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活動課程與創新精神的培養--學習《語文課程標準》體會

發布時間:2016-4-24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江蘇    南化一中王愛蘭

語文活動性課程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為主要目的,它是以“開發個體內在創造潛能”為目標的課程,是培養創新精神的載體。下面從四方面談語文活動課程與創新精神培養的關系。

一 語文活動課程的綜合性特征,有利于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

語文活動課程具有綜合性特征。語文活動課程廣泛地跟各門學科結合,拓寬了語文學習和運用的范圍,為 “跨學科學習”提供了條件。首先,有利于在知識和學科的整合中培養創新思維。語文活動關涉科學、人文和自然、社會、人生以及歷史、現實、未來等科學文化、道德藝術各個領域,可以通過綜合性學習、研究性學習實現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的整合、語文教學和現代信息教育的整合、閱讀與寫作的整合、語文知識和人文精神的整合…… 再探討研究的過程中,各門學科知識的滲透使學生思維的“觸須”伸進其他學科之中,或某一學科不同的角度之中,探索者在既保持思維的活躍又保持頭腦的冷靜,既保證思維的發散又著眼于研究主體的前提下,實現思維發散的火花“聚合”。發散思維和聚合思維有機結合,實現了知識和學科的整合。如在閱讀活動中,精選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的文學作品,讓學生在閱讀中通過對作品涉及到的歷史、政治、人倫、道德作綜合研究,對作品的思想性、對作品反映生活、揭示社會的體會感悟就有了深度。學生在汲取文學營養的同時涵養人文素養,化育人文精神,在語文活動中加強了對文學中文化內涵的整合,培養了思維的廣度和深度。其次,語文學習的核心是語文能力的建構,語文能力的建構主要是通過語文活動來實現的。語文活動綜合性特點使其本身不僅具有建構能力的功能,還能將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溶為一體。語文能力的建構強調于真實背景中的問題啟動學生思維,由此支撐并鼓勵學生解決問題的學習、基于案例的學習、拓展性的學習,這些創新的學習方式無疑使創新精神得到培養。

二 語文活動課程的開放性特征,有利于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

語文實踐活動課程具有開放性特征。首先是具有開放的教學理念,即面向全體學生,把育人確立為最高的境界和最終的目標。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學和教育的技巧和藝術就在于,要使每一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發揮出來,使他享受到腦力勞動中成功的樂趣”, 語文實踐活動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同時,依據多重智力理論,學生存在著個性差異和潛能差異。不能用同一目標培養人,用同一模式教育人,用同一標準評價人。應關注學生的個性特點和潛能優勢,尊重每一個學生發展的特殊需要,堅持學生的自主選擇和主動探究。教學不只是關注課程活動的結果,而將更注重富有探究性的腦力勞動,關注課程活動的過程。只有在充分尊重學生人格和個性的前提下,學生自由自主地參與、探究,提出各種假設,無所顧忌地發表見解,大膽果斷地自主決策和實踐,才能在能力發揮上達到最佳狀態,才能有創新和超越。其二是開放的活動空間和開放的活動形式。語文活動課程是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為基礎發掘課程資源活動空間的,具有開放性。語文活動課程由課堂向課外延伸,向生活延伸,教室之外,圖書館、閱覽室、信息網絡、體育場、文化場所、名勝古跡、商貿商場都可以成為學生主動求知的課堂。開放的立體的自由活動的空間讓學生置身于五彩繽紛的世界,把學生推到各種情境中,在活動中學習,在交流、討論、辯論中學習,在設計、創作中學習,在操作、實驗中學習,在演練、觀摩、欣賞中學習,在交往交際中學習……活動形式由個體轉向小組合作或班級集體活動,組內成員分項協作,進行綜合性切磋、研討,以多種形式來培養學生開闊的視野,縱橫綜合的思維,創造的合作力量、群體力量更利于催生出創新成果。

三 語文活動課程的自主性特征,有利于創新精神的培養

活動性課程強調學習的自主自治,學生是引起、展開、參與、評價各種語文實踐活動的主人。課程的主要目的不是將知識目標放在首位,而是把情感目標提到與認識目標、能力目標并列的重要地位,它要求與生活接壤,特別強調活動過程中的生活的體驗、知識情感的體驗,強調學習的態度、價值觀、生活方式這些素質目標。其活動流程如右圖所示。(注①雙箭頭表示學生的活動,單箭頭表示教師的活動;②箭頭指向表示活動下一程序。)其活動流程為:在教師引導下,學生在結合自身已有知識和經驗進行自主體驗的基礎上進入語文活動。在活動的特殊的情境中,在廣泛的生活實踐和以語文為主的相關學科交叉中,學生帶著自己對生活的種種語文觀念的獨特體驗,在教師的有效引導、組織、促進下,開發個體內在的創造潛能,對相關“語文主題”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完成對現實生活的反思和語文知識能力的新組合,在此基礎上完成一種“新文化建構”。從上圖可看出,其過程始終把學生放在活動的核心地位,注重學生對活動的體驗和強調個體之間的多向信息傳遞、交流與綜合性的探究,在體驗探究的基礎上感悟新的認知結構,感悟新見解,進而實現知識創新、理論創新。

那么,作為語文活動課程的決策者、引導組織者及促進者的教師,在活動過程中應該注意什么呢?首先要注意創設一種寬松民主、和諧互動的活動環境。建立一種接納的支持性的寬容的活動氣氛,與學生一起分享情感的體驗和成功的喜悅。其次要精心組織、積極引導:(1)引導有目的地進行活動。明確活動的主題,活動的主題性特征具有完整和諧地運用和發揮學習主體的身心潛能,則有利于激發學生活動的動機與興趣,調動積極性。學生對自己所要達到的學習要求及其社會價值有所認識,并能規劃和安排自己的自主活動。(2)引導獨立地學習探究。在活動中,在大量信息面前,具有捕捉信息、敏銳感受和理解的能力、并能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分類整理。在活動中能展開獨立思考,進行多向思維,能從多種角度去認識同一事物,并善于把它們綜合為整體認識。能獨立地運用所學到的內容去適應新的情況、探索新的問題,使自己的思維的廣度、深度不斷拓展。(3)引導培養懷疑精神。“學則須疑”,活動的全過程,須圍繞一個“疑”字。有疑才產生問題,有問才引人深思。只有能質疑、會質疑才有創新的可能 。懷疑、求異是創新的靈魂。要引導學生在自主活動中質疑,在合作交流中質疑,在群體探究中釋疑。對問題的探究研討要細致深入,了解其來龍去脈,悟出它們深層的聯系,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在活動的過程中,強調思維非定勢化,即從多角度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無思維定勢的束縛;強調結論非唯一化,即不一定只有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案,“條條道路通羅馬”,引導學生通過對一個個方案的討論思考,去誘發學生創造的潛能。解決問題的結論是多元的、開放的。(4)引導在活動中進行自我調控。對自己學習的動機、參與活動的策略、探索研究的成果等具有自我認識和調控能力。 

[語文活動課程與創新精神的培養--學習《語文課程標準》體會]相關文章:

1.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

2.學習語文心得體會

3.學習新課程標準的心得體會

4.語文教學中創新思維的培養論文

5.語文教學方法創新論文

6.學習語文新課改心得體會

7.語文學習的心得體會

8.語文四上《課題培養良好學習習慣(七)》教學課件

9.學習雷鋒精神的心得體會

10.重拾閱讀精神的語文閱讀題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午夜视频福利在线 | 中文字幕在线不卡精品视频99 | 亚洲成AV大片大片在线播放 | 亚洲欧美中文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