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隨筆:找家
早晨,點名環節剛結束,大寶失望地說:“我的好朋友俊俊又沒有來。”經他一說,其他孩子七嘴八舌地說開了:“是啊,是啊,俊俊已經很久沒來了,我們都想他呢!”看得出孩子們對同伴十分關心。“有什么辦法可以讓俊俊感受到我們的關心呢?”教師的話音剛落,孩子們就想出了很多辦法:打電話、寫信、視頻通話、發短消息、去俊俊家……最終大家一致希望去俊俊家看望俊俊。俊俊家就在幼兒園所在的小區里,教師同意孩子們去探訪俊俊。
怎么找
教師給俊俊媽媽打了電話,知道俊俊正在家休息。可是孩子們都沒有去過俊俊家,怎樣找到俊俊家呢?孩子們討論開了,有的說可以問小區保安叔叔,有的說可以借助小區地圖,有的說因為常在俊俊家附近玩,可以嘗試自己去找。孩子們提出的三種方案都有其可行性,于是,教師決定根據三個方案組成A、B、c三組,讓孩子們自由選組并選出各組組長。教師向小區物業公司借來了小區地圖,并給每個小組一張寫有俊俊家地址“秋月苑5—3—301”的紙條,每個組在一名教師的陪同下出發了。
分頭找
A組孩子出了幼兒園,很快找到了保安叔叔,保安叔叔特意用較慢的語速告訴他們:“秋月苑在幼兒園西面,只要沿著現在走的這條路繼續向前,在第一個路口向右轉彎,再走約30米,在第二個路口左轉,再向前走約50米就有一座小橋,經過這座小橋就到了。”孩子們一邊說著謝謝一邊往前走去。在第一個路口右轉后走了十幾步,孩子們發現了一條小路,正準備拐進去,被星星阻止了:“不對,這點路肯定不到30米!”“我覺得差不多有30米,你看這條路很多人走過,上面有很多腳印呢!”從大家的爭論中,教師發現孩子們對于30米距離的感知還不是太清晰,便嘗試引發孩子們對距離的估算:“30米有多遠呢?”“30米和我們幼兒園跑道一樣長!”“30米很近的,幾分鐘就到了。”……孩子們紛紛表達著自己對30米距離的認識。教師接著問:“我們怎樣才能估算出30米的距離呢?”“用眼睛看!”“我們還是用腳步來量吧!我和媽媽測量過家里房間的長度,媽媽跨一步,差不多是1米,我跨三步,差不多1米。”點點邊說邊示范跨步測量距離的方法。“這個辦法不錯,那30米的距離,我們要跨多少步呢?”教師接著問。“30步。”“60步。”“90步。”孩子們爭先恐后地答道。教師再次提示:“大人一步大約是一米,30米的距離,大人大約要跨多少步?”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說:“30步!”“小朋友跨3步大約是1米,30米的距離,小朋友大約要跨多少步呢?”“是90步!三個30步加起來是90步。”小花認真地說。于是大家又退回第一個路口,開始跨步測量,“1步、2步、3步、4步……”孩子們認真地數著步子,星星還提醒大家:“每一步要一樣大,不然不準的。”“……88步、89步、90步!”這時,孩子們面前出現了第二個路口,他們回頭看看路,激動地說:“原來30米這么遠啊!”學會用跨大步測量距離的好辦法后,在第二個路口左拐時估算50米的距離對大班孩子來說已經不是問題了。走過小橋,孩子們發現這里的房子上都寫著“秋月苑”,究竟哪一幢才是呢?組長安安拿出寫著地址的紙條大聲地念道:“秋月苑5減3減301。”其其說:“安安,不對吧?這像算術題!”看來孩子們對門牌號碼的標示還不是很明白。這時,教師接過紙條問:“誰看得懂這個地址呢?”孩子們紛紛把小腦袋湊了過來:“秋月苑5,3,301,這些數字中間都有一條橫線,不是減號,那是什么意思呢?”“這個念‘杠’,是秋月苑5杠3杠301。"佳佳肯定地說。教師肯定了佳佳的說法,然后對大家說:“地址中數字間的短橫線可以讀‘杠’,起分割數字的作用,沒有實際的意義。誰知道地址中的數字分別代表什么意思嗎?”“我知道,5表示5幢,3表示3單元,301表示3樓1號房間。”一直沒有發聲的寒寒說得頭頭是道。教師沖寒寒豎起了大拇指,繼續問:“3單元是什么意思呢?”“老師,我知道。”佳佳帶我們走到一幛房子前面,指著單元門上的數字說:“這是2單元。每幢房子有幾個門,就是有幾個單元,一單元、二單元、三單元……”“大家說得都對,5幢就是這幢房子的編號,3單元是一幢房子里的第三個單元的號碼,301是三樓第一套房的號碼。”教師簡單總結了地址中數字的意義。佳佳恍然大悟:“哦,我想起來了,上次媽媽帶我去阿姨家時告訴過我的,我們現在要先找到5幢,再找5幢的3單元,最后才是3單元的301室。”有了明確的路徑,孩子們便迅速行動起來。
B組孩子湊在小區平面圖前,嘰嘰喳喳地討論著怎么看圖,有的孩子說要這樣看,有的孩子說要那樣看。組長匡匡說:“我會看圖,但是這個圖和我家墻上掛的地圖不一樣!”這時,教師說:“匡匡說得很對,大家都站到這邊來,面對地圖。現在請你們觀察小區平面圖,你們覺得圖中的房子和我們實際生活中看到的房子一樣嗎?哪里不一樣?”“小區里的房子都是高高大大的,可地圖上的房子就是這么一小塊。”“地圖上的房子、道路等都變小了。”教師回應道:“地圖是將真實的物體按照一定的比例縮小進行繪制的,真實的房子、樹木等都是立體的,而地圖上的房子、樹木等都是平面的圖形,所以我們要學會將立體的圖形與地圖上的平面圖形對應起來。”接著,教師又問:“請你們找一找,我們現在的位置在哪里?秋月苑的位置在哪里?”經過短暫的查找,一只只小手指向“幼兒園”,然后再指向“秋月苑",“老師你看,這是幼兒園。”“這是秋月苑。”“這是草坪。”“對,‘幼兒園’也就是我們現在的位置,誰知道‘秋月苑’在‘幼兒園’的什么位置?”瓜瓜說地圖上“秋月苑”在“幼兒園”左邊,豆豆說地圖上“秋月苑”在“幼兒園”右邊,匡匡馬上說:“豆豆,你要正面朝地圖。”說著他把豆豆從對面拉了過來。“對,看地圖的時候一定要面對地圖。我們已經找到起點和終點,現在請你們講一講從幼兒園去秋月苑的最佳路線,要說清楚沿途經過的標志性建筑,這樣便于大家記住。”教師又提出任務。孩子們漸漸安靜下來,不由自主地伸出手指,在地圖上指點著。匡匡邊指地圖邊說:“秋月苑在幼兒園右邊,出幼兒園大門右拐穿過草坪,經過停車場后左拐,經過物業大樓、籃球場后再向右拐就到秋月苑了。”匡匡剛講完,瓜瓜連忙說:“也可以這樣走,從幼兒園出發先左拐,經過小草坪,在靠近南門的轉盤處右拐,一直向前走,經過游泳池,走到路口,左邊是籃球場,右邊就是秋月苑。”孩子們認為最佳路線就是要少轉彎且路途相對較近。經過目測,大家認為按匡匡提出的路線走比較近。于是孩子們在地圖上又模擬走了一遍,基本記住線路后就出發了。5分鐘后,大家到達秋月苑,可是怎么只看到3幢看不到5幢呢?菲菲提醒道:“拿出地圖看一下吧!”匡匡拿出地圖,大家一起圍上前去:“5幢在哪?”“不急,先找到我們現在的位置。”有人提醒。大家很快在地圖上找到3幢。“奇怪,3幢的這邊是1幢,那邊是6幢,有點亂。”有孩子嘀咕道。“看,3幢在這兒,就是我們現在的位置,我們要走過小橋,經過2幢就到5幢了,原來5幢在2幢的右邊,在7幢的前面。”琳琳慢條斯理地說著,其他孩子將目光聚集在地圖上,不住點頭。不一會兒B組孩子來到秋月苑5幢前,發現A組小朋友已經在5幢前了,大家一同按照順序找到3單元,按下301門鈴。當對講機傳來俊俊“喂——”的聲音時,孩子們歡呼起來:“我們找到嘍!”
c組的孩子聚集在一起討論著。睿睿說:“我們幾個經常和俊俊一起玩,大致知道俊俊家的位置。”青青說:“我家住在初陽苑,俊俊家是秋月苑,旁邊有個小草坪。”在青青的帶領下,孩子們從幼兒園出發先找到青青家所在的初陽苑,再找到小草坪。他們分頭到四周看了下,發現都是商鋪,連秋月苑的影子都沒見到,怎么辦呢?教師提示道:“秋月苑不可能再往前了,因為再往前面是中心大廣場,要不試試往這邊走?”于是孩子們穿過商鋪,發現到的是春曉苑,便再返回小草坪。這時,瑜瑜看到一位老奶奶經過,連忙問:“奶奶,您知道秋月苑往哪里走嗎?”“秋月苑啊,沿著原路往回走,再左拐就到了!”孩子們一邊道謝,一邊跑向奶奶手指的地方。跑到了秋月苑,呦呦提醒組長平平拿出具體的地址,平平把口袋翻遍了也沒有找到紙條。“你怎么可以把地址丟掉呢?你太不小心了!”責怪聲漸起,平平愧疚地低下了頭:“那怎么辦啊?我又不是故意的!出發前好像老師說過俊俊家地址,我們一起回憶一下吧。”“好像是5幢3單元301室。”“不對,是3幢5單元301室。”到底哪個正確呢?孩子們決定兩個都找找看,來驗證到底誰的對。他們先找到3幢5單元301室,在樓下按門鈴,按了很久沒人應答,所以判斷這不是俊俊家。接著,他們又找到5幢3單元301室,當聽到對講機里傳來“是誰啊”的聲音時,孩子們忍不住叫了起來:“是俊俊的聲音!是俊俊的聲音!”大家歡呼雀躍:“我們找到嘍!”
分享交流
下午,孩子們還沉浸在看望俊俊的興奮中,教師組織孩子們進行談話,表揚孩子們關愛朋友,并請大家分享“找家”的經驗。
A組分享了跨步測量的經驗:“我們在尋找俊俊家時搞不清30米的距離有多遠,差點提前拐彎走錯路。后來我們學會了用跨大步來測量距離,大人一步差不多一米的距離,我們小孩跨3步差不多一米的距離,所以30米的.距離,要跨90步。這個辦法很管用呢!”
B組分享了運用地圖找家的經驗:“我們先在地圖上找到自己所在的位置,再找到要去的目的地,弄清楚目的地在哪個方向,然后找出一條去目的地最近的路。記住路線中明顯的標志物,就不會走錯。如果忘了路線,可以再看地圖,一定能找到。”
c組分享了運用排除法的經驗:“剛開始我們沒有找到秋月苑,后來我們逐個排除尋找秋月苑可能的方向,最終向老奶奶問路,找到了秋月苑。后來我們還用排除法確認了究竟是5幢3單元301還是3幢5單元301。”
此外,孩子們還總結出很多外出的經驗,比如,物品準備要充分,問路要有禮貌,要學會看地圖,遇到困難不能埋怨別人,物品要保管好,等等。
教師小結道:“你們用不同的方法找到了俊俊家,在尋找的過程中學習了很多知識,解決了問題,每個小組都很棒!”
探究在繼續
一次“找家”活動,鍛煉了孩子們在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引發了孩子們對門牌號碼、距離的測量及地圖的興趣。雖然俊俊家找到了,但孩子們的探究還在繼續。
在數學區域活動“找家”中,孩子們拿著寫有門牌號碼的小卡片,興致勃勃地根據圖示要求給小伙伴的家貼上門牌號,“安安家是3幢1單元303房間。”……在游戲中加深對門牌號碼的理解與運用。
走廊地面上貼著1米、5米、10米的軟尺,幾個孩子一邊說一邊記錄:“一米我要跨3步!”青青說:“我要跨3步半呢!”“我們再試試5米分別要跨多少步吧!”……
教師積極利用家長資源,為孩子的探究創造條件。在房產公司工作的家長將一套用過的小區房屋模型送給班級,孩子們常常簇擁在模型前觀察著、討論著,逐漸將立體的模型與平面圖建立關聯。
班級的主題墻上張貼著小區平面地圖,孩子們在地圖上尋找自己的家,嘗試設計到同伴家的路線。教師還請家長協助,讓孩子們運用小區的地圖嘗試尋找指定地址,設計路線。孩子們在觀察地圖、運用地圖的過程中發展了空間感。而主題墻的另一側掛著杭州市地圖,有些孩子正在上面尋找自己感興趣的地方,“看,這是西湖,這是雷峰塔,這是斷橋……”“本周末讓爸爸媽媽帶我去西湖邊玩,我可以根據地圖先設計去西湖的最佳路線,我家離西湖不遠,只要記住沿途經過的標志性建筑,我們可以走路去西湖邊。”……
幼兒的一日生活中充滿了鮮活、生動的課程資源,敏銳地捕捉孩子們生活中的關注點,調動孩子們的已有經驗,提供適宜指導,能讓孩子們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加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獲得更多探究的機會,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摘自:《幼兒教育》2018.03
編輯:cicy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找家】相關文章:
看圖找家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10-08
懲罰教育的幼兒教師教育隨筆11-29
大班幼兒教師教育隨筆03-24
大班幼兒教師的教育隨筆03-23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范文10-15
幼兒教師小班教育隨筆11-29
懂你幼兒教師教育隨筆11-28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幸福11-30
最新幼兒教師教育隨筆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