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少皆可讀三國水滸雜文隨筆
在中國傳統看法和觀點中,對于一些經典名著,時常是有適讀的“年齡范圍”的。有關“年齡范圍”的最典型的例子莫過于那句古話——“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
這句古話有一定道理。首先,少年人血氣未定、最易沖動,而《水滸》中有太多打家劫舍的所謂“豪情壯舉”,很容易便引得青少年沖動之下誤入歧途,導致不可挽回的后果;再者,如孔夫子所云:“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人至老年最忌貪得,而《三國演義》中處處勾心斗角、唯利是圖,會減少老年人該有的豁達恬淡。
但在現代社會,經典名著真的應該劃定適讀年齡階段嗎?我認為不然。一部作品之所以成為經典,就是因為它可以對不同年齡階段的人都起到深刻的教化作用。真正的經典在任何時候都會閃爍著時代的精神、人性的光輝,給認真去閱讀、思考它的人帶來豐富的益處,只是可能不同年齡階段的人閱讀后領悟的人生道理不同罷了。而所謂“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本就是在封建統治下對于百姓以安分守己為前提的要求,在思想高度開放的現代社會,這句話無疑已經成為了限制經典傳播的藩籬。
大家經常說: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又誠如魯迅先生所言,閱讀經典本就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過程。人們對于經典應該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以積極的態度面對經典、用心領悟經典中對自己人生起到積極影響的部分。
少年人是血氣方剛,但讀了《水滸》后若是領悟和獲得了“路見不平出手相助”的.正義精神與樂于助人的優秀品質,豈不也是人生寶貴經驗?與此類似,老者是應該忌貪得,但其有豐富的人生閱歷,若是讀了《三國演義》后通曉了曹操“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豪情壯志,或是成就了“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的曠達心胸,又何嘗不是人生一大快事?
每一個年齡階段的人、每一個時代人對于經典都會有不同的解讀。但經典永遠是經過時間長河的萃取而保留下的傳統文化的精華,本身就具有與時俱進的特征,總會給一代一代人照亮前行的道路。所以應該在全社會上下打造“不論老少皆可讀三國、水滸”的經典閱讀氛圍,進而形成“老少皆讀三國、水滸”的社會風氣,真正打破年齡限制經典閱讀的藩籬,讓經典發揮它最大的價值。
【老少皆可讀三國水滸雜文隨筆】相關文章:
雜文隨筆何時有經典譯著可讀06-30
無書可讀的歲月-雜文隨筆04-14
眾生皆苦雜文隨筆07-04
眾生皆苦的雜文隨筆07-04
宏觀看水滸雜文隨筆01-01
人生悲喜皆匆匆雜文隨筆07-03
天地可讀隨筆02-12
雜文隨筆06-10
讓的雜文隨筆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