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忘了友好和鼓勵隨筆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愛,但如何讓孩子感受到愛,接受我們的教育,達到教育的目標,則需要一些耐心和技巧。
一個孩子,如果他經常面對的是嚴厲與訓斥,那么,即使實施教育的是他最親密的人,即使父母的心中是愛他的,孩子對這種要求和教導也會感到厭煩。我常常聽到父母們這樣抱怨:“我愛我的孩子,但我又恨他不成器”“我真的受不了,他學什么都這么慢,一點都不專心”,如此等等。父母們花了那么多心血在孩子身上,但孩子仍然沒有改變,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從動物學的角度來說,孩子和所有幼小的動物一樣,都對惡劣的環境有本能的反感。盡管有時候,這種反感的情緒會因害怕而被壓制,但它必然是不利于接受任何知識的。在這種環境下,孩子獲得的知識和他從傳授者那里習得的壞習慣相比,后者反而會更多。
相反,如果孩子處于一種友好和鼓勵的`氛圍中,不但他學習的效果會好很多,而且對父母、老師的信任感也會與日俱增。相信大多數人想起學校生活時都會有這樣的體驗,在一個班級里,成績好的同學總會受到老師額外的寵愛,而這種寵愛又促使這幾個同學的成績更好。究竟是因成績好而受到寵愛,還是因受到寵愛而成績好?老師和學生都未必能說得清楚。
其實孩子的處境與成人的處境是一樣的,我們可以試著用成人的世界去理解孩子的世界。比如,在工作中出現失誤或者進展緩慢是難免的,假如一個主管總是以嚴厲的態度指責你:“天啊,你怎么這么慢”“為什么你又遲到了”,你的反應會怎樣呢?也許首先涌入你心頭的是一陣羞愧,繼而是反感,然后是厭惡,最后甚至會演變為憎恨。相反,如果上司能在恰當的時候鼓勵你一下,拍拍你的肩膀,對你報以微笑,你的工作表現反而會更好。如此換位思考一下,我們就會明白友好與鼓勵對孩子的重要性。
“難道孩子犯了大錯,我們也要對他友好,給他鼓勵嗎?”在一次我以“別忘了友好和鼓勵”為題的演講結束后,喬治太太提出了這個問題。我告訴她,友好和鼓勵與父母的管教并不沖突,重要的是父母要分清哪些是道德問題,哪些僅僅是知識技能的傳授問題。我認為,只有道德過失才需要懲罰、命令和禁止,其他則僅僅是提醒我們需要改進教育方法的信號。
赫伯特·斯賓塞:英國哲學家、社會學家。
【別忘了友好和鼓勵隨筆】相關文章:
別忘了生活隨筆02-20
朋友好走情感隨筆04-24
別忘了適時給自己放個假隨筆02-19
給孩子鼓勵和希望幼兒教師教育隨筆11-26
別忘了自己的家之心情隨筆07-14
鼓勵,生命的元氣隨筆05-16
老師請不要吝嗇你的表揚和鼓勵教育隨筆10-19
怎么讓孩子和同伴友好相處05-01
別忘了,你的世界我曾經來過隨筆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