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與帳篷隨筆
走過童年的風風雨雨,夢般的日子,在記憶里扎下根須,那淚水和歡笑編織的歷程,散發著油鄉獨特而質樸的馨香,時時誘人回味。那是1976 年,油菜花正燦爛的時節,我隨父母告別江城,踏上了遼東灣這塊陌生而神奇的土地。從此便和那灰綠的帳篷、荒蕪的小路,以及那滿身油污的叔叔們,結下了不解之緣。
初見到帳篷,它居住起來的簡陋和狹小,并沒有讓我產生什么好感,但上學后就是另一種情形了。那時父親所在的沈北勘探作業隊僅三十來人,獨自開拔在法哈牛,幾戶家屬隨隊,算我僅5個孩子到入學年齡,沒條件辦學,隊長只好領我們到當地農村學校借讀。
而上學以后,當地的孩子對我們這幾個操著山東、湖北口音的油娃很不友好,常常沒事找事與我們發生爭執和磨擦。記得最深的是,偶爾晚上放學,就會有十個八個淘氣的男孩子堵在我們必經的小路口,手里拿著折下的柳枝搖晃著、示著威,臉上全是壞壞的笑容,嘴里譏諷地高唱著自編的兒歌:“油田老侉,賣山楂,一分錢一大把……”我們幾個雖沒有人敢大聲回嘴,但是偶爾還會被他們追著推搡、打罵,于是我們一路落荒而逃。每當這時,遠遠一看到帳篷,就有一種安慰和力量從心底涌來,幾個含淚的小伙伴就抹掉委屈,沿著荒蕪的小路,滿心向往地奔過去。
在記憶的'小溪里,這時的帳篷格外可親可近,帳篷就是我們的家。
加深我們對帳篷的熱愛,還因為帳篷里住著的那些不拘言笑的叔叔們。他們有的家在很遠很遠的地方;有的還沒有成家,對我們這幾個“小鬼”很是喜愛,經常在工余逗著我們玩兒。有的教我們唱歌、跳舞,有的教我們吹口琴,還有的考我們算術題。有時為了對我們的良好表現進行獎勵,還拿錢給我們買手絹、蝴蝶結,買糖果、小人書。而他們的早餐卻經常吃“兩個窩頭,一兩粥”。記得我曾經問一個姓王的叔叔:“你為什么吃‘咽嗓子’的窩頭呀,叔叔?”看著我仰起的一臉質疑,他點著我的鼻尖說:“為了讓像你這樣的‘小鬼’不再吃它呀!還有好多好多的娃娃,全中國的……”“等你們長大了,要住高樓!”“要穿新衣!”“要頓頓吃宴席!”叔叔們七嘴八舌、繪聲繪色,于是我的伙伴們都盼著自己快點長大。
那些日子,我和伙伴們是快樂天使,帳篷就是幸福樂園,是童年的美好。
時光流轉,往事的浪潮消隱在歲月的沙灘上,只有記憶的鷗鳥,還不時眷戀地飛回,撥響一曲童年的歌謠,在成熟的心空,與今日的油城贊歌一起回旋……
【童年與帳篷隨筆】相關文章: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搭建小帳篷11-30
帳篷的作文03-08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戀上帳篷的孩子11-26
未來的“帳篷”作文05-08
未來的帳篷作文09-09
未來帳篷作文06-16
母親的童年隨筆02-07
童年的趣事隨筆02-08
童年趣事的隨筆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