粘貼成分解畫作品。
分解畫的設計創作方法歸納起來有八種:
1、提煉概括,省略夸張;
2、顧此及彼,相互照應;
3、供虛為實,虛實相生;
4、依形視理,切分移離、
5、察勢觀形,挖掏部件;
6、拼合組裝,集腋成裘;
7、連諧成形,不可零碎;
8、原形拼合,不可疊壓。
分解化歸根到底就是部分與整體的關系,整體由部分構成,整體制約部分,整體與部分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依存,沒有孤立的單獨的整體和部分。
教學重點:
1、初步感受平面構成的視覺效果,掌握分解構成剪貼畫的一般制作方法。
2、理解分解畫的核心是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問題。
教學難點:
剪切基本型分解的方法及組合構成新形象的方法。
教學建議
1、教師利用投影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演示對一張矩形幾何形的分解、構成過程,使學生知道什么是分解、構成。
2、欣賞分析幾幅分解剪貼作品,感受分解構成剪貼畫的新視覺效果,引起學生興趣。
3、老師在投影上演示分解剪貼畫的制作方法,邊講邊示范。
4、教師可讓學生到投影機前設計規則形的不同分解圖,也可將分解的各部分讓學生組合設計布局,一人一種設計稿,學生動手可促進他們積極動腦設計的主動性和興趣。
5、通過對學生作品的欣賞分析,教師講解幾種常用的分解畫及設計創作方法,如概括、夸張、省略、虛實相生、挖掏部件等。
美術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欣賞課件《江南水鄉》,能大膽講述自己的想法與感受。
2、學習用黑、灰等顏色以及大幅的塊面和線條進行創作。
3、萌發熱愛家鄉的感情。
活動過程:
一、欣賞名畫,感知黑、灰等顏色以及大幅的塊面和線條。
1、談話引入:喜歡旅游嗎?去過哪些地方?
2、出示課件:大畫家吳冠中爺爺也喜歡旅游,他特別喜歡我們的江南小鎮,畫了一幅《江南》的名畫。
提問:看見哪些美麗的景色?房子是怎樣的?除了房子還看到了什么?畫面上哪些顏色最多?教師介紹濃墨和淡墨。
二、教師示范。
1、教師邊講邊畫:走在江南小鎮上,看見街道兩旁的房子,一幢又一幢,有的象巨人一樣站得直直的,有的象熟睡的士兵一樣躺得平平的(灰色塊),街道兩邊的高樓大廈就象搭積木一樣緊緊連成一片(黑色塊),青磚黛瓦、碧水蕩漾(黑色水筆畫線條),千家萬戶燈火輝煌(黑色水筆畫窗戶),桃紅柳綠、恬靜淡雅(點畫彩色花)。
2、提問:我用了哪些工具畫畫?畫了什么?
三、幼兒創作。
1、提作畫要求:想一想看到的江南小鎮上有哪些景色;注意別把墨汁弄身上;按步驟慢慢畫,畫完材料放回原處。
四、欣賞幼兒作品。
幼兒自由想聽課老師介紹自己的作品
水墨畫是中國文化藝術中的一株奇葩。但在我們的日常藝術活動中幼兒對水墨畫這種表現形式接觸的比較少,在這次的美術教學研討活動中,我們對水墨畫進行了學習,并對水墨畫教學進行了嘗試,以陳老師的《江南小鎮之旅》為題,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也真誠地希望能汲取大家的精華。
1、選材有特色
水墨畫的作品有很多,一要考慮作品是否適合幼兒欣賞,是否能帶來美的享受,二要考慮幼兒是初次接觸水墨畫,如何吸引幼兒快樂地推開水墨之門。大畫家吳冠中的水墨畫《江南》簡單卻豐富,直觀又美觀。畫上一幢幢錯落有致的房子對于生活在高樓鱗次櫛比的城市的幼兒有著直觀的感性經驗,濃墨淡墨交相輝映,間隔著星星點點的亮麗色彩給人無限的遐想。在選擇教材上我們可以看出陳老師一片用心。
2、作品創作巧妙有新意
在欣賞作品后,如何引導幼兒進行再創作,陳老師在材料的提供和選擇上非常巧妙,在引導幼兒創作上非常有新意。宣紙背面四邊訂上了一層報紙,操作起來干凈又方便,又便于取拿,彩紅屋的海棉棒刷成了鱗次櫛比的高樓。在引導幼兒創作上陳老師以旅行都的身份一路欣賞一路畫出了沿途美麗的風景,語言優美流暢,給人美的享受。
3、作品呈現美不勝收。
美術是一種美的藝術,在呈現幼兒作品時,陳老師把幼兒的作品裱在畫卷上,畫卷設計美侖美奐,幼兒的作品可以像大師的畫一樣掛在墻上作裝飾,讓幼兒充分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
美術教案 篇3
一、欣賞書體的“門”字風格特點
師:今天上課老師帶來了一個字,想考考大家這是什么字(出示教具甲骨文門字)師:你是怎么猜出來的呢?
師:厲害。中國古代的漢字許多就是象形字。其實,這個字中還有一個有關門的小知識,同學們看(對折教具)這個字左右兩邊是不是一樣,其實這是一個“戶”字,在古代單扇的門叫做戶,兩扇的才叫門,你看,用一個木棒把兩扇戶連起來就變成了門,是不是很形象。貼教具
師:大家看這有兩扇門(出示:教室的門傳統的門)認識這扇門嗎生:教室的門,
師:現代的門與傳統的門給你最直觀的區別是什么?生:一個精致一個簡單
師:在古代,門是一個家族社會地位的象征,是等級的象征,所以古人竭盡所能來裝飾自家的大門,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穿越時空去了解中國傳統門的裝飾板貼全課題:中國傳統門的裝飾
二、整體感知門分類與結構
師:我們祖國地域遼闊,即使是古代傳統的門,由于地域、民族的差異,門的裝飾風格、樣式也是不一樣的.,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許多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課件播放圖片,教師邊介紹:欞星門、牌樓門、垂花門、趟攏門、藏式門等)師:看了這些門,你最喜歡那一扇門?
師:雖然門的種類繁多,樣式也有所不同,但門的結構一般是相同的,在中國古代建筑中,門一般包括門頭、門臉、門扇、門框、門檻等結構,其中,門扇是門最重要部件,并且人們可以根據安裝的位置把它分為板門與隔扇門,這節課我們主
要來了解板門的裝飾特點)。
三、探究板門的裝飾特點
1、了解板門上的構件極其特點,課件出示門扇
同學們看這就是板門,仔細觀察,門扇上有什么?
老師告訴大家這些門上的構件,這叫飾頁、門釘、門鈸、門環)(師板貼門鈸、門環、門釘、飾頁)
師:想進一步了解這些東西嗎?答案就在同學們課桌上的信封里,請同學們快速瀏覽,
交流反饋:
師:學習門釘的小組,把你們的學習成果向大家匯報一下
2、深入感受門鈸的造型與紋樣
師:通過學習我們知道門鈸、門環、門釘、飾頁這些構件,都有實際的用處,同時經過古人巧手打造,它們又成了門扇上精美的裝飾。其中最突出的就要數門鈸了,讓我們來感受一下門鈸的魅力吧!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它們上面裝飾的圖案。課件欣賞不同的門鈸師:門鈸上裝飾著什么圖案
門鈸上的圖案題材豐富,我們一般把他們分成兩類:一類是具有吉祥、喜慶等美好寓意的象征性圖案,體現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與祝福。另一類是不具有象征意義但起到很好裝飾效果的裝飾性圖案,常用花草通過重復組合來裝飾。
四、教師示范嘗試制作
師:這樣精美的門鈸,想要么?可惜沒地方買,還是讓我們用巧手來做一個吧,你覺得可以用什么來做,既方便有美觀,看看老師用什么做的。(出示大紙盤門鈸)大家仔細觀察每個門鈸上面圖案的排列方式各不相同,在圓形中一般有這么幾種排列方式(板帖教具),誰來幫我連連他們屬于那種形式。
師:同學們真聰明,怎么做的仔細看老師
師:第一步,用彩紙剪出門鈸的外形,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剪出不同的形狀,注意要剪的比紙盤大一些;
第二步,在紙盤反面畫上各種你熟悉的吉祥圖案,也可參考老師給你們的資料。第三步,把紙盤貼到剪好的外形上,還可以適當的在剪好的外形上畫一些花邊,這樣,一個門鈸就做好了。
五、學生裝飾門鈸
師:下面,兩個同學一起合作完成一個門鈸,可以一個剪外形,一個畫紋樣,開始設計裝飾門鈸吧。
六、作業評價
師:我們來看看同學們裝飾的門鈸,你最喜歡哪一個?
七、總結
師:今天這堂課我們一起了解了中國傳統建筑中板門的裝飾,感受了中國傳統門飾的造型美與文化美,設計制作了精美的門鈸,最后讓我們敲響門鈸打開這扇門,進入其中,一起去了解、欣賞內門獨具中國特色的木雕門飾,下課!
美術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幼兒對顏色有較高的興趣,能大膽而富有個性的涂色。本活動將營造繽紛多彩的語言環境,通過幼兒的想象力,運用多彩的短線和點創造出富有個性的七彩雨,以引發幼兒對繪畫的興趣。針對我班幼兒現有的繪畫基礎,引導幼兒從熟悉的小雨點突破口,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畫面,同時鼓勵幼兒不斷地變換顏色,大膽地表現。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是否能點出多變的小雨點,即線條、點等認識
2、激發幼兒對顏色繪畫的興趣,積極參與繪畫活動。
3.培養幼兒對抽象事物的想象力。
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油畫棒、幼兒人手一份畫有雨傘的畫紙、各種圖片貼圖、雨的聲音。
2、知識準備:幼兒觀察過下雨時雨的情景。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1.給幼兒講述故事《下雨了》。
2.出示下雨時的圖片,讓幼兒觀察雨點的特征。
3.引發幼兒認識下雨天氣,并讓幼兒思考雨天出門要使用什么工具。幼兒:雨傘。
二.繪畫雨點。
1、啟發談話,引起興趣
教師:“今天太陽公公很高興,見到我們小朋友,可是忽然一陣風吹來了,“嘀答、嘀答”下雨了(同時播放下雨的聲音)。雨是從哪兒掉下來的?小朋友,你們見過小雨點嗎?是什么樣的?
幼兒自由討論舉手回答,教師給予肯定和鼓勵。
小結:下大雨時,像根直直的、長長的線;下小雨時,一點點的。
2、操作演示,引出內容
(1)演示討論,共同參與
A、油畫棒演示畫長直線雨
嘩!嘩!下了一場大雨。幼兒試畫(強調從天空中滴下來,直直的,長長的。)
B、討論:滴答滴答,下小雨了,小雨的雨點怎樣的呢?(一點點的)小雨點落到了哪兒?(幼兒討論)
(2)激發興趣,嘗試取名
A、演示用各種顏色的短線畫小雨點。
雨越下越小,太陽公公出來了。咦,小雨點一下子變成了五顏六色,怎么回事?(幼兒講述)五顏六色的小雨點可真漂亮。
B、這么漂亮的小雨點,我們給它起個什么名字呢?(幼兒取名:七彩雨、美麗的雨等)
3.老師講解幼兒要注意的地方,及繪畫的方法。
三、幼兒創作,教師觀察指導。
(1)引導創作:下雨啦,我們一起來看漂亮的小雨點。(雨中有赤、橙、黃、綠、青、藍等),能將最喜歡的顏色雨先畫出來嗎?
(2)老師給幼兒發畫紙和油畫棒。
(3)幼兒作畫,教師觀察指導
1)觀察幼兒調換顏色畫的情況。
2)觀察幼兒能否畫出大小基本相同的雨點。
3)能否添加自己喜歡的東西。
四、以兒歌方法結束活動。
幼兒聽老師念《小雨點》的兒歌。
(小雨點,涼又甜,又蹦又跳下的歡。種子喝了發嫩芽,花兒喝了更鮮艷。)
五、教師點評
教師點評幼兒的作品,表揚大膽繪畫的幼兒,糾正個別幼兒不正確的繪畫習慣。例如:雨點太少了,顏色不夠豐富等情況。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本人由故事導入,以情景貫穿的手法,把整堂美術課貫穿起來了,幼兒興趣比較濃厚,在創作的過程中,幼兒也基本能夠區分短線、長線、點的概念,畫的也比較不錯,但
是有部分幼兒在用色方面還要加強,顏色可以再豐富一些,提高畫面的質量及美觀效果。
以下是幼兒動手畫畫時拍攝的照片,有教師個別指導的,有幼兒專心操作的,還有幼兒認真觀看他人繪畫的過程。
美術教案 篇5
教學目的: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表現墨的濃、淡、干、濕效果的技法;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提高他們對水墨畫的興趣。
教學重點:使學生初步掌握用筆、用墨的技法,提高學生學習水墨畫的興趣。
教學難點:畫面構圖的虛實處理。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談話導入
同學們見過畫沒有?畫又叫什么畫?
畫又叫水墨畫,是我們特有的一種繪畫形式,它是用特別的宣紙、筆,運用墨、水、顏料繪制而成。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一張用畫工具畫成的有趣的畫。
(出示范畫,學生欣賞)
2、教師引導欣賞
(1)這幅畫上畫了一些什么東西?
(2)這些點在顏色上、形狀上有什么不同?
(3)這些線又有什么不同?
(4)看了這幅畫,你想到了什么?
3、:
我們把大小、形狀、顏色不同的電、線畫在一起就構成了一幅非常有趣的畫,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筆和墨的趣味”。
二、新授
畫好的關鍵是要掌握好用筆、用墨的方法。
1、講解國畫的用筆技法。
中鋒和側鋒是畫最基本的用筆技法。
2、示范講解國畫中最基本的用筆技法。
(1)點:濃、淡的區別。示范:墨色互點。
(2)面:(示范)先調淡色,筆尖蘸濃色側鋒畫圓
先調顏色,筆尖蘸墨側鋒畫出。
先調墨色,筆尖蘸色側鋒畫出。
指導學生講出面和點的區別。
(大小、形狀)
:國畫的用墨講究濃淡變化。
(3)線
引導學生從范圖中找出濃、淡不同的線條,使學生知道線條的墨色也有濃淡之分。(教師示范)
:國畫的用墨必須有濃、淡、干、濕的變化,筆和墨的趣味就是從這些變化中體現出來。
3、結合音樂講解構圖
(1)聽音樂《秋日私語》,注意它的節奏又什么變化?
(2)對照范圖,教師引導學生將音樂與畫面聯系起來,指出輕柔的節奏可以用淡墨、細點和線條來表示;強烈、快的節奏可以用重墨、大色塊、迅速畫過的線來表示。(3)構圖要領:四周不要留白,疏密得當;以墨色為主,彩色為輔。
三、學生作業
用點、線、面完成一幅有趣的圖畫,必須體現墨色的濃、淡、干、濕變化,畫完后根據畫面取一個名字。
四、作業講評,課堂。
【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經典美術教案02-22
美術的教案02-28
小學美術教案《民間美術》03-25
小學美術《電腦美術》的教案06-14
美術的節奏小學美術教案07-10
美術教案-小手帕 小學美術教案06-18
小學美術《電腦美術》教學教案06-14
小學美術教案07-08
小學美術的教案04-08
小學美術教案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