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的教案

時間:2022-11-08 09:56:57 美術教案 我要投稿

【推薦】美術的教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美術的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美術的教案

美術的教案1

  一、教材分析:

 (一)綜合分析

  本課與前一課和后一課一起構成了本冊教材中的色彩雙基教學單元。學生在了解了冷暖色一般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體會冷色調帶來的特殊感受。并創作以冷色為主的風景畫。

  冷色調的風景畫就是以冷色為主的風景點。學生在上一節課已經知道了哪些是冷色,哪些是暖色,所以對色調的理解不會太難,但要調出一種色調里豐富的層次變化,會有一點困難,故應在這方面多做一些輔導。

  (二)教學目標

  ①在充分感受與認識冷色調的基礎上創作冷色調風景畫。

  ②畫出冷色調中豐富的層次變化,體驗自然的靜謐、幽深。

  二、教學過程設計:

 (一)課前準備:

  教具:范圖、音樂、調色工具和材料、白紙等。

  學具:調色工具和材料、白紙等。

  課時:1課時。

  (二)設計方案

  1、教學導入:

  出示一幅冷色調的范圖,請學生談感受,由此引出課題,揭示色調的概念。

  2、教學新授:

  (1)嘗試調色,請學生將看到的冷色調出來。

  (2)說說在嘗試的過程中用到了哪些顏色,以哪些色為主。

  (3)欣賞書本上冷色調的范畫。

  (4)討論自己的創作構思。

  3、學生作業:

  創作一幅冷色調的風景畫。

  三、學習評價建議:

  1、是否調出了不同的冷色?

  2、能否用語言來表達對冷色調風景的感受?

  3、你畫的冷色調風景好看嗎?

美術的教案2

  》

  教學時數:

  一節課

  課型: 單一(繪畫)

  教學理念:

  本節課以生活中最常見的但卻容易被人忽視的事物——“草叢”為題材。以“草叢中”為主題,通過觀察作畫,使學生初步學會觀察寫生的方法。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鼓勵學生進行主觀性創作,使學生體驗觀察性繪畫和想象性繪畫相結合的樂趣。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真觀察、分析草類植物的結構、外形特征,并能進行描繪,表現草類植物的特征。

  2、使學生能用線描的方式表現一片草叢,體現草葉之間、草與人物或動物之間的穿插、遮擋和前后的空間關系。

  3、欣賞畫家的作品,進行對比學習。

  4、使學生學會思考,發揮想象力,進行主觀性的想象作畫。

  5、使學生學會觀察自然,并認識自然、熱愛自然。

  教學重點:

  1、讓學生了解事物的特征在繪畫中的重要性。

  2、讓學生學會觀察作畫,了解草的結構特征。

  3、草叢中的空間關系,前后關系和近大遠小等關系的運用。

  教學難點:

  學生思維的擴散,想象力的充分發揮。必須使學生聯想起日常生活里自己喜歡的東西,并展開想象,多想多畫。

  教學方法:

  多媒體圖片和視頻展示,實物展示,講解并演示。

  教學準備:

  老師:多媒體課件(含圖片)、示范用的圖紙、工具(剪刀、筆、膠布)、剪貼畫和實物(各種草類)

  學生:繪畫紙、鉛筆

  教學過程:

  板書設計:

  一.草的特征:

  1、草的結構——葉子、枝干。

  2、草葉的外形特征——細長或橢圓等。

  3、葉面的轉折。

  二、草叢的特點:

  1、許多草共同生長。

  2、草與草之間有高低起伏的關系。

  3、草與草之間有前后關系。

  4、草與草之間會相互穿插。

  三、改畫:

  把課本上的三片草葉改成有正反兩面,有變化的草葉。

  四、對比:

  欣賞畫作,對比不同,找出差距,進行修改。

  五、描繪:

  1、注意草叢中的疏密關系。

  2、表現出草的穿插、 遮擋、高低變化,和草之間的前后關系。

  五、課后作業:

  1、想象草叢中會發生的故事。

  2、把故事中的主角加到草叢中去。

  小知識點:

  注意觀察生活,記住自己喜歡的東西的特征。

  教學反思:

  通過批改這堂課的作業,發現有部分學生出現想畫但不知道畫什么的現象。這說明學生未充分發揮想象力,在之后的課程中應采用各種方法,如:看圖、看視頻、聽故事等,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讓他們敢想敢畫。

  還有些學生不會畫自己想畫的東西或畫出來的不象那個東西。這種現象說明學生的觀察力不夠,在之后的課程中應該多引導學生去觀察事物,記住它的特征。

美術的教案3

  一、教學目的:

  1、學習風景構圖知識,遠、中、近景的處理方法和樹木的表現方法。

  2、學習鉛筆風景寫生的方法和步驟,懂得如何區別主次進行概括。抓住重點,分清層次,能畫一幅簡單的風景畫。

  3、鼓勵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用自己的繪畫語言去發現美、創造美。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運用構圖知識和鉛筆畫技法,畫一幅以樹木為主的風景畫

  2、怎樣表現和處理好以樹為主的風景畫的質感和空間感

  三教務長:風景寫生的范圖

  三、教學設計: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

  風景畫欣賞導入。展示許多風景寫生的范圖,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

  揭示課題,《風景寫生》,板書

  (三)學習新課:

  老師:請用你自己學過的美術知識對這幅畫進行評析。

  (學生發言踴躍,通過發言復習了透視、構圖知識。)

  老師:自然界處處存在美,要靠我們自己去發現和表現。

  (老師繼續展示自己在校園內寫生的美術作品。)

  學生:原來我們經常生活的校園畫出來也這么美呀!我也要畫一畫我們的校園。

  課堂外學生分組開始校園寫生,師生共同活動。

  (四)學生作業:

  教師巡回指導。

  (五)作業展示:

  展示學生優秀作業,請其他學生來點評,指出畫的好的地方和還欠缺的地方。

  (六)課堂小結:

  請學生談談出去寫生的感受。

美術的教案4

  教學目標:

  1、嘗試運用豐富的色彩,描繪自己對春天景象的感受,理解與想象。

  2、感受春季自然界的各種變化及五彩繽紛的色彩,積累和豐富美感經驗。

  3、培養幼兒的發散性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

  教學重難點:

  1、重點:嘗試運用豐富的色彩,描繪自己對春天景象的感受,理解與想象。

  2、難點恰當使用各種色彩,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

  教學過程:

  一、設置懸念,激發興趣小朋友們,在今天的美術課上,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位重要的小客人,她是誰呢?她就是最漂亮的春姑娘。(出示春姑娘圖片)春姑娘來到人間,人間的變化可大了,你們看------(出示一組春的圖片)

  二、說春天1、請小朋友們一邊觀察,一邊想象心目中的春天是什么樣的?

  2、師小結:孩子們的回答精彩極了,的確是這樣,春天來了,天氣變暖了,花開了,草綠了,冰凍的小河開化了,小燕子也從南方飛回來了,就連小姑娘們也穿上了漂亮的花裙子,正在草地上放風箏呢,是春姑娘讓這一切變得是那樣五彩斑瀾。你們聽,春姑娘正高興地說:"小朋友們,你們愿意幫我畫一幅春天的圖畫嗎?"

  三、畫春天1、教師板前示范畫春天。

  2、小結:老師筆下的春天就是這樣的,孩子們,你們有信心畫出更美的春天嗎?

  3、幼兒試著畫出自己心中的春天,要大膽作畫。

  4、教師隨機指導,要求幼兒要注意畫面的工整以及布局的合理。

  5、要求幼兒給自己的作品涂色。

  6、教師指導幼兒在涂色時,要選擇一些適合的鮮艷的顏色,那樣畫出的畫才會更漂亮。

  7、小結:因為時間關系,沒畫完的小朋友課下接著畫,畫完的小朋友將自己的作品貼于黑板上,讓我們一同去欣賞吧!

  四、賞春天

  1、集體點評幼兒作品,并指出優缺點。

  2、教師小結:看來本節課上大家畫得不錯,說得也不錯,可是我們贊美春天的方式很多呀,我們不光可以畫春天的畫,還可以唱春天的歌,講春天的故事,背春天的古詩和兒歌。老師這里就有一首贊美春天的古詩,你們聽(師背村居這首詩)你們想用什么方式來贊美春天呢?

  五、贊春天:讓幼兒自由表演贊美春天的各樣節目,用來激發幼兒對春天的熱愛。

  六、找春天教師總結:春天實在是太美了,真希望孩子們永遠喜歡這個季節,大家的表現實在是太棒了,真希望孩子們下節課上還能有這么好的表現,現在老師已經等不及了,就讓我們一起唱著歌到外面去尋找春天,擁抱春天吧!教師和幼兒共唱《春天在哪里》這首歌走出教室。

美術的教案5

  一、教材分析:

  通過本課學習,讓學生感知陶瓷是我國祖先的重大發明之一,它不但是生活用品,也是獨具特色的藝術品。通過動手手嘗試實踐,掌握泥板成型法、盤泥條法和手涅法三種器皿成型法,進行構思與創作,發展形象思維和動手能力,是本課設計意圖。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陶器皿"的形態特征,并能運用"器皿成型"法進行"中空"的器皿構思、制作與裝飾。

  2、過程與方法:

  ①在觸摸中感受器皿的造型、質材特點;

  ②在濃度中探索"器皿成型法";

  ③在創作中感受具象與抽象的藝術表現手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

  ①知道中國陶瓷是我國古代重大發明之一,并對中國陶瓷產生興趣;

  ②能發揮想像力進行創新表現。

  三、教學重點:

  掌握“手捏法、盤泥條法、泥板成型法”三種“器皿成型”法。

  四、教學難點:

  1、泥條盤高的技法;

  2、創意構思與創作。

  (一)興趣點:

  1、鍔魚器皿;

  2、鬼臉器皿;

  3、小組合作創作一組器皿。

  (二)觀察點:

  1、器皿的造型、色彩、花紋特征;

  2、具象與抽象器皿不同的藝術風格。

  五、教具準備:

  各種器皿,橡皮泥器皿,橡皮泥,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欣賞器皿,導入新課。

  看看生活中的器皿,歸納出器皿的含義:盛東西的日常用具。

  想一想陶瓷是怎樣形成的?課文中《橡皮泥餐具》中哪些是“器皿”?

  比一比,古漢代陶藝與現代陶藝有什么異同與作用?(感知陶器皿生活用品和藝術品的特征,從造型、色彩、花紋特點等方面來說)

  (二)學習三種器皿成型法,突出重點。

  看一看:書上介紹的三種器皿成型法(手捏法、盤泥條法、泥板成型法)能看懂嗎?(欣賞課件演示步驟)

  說一說:我喜歡哪一種方法?我掌握了哪一種方法?這種方法適合制作什么泥器皿?做一做:選擇一種方法設計一個自己喜歡的器皿。

  (三)課堂延伸,突破難點。

  看一看:現代陶藝與鱷魚器皿、鬼臉器皿有什么異同?(相同:盛東西,不同:具象與抽象造型)

  想一想:如何把剛才制作的“器皿”進行添加,變成具象器皿?(動物、植物等)如何抒“器皿”進行“點、線、面”裝飾,表現美的造型?

  教師演示“鑲色法”“與混色法”。

  (四)展示評價。

  進行一個器皿展覽,評出最有創意的作品,請說說你是運用什么器皿成型法和藝術手法表現器皿?美在哪里?

美術的教案6

  活動目標:

  1、學習用瀝糊畫的方法來簡單構圖,促進手指與手腕的協調配合。

  2、在看看、做做、玩玩中感受蛋糕裱花的美,并嘗試動手制作。

  3、體驗親手制作“蛋糕”的樂趣,培養初步的創新意識。

  活動準備:

  各種不同形狀的海綿、白色丙烯顏料、筆刷、針筒(內裝自制的彩色“奶油”)、一次性蛋糕盤。

  活動流程:

  一、情境導入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過生日嗎?為什么呢?

  二、欣賞蛋糕(課件)。

  1、蛋糕不僅好吃,還很漂亮呢,瞧,出示課件

  2、欣賞蛋糕上的花紋。

  蛋糕上面有些什么圖案?(花、小動物、字、水果、)

  蛋糕的旁邊的圖案是怎樣的?(讓幼兒知道連續紋樣)

  你想親自動手來制作一個生日蛋糕嗎?

  三、猜想蛋糕制作的流程 ,欣賞PPT

  師:你知道做好一個蛋糕需要幾個步驟嗎?

  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四、揭示活動內容,介紹活動步驟

  師:今天我們也來做美味的蛋糕,我們怎么做呢?

  步驟1:請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海綿,也可以幾塊進行組合,放在蛋糕盤上制成蛋糕胚子。

  步驟2:用白色水粉顏料在由海綿組合成的蛋糕胚子上涂抹,盡量涂抹均勻。

  步驟3:請幼兒選擇裝有自己喜歡的顏料的針筒,用擠捏的方法給蛋糕澆上顏料(作為果醬、巧克力醬等)、創作你想的圖案,或者在蛋糕的旁邊用連續紋樣設計花紋。這樣一個美味誘人的蛋糕做成了。

  五、幼兒制作,教師巡視并加以指導。

  鼓勵幼兒膽想象,創造新的紋樣與圖案。

  六、幼兒作品展覽, 師生共同評價作品 。

美術的教案7

  目標:

  通過剪紙游戲,引導幼兒進行探索、研究性的學習。

  準備:

  剪紙的步驟圖,剪好的范畫若干張。

  過程:

  一、 導入

  1、 音樂游戲,請幼兒聽音樂做操、拉圓圈跳舞作動作。幼兒在游戲中仔細觀察游戲中幼兒的動作。

  2、 教師選取游戲中幼兒的動作并制成剪紙圖案,激發幼兒制作興趣。

  3、 啟發幼兒說出生活中的各種姿態,讓幼兒自由結伴演示動作姿態。教師示范講解連接部分。

  4、 幼兒自己設計人物姿勢,教師根據幼兒的水平提供大小不同的紙。

  二、 制作

  幼兒剪出人物相連的圖案,教師出示剪紙步驟圖及剪好的范畫,引導幼兒剪出動、植物的相連圖案。

  三、 欣賞

  師生共同欣賞剪紙作品,辦《手拉手》畫展。

美術的教案8

  教學方法:

  體驗、啟發、探究

  教學目標:

  讓學生自己體會作品藝術的表現形式,給學生充分的空間發揮自己的想法以及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學會欣賞作品中的語言表現形式。感受、理解和體驗美術作品某些層次的深層意蘊。

  能力目標:

  通過對作品的欣賞與評價,使學生有充分的空間發揮自己的想法以及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重點與難點:

  通過對作品的欣賞與評價,學生充分理解作品中的語言表現形式。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導入

  美術作品是如何表現作者的思想內涵的,通過什么形式?

  二、新授

  1、美術作品的思想內涵:優秀的美術作品,在它借助特定的藝術語言和形式結構所塑造的視覺藝術形象之中,大都有著一些更為內在和深遠的深層意蘊。“意蘊”就是藝術作品內在的含義、意義和意味,包括一種內在的生氣、情感、靈魂、風骨和精神等等。只有感受和領

  悟美術作品的深層意蘊,才能更好地了解美術作品的審美價值和社會文化價值。任何一種藝術形式都有自身的表現形式,象音樂用聲音一樣,美術也有自己的的表現語言,美術的表現語言有線條、形狀和色彩等,美術作品就是運用這些方式與他人進行信息交流的。培養自己的色彩感覺能力,因為只有感覺到的東西,才能被準確地表現出來,水粉靜物寫生也同樣如此。首先得考慮構圖完整,飽滿。其次,要考慮物體的形體比例是否準確,把握層面的層次關系和疏密關系。如果規定了色調,還要注意畫面的定調問題,當然,也不能一味地強調色調而忽略了物體自身的固有色、光源色和環境色以及它們的相互關系,

  當然,色彩的整體性也是需要注意的。油畫棒砂紙畫是用油畫棒在打磨用的砂紙(砂布)的磨面所作的畫。油畫棒色彩鮮艷,顆粒細膩,質地柔軟:砂紙的磨面較為粗糙,有利于油畫棒色附著在畫面上,而且砂紙較深的底色更能襯托出油畫棒的色彩。因此,油畫棒砂紙畫色彩明快,畫面統一,工具簡單,是孩子們易學樂學的一種兒童畫,深受廣大師生的喜愛。中國畫的傳統繪畫充分地發揮了線描的表現力,不僅可以精確描繪具有空間深度和透視變形的物象,而且可以達到狀物抒情、生動傳神的境界。文藝復興首先發端于意大利,然后逐漸傳播到歐洲其他國家,在不同地區、不同國家表現的形式也不盡相同,在意大利表現為繪畫和雕刻、建筑的成就,而在德國則表現為農民戰爭和宗教改革運動。意大利位于地中海區域中央、中古時期世

  界上最大貿易地區的心臟位置。佛羅倫薩、米蘭和威尼斯都是當時

  水陸交通樞紐和貿易的集散地,在那里最早出現工商業、萌芽資本主義,所以也是文藝復興運動的發祥地。所謂文藝復興,是新興資產階級針對在中世紀被宗教所扼殺的古代希臘羅馬以人為本的科學文化走向復興而掀起的一場意識形態領域的革命。

  藝術作品的意蘊大致可分為四個層次:物質材料形式構成作品中的物象文化意義

  2、幾種美術表現語言形式:建筑、雕塑、繪畫、園林

  三、小結

  四、板書設計:

美術的教案9

  活動目標

  1、學習運用顏料或各種輔助材料來裝飾石頭,體驗在石頭上做畫的樂趣。

  2、能大膽的進行石頭的組合,創造出新穎的形象。

  3、嘗試用裝飾好的石頭造型來創編故事,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4、養成大膽用色、均勻涂色的良好習慣。

  5、愿意參加美術活動,感受繪畫活動的快樂。

  重點難點

  知道石頭的種類及功能。

  活動準備

  1、各種形狀的小石頭(已洗凈涼干并分類)

  2、油畫棒、棉簽、橡皮泥、各色紙、毛線、假花、雙面膠、吸管、稻草、瓶蓋、牙簽、皺紋紙等。

  3、各組一塊抹布。

  活動過程

  (一)教師以動畫片形象引入,出示范例,引導幼兒觀察討論。

  問題:

  1、他們是什么做的呀?

  2、你們覺得這塊小石頭象什么?

  3、他們的樣子是一樣的嗎?

  (二)教師引導幼兒看看、說說、想想石頭象什么?

  要求:

  1、每個小朋友去挑選一塊自己最喜歡的石頭,玩玩、說說、想想它的形狀象什么,可以變成什么?

  2、和同伴說說你的石頭可以變成什么?為什么?

  3、如果將石頭組合起來,你覺得它又象什么?

  (三)教師介紹制作方法,可以和同伴一起商量,一起合作。引導幼兒先在紙盒內組合石頭,然后對石頭進行裝飾,再用雙面膠將石頭固定在紙盒上,最后對紙盒進行裝飾,完成作品。

  (四)教師提出活動要求

  要求:

  1、小朋友要先想好要把你的小石頭變成什么。

  2、要用上各種好看的顏色。

  3、在裝飾紙盒的時候要先想好,你要如何裝飾才能編出一個好聽的故事來。

  (五)幼兒創作石頭畫,教師指導

  教師重點指導幼兒大膽想象,能利用各種石頭進行組合,創作出各種造型。鼓勵幼兒大膽選擇各種輔助材料及工具。

  (六)創編故事

  教師組織先完成作品的幼兒利用自己制作的石頭來創編故事。

  教學反思

  (一)本次活動的成功之處

  石頭是我們生活中十分常見的事物,本次活動的生成也是來源于孩子的一次偶然發現,可以說該活動是生成于孩子的興趣。這就符合了新綱要中所提到的“教育內容要貼近幼兒的生活”、“教育活動要生活化”的精神。

  在這次活動中,孩子們都體驗到了進行石頭畫創作的樂趣,大多數孩子的作品能夠不受老師范例的影響,有自己的創新之處,并能大膽、合理的運用各種輔助材料。

  (二)本次活動的不足之處及提出新的設想

  在這次活動中,經過過后的反思,我認為存在著以下幾點不足之處:

  1、老師在向幼兒介紹制作方法的時候,有的孩子卻是在張望著他剛剛在擺弄的石頭。課后我在思考,如果我把介紹制作方法這個環節提前到前面,過后在讓幼兒去操作石頭,這樣是否比較能夠集中幼兒的注意力。

  2、由于老師材料擺放的位置不合理,造成了幼兒操作的不便。這個問題在于我課前準備活動時沒有考慮周到,沒能以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這個材料的擺放。識方面的準備,也包括老師材料的擺放是否符合幼兒的實際需要,是否便于幼兒操作等等。

  3、教師的范例過小,不利于幼兒的觀察。

  (三)幼兒的創新之處

  在整個活動中,幼兒的想象力及創造力得到了較好的發揮。

  小百科:石頭,一般指由大巖體遇外力而脫落下來的小型巖體,多依附于大巖體表面,一般成塊狀或橢圓形,外表有的粗糙,有的光滑,質地堅固、脆硬。可用來制造石器,采集石礦。在幾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是用石頭來生火。石頭一般由碳酸鈣和二氧化硅組成。

美術的教案10

  一、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利用身邊的各種材料,動腦筋想辦法進行制作菜肴拼盤裝飾與環境布置。

  2、指導學生布置新年家庭環境,模擬過新年的情景。

  3、引導學生學會合作,并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

  學生自選材料進行室內環境布置與置辦年夜飯。

  三、教學難點:

  如何組織好學生有選擇的進行活動及解決學生作業過程中技術上的問題。

  四、教具準備:

  “過新年”音樂與錄像資料。

  五、材料準備:

  彩紙、剪刀、膠水、筆墨宣紙、蔬果實物等。

  六、教學過程:

  課前音樂:過新年

  (一)組織教學,導入新課

  師:剛才的音樂好聽嗎?

  從剛才的音樂中你感受到了一種什么樣的氣氛?

  你是怎么感受出來的呢?

  音樂使我們感受到了新年的氣氛,今天我們也來過新年。

  (二)教授新課

  1、播放錄像——過新年的場景

  2、師:過新年是這么熱鬧,以前你們是怎么過年的呢?

  3、學生談過年

  4、師:同學們對過年觀察得真仔細,過年真是太快樂了。現在教室里一點過年的氣氛也沒有,如果今天過年,那我們該做些什么呢?

  5、學生交流討論:過新年時家里該做些什么事?

  6、匯總學生討論結果:寫對聯、貼對聯,畫年畫、貼年畫,剪窗花、貼窗花,吹氣球,做年夜飯。

  7、師:過新年時家里要做的事還真不少,今天我們把教室也打扮成過新年的樣子,我們也來一起過大年。

  (三)課堂作業

  1、師;從剛才同學們的交流中知道,過年時家里要寫對聯,貼年畫,剪窗花,做年夜飯,這么多事我們該先做什么呢?這樣吧,我們來個分組合作齊動手,怎么樣?

  2、師:現在我們來進行分組,寫對聯、貼對聯為一組,畫年畫、貼年畫為一組,剪窗花、貼窗花為一組,吹氣球,掛氣球為一組,做年夜飯為一組。每一組8個人,你選擇一下,自己最合適哪一組的工作呢?

  3、由學生自由組合成合作小組。

  4、師:我這兒有你們需要的各種材料,請每一小組派一位同學來拿你們組需要的材料,然后合作完成各組的工作。

  5、學生選擇各種材料完成各自的任務。

  6、教師播放過新年的音樂,學生合作作業時,教師巡回輔導,解決學生技術上的難題。

  (四)作業評價

  師生共同欣賞過新年的環境布置。在學生自評作業后,大組進行互評,提出更好的建議。

  (五)結束新課

  播放音樂:過新年

  教師小結、布置課后要求,即過新年時用學到的知識幫助家里辦年貨,做爸爸媽媽的好幫手。

美術的教案11

  課題:學構圖

  課時:2課時

  課堂類型:造型 表現

  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構圖的一般知識。

  2、培養學生組織畫面、安排畫面的能力。

  3、進一步加強學生鍛煉、概括的造型能力。

  教學重難點:構圖的組織與安排。

  教具學具:繪畫工具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檢查學生用具準備情況

  二、講授新課:

  1、導入:構圖又叫布局或經營位置。一幅畫如何安排好所表現物象的位置以及多種物象的組合關系是我們今天要解決的問題。

  2、教師演示說明

  師:任何一幅畫面的構圖都存在著這13種基本變化,只有大小適當,位置適中,聚散合理的才是比較完美的構圖。

  3、靜物構圖與風景構圖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相同點:它們都有一個表現主題,而且都要把主題物象安排在畫面的重要位置上,使之突出、明確、大小、位置、比例適度。

  不同點:(1)靜物是人為的在一定環境下擺放的物象組合,空間是有限的。風景屬大自然的造化,無邊無界,空間是無限的。

  (2)靜物構圖所考慮的是如何將有限空間中的物象合理的安排在畫面之中,而風景則要在自然中選取所要表現對象,即取景。

  (3)靜物的大小、位置、聚散關系比較容易判斷,因為它相對集中、獨立,而風景是連綿不斷的無限空間形態,且形態變化萬千,層層疊疊,透視變化也比較大。

  三、學生作業,教師輔導:靜物寫生

  四、小結:表揚優秀作業

美術的教案12

  活動目標:

  1、運用已掌握的美術技能制作小蝸牛。

  2、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3、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4、會用它們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與創造,喜歡裝飾。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動準備:較厚的長條紙、筆、剪刀、膠水。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講述捉蝸牛、玩蝸牛的經驗,引起制作蝸牛的愿望。

  2、看老師用長條的紙作一只可愛的蝸牛,示范:

  (1)將紙條剪一段作為蝸牛的身體。

  (2)將剩余的紙條用筆卷起來做蝸牛殼。

  (3)將螺旋形的蝸牛殼粘在蝸牛身體上,做成―只蝸牛。

  日常生活:

  1、豐富幼兒生活,豐富美工區內容,增加幼兒動手制作的材料。

  2、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日常觀察昆蟲,觀察蝸牛等小動物。

  家園配合:支持并引導幼兒動手動腦搞些力所能及的手工制作。

  活動反思:

  這樣的一個手工活動,最后呈現出來的作品既有創意又有新意,而且還美觀,幼兒很喜歡。

  活動目標

  1、感受印畫的特點,大膽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創作。

  2、在印畫“蝸牛”的活動中,讓幼兒嘗試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3、鍛煉孩子們小手肌肉的靈活性。

  活動準備圖片資料,顏料

  活動過程

  [導入]

  1、通過猜謎語的方式向孩子們介紹蝸牛。

  它是身體很小的動物。

  它總是背著自己的家。它是什么呢?

  [展開]

  1、談談關于蝸牛你有哪些經歷。

  你見過蝸牛嗎?

  你在哪兒見過的蝸牛?蝸牛長什么樣子?

  看過蝸牛后你有什么感想?

  2、談談身體小的動物。

  ①準備好身體小的動物的圖片或照片。(蝸牛,瓢蟲,蝴蝶,蜻蜓等等)

  ②你知道哪些身體小的動物?

  ③討論一下身體小的動物有哪些優點。

  ④一邊看身體小的動物的圖片一邊討論它們的特征。

  3、用準備的顏料裝飾出蝸牛。

  ①用食指和中指蘸上顏料。

  ②用手指在蝸牛的背上印上圓圓的手印,畫出蝸牛花花綠綠的家。

  ③給畫好的每一只蝸牛起一個好聽的名字。

  [結尾]

  1、讓孩子們把自己完成的作品介紹給朋友們

  2、總結活動

  活動目標:

  1、學習用紙條卷曲制作蝸牛和螃蟹,表現蝸牛與螃蟹的四肢。

  2、通過觀看范例和示范,了解制作的基本方法,把握折卷、粘貼的技法。

  3、在紙工活動中,保持桌面的整潔,養成良好的手工活動習慣。

  活動準備:

  1、每組有小籮筐兩個(里面分別有長紙條、紅色橢圓形圖片)

  2、每組一盒水彩筆、兩只記號筆、膠水、抹布。

  3、紙卷蝸牛范例一個。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范例,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這是什么?蝸牛的身體是什么樣子的?

  教師:你們想動手做一只可愛的小蝸牛嗎?

  2、觀察范例,了解制作蝸牛的方法。

  教師:蝸牛的身上有什么?蝸牛的身體像什么形狀?(螺旋形)蝸牛的身體是怎么做的?(用長紙條卷曲成的螺旋形,圓圈一個比一個大)

  教師根據幼兒的講述示范制作蝸牛的身體。

  教師:蝸牛的身體下面和頭上有什么?是怎么做的?(在圓圈的下面有一個長條身體,頭上有兩根觸須)教師在蝸牛的身體下面粘貼長條身體,并在一端添畫眼睛,粘貼兩根觸須,

  3、教師念謎語螃蟹的兒歌,引出螃蟹。

  4、啟發幼兒想象,并探索如何用紙條和橢圓形拼貼螃蟹。

  教師:螃蟹有幾條腿?是什么樣子的?他們是怎么排列的?怎樣制作螃蟹的八條腿和兩個大鉗子?

  請個別幼兒嘗試用長紙條的兩端并攏變成一條螃蟹腿,最后,將八條腿和兩個大鉗子貼在橢圓形身體的兩側和身體的前面,最后,添畫眼睛。

  5、幼兒操作活動:蝸牛和螃蟹。

  重點引導幼兒將做好的動物貼在紙上,再在旁邊添畫背景,例如:樹林、草地、花園、海邊沙灘等。

  6、幼兒相互欣賞自己制作的動物,感知體驗成功制作紙條小動物的快樂。

  活動目標:

  1、能在已畫好的圖案上用各色紙繩沿輪廓繞貼,增加畫面的美感。

  2、喜歡制作各種紙繩造型。

  活動準備:

  1、教具:已裝飾好的范畫,紙、膠水、已搓好的紙繩若干。

  2、學具:已畫好的蝸牛人手一份,膠水人手一個,抹布每組一份,已搓好的紙繩每組一筐。

  3、背景板一張。

  活動過程:

  一、出示范畫,引起幼兒興趣。

  1、師:在美麗的大森林里生活著許多可愛的蝸牛寶寶,你們看到過嗎?想看嗎?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欣賞可愛的蝸牛寶寶吧!

  2、師(出示范畫):蝸牛寶寶可愛嗎?可愛在什么地方?(穿著漂亮的衣服)

  二、引導幼兒討論制作方法、步驟,并示范。

  1、師(出示蝸牛輪廓):這里有一只蝸牛寶寶也想穿上漂亮的衣服,我們請來了誰來幫助它?(紙繩)

  2、師:我們怎么來把紙繩穿在寶寶的身上呢?需要請誰來幫助它?(膠水)

  3、教師示范:首先,沿黑色的輪廓線涂上膠水,膠水要多涂一些,這樣紙繩才能貼的牢牢的。涂好后把手在抹布上擦干凈,再選擇你喜歡的顏色的紙繩沿輪廓繞貼,邊繞邊用手輕輕按壓,使紙繩貼牢在紙上,貼完了把多余的紙繩剪掉。貼紙繩的時候要一圈輪廓線貼完了再貼第二圈,每一圈都要靠的緊緊的,一圈挨著一圈,這樣蝸牛的背殼沒有空白的地方,一直貼到整個背殼都貼滿。

  4、蠟筆裝飾蝸牛的身體。

  師:我們的蝸牛寶寶現在想變得更漂亮,我們還可以請誰來裝扮它?(蠟筆)師:觀察一下蝸牛的殼是什么顏色的,待會選擇蠟筆顏色的時候就不要選一樣的顏色,因為一樣的顏色畫上去會看不清楚。

  師:可以用各種漂亮的圖案、形狀來裝飾蝸牛寶寶的身體。最后把它剪下來,這樣蝸牛寶寶就完成了。

  三、交代要求,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1、師幼一起回憶蝸牛寶寶變漂亮的過程。

  2、師:我們還有許多蝸牛寶寶想穿上漂亮的衣服,請小朋友們去幫助它們穿上漂亮的衣服。

  3、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鼓勵能力強的幼兒自己制作紙繩貼畫;幫助能力差的幼兒選用紙繩的顏色。提醒幼兒把剩余的紙繩放回筐內,保持桌面整潔。

  四、評價作品,結束活動。

  1、請先完成作品的幼兒將蝸牛貼于背景圖上。

  2、幼兒互評,你最喜歡哪只蝸牛,為什么?

  延伸活動:

  1、將幼兒制作的蝸牛布置在主題墻上,讓幼兒欣賞、感知蝸牛的特點。

  2、區角中投放蝸牛的紙樣、其他動物的紙樣及各色紙繩,讓幼兒選擇材料制作。

  活動反思:

  中班幼兒平日里的美術活動大多以蠟筆畫為主,這次我選擇的紙繩造型的形式比較新穎,孩子們的積極性都很強。活動流程也比較順暢,幼兒能夠與教師進行很好的互動配合,且作品比較成功。當然活動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

  1、示范的時候膠水涂得太少,導致紙繩沒有完全貼在紙張上,熱帶魚的輪廓比較模糊。

  2、在前面導入部分的提問比較多,且都是自問自答,有些忽略了孩子們的回答。

  教材分析

  愛動物是小朋友們的天性,孩子們肯定也非常愿意把動物用各種形式表現出來,考慮到繪畫蝸牛對中班的幼兒有一些簡單了,所以我們改用泥工的形式來表現,正好我們班的特色就是泥工,孩子們平時經常用泥工做各種各樣的物品,所以相信他們對這次的活動也一定會有很大的興趣的。

  活動目標及重難點

  中班幼兒動手能力已經有了一個明顯的提高,可以用多種方式來玩橡皮泥。而且每一個活動我們力求能夠讓孩子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所以我制定了一下的目標:

  1、學習運用捏、團、搓、卷等技能用橡皮泥做蝸牛。(重點、難點)

  2、感受泥工活動的樂趣。

  3、萌發喜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4、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5、嘗試將觀察對象基本部分歸納為圖形的方法,大膽表現它們各不相同的特征。

  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的'充分對于上好一節活動是至關重要的,所以我也根據活動的需要準備了:橡皮泥、火柴若干,課件一份,小蝸牛的家的場景。

  教學法

  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借助多媒體,利用直觀形象的圖片引起幼兒的興趣。

  示范法:教師通過示范,讓幼兒大致知道了制作小蝸牛的過程。

  操作法:幼兒在操作中鍛煉自己的手部肌肉的能力,在操作中體驗活動的樂趣。

  教學過程

  我把活動分成4大部分:引起興趣——示范制作——幼兒操作——相互欣賞。

  1、看課件,引起幼兒興趣。

  首先先出示泥工蝸牛的身體,請幼兒猜猜這是什么?通過猜測,發散幼兒思維,引起幼兒興趣。再出示蝸牛的殼,請幼兒接著猜,最后出示完整的泥工蝸牛圖片,請幼兒說說小蝸牛長得什么樣子的?通過由身體——殼——完整的蝸牛圖的展示,既引起了孩子的興趣,又讓孩子清楚的知道了蝸牛的整體構造,為之后的制作做好了準備。

  2、示范制作小蝸牛。

  先向小朋友們提問小蝸牛用什么材料做成?是怎么做出來的呢?請幼兒自由發言,然后教師示范講解,注意要點:先選一種顏色的彩泥把它捏軟,團成球,搓長做蝸牛的身體;再選另一種顏色的彩泥搓長,從一頭開始卷,要卷得緊一點。在頭上可以用火柴做小蝸牛的觸角和眼睛。通過提問、讓幼兒觀察,讓他們知道蝸牛制作的材料。教師邊示范邊講解,有助于幼兒接下來的自由操作

  3、幼兒操作。

  在操作前教師向幼兒提出要求:提醒小朋友橡皮泥、火柴不能吃,不能往地上扔,不和別人爭搶彩泥;火柴頭很尖不能對著其他小朋友和自己的眼睛。然后再請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教師在操作前提出相應的要求,避免孩子在操作中發生危險,教師的巡回指導有助于幼兒能夠更好的完成制作。

  4、相互欣賞。

  請幼兒把自己做好的小蝸牛放在提前做好的場景里面,大家一起圍繞著相互欣賞,幼兒邊欣賞邊聽教師介紹:小蝸牛喜歡陰暗、潮濕的環境,特別喜歡在晚上或下雨的時候出來玩,最怕太陽曬了,所以,小朋友在外面看見蝸牛時,千萬不能把它放在太陽底下跟它一起玩。在欣賞過程中聽聽教師的介紹,初步了解蝸牛的生活習性,萌發保護小蝸牛的情感。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輕松幽默的小故事,故事中彌漫著一股平靜悠閑的氣氛,而故事中對四季不同景色的描述,更為故事增添了美麗的色彩。這樣精致的小故事適合各種年齡的幼兒欣賞。本節課在環節設計上合理有序,幼兒興趣高,態度積極,課堂氛圍融洽,充分體現了以幼兒為主體的原則。在幼兒表述四季特征的環節中,詞語運用有些單一,需在以后的活動中不斷累積。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欣賞故事,感受故事中善意夸張的手法和含蓄幽默的風格。

  2、學習故事中描述四季特征的語言,并能模仿遷移。

  活動準備

  1、幼兒作畫用的紙和筆。

  2、《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1、教師與幼兒一同討論蝸牛的特點,增進幼兒對蝸牛動作慢這一特征的了解,然后引出故事。

  2、教師講述故事,注意語調平緩,不宜太快。然后提問:

  你喜歡這個故事嗎?為什么?教師幫助幼兒分析和感受故事的風格。

  3、教師再次講述故事,幼兒邊看書邊聽。

  講述之前提出問題:故事里的小蝸牛去樹林的時候是什么時候出發的?又是什么時候回來的?這時候樹林里的景色發生了一些什么樣的變化?

  4、教師引導幼兒復述故事中描述各個不同季節景色的語言。

  5、進一步遷移語言經驗。

  我們這兒四季的景色和故事中小樹林的景色一樣嗎?我們這兒的四季是什么樣的?引導幼兒討論發言,肯定那些語言運用富有新意而又描述準確的句子。

  6、幼兒作畫。

  鼓勵幼兒將自己認為最美的景色畫下來,用美好的語言描述它。

美術的教案13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認識對稱與均衡的現象,并能說出生活中存在的對稱與均衡

  2、用剪紙繪畫等形式表現對稱與均衡的作品

  3、說說對稱與均衡現象給自己的感受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理解對稱與均衡的含義,并對生活中及美術作品中對稱與均衡的現象作出準確判斷

  教學難點:

  啟發學生靈活利用材料表現作品

  課前準備:

  師準備表現對稱與均衡現象的活動教具(貼圖),或借一只天秤和收集對稱與均衡形式的范畫;生準備制作材料,百寶箱

  課堂教學:

  一、引導階段:

  1、師出示對稱形式的范作,復習對稱知識:左右兩邊的圖形色彩相同就稱為對稱請生說說生活中常見的對稱現象

  2、介紹新知:看書中的知識窗,認識多種形式的對稱:中心線對稱中心點對稱

  3、賞析書中的對稱范例,再請學生找找對稱的例子

  二、發展階段:

  1、師出示活動貼圖,在中心線或點的一邊擺放一個造型,請生選擇合適的造型放在另一邊,形成對稱形式

  2、師將其中一邊另換一造型,引導學生認識均衡

  3、賞析書中或師收集的均衡形式圖例,師再以紋樣骨格的方法演示對稱與均衡

  4、生說說生活中的均衡現象

  5、小結對稱與均衡的特點:給人整齊平穩的感覺

  三、學生創作:

  1、用剪紙拼貼繪畫等方式,小組合作或獨立完成一幅對稱或均衡形式的作品

  2、教師輔導:強調對稱是兩邊或四周一樣,而均衡是視覺上感受平衡,造型和色彩不必相同

  3、展示作品,師生評價

  四、拓展:

  回家用立體材料進行對稱或均衡的創作

美術的教案14

  活動目標

  1、學會撕長條紙并粘貼在蘑菇房相應的位置上。

  2、鍛煉幼兒小手肌肉群、發展幼兒手指動作的協調性。

  活動準備

  1、幼兒用的彩色紙、漿糊、抹布等。

  教學過程

  一、啟發幼兒觀察

  這幾間新建的小動物蘑菇房有的地方還不是完美,需要請小朋友幫助裝修。

  二、看看需要裝修的是哪些地方:房頂和欄桿

  三、教師講解示范

  1、房頂

  把白色卡片撕開,然后粘貼。

  把綠色的卡片地方撕掉,然后粘貼。

  2、欄桿

  把彩色紙撕開,然后粘貼 。

  3、撕紙要領

  左右手的拇指食指緊捏紙,撕一撕、移一移,重復到完成為止。

  4、要求

  粘貼動物卡片(貼斜和倒均可)、欄桿(豎橫均可)。

  5、布置作業

  裝修蘑菇房,做好欄桿保護小花小草。

  四、講評

  分別講蘑菇房和欄桿的裝修情況。

美術的教案15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能用簡單的語言描述民間玩具的造型、色彩、花紋、材料。

  2、過程與方法:

  在比較中體驗民間玩具不同的材料、用途和地方文化藝術特色、審美趣味。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參與民族文化的傳承交流,感受民間玩具濃厚的鄉土味和強烈的裝飾風格,培養健康向上的窩、審美趣味。

  二、教學過程:

  (一)欣賞課本提供的玩具圖例,找出它們的名字。

  1、打開課件讓學生欣賞各地不同風格的民間玩具,讓學生猜想這些玩具是用什么材料制作成的。

  “大阿福”造型樸拙、圓潤飽滿、色彩鮮明、健康快樂的兒童形象。

  “紙扎風箏”古樸對稱的云紋,激發學生想象放飛的優美情境。

  “彩燈蟹”形象逼真、生動,紅黑白對比的色彩和對稱式花紋裝飾,鮮艷奪目、古色古香。

  “一囗敘說千古事,雙手對舞百萬兵”的皮影藝術,以牛皮等為材料,是可用作表演、娛樂,以可以用于觀賞的精美工藝品。

  “面花獅子糕”既可作禮物贈送,又可食用。

  “布老虎”是用黃紅兩色布縫制而成的軟雕塑,嬌憨可愛的形象而感受民間玩具平安、幸福的寓意。

  “布袋木偶”不但可以演戲,還可以用作裝飾室內環境。

  2、感受民間藝人心靈物手巧及民間藝術特色。

  (二)它們“想說”些什么?

  1、民間玩具的產地、寓意及有關的故事。

  (三)民間玩具美在哪里?為什么?

  1、提供描述的感覺詞語(如材料美、裝飾美、對稱美、質樸、飽滿、逼真、色彩華麗、對比強烈),玩具中哪些地方使你產生這種感覺?

  2、民間玩具造型、色彩特點與審美情趣。

  (四)通過學習,可以利用身邊的廢舊材料制作小玩具或描繪自己感興趣民間玩具。

  (五)作業要求:

  1、基本要求:

  選擇兩件課本上的民間玩具,簡單說出其外形、色彩、材料的特點。

  較高的要求:

  選擇材料工具,描繪或制作出一件自己喜愛的民間玩具。

  課后反思:

  活動效果:這一課同學們在欣賞的時候表現了極大的興趣,在講述過程中出現過多冷場的問題。

  2、作業評析:作業質量不高

  3、改進措施:學生動手制作的能力不強,要加強手工制作能力的培養,以及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美術的教案】相關文章:

經典美術教案02-22

美術的教案02-28

美術教案10-27

小學美術教案《民間美術》03-25

小學美術《電腦美術》的教案06-13

美術的節奏小學美術教案07-10

小學美術教案:電腦美術09-05

美術教案-小手帕 小學美術教案06-13

實用大班美術教案大班美術簡單教案10-09

實用的美術教案 關于美術的教案詳案10-21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精品最新国产自在自 | 违禁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3D视频 | 亚洲中文高清乱码 |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 | 亚洲中文字幕一区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