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刷的不是生活,而是焦慮和迷茫雜文隨筆
“刷”已成為當今社會最為熱門的一個漢字了。大到國家政策實施,小到普通百姓日常出行,都在“刷刷刷”。
隨著互聯網飛速發展,一機在手,出門無憂,人人都學會了“刷刷刷”。
在這個人人都是“低頭族”的時代里,“刷”則成了一種全民的時尚運動,刷微信、刷微博、刷生活、刷業績、刷關注、刷臉蛋、刷存在感等等……
刷的初衷是好的,為了社交便利,為了獲取更多訊息,可以說每個人的動機是多種多樣的,但是,在刷的過程中,大家心里多少帶點焦慮和迷茫,特別是對于那些剛剛初識社面的人,好似一下子發現了新大陸,上曉天文地理,下解人情世故,具體怎么去理解,就因人而異了。簡單的一刷,能夠實現個人目的和需求就算是好事。
“刷刷刷”,我也在刷,無時無刻都在刷。刷郵箱,看看有沒有朋友發來的郵件;刷微博微信,瀏覽一下朋友生活中的新發現;刷學生家長群,看看老師有沒有給孩子布置新的作業;刷京東淘寶,看看有沒有需要購置的物品;刷新聞頭條……
手機儼然成了我們每個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將整個世界呈現在我們的面前,仿佛讓刷機高手變得無所不知,無所不能。
信息瀏覽也好、社交聊天也罷,都是通過一個簡單“刷”的動作得以實現。
值得注意的是,當所有的信息以一種平面且極速的方式呈現在我們面前時,大家是否有種虛妄的全能感產生呢?我們可以在手機上讀到更多的文章(有真有假),知道更多的事兒(有實有虛),或者說可以掙到更多的錢(騙局較多)。
可是,這個“更多”又意味著什么呢?究竟能讓我們學習掌握多少有用的東西。知識是永遠學不完的,書是永遠看不盡的,錢是永遠賺不完的。誤以為自己有了一部智能手機就是全能,什么事都可以得到解決,對自己有著不切實際的期許。
當一個人的能力與現實間有了不可逾越的差距時,焦慮和迷茫便是注定最終的結果。
在刷刷刷中,你會發現,很多人都比自己優秀,比自己人脈廣,比自己關系大,比自己聰明靈活,比自己有門路掙錢多,比自己活得瀟灑任性,自己就是再努力、再奮斗,也追趕不上他們,所以當刷到朋友圈中有這些消息時,心里就會不舒服,吃不下飯,睡不著覺,甚至讓自己的呼吸都覺得是在浪費時間,出現焦慮迷茫,不知道以后的路該怎么去走。
現在很多人心理失衡嚴重,總在自我期望與自我現實中尋找平衡,其實他哪里知道自己能力有限,分量不足,只有在焦慮迷茫中刷刷刷的生活著。
“刷刷刷”,只有讓人越刷越焦慮迷茫,不斷的強迫自己分散注意力,逃避無聊,避免孤獨。
很多年輕人剛剛找到自己的職業崗位本想大刀闊斧干一番事業,一刷朋友圈,發現別人早已是白領月薪十萬了,就這樣在金錢與職業規劃之間出現了焦慮迷茫。
很多家庭主婦剛剛下定決心陪伴孩子成長,一刷朋友圈,見閨蜜一身職業套裝,妝容精致,就這樣在家庭與事業之間出現了焦慮迷茫。
很多創業者剛剛選定一個項目正準備大干一番,一刷朋友圈,發現一篇文章《三年內這些產品必將退出市場》,就這樣在困惑中出現了焦慮迷茫。
讓你說,這些刷刷刷到底是利還是弊呢?可我個人認為,倒是那些不喜歡刷朋友圈堅持著自己一個小目標的人,才活得安心,才干出成績。
如今能夠安下心來去認真做一件事,看一本書的'人不多了,大家都喜歡吃快餐和拿來主義,刷刷刷,就成了一種習慣。
我佩服那些至今還保持讀書學習的人,這些人隨身攜帶書本和筆記,有空的時候就翻翻書,做做記錄。這種勤奮和習慣,對待工作是有條不紊的,干事是腳踏實地的,就是讓他們臨時做工作部署安排,滿腹的理論和經驗也是水到渠成。
當一個人的生活中充斥著清晰地目標和對未來期許的時候,他怎么會忍心整日無休止地在刷刷刷中消磨時光呢?
“刷”是一種姿態,是一種在快節奏生活中獲得某種目標的方式,但“刷”因為太過快捷,目標太過單一,雖然鮮有美感,但它沒有完美的結果。所以,在低頭“刷刷刷”的同時,別忘了抬抬頭,看看還有許多真實的美需要你用心去雕琢,要你悉心去澆灌,才能得到一個真實的完美。
焦慮也好,迷茫也罷,希望還是放慢自己的腳步,定好位置,明確方向,若能再有美的體驗相伴,相信定會迎刃而解,一蹴即至了。
【你刷的不是生活,而是焦慮和迷茫雜文隨筆】相關文章:
你會焦慮嗎的雜文隨筆01-06
你的青春不該迷茫雜文隨筆12-07
雜文隨筆迷茫07-02
工作迷茫-雜文隨筆03-29
迷茫時雜文隨筆01-06
你不是沒時間而是沒效率隨筆02-14
你給的選擇自由不是自由雜文隨筆01-15
《你不是迷茫,而是自制力不強》讀后感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