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教案優秀9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美術教案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美術教案 篇1
教學目標:簡單的裝飾設計,色彩的搭配,剪、粘、組合等基本制作技巧。通過造型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并使他們認識到美術與生活的關系,以及建立尊敬師長的觀念。
教學重點:了解基本的制作技法。
教學難點:制作精美,設計有新意。創設情境,賞析激思
作業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為自己喜歡的.教師制作一份禮物
學生準備:根據自己的設計準備材料,如:彩紙、剪刀、膠水、毛線等等
教學過程:
1、教師介紹一位自己最喜歡的老師,和喜歡老師的原因。
2、學生向大家介紹一下自己最喜歡的老師。
3、說一說: 9月10日是什么節?
4、討論:
在老師的的節日里,我們能做些什么呢?
5、利用身邊的材料制作一件或幾件作品,送給你最喜愛的老師,表達你對老師的美好祝愿,好嗎?
6、宣布小組活動內容及要求:
觀察作品,按用途分類。
分組討論制作方法及所用材料。
7、小組匯報。
根據要求進行分組學習,針對實物進行觀察與討論。
(按用途分:小掛件、相架、賀卡、裝飾畫等;制作方法:剪貼、編插等;所用材料:彩紙等。)
8、 欣賞觀察、明確重點
看一看,說一說:
在課本第2、3頁中找出新的制作形式,并說出有什么不同。
9、小結制作要求:
作品的形式要能夠表達你對老師的心意。要有自己的特點。
欣賞一些特點鮮明的作品。
10、自由創作
你要設計制作什么作品?用什么材料?
11、 提出要求:
自由選材,可以合作或獨立完成。同學間要謙讓、友好。
12、學生創作,教師指導,輔以輕松的音樂。
創作形式由學生自主選擇,不作統一限制。體現自主選擇的原則。
美術教案 篇2
第一課 美術概說 課型:單一型
1.教學方法:講解,2.欣賞
3.教學目的:
(1)通過教學,使學生基本懂得美術的概念。
(2)通過各種圖畫的展示和講解,使學生了解美術的分類,并理解繪畫,雕塑,工藝美術、建筑藝術和現代設計的概念和分類。
4.教學難點、重點:
難點:美術的作用。
重點:繪畫的分類。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
二)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這堂課是美術課,那么到底什么是美術呢這就是咱們今天要一起來初略討論學習的問題--美術概說(板書課題)
三)新授:
美術的概念:
展示小型雕塑一個,繪畫作品一幅。講解美術的概念,特別強調“物質材料”、“造型手段”、“空間”、“審美價值”。
美術的分類
繪畫、雕塑、工藝美術、建筑藝術、現代設計
繪畫:使用筆、刀等工具,墨、顏料等材料,在紙、紡織品、木板、墻壁等平面上,通過構圖、造型和設色等表現手段,創造藝術形象。(繪畫的分類略加講解。)
展示作品或圖片資料若干,(由于缺乏美術教學掛圖及相關的幻燈片,所以應找些較大的圖片,如單幅單頁畫、掛歷中的畫頁等,同時應選用較成熟的藝術家的作品。另外,展示一部分自己的原作,如《女同學頭像》、《臨“太陽很足的晌午”》、《藏族婦人》,以增強學生的實際感受,使學生感到教師是一位名符其實的教師。講解繪畫的概念,同時強調繪畫的作用:反映社會生活,表達思想情感。
現代繪畫《鋼水汗水》:反映了我國當代鋼鐵工人的社會生活,“鋼水的產量和工人的汗水是成正比的”。表達了對鋼鐵工人的一種敬仰敬佩之情,從刻畫細微的`畫面中,咱們似乎聽見有人在說:“工人兄弟們,你們辛苦了!”
雕塑:是雕、刻、塑三種制作方法的總稱。
雕塑的表現形式一般分為:圓雕、浮雕。
舉例:茶陵一中進校門處的雕塑(圓雕)。天安門人民英雄紀念碑基座四周的雕像(浮雕)。
C、工藝美術:指實用品的造型設計和裝飾性美術。
分類:A、日用工藝(染織工藝、陶瓷工藝等)
B、陳設工藝(象牙雕塑、裝飾繪畫)
D、建筑藝術:通過建筑群體組織,建筑物的形體、平面布置、立面形式、結構方式、內外空間組織、裝飾、色彩等各方面的處理所形成的一種綜合性藝術。
公共建筑:
分類:民用建筑:
紀念性建筑:
現代設計:是在現代科學技術和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形成的一門綜合性的應用藝術。
美術的社會作用
美術對于人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都有著積極的作用,它具有三大功能:教育功能、認識功能、審美功能
(組織同學們以討論的方式,談談對美術及美術的作用的認識和理解。)
總結學生的發言:
美術有很強的實用價值,廣泛應用于建筑、商業、工業等領域
三、作業:
運用抽象或變形的表現手法表現自己的某種情感。
要求:用少量文字概括作業表現的情感。注意造型的基本要素的運用。
美術教案 篇3
課題:2、文房四寶和毛筆執筆
課型:繪畫知識課
教學目標:
1、熟悉中國繪畫的作畫工具,了解它們的性能,并會正確使用。
2、掌握正確的毛筆執筆方法以及行筆姿態。
3、提高學生對畫國畫的興趣。
教學重點:熟悉作畫工具性能,并會正確使用。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不同的行筆方法進行作畫。
教學方法:演示法、指導法、講授法、練習法。
教具準備:毛筆、墨、宣紙、硯臺、中國畫顏料等。
板書設計:
2、文房四寶和毛筆執筆
一、文房四寶:
筆、墨、紙、硯
二、行筆姿勢:直筆、臥筆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檢查學生用具準備情況,并安排擺放有序。穩定學生情緒,按常規上課。
二、導入新課:
1、提問:中國繪畫的作畫工具有哪些?(指名回答)
——毛筆、墨汁、宣紙、中國畫顏料、硯臺、氈。
2、教師小結,并導入課題。
筆、墨、紙、硯,是中國書畫藝術的工具和材料,常被稱為“文房四寶”,熟悉它們的性能,是學習中國畫的基礎。這一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一下它們的性能和毛筆的執筆方法。(板書:一、文房四寶:筆、墨、紙、硯)
三、講授新課:
1、結合作畫用具,教師簡要介紹其性能。
毛筆:分大、中、小號,有羊毫,也有狼毫,小號葉筋筆是勾畫葉筋和線的。羊毫一般是上色用的.。
墨:一般是用書畫墨汁,它比較粘稠,要根據用墨需要調好再用。
紙:宣紙有生、熟之分。生宣紙是用來畫寫意畫用的,能洇水。熟宣紙不洇水,是用來畫工筆畫的。
硯:是用來研墨的,由于原墨較粘稠,需要用水來研勻,方可使用。
2、教師演示毛筆的執筆方法:
(一)執筆筆位:與寫毛筆字大致相同。具體指位是:
(二)先用三指合力持筆;
(三)再用無名指抵住筆管;
(四)指實掌虛。
教師邊講解邊演示,與生同步練習執筆指位。
3、教師講解演示行筆姿勢:
行筆姿勢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直筆:筆管是直的,如同寫毛筆字一樣,中鋒用筆。另一種好似臥筆:筆管是臥的,側鋒用筆。在用筆有時可懸肘,有時可枕肘。
教師分別演示兩種畫法。
4、欣賞作品,讓生觀察、體會用筆的方法。
四、學生練習,教師巡回指導:
學生做執筆指位和姿勢的練習;并試著用不同的執筆姿勢,看一看畫出的墨跡有什么不同。
教師巡回指導。
五、小結評價:
只有熟練、大膽的作畫,掌握并靈活運用用筆的方法,才能為下一步畫國畫打好基礎。望大家課下多練習!
布置下一節課用具準備。
教后記:通過學習,學生掌握了作畫工具的性能,能在老師的指導下,靈活用筆;學生興趣較濃,積極性較
美術教案 篇4
教材分析:本課對美術的概念進行了界定并精選了幾件不同類別、不同時代的美術精品,做到了文字解說與形象闡釋的有機結合。
在本課中,概念是理解美術作品的鑰匙,分析引導是美術欣賞的路徑,生動有效的教學活動是學生感知美術作品內涵、風格、美感的真正場域重要的不是對概念的機械記憶,而是與學生分享和交流對美術作品的認知、理解和感受。
教材在提供了原始社會、古代、現代、中國、外國、繪畫、雕塑、建筑、工藝、設計等中外不同時期不同類別的代表性作品后設計了“觀察與探討”學習活動,旨在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觀察、欣賞、思考生活中與美術有關的事物有哪些,以對美術的概念有初步的判斷,再讓學生以對對某一件美術作品的欣賞為例,說一說作品對自己情感世界的影響,以便引導學生在觀察、探討中對美術產生更多的求知欲望,同時順利過渡到第二課美術分類這一教學內容的學習中。
教學目標
1、初步認知美術的概念。
2、能感受身邊存在的各種與美術有關的事物和藝術作品。
3、能用基本的術語表達自己對某件美術作品的理解或感受。
教學重點
使學生認識美術基本概念,能表達對美術現象或美術作品的理解或感受。 教學難點
讓學生嘗試運用美術術語評價自己喜歡的美術作品。
教學方法
直觀感受、討論、欣賞、觀察、發現、情景、講授、演示、比較等 教具
經過編輯的有關美術作品的視頻資料,美術家、美術作品賞析等多媒體資源,美術作品圖片等。
評價要點
1、能否以相關概念認知美術作品。
2、能否積極參與學習活動,認真交流對某種美術作品的理解。
教學設計
一、導入
播放視頻或美術作品圖片。
1、中外美術館、博物館的大型美術展覽視頻片段與美術作品圖片,盡可能包括不同美術類別。
2、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繪畫藝術、建筑藝術、設計藝術等。
導入要點:美術是什么?
——藝術家創作的繪畫雕塑等美術作品。
——生活中的建筑造型、室內環境、工業產品、商業廣告、標志、書籍、影視、網頁、游戲、大型活動等等,都是美術種類,都屬于美術的范疇。
美術在哪里?
——美術館、展覽館、博物館、畫廊等公共展示空間中的美術作品。
——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比比皆是的各種美術樣式。美術就在我們身邊。 美術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美術知識、能力是一個人基本素質和文化修養的體現。
二、新授
1、美術的定義
“美術又稱視覺藝術或造型藝術,是藝術家運用一定的工具和材料通過不同手法進行造型設計與表現,創造出具有美感的平面或立體形象的藝術。”
關鍵詞:造型藝術、工具材料、表現手法
造型藝術——符合藝術規律且富有視覺美感的造型,包括平面或立體造型、靜態或動態造型。
工具材料——決定美術樣式類別:繪畫中油畫、國畫、版畫等類別;雕塑中的石刻、泥塑、陶制、銅鑄等形式。
表現手法——體現美術專業規律,如造型規律(寫意、寫實、抽象),表現規律(筆墨、色彩、構圖),空間規律(平面、三維、多維)等。
2、藝術家的創作
“美術形象塑造是藝術家對世界觀察、感受、想象和綜合提煉的結果,是體現作品功能和揭示作品主題的主要手段。”
“古今中外的藝術家,以豐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技法創造出無數精美的作品,傳達思想與文化,反映時代與生活,展示精神境界與審美理想,為人們提供了美的享受。”
關鍵詞:形象塑造、藝術家創作
形象塑造:
(1)藝術家通過形象進行創作。社會自然中的人物、動物、景物、器物等都可以是藝術形象。
(2)藝術創作中的形象塑造是藝術家對客觀世界觀察、感受、想象和綜合提煉的結果。藝術形象塑造凝結著藝術家的主觀意識。
(3)藝術形象用以體現和揭示美術作品的主題。
藝術家創作要有想象力、專業技能和文化修養。
藝術作品功能:傳達思想與文化,反映時代與生活,展示精神境界與審美理想。
三、討論與交流
1、以課文中的的作品為例,組織思考與討論。
原始人為什么將動物描繪在山洞里?他們表現的動物為什么畫的那么準確和自信?
新石器時期半坡遺址中的彩陶器物的功能是什么?其裝飾圖案不是描繪現實物象,有什么意義嗎?
盧舍那大佛是鑿刻在山體上的嗎?這座神像給你什么樣的感受?
西方風景畫與中國山水畫表現的都是自然風貌,但作品給人的感受卻不同,他們在表現形式與繪畫手法上各體現出怎樣的特征?
你能說出商品為什么要包裝嗎?你和家人選擇商品時會受到包裝的影響嗎?
與其他體育場館比較,“鳥巢”設計上的獨特性何在?
你還能說出更多的美術作品或樣式嗎?
2、以課文為基礎,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和經驗理解或表述相關問題。原始人在自己的生活環境中表現自己熟悉的和寄托情感的事物,是為原始繪畫。
半坡氏族部落制作并裝飾彩陶滿足自己的生活需求,其圖案裝飾是組合而成的,有自己的`精神寄托:或是氏族圖騰符號,或是生活愿望,或是生命祈求等等。
盧舍那大佛,為中國宗教雕塑,體現出宗教與世俗精神的融合,具有莊嚴、慈愛、親切之情。
西方稱描繪景物風景的繪畫為風景畫。油畫樣式,用色彩描繪光影效果,表現三維透視空間,再現畫家面對的客觀景象。
中國稱描繪景物風景的繪畫為山水畫。采用中國畫樣式,用筆墨和顏料表現畫家對自然的感受,表現散點透視和平遠空間,強調“外師造化,中得心源” 的創作方式。
商品包裝為視覺傳達的一類,屬于現代設計藝術。包裝是為了保護商品、美化商品和宣傳商品,刺激人們對商品的消費。
“鳥巢”的形態如同孕育生命的“巢”,亦或同哺育和呵護生命的搖籃,它寄托著人類對未來的希望。作為建筑的形體與空間,它的設計與眾不同。
四、欣賞與評述
欣賞教材圖片,并以課件方式播放美術作品圖片。
1、鼓勵學生選擇并認真閱讀自己喜歡的美術作品,引導學生從美術定義的角度去觀察、分析,即從造型、工具材料、表現手法的角度去體驗與理解作品,復習概念知識。如從繪畫造型、版畫類別、木刻套色技法及寫實風格等方面分析晁楣創作的版畫《麥收序曲》。
2、鼓勵學生選擇并感受自己喜歡的美術作品,引導學生從藝術家創作的角度觀察、分析和理解。如王沂東的油畫《蒲公英》,可從畫家風格、其形象塑造特征的角度去感受作品;如羅丹的《思想者》,可從畫家的成就和創作思路的角度去分析作品;如布勞耶的《瓦西里鋼管椅》,可從產品設計的功能與時代風格的角度去認識作品。
3、緊扣本課知識主題,請學生對喜歡的某件作品進行描述,嘗試使用專業術語去評述,與同學分享自己的感受。也可以就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求助與質疑。師可以將自己的經驗和理解與學生分享。學生之間可討論交流,評述可不拘思路,目的在于引導學生感受向知識系統邁進。
五、拓展與活動
1、你生活中接觸到的事物哪些與美術有關?你認為美術是什么?
2、舉例說說某件美術作品對你的感情世界傳說了怎樣的觸動。
六、互動評價
1、鼓勵學生主動參與討論,表達自己的見解。
2、對討論或評述中的獨特見解給予鼓勵。
3、可將學生對同一件作品的不同思路或思路片段連接與整合起來,幫助學生構建美術作品表述的框架。
4、鼓勵學生在討論或評述過程中運用美術術語。
七、拓展欣賞
播放視頻或課件,給學生展示或介紹更多的美術作品。
八、作業布置
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關注周圍環境和生活細節,留心我們身邊的美術作品與美術現象,并隨時與同學交流自己的看法。
九、課堂小結
1、本課以學習“什么是美術”為主題,涉及到造型藝術、工具材料、表現手法、藝術家創作及其美術作品的功能等基礎知識。
2、對課文中的美術作品進行討論分析,理解作品中包含的某種知識點,并表達對作品的個人感受。
3、鼓勵學生課余時間關注周圍環境和生活細節,留心我們身邊的美術作品與美術現象,并隨時與同學交流自己的看法。
十、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此教材的第一課,屬“欣賞 評述”學習領域。在本節課的美術欣賞內容中,學生能很好的認識美術作品的種類。并能以學科知識為背景,加深對相關美術作品題材內容的理解;并能在美術學習的基礎上,依據自己的視覺經驗,辨析和談論不同類別的美術作品及其特征。這樣,學生就能在概念的指導下理解美術。
美術教案 篇5
第一課 形的魅力
課 時:1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了解形狀是構成美術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掌握形狀的概念和形式,并學會應用各種形狀來組成藝術畫面。
2.通過學習活動,學生初步在學習中體會造型元素--形的魅力,嘗試自己動手, 運用構成原理創造各種畫面。并從中體會到樂趣。
教學重點:
認識形狀的概念和形式
教學難點:
學會運用各種造型組成畫面
教學過程:
一. 導入階段:
1. 欣賞各種平面形狀
師問:看了這些形狀,你們能給他們歸類嗎?為什么?
生答:略
2.導入課題:《形的魅力》
二. 發展階段:
1.《形的魅力》的特點(學生討論找規律)
展示各種形狀。
師問:請找一找它們有什么規律(學生討論)
生答:略
師小結:形是構成 美術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點、線、形狀、色彩等)
2.形的分類(知識窗內容)
幾何形(三角形、正方形、矩形、橢圓形、多邊形等)自由形(隨手畫的形狀)
3.形的特點(外形和骨式的變化):
有規則--
無規則—
三. 拓展階段:
1. 怎樣運用各種形狀組成畫面(小組討論)。
師小結:首先要創造出各種形狀(剪出形狀)
2.制作步驟(教師 示范)
四. 學生作業:
1. 作業要求:設計、制作一幅畫。
2. 學生練習,
3. 教師巡回輔導。
五. 作品展示:
1. 小組單位展示、評述學生自己的作品。
2. 學生代表向全班同
3. 學展示并評述自己的作品。
六. 收拾和整理:
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教學反思:學生了解形狀是構成美術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能掌握形狀的概念和形式,并學會應用各種形狀來組成藝術畫面用各種形狀。
本課還可以引導學生多去思考創造什么作品或運用裝飾像框等方面。
第二課 形體的組合
課 時:1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了形體是具有三維空間的立體實物。掌握形體的基本知識,并學會應用各種形體來組成藝術作品。
2.通過學習活動,學生初步在學習中體會形體的.魅力,嘗試自己動手,進行雕塑創作。并從活動中體會到樂趣。
3、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利用廢棄物進行再創造,美化環境。
教學重點:
認識形體的基本特點
教學難點:
學會運用各種形體進行雕塑創作
教學過程:
一. 導入階段:
1. 欣賞幾何石膏形體
師問:看了這些形體,有什么特點嗎?為什么?
生答:是立體的
2.導入課題:《形體的組合》
二. 發展階段:
1.形體的特點:是指具有長、寬、高三度空間的立體實物。它可分為“自然形體”“幾何形體”。
2、《形體的組合》的特點(學生討論找規律)
展示各種建筑、雕塑形體等。
師問:請欣賞找一找它們有什么特點(學生討論)
生答:略
師小結:形體是建筑、雕塑基本結構形的分類(知識窗內容)
幾何形體(人工創造的有三角形、正方形、矩形、圓等)
自由形體(自然界存在的)
三. 拓展階段:
1. 怎樣運用各種形體組成立體雕塑作品(小組討論)。
2、讓學生把自己準備好的廢棄物--立體形的實物,展示并思考再創作。
3.制作步驟(教師 示范)
四. 學生作業:
1. 作業要求:設計、制作一件立體作品。
2. 學生練習,
3. 教師巡回輔導。
五. 作品展示:
1. 小組單位展示、評述學生自己的作品。
2. 學生代表向全班同學展示并評述自己的作品。
六. 收拾和整理:
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教學反思:學生初步在學習中體會了形體的魅力,嘗試自己動手,進行雕塑創作。
并從活動中體會到樂趣。還應拓展思考:用立體形狀還可以創造什么作品。
美術教案 篇6
一設計意圖:
這節小班美術綜合活動意在貫徹新《綱要》精神,摒棄以往美術活動中重示范、重結果、輕探索、輕過程、過份注重技能訓練的弊端。從指導思想和基本要求方面都體現出讓幼兒自主學習,自由探索的意愿。
本次活動是針對小班年齡段的特點,運用情境化的教學方法,綜合運用了五大領域中美術、語言、音樂、數學、體育等多方面的知識,動靜交替,在愉悅的情境中,師幼互動,讓幼兒嘗試運用多種材料拓印、感知、探索物體的大小、色彩和形狀的美,并大膽主動的表現美,培養他們的各種能力。
二、活動目標:
1、幼兒自主運用多種材料進行花朵的拓印、在拓印過程中感知探索物體的大小,色彩和形狀。
2、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探索能力、交往能力,并發展幼兒的.體能。
3、幼兒在情境游戲中,快樂的感受美、體驗美、表現美。
三、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幼兒認識三原色——紅、黃、藍。
2、情境準備:小兔、兔媽媽的頭飾以及服飾、烏龜的服飾、房子及花園。
3、物質準備:音樂磁帶、錄音機、瓶子若干、操作框人手一套、呼啦圈、地毯、糖果。
四、活動過程:
(一)導入教學
1、變“魔術”加深幼兒對三原色的認識。
2、兔媽媽,兔寶寶帶著“漂亮的花”到烏龜媽媽家做客。
3、兔寶寶將花插在烏龜的花園里(給幼兒定位)。
(二)組織活動
1、兔寶寶想辦法將花園打扮得更漂亮,人手一個操作框,準備拓印。(培養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能力)
2、兔媽媽用鼓勵性的語言調動寶寶嘗試拓印,大膽操作。
3、引導兔寶寶選用不同材料拓印出漂亮的花。
4、在教師引導提示下運用不同材料構圖。(拓展幼兒的發散性思維)
5、讓幼兒嘗試互相換位,使花園中開出顏色不一樣的花。(培養寶寶的交往能力)
(此過程教師隨機調動,無集體示范,尊重孩子的個性發展特點,并根據實際情況或小組或個別引導,發現和把握幼兒的最近發展區,提升幼兒的能力。并處理好教師預設與幼兒生成的關系)。
(三)結束活動 :
1、烏龜媽媽回家了,稱贊花園里的花真美,有不同的顏色和造型(講評)。
2、兔寶寶和媽媽到烏龜的家里去做客,嘗試用腳來拓印,并結合體育游戲,走——鉆——爬——跳。
3、烏龜媽媽給兔寶寶分糖,體驗整個活動的快樂。(結束)
美術教案 篇7
課時:1課時
課堂類型:
教學目標:
1、用彩繪、粘貼等方法包飾一個廢棄的容器,使其成為一件美化生活、環境的裝飾品。
2、設計、制作過程中能夠合理選用多種媒材及方法。
教學重、難點:
1、色彩的對比和應用。
2、選材的使用及色彩的調配。
教具學具:各種廢棄的容器、包裝紙、彩色紙、碎布、緞帶、彩泥、顏料、畫筆、膠水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導入新課
老師:同學們,你們看,這兩個東西你們見過嗎?(師出示兩個經過加工裝飾的瓶子與盒子)
師:其實這兩個東西很普通,我想大家一定都看過。只是因為它穿上了一件美麗的花衣裳。現在,老師就把它的花衣裳脫下來,讓你們看看它的真面目。(師動手去掉其衣裳)
師:我們今天就來學做“花花衣”
二、講授新課
1、賞析教材
將穿上花花衣的`容器擺放在班級里。
做成漂流瓶,讓江河大海將我們的祝福帶向遠方。
將穿上花花衣的瓶子串成風鈴,掛在教室里,掛在校園的樹上。
在征得學校同意之后,我們甚至可以將校園里用來種盆景、養睡蓮的大缸進行包裝,讓它“美麗一星期”。
引導學生賞析教材,并討論、交流:
這么漂亮的瓶子可以擺放在什么地方?知道它原來是什么樣子的嗎?課本給我們提供了哪幾種方法?你還有什么好方法?并就手中收集到的容器及材料,說說自己準備選用哪種方法來裝飾?
生匯報
2、學生動手練習,師巡視指導
3、作品展示(評出最佳裝飾獎)
三、收拾與整理
將裝飾好的容器集中在一起,看看哪些適合單獨放置,哪些適合組合在一起。然后將這些適合組合的作品用繩子等連接起來,稍加修飾后,將桌子上多余的材料收拾干凈。
四、課后拓展:運用多種材料為多種容器進行包裝。
美術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運用色彩的冷暖知識,讓學生感受到色彩的美。引導學生正確表達自己對色彩的感覺。提高學生畫色彩畫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 組織教學:請學生放置好學習水粉畫的用具及美術書,師生互問好。
二、 導課:
在第三課時我們認識了色彩的明度對比。知道明度對比一幅畫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僅能使畫面色彩明快、效果突出,而且還能把物體的立體感和空間感完全表現出來,給人一種節奏的美感。那么同樣在學習色彩畫的過程中還有一種對比也是比不可少的,那就是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新知識《色彩的冷暖》。(出示課題)
三、講授新課:
1、 啟動激趣
引導學生回憶冷色和暖色的概念,然后出示許多色塊讓學生根據其概念進行分類,分為冷、暖兩大類,用以鞏固前面所學的知識。然后根據分類通過觀察讓學生自己總結冷暖色的特點:暖色一般偏紅、黃;冷色一般偏藍、綠。
2、質疑探究:偏紅、偏黃的一定是暖色嗎?偏藍、偏綠的一定是冷色嗎?
3、總結:色彩的冷暖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
4、質疑探究 : 通過學習我們知道冷色和暖色給我們的感覺不一樣,那么由冷色、暖色組成的畫面給我們的感覺是否一樣?出示四組冷暖圖片讓學生仔細欣賞、討論分析。
5、總結梳理 :先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后教師總結梳理。分別由冷色、暖色組成的同樣兩幅畫面其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從而引出補色的概念,在次讓學生大概了解補色的知識。
6、學生繪畫:讓學生自己用涂色的方法去感受色彩冷暖對比中的美感。分三種情況:
冷色——冷色之間的對比
暖色——暖色之間的對比
冷色——暖色之間的對比
7、評價總結把色彩運用好的作業展示給學生欣賞,讓學生和教師一起評價,談其感受。
美術教案 篇9
課時:2課時 課程類型:造型與表現
教學目標:
1、感受卡通作品的色彩美和造型美。
2、初步學會欣賞卡通作品。
3、選擇一種方法,臨摹一幅自己喜歡的卡通作品。
教學重難點:
1、感受卡通作品的色彩美和造型美。
2、臨摹一幅自己喜歡的卡通作品。
教具學具:繪畫工具、卡通資料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檢查學生學具準備情況,穩定學生情緒。
二、導入新課
1、引導階段
看一段卡通片,師生一起談談卡通片是如何通過造型,色彩,聲音等要素來表現主題的。譬如在《寶蓮燈》一片中,清新,明亮的色彩,舒緩的音樂,表現三圣母與沉香劃著船在蓮葉間嬉戲的歡樂時光,三圣母美麗動人,沉香活潑可愛,討人喜歡;而楊是在抑郁的暗色中出場的,表情陰森,拌著電閃雷鳴,一看就知道他是個反面角色……
2、發展階段
1、學生介紹自己收集的卡通作品,說說畫面表現的是什么主題,它是什么特點,作者用怎么的造型,色彩來表現這一特點。
2、介紹幾種常見的'臨摹方法:
其一:打格子,按比例放大。它能使造型比較精確,但必須在摹本與繪畫紙上都打格子這種方法,比較費時。
其二:用藍印紙或拷貝臺描印。這要求摹本的大小剛好合適。
其三:看著摹本,直接繪畫。這個方法最常用,適合大多數學生。
三、作業要求
選擇自己最喜歡形象,運用最恰當的表現方法臨摹一幅卡通畫。
四、學生作業
學生作業,老師巡回輔導。
五、講評、收拾和整理
點評學生作業,組織學生將繪畫工具及摹本圖片妥善收拾好。。
六、課后拓展:選擇自己喜歡的卡通人物編個故事,并用連環畫或單幅繪畫等形式來表現。
【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美術教案 《美術》教案05-15
美術教案模板《美術》教案05-04
美術教案美術教學教案06-05
美術教案10-27
美術的教案02-28
經典美術教案03-05
經典美術教案02-22
美術教案[精選]07-21
[精選]美術教案08-29
美術教案【經典】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