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事務隨筆

時間:2021-03-16 13:34:20 隨筆 我要投稿

人情事務(隨筆)

  《人情事務》開門見山地道出文章主題,就連找對象,到傍大款,一切向錢看,錢,成了社會焦點。然后,圍繞這一主題,做深入淺出的剖析。

人情事務(隨筆)

 

  人情事務,即因人情而衍生的事務。國有國情事務,老百姓有人情事務,你來我往,就像搞外交一樣。

  人生活在這個紛繁的社會上,因各種家庭關系和社會關系而產生人情,照應人情而產生事務。人情事務人人有,家家有,其人情的范圍根據本人的交際圈大小而異,其事務的檔次卻隨著社會的發展與時俱進了。當前,人情事務也受社會上不正之風的影響變“味”了,人們耗費很大的精力和財力應酬著繁多的人情事務,忙的團團轉,累……無奈……

  人情大概可分為兩類吧,即家內的親情和家外的社交,俗稱親戚朋友。親情因父母系產生,父系代代相傳稱為同姓本家,母系因姻情關系而稱為親戚;朋友的范圍就廣了,可涵蓋同學、同事、戰友、鄰居以及因生意、愛好、互相幫忙而交處的人。事務也可分兩類吧,即青年婚嫁、孩子生日滿月、老人祝壽等喜事,和死人送終的喪事,俗稱“紅、白”事。

  解放初期的人情事務既簡單又少。在太行山區,人們普遍照應的只是娶兒嫁婦和死人葬禮,送的禮款一般親友 3 至 5 元,重要親友達 10 元,就算大禮。照應的范圍也只在主要親戚和親近朋友之間,本家和鄰居只送 5 角至 1 元錢,相當于一頓飯錢,主要以幫忙為主。在單位和企業工作的人,比農民多一份關系,單位集體給買個被面床單之類的東西,派個代表送去掛在辦事人門上,上面密密麻麻記滿名字,或者只寫個單位名稱,每人只攤塊兒八毛錢,主人卻非常高興,以此為榮,當作此家有吃“公家”飯人的象征。如果是喪事,親朋送的禮比紅事還輕,以幫忙為主。如有吃公家飯的人,與紅事的照應禮數差不多,只不過是送成花圈和黑帳子之類的東西了。農民和有工作的人辦事,差別就只多了一項單位集體禮。主人在辦完事后,大多數村民都有送“吃的”習慣,即將糕和饃給鄰里每家送一份,村子小的全村挨家送,以表謝意。

  那時辦事送的禮雖輕,但人意重,不論辦紅事、白事,去賀喜、吊喪幫忙的人都以誠相待,同喜、同悲。去幫辦事的人不分社會身份高低,都按老祖宗流傳下來的鄉俗禮儀辦事。主持人一般是本族德高望眾的族長。招待客人的規模也按老習慣辦,在當地紅事煮一盆白菜,上面蓋薄薄一層炒肉菜,主食是糕和饃,當地人習慣稱照應此事為“吃糕”。至于白事就更簡單了,小米撈飯湯即可辦事,即使是主要親戚和貴賓,也不過在原基礎上另加幾個大肉和丸子,叫做“打眼”,稱之為“吃大飯”。至于孩子生日、滿月、老人祝壽、搬遷新居之類的事務,只限幾個主要親戚照應,所送的禮也只是食品,俗稱“吃的”,只不過做的模樣變了,如炊餅、壽桃、面圈(相當于生日蛋糕)等。這些辦事鄉俗據說在解放前很長時期內都是如此,但在以后隨著社會情況的變化變的面目全非了。

  在“大躍進”年代,農村老百姓集體“吃食堂”,家戶不做飯了,村里對辦紅、白事訂出規定,紅事只招待新娘和送親人,白事只招待“人主”(母親娘家人),另外分給幾斤白面就辦事了。那時糧食缺,有錢也買不到,其他親友一概免了,家家如此,省事的很。

  到新的時期,以前的一些鄉俗都當作“四舊”給破了。一切按“革命”的要求辦理,稱之為移風易俗。新娘不敢收彩禮,甚至不敢穿一件華麗的婚裝,招待飯也簡單,送禮送的是《毛主席語錄》、鐮刀、鋤頭之類,學習和生產用具,有表現積極者甚至在新婚大喜日子里就上班和下地勞動,表示很革命,就連貼的對聯也是“革命伴侶”、“計劃生育”之類政治口號。要說改進,就是將以前迎新娘的轎子、毛驢改為自行車了。

  改革開放以后,人們思想解放了,生活富裕了,辦紅、白事也都沾上了市場化的味道,一切圍繞經濟效益向錢看。有的人找對象既不是解放初的自由戀愛,也不是舊時的“志同道合”,而是“傍大款”找權勢,只要對方有錢有勢,白頭翁、外籍“洋人”也行,或者是對象的父母有權有錢也一樣。也沒有什么長遠打算,只要過的“瀟灑”,閃電成婚,那天過的不好了,“拜拜”一聲就分手,也不登記領什么“結婚證”,說成就聚,說散就走,省事的很。甚至有的年青姑娘甘愿給人當“二奶、三奶”,有一個小女孩坦言長大后的理想是當“三陪女”。

  對待婚姻不慎重,辦婚事就更離譜了,進行了徹底的改革。首先是人情范圍的擴大,雖然現在因計劃生育沒有以前的三兄四妹,七姑八姨了,可社會關系復雜了。按成長歷程歷數:童年伙伴、少年朋友、從小學到大學的同學、當兵的戰友、工作的同事、社會上的“哥們”、上級領導、下級員工,這算明顯關系;現在人的生活、工作復雜了,干部也經商,商人也涉政,為了仕途升遷、商海發財而搞的關系,還有牌友、玩友等。如果你是弱勢公民,麻煩就更多了,為了找活干、為了在這個社會上尋求保護,幾乎要一路燒香求人,不乘辦事這個機會鋪路行嗎?這算一套人情吧。一家最少父、母、孩子三人就三套人情關系,這人數就很可觀了!事務也隨之多起來,除婚喪大事外,生日滿月、祝壽探病、遷居“暖家”、升學參軍、升官祝賀、各種聚會等,數不勝數,這些原來的小事務都升級成與婚禮相當的.大事務。而且事務的頻率越來越高,工作的“跳槽”,住房的升級,再婚之喜……本來就多的事務還需再重復照應。一人這么多事務,一家有幾個人就有幾套事務。辦事的主持人也變了,由族長改為領導,以示榮耀。以前當地有個鄉俗,結婚成家后才算成人,開始照應事務,現在低齡化到小學生起就擔負事務,老師結婚、同學生日等也像大人一樣名目繁多。送的禮也越來越重了,30 元、50 元、100 元,千元、萬元,禮越重關系越厚,當然另有企圖,而且越是年青人上的禮越高。

  禮越來越重了,人情越來越薄了。如果是領導或有“用著”的人事辦,乘辦事送重禮是個好機會,省的讓人說成行賄。有的員工本無讓領導照顧之想不愿上禮,但為了“自我保護”也需應付去上禮,否則在多數人都送禮的情況下,不送禮的人在下崗之類的倒霉事中肯定排在前面。所以,往往領導辦事一呼百應,有目的的、隨眾的、無奈的統統去,小小的貧困地方上千人去送禮是常事。人太多搶占桌吃飯,沒飯了肚子雖餓,卻心里“安然”了。如果是喪事,除了送禮熱鬧外,還有更大的聲勢,花圈小車排滿長街,浩浩蕩蕩,氣派顯示著主人的身份。后來政府制止大操大辦,主要是針對當權者吧,無權無勢的人想大也大不到哪里去。有權勢者不會放棄此收錢的好機會,再說他也給人送過不少禮,總得收回來吧?于是就將一日辦的事分成幾日辦,往往按類分:親戚一天、有身份的一天、員工下屬一天。你要小心千萬不能去錯了,要明白自己的身份,否則自找尷尬。至于待客的飯菜,與前不可同日而語,10 盤 20 盤菜、高級煙酒飲料,普通一桌飯也在幾百元以上,吃是吃不完的,有半桌飯菜倒垃圾桶了……

  人情事務升級如此之快,有多方面原因,但有人帶頭是主要原因。而帶頭者往往是有權勢者,他們辦事當然經濟效益可觀,何樂而不為?普通百姓辦事是禮尚往來,雖不生效益,可“面子”重要,硬撐著也不能讓人看笑話吧?所以沾點邊的人就告吃糕,收了禮就要還禮,這事務不就越來越多了?死要面子活受罪!

  現在老百姓很想簡化人情事務,可是誰來帶頭呢?沒辦法,整天忙忙碌碌吃糕吧……


【人情事務(隨筆)】相關文章:

浪漫感人情書04-06

人情冷暖作文03-14

感人情話摘抄句子04-09

關于傷人情感作文11-20

簡短感人情書(12篇)05-09

簡短感人情書12篇05-08

浪漫感人情書(15篇)04-06

浪漫感人情書15篇04-06

學會幫助別人情感作文11-22

高考英語作文個人情況08-16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四区 | 五月天在线精品国产 | 久久精品免费视频222 | 亚洲图片中文字幕一区校园 | 午夜福利国产精品视频 | 香港三日木三级少妇三级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