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課改故事》生物教學隨筆及點評
觀察生物,學習生物學,對文學創作大有幫助,以前我們曾經閱讀過許多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我們學生自己寫的作文,其中作文里有這樣一首小詩:畢生心血為玉米,奈何今朝血腥起。穿越泥土之彼端,試問誰懂英雄心?請問這里的英雄是誰?
與其說是一堂“探究使根伸長的部位”的生物課導言,不如說是一堂學生思維訓練課的開啟。
英雄是什么?是張藝謀拍的國產大片中的人物;還是金庸、古龍筆下的那些俠士、劍客們……其實,英雄無處不在。你可曾想過一個細胞會成為你心目中的英雄?
根冠的生長是非常壯烈的,當根尖生長的時候,根冠就要使勁地往土里“鉆”。每一次根尖的生長,都以為著一場生死抉擇的“戰爭”。在這場根冠與沙土的戰爭中,根冠這支部隊都要死上成千上萬的“戰士”──細胞。根冠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如果沒有它的犧牲,根就不會生長……
話音剛落,原本有點躁動的'課堂,霎時間變得鴉雀無聲,大家都沉浸在無聲的默哀中:玉米,你那小小的根冠,是那么的偉大、那么的高尚!在面對生死抉擇的時候,你能把生死置之度外,無悔地選擇了死亡。
當時的小作者仰天長嘆,頓時寫下傳唱全校的感人詩篇:“畢生心血為玉米,奈何今朝血腥起。穿越泥土之彼端,試問誰懂英雄心?請問這里的英雄是誰?”
根冠就像人類的戰士,像我們的邊防軍人,我們就像分伸區、伸長區的人們,受著他們的保護。根冠在我們眼里是永遠的英雄!
“探究使根伸長的部位”這節課屬于推理性探究,是“沒有動手做”(no hands-on)而應用探究方法的探究,主要是開發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技能(critical thinking skills)。以上屆學生文學作品激發本屆學生的好奇心,從而在交流自己的感想中提出要探究的問題;然后根據已有的知識進行假設;接著分小組進行實驗的設計并交流;因為觀察根的伸長實驗的周期長,不可能在一節課內看到,所以采取讓學生間接地觀察錄像演示實驗結果,學生從“如何記錄實驗現象”、“如何分析數據”、“如何進行表達與交流”幾方面進行推理性探究;最后由宏觀到微觀,由現象到本質得出結論:根的伸長一方面要靠分生區進行細胞分裂來增加細胞的數量;另一方面靠伸長區區進行細胞生長來使細胞體積增大。
英雄無處不在。根冠是英雄,分生區、伸長區也是英雄,它們共同作用使根伸長了。那么,成熟區在你心目中還是英雄嗎?在引導學生贊揚細胞那種無私奉獻的精神的同時,也贊揚了社會中那些和細胞一樣渺小卻具有無私奉獻精神的普通勞動者,永遠的英雄就在我們身邊。
最后需要重點說明的是:學習生物學進行文學創作,既激發學生的學習生物學知識的興趣和求知欲望,又開啟了學生的語言智能。
【點評】
“探究使根伸長的部位”這節課最大的優點就是教師利用多種方式對探究全過程的指導,突出教師對學生學習方法的訓練。比如提出問題這一環節,教師利用學生寫的作文──“永遠的英雄”,創設問題情境,注重如何引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設計實驗環節,教師利用投影字幕、設計過程中老師的巡視指導,鼓勵學生采用多種方法進行設計;分析實驗時,注重層層深入地分析控制可變因素和設置對照組;小組討論有一定的思維深度,學生的思維真正活躍起來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做到“潤物細無聲”,體現出教師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
【《我的課改故事》生物教學隨筆及點評】相關文章:
我的課改故事論文06-23
教學感言:我課改,我快樂06-11
課改教學反思07-02
愛的芳草地課改隨筆07-04
我的課改體驗和感受(教學論文)12-06
生物教學隨筆03-30
也談課改--我的課改體會 (語文版)12-05
課改教學計劃03-28
小學課改教學論文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