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膽拿來 審慎使用(教師中心稿)

發布時間:2016-3-27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江蘇 張家港市 沙洲中學 李俊

私塾的語文教學科學嗎?初一看來,也許絕大多數中國人會對這一問題嗤之以鼻;私塾--這一早已被扔進歷史垃圾堆里的封建教學形式難道還有科學存在的可能嗎?

誠然,隨著社會的進步,科學的發展,以農業經濟為基礎的私塾教學形式已失去了其賴以存在的基礎,以多學科為主的學校教育取代以語文教學為主的私塾教育已成為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然而,在舉國上下對近百年來、尤其是近二十年來語文教學的一片質疑抨擊聲中,置身于某些有識之士對當今語文教學“誤盡蒼生”的當頭棒喝之下,作為一名語文教學工作者,在深刻反思當今語文教學利弊得失的同時,難道還不該拿出一點勇氣來再思一下曾經在我國歷史上流行了兩千多年并且孕育出無數杰出人物的私塾教育嗎?

筆者以為,私塾的語文教學至少以下幾方面值得我們借鑒。

一:私塾的語文教材重積累

中國的私塾萌發于春秋中葉,逐漸消亡于二十世紀初期,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私塾的教材也有較大的變化,但據《中國古代語文教育史》(張隆華 曾仲珊 著)來看,以下教材曾經歷多個朝代,廣為傳誦:

《三倉篇》、《急就篇》、《開蒙要訓》、《三字經》、《百家姓》、《詩經》、《論語》、《孟子》《春秋》、《禮記》、《千字文》、《國語》、《左傳》、《戰國策》、《老子》、《莊子》、《荀子》、《昭明文選》、《藝文類聚》、《文苑英華》、《千家詩》、《唐宋八大家文鈔》、《古文觀止》、《唐詩三百首》、《史記》和宋詞、元曲等。

具有一點文學常識的人都知道,上述書籍可謂是我們中華民族語言、文學、文化、思想的寶庫,曾對炎黃子孫的修身、養性、治學產生過巨大影響。按照塾規,學生對上述書籍一般都要熟讀成誦。試想一個學生,不要說全部,只要有寥寥幾部默識于心的話,那么他積累的語言材料該多么豐富!案褂性姇鴼庾匀A”有了豐富的語言積累,培養和提高語文能力還會是件難事嗎?令人遺憾的是,昔日學子手中最平常的教科書,今天只能擺到一些專家學者的案頭。

多年來,金庸、梁羽生和瓊瑤、三毛一直在爭奪我們的語文課堂,其實,這也不能全怪學生,因為至少在學生看來,我們的語文教材沒有武俠、言情小說有味,不值得看;如果中學語文教材編得生動活潑,文采飛揚,讀了一輩受用,而不是充斥著思想動員、政治教條、道德說教的話,誰會冒著“忤師”的大不韙搞地下工作呢?

當然,我并不是全盤否定近二十年來的語文教材,而是說那些經過歷史檢驗,值得積累的經典詩文、老子念了兒子還要讀孫子還值得看的佳作太少;而可看可不看,看與不看一個樣的文章太多。語文教學的基礎在積累,厚積才能薄發,中小學語文教材應主要到中華民族的語言文學寶庫中去汲取豐富的養料,讓學生多讀、多背一輩子受用的具有語言美、情感美、藝術美、思想美的古典詩詞曲文,而盡量少一些“僅僅是個例子”看完即可扔掉的東西。

二:私塾的語言教學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主體

盡管語言教學的主體論已討論了多年,盡管“以學生為主體”的呼聲早就響徹大江南北,但近百年來尤其是近二十年來,卻一直自覺不自覺地落入教師中心論,形成了老師講學生聽,老師讀學生記,老師問學生答,老師說書,學生做題的思維定勢和行為模式。置身于絕大多數語文課堂,聽到的是大小先生的慷慨激昂,唯獨少了莘莘學子的瑯瑯書聲,F在可以說,如果哪堂語文課少了老師的講的話,那么,聽課的老師會大失所望,上課的學生會莫名驚訝,就是語文老師本人也十分難過--太對不起學生了,這一課我什么都沒有講。

然而效果呢?“民怨沸騰”,“誤盡蒼生”!原因何在?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沒有做到甚至沒有意識到語文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主體。

私塾的語文教學則真正做到了這一點。無論低階段的識字習字,還是高階段的諷誦作文作詩,都徹底地讓學生自己動口、動眼、動手、動腦,動起來之后再由先生規范指導;然而大多數情況也不是先設計好條條框框,讓學生折騰累了再收網,而主要是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實實在在,沒有一點花架子。學生在書館里大部分時間都是自己學習,學生是學習真正的主體。這樣走出書館,不僅讀了哪些書能脫口而出,而且還養成了受益終身的自學習慣--“教”是為了“不教”,這是今人的理論,卻是古人的實踐。

因此,什么是以學生為主體,就是讓老師少講精講,而讓學生真正動起來,從口到眼到手到腦,除了學生確實無法知曉的東西或作業評講、學習方法須老師精講點拔外,凡是領悟的內容和學生憑手能自己找到的東西一律不講,這一做法須從小學開始。據三月份《新民晚報》、《中國剪報》等報載,一位美國文盲教師從教多年后被評為了優秀教師,他上課就是從來不講,而是讓學生自己閱讀和討論,然而學習成績卻很好。這對我們難道不是一個很好的啟示嗎?

三:私塾的語文教學重體悟和實踐

現代學校教育的主要方法是講解和分析,從數學公式到物理定律,從英語語法到化學反應,從生物結構到歷史演變……語文自然也不例外,從字詞音意到寫作背景,從層次結構到段落大意,從中心思想到寫作特點,每一課不分析到學生兩眼發花、四肢麻木、頭昏腦脹,決不罷口。語文教師對上課的通用說法不是“怎么上”或“怎么教”,而是“怎么講”,仿佛不講就愧對自己的良心。

教語文好比給孩子吃飯,當嬰兒沒有長牙齒時,須要大人把食物嚼碎后送入孩子口中,但當孩子長到七八歲、十幾歲后,大人還是把食物嚼碎了再送入他口中,孩子 還能要吃嗎?非要如此,不僅會導致孩子厭食,而且會養成孩子飯來張口的陋習,甚至還會萎縮退化孩子的腸胃吸收消化功能。難怪有些學生說自己看文章感動得流淚,而老師一講解分析,眼淚全沒了--味道營養全給嚼跑了,還好吃嗎?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這些千古名言早就告訴我們,語言能力的培養和提高的過程是一個不斷積累、體悟和實踐的過程。語文教學不同于數理化,數學公式物理定律化學反應,多須老師講解分析才能理解,且效果十分明顯,立竿見影。而語文閱讀則不然,深遠的意境、高妙的立意、細致的刻劃等往往需要學生自己去領悟;老師講解分析得再透,一般都無濟于事,代替不了學生主體的感受體悟。寫作也同樣如此。

千百年的私塾語文教學經驗告訴我們,在積累的基礎上不斷體悟,在體悟的過程中不斷實踐是培養和提高語文能力的主要途徑。

四:私塾的語文教學目標實在清楚,要求嚴格明確。

大家知道,私塾的語文教學大致可分為兩個階段:識字習字和誦書作文(作詩)。無論哪個階段,其教學目標都實在清楚,要求都嚴格明確。朱熹《童蒙須知》要求:“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是要多誦遍數,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凡寫字,未問寫得工拙如何,且要一筆一劃,嚴正分明,不可潦草”。清初唐彪《讀書作文譜》:“有當讀之書,有當熟讀之書,有當看之書,有當再三細看之書,有當備以資查考之書”,“人于一日之間,文事不佳,必不可生退怠心,更不可將所作毀棄,遲數月,仍以其舊題再作,有一篇未是之文,反觸其機,即有一佳文出焉!鼻逋躞蕖督掏臃ā罚骸安鸥哒撸浖啊秶Z》、《國策》、《文選》盡讀之。即才鈍亦《五經》《周禮》、《左傳》全讀之,《儀禮》、《公》、《谷》摘鈔讀之。才高者,十六歲可以學文,鈍者二十歲不曉。初學文,先令讀唐宋古文之淺顯者”,“讀書一兩 年,即教以屬對;初兩字,三四月后三字,漸而加至四字,再至五字,便成一句詩矣。每日必使作詩……”

在這一點上,現代中小學語文教學則顯得雜亂無章,模糊不清。該識哪些字;字寫到什么標準;該讀哪些書,有什么要求;該練哪些文體,練到什么程度,似乎誰都知道,但誰也說不清楚。

識字寫字從小學一年級一直教到高中三年級,然而高三學生往往連一年級的字也不會寫。我任教的是某省重點中學重點班,每次作文不出現常見錯別字的不足30%,書寫達到美觀端正要求的不足10%。閱讀教學從沒有個大體范圍,似乎除了可憐的幾冊教材外什么也沒有,而憑幾冊教材怎么能提高閱讀水平。作文教學更是跟著高考轉,一年一個新花樣,去年求穩,今年求新,去年議論得福,今年記敘看漲,從沒有個定準。整個語文教學如墜云霧之中。

當然,私塾的語文教學也并非全是寶,其局限和不足也是顯而易見的,這里不再贅述。問題是如何認識和把握其優點與不足,有人把它們比作孩子和臟水,認為現代語文教學在潑掉臟水的同時,把孩子也倒掉了;其實,何止倒掉了孩子,簡直連水盆也扔掉了。

該是找回孩子和水盆的時候了!

215626  江蘇張家港沙洲中學語文組  李俊

[大膽拿來 審慎使用(教師中心稿)]相關文章:

1.大膽的近義詞

2.魯迅拿來主義閱讀答案

3.拿來主義讀后感

4.寫拿來主義的讀后感

5.拿來主義讀后感作文

6.拿來主義優秀課堂教案

7.高一語文《拿來主義》教案

8.有關拿來主義的讀后感

9.關于自信大膽的名言

10.關于正確使用網絡的演講稿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中文自拍另类 | 亚洲日韩欧洲日本国产综合 | 久久综合免费视频 | 真实国产乱子伦高清对白 | 中文字字幕在线精品乱码精品 | 推油少妇久久99久久99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