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職業中學 朱偉
近日上一節作文課,學生一聽,都瞪著眼,張大著嘴,很吃驚、很為難的樣子。這讓我很受觸動。為什么到了一上作文課的時候,學生們就有這么大的反應呢?難道僅僅可以用一句“他們都是職高生,不必要求太高”來搪塞嗎?這引起了我對平常的教學過程的反思。
的確,職中生與普中生不能在一起比較。但是,作為老師的我們就能因此而懈怠嗎?那么,在職業中學教學中,老師應怎樣做來適應新的教學趨勢呢?這是一個很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我覺得,作為老師,應該從各個方面來充實、完善自己,這是一條亙古不變的道理。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沒有無所不通的全才,也沒有又精又專的專才。特別是在當今的知識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里。在自己的知識領域中,作為每一個個體,都應該及時地把握機會來學習,豐實自己的大腦。那么,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我們應怎樣做呢?在具體的教學環境中,又應怎樣來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呢?這也是值得我們好好考慮的一個問題。
首先,從教學精神上來說。中國古代曾將“天、地、君、親、師”供奉一堂。可見作為老師,在我們國家自古以來的兩千多年文明史中就已擺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這一點,對于我們從事教育事業的人來說,毫無疑問是非常具有神圣意義的。陶行之先生曾滿懷信心地指出:“如果全國教師對兒童都有‘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決心,必能為我們民族創造一個偉大新生命。” 這就就像我們平常以“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來自喻一樣,在教師這一職業中,作為每一位同行,都應該有著比較塌實的工作作風;有著全心全意為學生的教育貢獻出自己的一分一秒;有著“哪怕前面是萬丈深淵,我也會毫不猶豫的跳下去”的決心、勇氣、精神。這樣,才能作為一個評價老師的具體的量化標準。
因此,只有在平常的教學中,老師心里面真正的把學生當學生看,不管是普中還是職中。真正做到一碗水端平的態度,特別是作為職業中學的老師,更應該看重這一點。這也是進行良好教學的一個前提。
其次,從教師的教學業務上來說。作為一名好的老師,除了要有上面所說的精神外,還要有一種實實在在的教學本領。我想,這一點,作為職業中學的老師更是深有體會。我一直覺得,在普中教的聲明顯赫算是本事;但是若能在不同的教學領域中都開創一片自己的天空,這更能顯現其偉大之處。那么,職中的老師是不是應不斷的充實、完善自己,積極轉變自身的角色,使自己的教學過程達到一種更積極的效果呢?從而真正地達到“教學相長”的程度呢?
因此,在職業中學的教學中,不應過多的依賴于普中的教學方法。我總覺得,每一種教學方法都有其合理性,同樣也有其不合理性。合理的,我們就應采納之,使之為我所用;不合理的,我們也就應該仔細的篩選,及時地摒棄。只有這樣博采眾家之長,取長補短,才能使自己教學在教學過程中達到比較滿意的效果。那么,在職業中學教學,我們是完全把普中的教學方法拋棄掉呢,還是全盤的照搬呢?或者是讓職中的學生聽之任之,抱著“反正他們學不好”的思想來敷衍了事呢?素質教育,除了是對學生的要求之外, 我想,更多的是提出的對于老師的要求。對不同的學生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使之得以接受一定的知識,這也可以說是因材施教吧。那么,這個“教”應怎么教呢?難道上課僅僅是知識的全盤灌輸嗎?其實,在課堂的45分鐘里,學生全部都用來學習是不太現實的。同樣,老師全部用來傳授知識也是不切合實際的。就像在《學會生存》中所闡述的那樣:“教師的職責現在已經越來越少地傳遞知識,而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除了他正式只能之外,他將越來越成為一為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加者,一位幫助發現矛盾論點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的確,老師的職責、角色已隨著新的形式、政策的變化而有所側重。在針對普中都“厭惡”的職中生展開教學時,尤其要注意避免走上盲目傳授知識的誤區。
當今的教師,過多的把心思放在讓學生然后更多的吸收知識的問題上。孰不知,在這種要命的教育思想指導下,所進行的教學效果是不理想的。在課堂上往往是老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吵,效果是不言而喻的。還有,作為職業中學的教師更應根據學生的特點來對教材采取適當的處理措施。那些所謂的教學理念成了又一輪的“滿堂灌”的開始,學生還是在“要我學”的地方原地踏步,有些教師也不能很好地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進行教學的調整。同樣,這樣一來所形成的一種教學秩序只會是過去教學方法的惡性循環。那種盲目地把所謂的教學理念這一頂帽子扣在老師和學生的頭是是有失其公正性、準確性的。就像在上人教版的職業中學語文第四冊的駁論文時,里面有一篇課文《不求甚解》。我就針對駁論文的特點,積極鼓勵學生對此進行新的反駁。既然文中說不求甚解并非都是壞事,那么我們說,這是不是會誤導某些人的讀書方法呢?還有,針對文中列舉的諸葛亮等人的事例進行反駁。有的同學說,難道每個人都會是諸葛亮嗎?再和學生的一起討論,達成了“如果完全沒有‘打破沙鍋問到底’的學習精神,我們的學習態度應怎樣來進行宣揚呢?那會不會誤導一部分人,讓他們以此為借口不用心、不認真讀書呢?”這么一些共識。最后,當有學生問“那我們應該怎樣來讀書呢?這也不是,那也不是,這不是沒路可走嗎?”這個問題時,我心里是非常高興的。的確,有學生這樣來問,不就說明了他們已經在用心地思考嗎?這時候還要他們怎么樣呢?雖然最終可能不能對此作出一種非常好的解答,但這不就是最好的知識的傳授嗎?
作為跨世紀的老師,面對著跨世紀的教學,我們該做些什么來表達自己對于新世紀職業中學教育的看法呢?我想,只要我們緊緊地依據國家制定的教育方針,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地摸索、研究,就會在自己的教學生涯中獲得可喜的成績的。
2003.3.31
21世紀理想的教師應具備怎樣的素質
新世紀的鐘聲已經敲響,21世紀理想的教師究竟應具備怎樣的素質?國內外學者眾說紛紜,仁智各見。在此,我想談些個人的想法。
理想的教師,應該是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
任何教師要想有高的成就、高的水準,首先必須要有高的理想。作為教師來說,走上教育崗位以后,必須為自己設置一個一生為之奮斗的目標。只有設置這樣一個目標,才能把自己的所作所為鎖定在這個目標上,才能不斷增強自我意識和使命感,才能不斷地進行自我挑戰,否則會走彎路,會荒廢時間及精力。
教育和其他職業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教育的復雜性和豐富性是其他事業所不具備的,它要求教師富有更高的靈性與悟性。
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內涵與主題都不同,只有具有強烈的沖動、愿望、使命感、責任感,才能夠提出問題,才會自找“麻煩”,也才能擁有詩意的教育生活。寫詩是要有靈感、悟性和沖動的,真正的教育家也應具備這樣的品格,永遠憧憬明天。
一個優秀的教師,必須具有遠大的理想,不斷地給自己提出追求目標,同時又要有激情。優秀的教師要永遠伴隨著自己的夢想。當生活沒有夢時,生命的意義也就完結了,教育就沒有了意義。
理想的教師,應該是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
一個理想的教師,應善于認識自己,發現自己。生活中的一些人,為什么沒激情,因為他發現不了自己的可愛之處和偉大之處。一個人永遠不會超過他追求的目標。同樣,一個人也永遠不會超過對自己的評價。一個人對自我的評價,往往是這個人事業能否成功的標志。自信使人自強,適當的“驕傲”使人成功。只有自信,才能使一個人的潛能、才華發揮至極致,也只有自信才能使人得到“高峰體驗”。所以校長應該保護教師的這種自信,甚至于帶有“驕傲性”的自信。作為教師也應珍視這種自信,不因一時挫折而喪失自信。我認為一個人要取得成功有兩個重要的前提:一個是追求成功,一個是相信自己能夠成功。
一名理想的教師,應該不斷地追求成功,設計成功,更重要的是要撞擊成功。因為人來到世上并不知道他會成為什么樣的人,只有去撞擊每一個可能成功的暗點,才能擦出成功的火花。教師有這樣或那樣的沖動,有這樣或那樣的撞擊,是難能可貴的。當一個教師停止撞擊了,就意味著他對生活失去了意義,對自己的存在失去了自信。
理想的教師應該是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
競爭基礎上的合作,合作基礎上的競爭,是現代社會的顯著特征。一個不善于合作的教師,他走不了太遠。因為這個社會是需要合作的社會。社會如此,教師職業也是這樣。我們的教育對象,我們的學生,處在非常復雜的社會環境中,時時刻刻接受著多方面、多層次的影響。教師的影響在多大程度上能夠成功,取決于教師在多大的層面上協調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對學生施加影響。對于一個會做工作的教師,他會調動千軍萬馬來實現自己的教育抱負。
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非常尊重他的同事,非常尊重他的領導,非常善于調動幫助他成長的各方面因素。
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
教育愛,就是教育力量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我們有很多教師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在教,但是他從沒有在教的過程中尋找到樂趣,心中也沒有涌起一種愛的熱潮,這樣的教師永遠也不可能取得教育上的成功,永遠也不可能把握教育的真諦。
未來的教育家應該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愛學生、愛教育。只有愛,才能贏得愛,你愛教育事業,教育事業也會愛你,你才能獲得事業上的樂趣。你愛學生,學生也才會愛你。
教師愛學生,一個很重要的表現就是相信每個孩子,每個孩子都具有巨大的潛能,而且每個孩子的潛能是不一樣的,只有獨具慧眼,發現每個孩子身上的潛能,鼓勵孩子去不斷地自主探索,才能使他們的才華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
我始終認為,教育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就是愛心。只有在愛的基礎上,教師才會投入他的全部力量,才會把他的青春、智慧,無怨無悔地獻給孩子們,獻給教育事業。
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
教師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有一些人,他教1年,然后重復5年10年乃至一輩子;有些人,實實在在地教了5年。一個實實在在教5年的人,與一個教了1年卻重復了一輩子的人,他的成就是不一樣的。
一個優秀的教育家,他應該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創新的人,應該是一個教育上的有心人。一個人為什么能夠成功,往往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是個有心人。
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勤于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
勤于學習,充實自我,這是成為一名優秀教師的基礎。
一個理想的教師,一個要成為大家的教師,一個想成為教育家的教師,他必須從基礎抓起,扎扎實實多讀一些書。
不要把教育家看得多么神秘,每個教師都可能成為在中國非常有影響的教育家,每個人都可以做到,關鍵在于是否做一個有心人,是否執著,是否有恒心。當然,我們知道,教育家必須具備相應的知識結構、教育理念、文化素養、道德素養、工藝素養。
因此我覺得,教育最重要的任務是學習。作為一名教師,你跟其他專家不一樣,需要各方面的知識,一個知識面不廣的教師,很難真正給學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孩子年齡越小,他對教師的期望就越高,他就越是把教師當作百科全書。在他們眼里,教師是無所不知的,而如果教師是一問三不知,他就非常失望。所以教師應該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
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關注人類命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教師。
教育不光是給孩子們知識,教育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以積極的生存心境、積極的人生態度對待生活。作為一個教育家,作為一個理想教師,他應該非常關注社會,非常關注人類命運,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也只有教師的社會責任感才能塑造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教師在課堂里面和學生討論環境、人口等問題,才能喚起孩子們對這些問題的關注。如果教師整天關心的是名次,是分數,孩子們的心胸怎么能得到發展?學校的世界和外面的世界應該是息息相通的,而現在卻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學校的生活很苦難。因此,要使學生更好地生活,要使今后的社會更加理想,更加完美,首先要凈化我們的校園,并使我們的學生具有人文關懷精神。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孩子在離開學校的時候,帶去的不僅僅是分數,更重要的是帶著他對未來理想的追求。
理想的教師是一個堅韌、剛強、不向挫折彎腰的教師。
教師生存在不同的環境,有的在重點學校,有的在非重點學校,有的在城市,有的在農村。孩子也有不同的背景和基礎。有的人經常會埋怨:怎么讓我到這樣一個蹩腳的學校工作。總希望給他一個更好的環境。這種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我想說,所有的環境,都能夠產生教育家;所有的磨難,都可能造就教育家。事實上,環境好壞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在一個名氣很響的重點學校,它的規范多,它的自由可能就會少;而在一所名不見經傳的學校,人的創造性可能得到更大的發揮。我經常對我們的優秀校長說,你得意可以,但不要忘形,因為不是你的教學水平特別高,而是你的學生造就了你和你的學校、你的老師。只會教好學生的教師,不是好教師;只會教好學生的學校,也不一定是非常優秀的學校。
教育需要理想,只有燃燒起理想的火焰,我們才能使我們整個民族變得強盛,變得有凝聚力,我們才能在與世界各國的競爭中站住腳。教育是永恒的事業,一代教師的追求,兩代教師的追求,全體教師的追求,會在校園里燃燒起理想的火花,并從而使我們的民族燃起理想的火
[對新世紀職業中學教學的看法]相關文章:
1.職業中學教學計劃
2.關于職業中學的教學計劃
9.職業中學生入黨申請書范文
10.新世紀的青年入團申請書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