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賞之下,必有佳作?

發布時間:2016-3-8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中國青年報     2003-01-03     陳魯民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已為實踐所反復證明是一條屢試不爽的“真理”。可是著名的法國龔古爾文學獎卻不信這個,他們的獎金,說出來可能會叫人齒冷,只有區區50法郎,雖然最近“猛漲”了10個法郎,也只有60個法郎。 

  可以不客氣地說,我們國內任何一級文學獎都比它高得多,幾千元的獎金已被人視為“寒酸”,不是萬元以上就拿不出手。于是,云南的《大家》以10萬元為大獎作品獎額,湖北的《古今傳奇》懸賞20萬元以求佳作,浙江的《東海》也不甘落后,推出50萬元文學大獎征文活動,而《中華詩詞》聯合某企業舉辦的“相思節詩詞大賽”,竟用20萬元買一首詩,讓人咋舌。 

  文壇重賞,文人有幸,搞不好哪一次撞上大獎,驟然暴富,一輩子就吃喝不愁了。文壇重賞,又是文人之大不幸。文人性“賤”,太窮了沒法寫東西,太富了也就不會寫好東西了。如今這陣勢,左一個大獎,右一個大獎,錢迷心亂,引誘得文人坐臥不安,哪還有心思去“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去推敲苦吟!在這種氛圍下,是注定難出大文人大作家的。 

  而且,從歷史上來看,文壇佳作傳世名著,沒有一部一篇甚至一句是重賞刺激出來的。馬克思的《資本論》,出版后的稿費還不及他寫作時抽掉的雪茄錢;曹雪芹的《紅樓夢》,則連一分錢收入也沒有,有的只是“舉家食粥酒常賒”;王勃的千古名篇《藤王閣序》,僅換來幾杯薄酒;左思的《三都賦》,10年辛苦,雖有“洛陽紙貴”之譽,也不過是讓造紙商發了大財。而一些重賞換來的作品,即使出于名家之手,也多是有銅臭氣無筆墨香,像韓昌黎貪圖重金給人家寫的那些墓志銘,像司馬相如為千金重賞而給陳皇后寫的《長門賦》,別說是“藏之名山,傳之其人”,就是當時也為文人騷客所瞧不起,被認為是“諛世媚時”之作。 

  當然,文壇設重獎,對于提高文學地位,提高文人創作積極性,可能多少會有所幫助,但也絕不可看得太重,指望通過巨額獎金來為傳世之作“催生、助產”,恐怕是不大現實的。就是舉世矚目的諾貝爾文學獎所評出的東西,也是良莠不齊,遠非人人叫好。畢竟,文學大獎懸賞,總不會像重賞征集殺手那樣簡單便當,只憑腦子一熱,一股蠻力,就能馬到成功。也不會像明星征婚那樣熱鬧,一呼百應,阿狗阿貓都來應聘。文學創作,只有發揚“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刻苦精神,不受金錢誘惑,安心書房,清心寡欲,舍得花心血花時間,苦干上10年20年,才有可能拿出傳世佳作。“鳥翼綁上黃金,它還能飛遠嗎?”泰戈爾這話的確不時髦了,但這個道理卻不會過時,尤其是在文壇浮躁氣氛日漸濃郁的今天。想想看,在一個正在寫作的作家面前放上一堆閃閃發光的銀子,他就能寫出閃閃發光的精品嗎?龔古爾文學獎的組織者想來是堅信這一道理的,他們雖然只有象征性的幾十法郎獎金,可是其影響一點也不比諾貝爾文學獎遜色,而且還更專業一些,許多著名作家都以獲龔古爾文學獎為榮。 

  還是魯迅說得好:“窮極,文是不能工的,可是金銀又并非文章的根苗。然而富家兒總不免常常誤解,以為錢可使鬼,就也可以通文。使鬼,大概是確的,也許還可以通神,但通文卻不成。”

 

[重賞之下,必有佳作?]相關文章:

1.天生我材必有用課件

2.天生我材必有用教案

3.天生我材必有用議論文

4.要和諧必有誠的閱讀練習及答案

5.《要和諧必有誠》閱讀答案

6.言必有據的意思和造句

7.關于佳作欣賞廣播稿

8.繁星春水佳作摘抄

9.校園廣播稿佳作欣賞

10.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日本一区喷水精品视频 | 日本免费在线观看a | 鲁丝片A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天堂Av免费片 | 亚洲中久在线视频 | 最新69国产精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