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為他們買單雜文隨筆
忙完春節,兩個孩子都相繼開學,支出一萬多的學費生活費,對于靠天吃飯的農民家庭是困難的,這段時間,忙完農活,我和丈夫就到離家三十多里的蔬菜批發市場拉菜,再到附近礦區賣菜。
日子是忙碌且辛苦的',早上四點多起床,晚上回家忙到十來點,但想到兩個懂事聽話的孩子,內心是欣慰的,再苦再累也值得。
有時忙起來往往忘了吃飯,餓了,買個饃便打發了,也許太過勞累,最近總感覺頭暈,剛巧在菜場遇見鄰家姑娘靜靜。
靜靜在市醫院當護士,自然熟悉各個醫生深淺,便向其打探,希望可以找個好點的大夫瞧瞧。
靜靜告訴我,醫院搬了新家,頭個月正在搞活動,一切檢察都半價。
第二天,我便按靜說的新地址,到了醫院。
市醫院并不大,各項設施并不太完善,遠遠趕不上附近的局醫院,但因收費標準低點,加上近幾年實行新農合政策,卻成了農民的最佳首選醫院,住院報銷比例最高,參合病人可以達到百分之八十五的高報銷政策。
實際也沒那么高,去年冬天,母親哮喘病,就在市醫院住了一星期,花了三千元,除了自費藥,住院最底起伏線,實際報銷一千五百元,也就是說,少花了一半錢。
雖說衛生,醫療設施,醫護水平,均不如局醫院,但也天天暴滿。
原因很簡單,花錢少,病員大多是方圓左近農民。
這欠半價檢查無疑是農民的福音,我去的那天是二十八號,距活動結束還差兩天,卻照樣車水馬龍,排起了長隊,做完檢查,已是中午十一點多,據說不但全義馬市的人都來了,就連附近澠池,宜陽的人也來了不少。
靜靜告訴我,一個月來,每天來檢察的人中,總有癌癥晚期的患者,最多一天發現十幾例,最少的一天發現兩例。
院長開會時說,真不知道這次半價活動是喜是憂,喜的是,醫院提高了知名度,這一個月給醫院帶來的客觀效益,憂的是不知競有這么多病人在挨日子,還有這么多的重疾病人沒有得到及時救治。
是啊,工人可以亨受一年兩次的免費體檢,可以做到有病早治療,可以亨受更高的醫保待遇。
可是農民,這支龐大的最底層的社會團體,誰來為他們的健康負責,誰來為他們買單。
【誰來為他們買單雜文隨筆】相關文章:
他們的故事雜文隨筆12-02
與他們共同成長雜文隨筆07-04
誰為他們的未來買單(網友來稿)12-06
誰來保護方舟子-雜文隨筆04-23
哲理故事-明天誰來買單04-04
女人,憑什么要為男人的錯買單雜文隨筆12-23
誰來替道德買單作文08-13
為自己贏利-雜文隨筆04-09
他為題的雜文隨筆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