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光遠中學 王新偉
[教學目標及重點]
1、了解斑羚在危急關頭的勇于自我犧牲的精神。
2、體會本文詳略得當的敘述與具體生動的描寫。
3、理解人類與自然界其他生物和平共處的重要性。
〖教學設計〗
這篇課文描寫了動物世界極其悲壯的一幕,故事驚險,扣人心弦。文章通過描繪一群斑羚飛渡懸崖的場面,熱情贊揚了它們可貴的種族精神和整體精神。這是一篇自讀課文,教學時不必深敲細推,逐句講解。宜在整體閱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把握文章如何把一個故事講清楚,如何細致描繪飛渡場面。可引導學生暢談自己的感受,不必拘泥于某一種觀點,并注意指導學生積累字詞知識。
[教學課型及課時]
1.自讀課
2.一課時
[教學設想]
教學方法
1.教師范讀--掃清文字障礙--學生誦讀--教師、學生質疑釋疑--學生感悟。
(解說:詩歌的朗讀和背誦是教學本課的關鍵。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提出疑問。質疑可能會是多方面的,或是字詞上的,或是詩句上的,或是關于時代背景、作者情況等方面的,均要讓學生暢所欲言。對提出來的疑問,教師不必一一作答,先發動全班同學來討論解決,一時無法解決的問題,可以存疑,或作為研究性學習的課題在課外作深入探討。然后讓同學說說或寫一點各自感悟到的東西。)
媒體設計
1.多媒體:選取材料制作成課件
2.錄音機:伴奏帶。
3.投影卡片:介紹作者及其詩意的卡片各1張,共五張。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二、整體感知課文
找一名學生生動地復述《斑羚飛渡》這個故事。
復述指導:復述是口頭表達的基本功,進行此類訓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閱讀課文時,把難記的內容和其他一些難記的詞語畫出來,強化記憶,就可以少花時間,又能復述清楚。復述時要突出重點,把握關鍵之處。教師注意引導。
三、師生共同研習課文
1.文中的這些斑羚沒有姓名,這只斑羚,那只斑羚,作者是怎樣說清楚的?
明確:作者注意分類起了名目,又給個體起了名目,有了這些名目,就便于敘述了。分類的名目有"老年斑羚""公斑羚""母斑羚""年輕斑羚""小斑羚"等,個體的名目有"鐮刀頭羊""一只半大的斑羚""灰黑色母斑羚"等,有了這些名目,故事才敘述得清清楚楚。這一點看似小事,其實在寫作上很重要。
2.在這群斑羚中,你對哪只斑羚的印象最為深刻?為什么?
明確:(學生自主探究、討論并自由發言)鐮刀頭羊,因為它成功地指導了這次飛渡。
3.鐮刀頭羊是怎樣指導這次飛渡的?
明確:(逐步引導學生的思路)(學生閱讀后回答)
可采用范讀或指名朗讀的方式,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的妙處和思想感情。
4.鐮刀頭羊“悲哀地學了數聲”,如何理解此時頭羊的心理?
在危難時刻,所有的斑羚都注視著這只頭羊,而頭羊沿著懸崖巡視一圈之后,知道前面是絕路,而后面又有狩獵隊的追擊。頭羊一時想不出拯救這群斑羚的辦法,只好仰望蒼穹,悲鳴數聲,表現了內心的絕望。
5.頭羊本來站在年輕斑羚的行列,后來為什么又走到老年斑羚的隊伍里了?
明確:斑羚群分為兩撥之后,頭羊發現老年斑羚那拔少十來只,為了使自救方案取得成功,必須使兩撥斑羚數量一致,于是頭羊從年輕的行列走出,歸入年老的隊伍中,其他中年斑羚也隨著歸入年老的隊伍中,然而,選擇老年斑羚那撥,即是選擇了死亡,因此頭羊“悲愴地輕咩了一聲”,表達了它沉重而悲壯的心情。
6.在你的心目中,斑翔飛渡的情景的情景是一幅什么樣的畫面?請充滿感情的給大家描述一下。
明確:(讓學生暢談自己的感受,不必拘泥于某一種觀點)斑翔飛渡的情景,是幅震撼人的畫面。“山澗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架起了座橋,那是一座用死亡橋墩架設起來的橋。沒有擁擠,沒有爭奪,秩序井然,快速飛渡。沒有一只老斑羚為自己調換位置,它們心甘情愿用生命為下一代開通一條生存的道路。“坦然面對死亡,為的是群體的衍生,這是一種至高至上的境界。井然的秩序,坦然無私的等待,更令人嘆息不已,肅然起敬。“我沒有想到……”這的確是始料不及的,不能不令我們這些萬物靈長的人類感嘆不已,贊嘆不已。從“竟然”“從容”“心甘情愿”等詞語中,我們不難發出作者濃郁的溢美敬重的情感的流露。
7.鐮刀頭羊的結局如何?你對鐮刀頭羊的態度是怎么樣的?是褒還是貶?請把你的真知灼見談給大家聽一聽。
明確:(學生閱讀后回答)
8.找出文中有關彩虹描寫的句子,閱讀體味:課文中多次寫到彩虹,有什么作用?
明確:(組織學生討論,讓學生暢所欲言)文中寫彩虹的地方主要有三處。一是斑羚身陷絕境時彩虹出現,二是斑羚飛渡時彩虹相映,三是頭羊走向"那道絢麗的彩虹"。結合上下文語境細心推敲體會,不難發現彩虹的作用主要有三:一是渲染一種神秘色彩,并推動情節發展,頭羊之所以想出飛渡的辦法,或許就是受了彩虹的神秘啟示;二是烘托飛渡的氣勢.渲染了飛渡的悲壯美;三是渲染頭羊自我犧牲的崇高之美。
9.在這群斑羚的身上,有哪些值得我們迫切學習的金子般的東西呢?(目的在于組織討論文章的主題)
明確:(學生討論、探究,教師適時引導)面對種群的滅絕,這群進退維谷的斑羚為了種族的生存而甘于自我犧牲的崇高精神,它們的智慧、才能,膽識,特別是從容鎮定,舍已為人的情操,可貴的整體精神,為自己、也為人類唱響了一曲悲壯的生命贊歌,放射燦爛無比的人生光彩。
10.結合你日常生活的所見所聞,談談你學習完本文后的感悟。
明確:(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在把握文章的技巧,學會運用,同時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以及作文思維能力,即選擇生活中的題材,表達某一個道理或某一種感情。教師講一個感人流淚的故事結束全文)
[布置作業]
(打出投影片)課下把你的感悟整理一下,寫下來,字數300字左右,然后同學們自由交流,看誰寫得好。
[板書設計]
斑羚飛渡
〔《斑羚飛渡》的比較閱讀〕
非洲野獸的情義
威廉泰勒
剛走進山溝邊緣的灌木叢,就聽到一聲深沉的低吼。那是你永遠也不會習慣的聲音--從洪荒時代傳下來的,作用是警告你,就像警告太古的獵人那樣。你會一聽到就馬上僵住不動。
隱約可以看到有只母獅躺在陰暗中盯著我們,雙耳貼在頭上。我們緊張得雙臂發麻,胃部抽搐,于是慢慢后退,不料母獅反而吼得更響,像就要撲上來襲擊似的。我們只好紋絲不動地站著。
過了幾秒鐘,我們再后退,一步一步退到了山溝邊的后面。一離開母獅的視線,就連忙跑回吉普車上,然后開車向母獅挨近。它面對汽車,遠比剛才面對兩個人時來得平靜。
我調校照相機的時候,我的助手韓德力克恩德洛烏輕碰我的肩膀一下,并指著母獅后面。原來,矮草叢里有張小臉在窺望我們。那幼獅有只大得離譜的耳朵,明亮的眼睛里充滿好奇,前額上有皺紋,使它看起來像個小老頭。這毛茸茸的小家伙可愛極了。
快門咔嚓一響,小臉立刻不見了,然后幾個小身體匆匆躲到母獅后面。可是這些幼獅像所有幼小貓科動物一樣天生好奇,不久我們就看見四張一模一樣的臉逐一從母獅背部后面冒了出來。幼獅爬上母親的身體,輕輕地喵喵叫,開始吃奶。
上文是攝影師杰樂德欣迪1991年9月4日野外札記中的一段。杰樂德和我曾多次結伴到叢林去。我是馬拉馬拉野生動物保護區的資深管理員。馬拉馬拉保護區是私人經營的,位于南非低地克魯格國家公園邊緣,占地18000公頃。這保護區里野生動物種類奇多,既有軀體最大的陸地動物,也有大群大群的平原動物,以及最兇殘的猛禽猛獸。我在這里工作多年,常常在灌木叢生地區的原始美景中追蹤各種動物,特別是大型的貓科動物。我見過許多代表了非洲魔力、野性、恬適的景象,令人嘆為觀止。
舍身救死
1991年夏末,馬拉馬拉保護區只下過很少雨,草原變得幾乎完全光禿。蜿蜒流過平原的姆洛瓦提河有座水壩,是方圓幾公里內動物最好的喝水地點,角馬、斑馬、犀牛和長頸鹿都是常客。
一天,杰樂德和我開吉普車出去考察,看見十二只非洲野狗正急步向姆洛瓦提水壩跑過去。狗群來到水壩旁邊空地的附近時,發現一群角馬,于是把腳步慢下來。潛近了一些之后,野狗突然發力,以全速向前沖去。那真是個奇觀:一群非洲最罕見、技術最高明的獵獸在空曠的草地上飛奔,全都張開嘴巴,脖子向前直伸,尾巴豎起。
野狗很快就追上那群角馬,消失于塵霧中。它們朝奔騰的角馬咬下去,有一只小角馬落了單。領頭的野狗沖上前,用強有力的兩顎咬住小角馬的后腿,拖到一灘淺水中。
通常追獵就到此為止,但是野狗沒想到小角馬的母親那么勇敢。母角馬掉頭跑了回來,把野狗驅散,讓小角馬有時間鼓勁站起來。不過野狗很快又沖了上來,兇狠地包圍著小角馬,再度把它扳倒。
我們在吉普車上看著,確信大局已定,想不到又有出人意外的發展:原本站在稍遠處的一群斑馬突然快步朝野狗群跑過去,然后用腳準確地踢向狗身,又嘶叫著狠咬。野狗驚惶后退,母角馬和小角馬立即逃回到伙伴群中,重獲安全。杰樂德和我都看得呆住了。在大自然,不同種類的動物很少互相救助,舍身救死的事更從未聽聞。不過這些斑馬因為無須護幼,通常不怕野狗襲擊。
我以前從未見過這樣的情景,但是在非洲,常可以見到一些不同種類的動物以比較不起眼的方式互相幫助,防范猛獸。長頸鹿、狒狒、黑斑羚、斑馬和角馬混在一起的場面經常可以看到。這些動物各有所長,互補不足。長頸鹿能從高處望附近的灌叢草叢;狒狒的眼睛能發現地面和樹上的動靜:黑斑羚、斑馬和角馬則能遠遠就聽見猛獸的聲音,或聞到氣味。這些本領都是擊退強敵所必需的。
寶貴經驗
豹是馬拉馬拉保護區中最厲害的猛獸之一。這種動物矯健靈活,遍布于非洲薩哈拉沙漠以南的地方。豹比不上獵豹敏捷,身體也沒有獅子碩大,它的長處是適應力強。
豹能改變獵食習慣,以適存于各種生境,例如沙漠、密林、深山野嶺、城鎮近郊等等。它捕食的對象多得驚人,能爬到非其他捕食猛獸所能到達的樹上去捕捉獵物。
1990年6月一個早上,杰樂德帶著他那架照相機,和我一起去跟蹤一只十九個月大的雄性姆洛瓦提豹,隨著它穿過沙河旁邊茂密的灌木叢。它五個月前離開母親自立,這時正在悄悄潛近獵物。
“呶-喏,喏-喏……”我們聽到黑長尾猴的報警叫聲從河邊向我們這邊飄過來。大批猴子在樹枝間跳來跳去,想看清楚豹在哪里。豹已經匆匆溜入了濃密的灌叢。
我們到達黑長尾猴群附近時,猴子的報警叫聲減弱了,表示危險已經消除。我們架車沿著河邊的小路前行,然后登上陡峭的斜坡,來到一個觀察點。
我們在尋找的那只豹正舒坦地躺在一棵羽葉臘腸樹的枝干上,頭一動不動,眼睛盯著猴群,目光銳利。猴子的驚叫聲沉寂了,豹閉上眼睛,頭慢慢垂下來,下巴碰到了枝椏。落日余暉照在它那線條優美而懸垂的尾巴上,把它染成琥珀色。
這豹從小見慣越野汽車,所以只要我們離它不是太近,它不會理我們。因此,我們能夠在頗近距離觀察它怎樣潛近獵物。
一只灰色的非洲羚出現了。雄豹立刻從樹上爬下來,但越過馬拉馬拉飛機跑道附近的山溝不久,就失去獵物的蹤影。
夜幕漸漸降下,雄豹來到跑道附近的空地,停了一陣,確定周圍沒有獅子或土狼之后就走進一片密林。我們也跟著它走進了樹林。
一只雄性大疣豬從藏身處走出來,豹立即沖過去追上,躥上獵物的背,張口咬住它的頭。兩只動物搏斗了整整二十五分鐘,豹終于找到機會,咬住疣豬的喉部,把疣豬殺死。豹也筋疲力盡了,趴在辛苦得來的盛餐旁休息。
這雄豹因為經驗不足,所選的獵物太大了。剛才那場搏斗既歷時長久而又喧騰,疣豬曾不斷嗥叫。這時候,我們等著看豹怎樣去享受它苦戰得來的獵物。
可是它沒有口福。它休息了幾分鐘便忽然抬起頭向黑暗中凝望,然后逃跑了。我們看見九只獅子走進我們聚光燈的光柱中,把那只疣豬據為已有。它們顯然是受喧囂吸引而來的。
那雄豹失去了食物,但學到了些寶貴經驗。
及時干預
1990年初,我們在馬莎皮里河附近看到一只健美的雌性“王”獵豹和三只小獵豹。這種漂亮的“王”獵豹和一般獵豹的不同之處,在于它身上有橢圓、心形的巧克力色大斑,縱貫背部和尾巴的深色條紋,從眼的內角伸展到黑邊嘴唇附近的淚斑也比較明顯。我們想多些了解這幾只獵豹,于是讓它們習慣我們的車,漸漸地,我們可以走過到離它們只15米。
這群獵豹一直一起生活,到幼豹16個月大的時候,母豹突然離開,讓子女自力更生。一只小雌不久就腿部受傷,走路一瘸一拐,顯然是士狼咬傷的。獵豹受了傷通常就等于必死無疑,可是由于王獵豹很稀罕,況且這受傷雌豹的兩個兄弟也需要它幫助捕獵,我們決定拋開一向的不干預政策,施以援手。我們給它注射了鎮靜劑,把它帶到附近克魯格國家公園的斯庫庫扎營治傷。10天后,它完全康復,可以回到荒野去了。
我們去找它的兩個兄弟,希望安排它們團聚,但是找了8天都沒找到。后來,追蹤員在恩卡皮尼河附近發現那兩只獵豹捕殺了一只大斑羚。我們相信它們會在那里逗留一些時候,立刻把傷愈的雌獵豹裝在木箱里,一小時后就來到馬拉馬拉保護區。我們打開木箱門,雌獵豹腳步輕捷地走了出來,躥入叢林。我們跟了它大半天,它始終找不到它的兄弟,便發出鳥叫般的尖聲呼喚它們。我們真擔心它的兄弟會排斥它。
第二天,我們的憂慮消散了:我們看到三只獵豹一起分享一頭剛捕殺的非洲麂羚。1992年春天,馬拉馬拉保護區的管理員看到那只年輕的雌性王獵豹帶著兩只小小的幼豹。我們的第一次干預行動有美好的收獲。觀光客來馬拉馬拉保護區,是想偷看一下從前的情況,欣賞只有非洲叢林能提供的刺激與靜謐。300年前在非洲生存的動物種類,現在只剩百分之一。要是能根據馬拉馬拉保護區所得的經驗亡補牢,要是世界各國能攜手合作去研究、保護這些大自然寶物,我們就能確保子孫也看得到這些瑰寶。
[斑羚飛渡(教師中心稿)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2.斑羚飛渡教案
5.如何突出中心教案
8.背影教案教學設計
9.春曉教學設計教案
10.小數除以整數教案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