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童年的快樂雜文隨筆
現在社會,人們普遍注重儀式感,節日尤甚。六一節還沒到,各種與兒童有關的活動、玩具優惠打折廣告鋪天蓋地。走進商場,兒童玩具品種琳瑯滿目,看著孩子抱著比自己還高的玩具從身邊走過,不由感嘆,現在的孩子,無論爸媽從事什么工作,他們個個都可以被養成王子和公主。有個朋友到鄉下給孩子過滿月,汽車座位和后備箱塞的玩具可以開個小店。已經有兩個外孫子的高中同學,每天在朋友圈里曬一大一小寶貝的生活照,和寶貝同時出鏡有賽車,摩托車,小火車,沖鋒槍,鋼琴……
同學邊抱怨邊樂呵,照片日更。今天是六一節,一早看新聞,多是與兒童相關的信息:父母陪伴調查、學校減負、游戲、網絡安全等等,呼吁全社會關注兒童身心成長。不由想起了我們的兒童節,和那些年陪伴我們長大的快樂。最清晰的記憶是上小學時過兒童節。早上一定要穿干凈的白襯衣,藍褲子,系好新的紅領巾,去學校參加慶祝活動,民院大院里的孩子,不記得有誰會在這天得到玩具,有的只是對節日久久的期盼和節日到來時歡悅感十足的心情。有一年被挑入皮筋方隊。要在六一節參加全市中小學藝術操表演。參加跳皮筋的全是清一色的女生,被選入的條件皮筋跳的好+長長的頭發。參加表演的'前一天,老師給每個人發兩條或粉紅或大紅的絲帶,要求表演當天在辮稍上系成漂亮的蝴蝶結,活動結束后絲帶歸個人。于是整個六月,學校里隨處可見頭上系有絲帶的女孩,能夠被選入皮筋隊也就成了許多女孩的盼望。生長于物質匱乏年代的我們,極少有從商店里買來的玩具,但并不代表那個年代的孩子沒有玩具,更不說明缺少屬于孩子們的游戲和快樂。校園,因有眾多孩子的嘻嘻玩耍而從不顯得寂寞。春天,翻過院墻去大土窯洞放風箏 ,夏天,去校園對面的大河玩水,秋天踢毽子打沙包,滾鐵環、跳皮筋,冬天去大操場溜冰。女孩子的玩具多是自己動手做的。過年,院子里不時有人家宰大公雞,女孩兒就等在旁邊,看那雞不動了,乘雞還沒涼,動手把靠近脖子、尾巴處漂亮的長毛拔下來,放進早已準備好的銅錢毽托里,這樣的雞毛做出的毽子踢起來會很輕靈。沙包是女孩子用來玩跳房子的必備工具。誰做好了新沙包,就會跑到院子里大聲呼喚同伴出來玩。不一會兒,四院里的孩子就集合齊了,大家跑到馬路上用粉筆畫好要跳的房子,分好人,開始比賽。規則是孩子們約定俗成的,往往還沒比出輸贏,院子里就傳來家長呼喚吃飯的聲音,大家一哄而散,帶著滿頭滿腦的汗水回家去了,吃完了晚飯,天剛擦黑,捉迷藏的游戲就開始了……
昨天在朋友圈里看到這樣一則《牛蛙之殤》的文章。一個家庭,為了讓孩子進入小學名校,從三歲開始參加各種技能培訓班。六歲在沖刺著名學校面試時,孩子因面部抽動,無法安心靜坐最終被學校拒收。孩子的父母,及父母雙方的父母協商決定讓孩子出國,寫下此文的爺爺最后說,不想要一個成才的孩子,只想要一個活潑健康的孫子。長時間的無語……還快樂給孩子,很簡單的事,在當今成了奢望。關愛孩子,不應只在兒童節……
【想起童年的快樂雜文隨筆】相關文章:
快樂的童年雜文隨筆12-07
想起了,念叨著雜文隨筆12-20
想起你的臉雜文隨筆07-04
突然想起你雜文隨筆07-04
童年雜文隨筆12-29
雜文隨筆童年之夢03-11
我的童年雜文隨筆12-02
夢幻童年的雜文隨筆12-07
童年的味道雜文隨筆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