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眼里的老師教育隨筆
一天,我在黑板上寫了一行字,孩子們立刻一本正經地逐字讀了起來:“假一如一我一是一老一師。”剛讀完,孩子們就笑了:“哎呀,我變成老師啦!”教室里頓時變得熱鬧非凡,孩子們似乎真的變成了老師,興奮地想象著老師可以做的各種事情。
想不到這樣一個簡單的話題竟然引起孩子們強烈的興趣。我不禁思考:孩子們為什么熱衷于“老師”這個話題呢?也許,有兩個原因吧。
其一:源于對成人角色的向往。“假如我是老師”——這個話題即刻讓孩子有了“我變成大人”的意識。孩子喜歡扮演警察、消防員、魔術師等富有挑戰的角色,所以此時他們可以盡情想象,做自己想做又沒有做過的事情,這對于他們來說有趣、有挑戰。
其二:彌補現實生活中不能實現的愿望。也許在現實生活中,孩子所期望的事情有時老師并不能滿足他們,或者是老師的“權威身份”過于威嚴;或者是老師的“介入”“保護”“忽略”“變相指揮”等行為抑制了孩子的愿望。孩子們想象著“假如我是老師”,他們就可以實現更多自己的愿望,滿足自己的需要,這對于他們來說很過癮。
我決定讓孩子們以繪畫的方式盡情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半個小時后,孩子們的畫紙逐漸變得豐富起來,對于“假如我是老師”,孩子們是這樣詮釋的。
安全的需要:幼兒喜歡被擁抱,期望通過“一起吃飯”等形式和教師拉近距離,這說明幼兒有安全的需要。雖然大班幼兒已有兩年多幼兒園集體生活的經驗,但是相比家庭環境,幼兒園的某些約束、規則可能還會使幼兒產生少許焦慮。幼兒想通過身體接觸、同桌吃飯這種輕松的家庭式的氛圍消除焦慮,體驗“溫暖”“愉快”的感覺,進一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感受教師的愛與溫暖,獲得精神上的滿足。
認識世界的需要:在幼兒園中由于資源的限制,抑或安全等因素,有時會使幼兒無法實現心中五彩斑斕的想法。從幼兒的作品中可以發現,他們渴望接觸千姿百態的世界,去田野、樹林、山川、湖泊看花草樹木、鳥獸魚蟲,感受生命的豐富多彩和科學的神奇奧秘。幼兒對世界充滿好奇,周圍世界的各種事物、現象都可以成為他們觀察、探索的`對象。自我表現的需要:在同伴面前表現自己是希望在同伴中確立自己的地位,并從中獲得滿足。幼兒雖然年齡小,但也希望在集體中展示自己的才能,體現自己的價值。幼兒的作品充分說明他們都有表現自己的欲望,許多平時看起來內向的幼兒其實不是不想表現自己,而是由于自身某方面能力偏弱、沒有合適的環境等諸多客觀原因,才沒有及時表現自己。這次他們通過“假如我是老師”的特殊方式告訴大家:只要有機會,我也非常樂意將自己的“才華”展示出來,期望能夠得到別人的肯定。
發展想象的需要:幼兒身上蘊藏著與生俱來的、也是極其寶貴的創造潛能,他們喜歡異想天開,言行大膽,敢于創新,或許不經意的點滴生活瑣事就會激發其創造靈感;“每天為女孩子梳不一樣的小辮”“蝴蝶結日”“裙子日”等美妙創意其實皆源于他們心中浪漫的夢想。幼兒把日常生活中獲得的相關信息進行美化、臆想,并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不斷發揮想象,即刻創造出成人所不能料想到的言行或事物,他們具有成人難以想象的創造性。
幼兒的作品就是他們的“語言”,“假如我是老師”在教室里熱火朝天地繼續進行著,從作品中可以發現,幼兒的一些想法正是我所忽略的,作為教師,我可能還存在一些問題:
不愿表達愛:雖然我常常被幼兒的童真和可愛所感動,內心也由衷地喜歡他們,但是,或許是“教師權威”在作祟,往往與幼兒保持一定的距離,不會很親昵地表達對幼兒的喜愛。我習慣性地用點頭、鼓勵的眼神、“你真棒”等表揚和贊賞幼兒,但很少會伸出雙手把幼兒擁入懷中,輕輕說一聲“老師真喜歡你”。“每天擁抱每一個小朋友”令我感慨萬千,“每天到一個小朋友家吃飯”更是我不曾有過的想法。記得當初家訪的時候還常常叮囑自己“家長端上來的飲料、水果都不能隨便碰”,現在換位思考,“為什么老師不碰我們精心準備的食物,是老師不喜歡還是老師看不起我們?”看來,與家長保持適當距離的想法也讓幼兒對教師失去親切感,使教師無法真正走入幼兒的內心世界。
不讓大膽探索:二期課改的理念要求教師更多地走出課堂,嘗試更多的實踐活動。我也曾在主題活動中領著幼兒去敬老院慰問老人,到超市為媽媽購買禮物,到菜場“小鬼當家”購買蔬菜等。但在所有活動中,我還是保守地站在主導地位引領幼兒的行為。雖然活動形式有所拓展,但活動的組織還是相對封閉和守舊。“領著小朋友去探索未來的世界”“帶小朋友去森林探險”等,都反映出幼兒需要更多的探索空間。所以,教師首先要更新自己的觀念,拓展教育活動形式,為幼兒的創造性思維發展創設舞臺。
不敢盡情放手:“讓孩子當班長”是教師常用的教育管理手段之一,讓幼兒自主管理,往往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教師一般只選擇能力較強的幼兒擔當這個“重任”,至此我還不敢實踐“輪流當班長”這個做法,我很難想象那些性格內向或特別搗蛋的幼兒會怎樣管理班級……幼兒的作品讓我翻然醒悟,我們在高唱“放手孩子,讓孩子做主”的今天還是不敢對幼兒盡情放手,把權利還給幼兒。不妨放放手,讓幼兒做做“小大人”,承擔一定的管理責任,讓他們多獲得一些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也許就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不再異想天開:雖然和幼兒在一起,每天感受著他們的不同變化,但自己的教學手段卻依然因循守舊,很多習慣一成不變。如果像幼兒想的那樣“每天為女孩子梳不一樣的小辮”會是一件怎樣有趣的事呢?我相信一定會給幼兒帶來驚喜,也會讓幼兒感受到創新帶來的樂趣。我也從未想過設定幾個有趣的節日,和幼兒一起換上統一的服裝感受節日帶來的驚喜和歡樂,然而幼兒想到了……教師要有一顆童心,童心中有浪漫,童心中有激情,童心中有幻想……別扼住暢游在夢想大海上的幼兒,別扯斷幼兒在夢想藍天上放飛的風箏。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它對幼兒創造力的培養和終身可持續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假如我是老師”讓我走進幼兒內心的世界,看到幼兒內心的期許和向往……
【孩子眼里的老師教育隨筆】相關文章:
眼里有石頭教育隨筆11-26
老師眼里沒有壞孩子作文09-19
眼里有石頭教師教育隨筆10-19
孩子的進步是老師快樂的源泉教育隨筆11-01
孩子,你心里有老師教育隨筆07-12
教育孩子隨筆11-18
孩子的教育隨筆10-07
讓孩子當小老師幼兒教師教育隨筆11-30
老師要讀懂孩子的眼神教育隨筆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