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民
《中學語文教學大綱》指出:“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作文是衡量學生語文水平的重要尺 度,應當十分重視。”近些年來,廣大語文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精心施教,不斷改革,取得了一定 的成效。但毋庸諱言,仍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作文水平不高,這幾乎成了作文教學中久攻而未克的一個堡壘,令 人困惑。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對作文教學過程思維訓練還重視不夠,投入不足,為此本文特地 作些探討。
作文與思維的關系非常密切。從寫作的本質來看,“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劉勰:《文心雕龍》)寫 作是一個由感知--內部語言(加工制作)--轉為外部語言的心理過程,是運用語言文字準確地、有條理地 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的一項高級思維活動,既然寫作是思維的外化,那思維必須首先是清晰的,只有 這樣,才能做到“思之既明,取舍自定,條理自見!保ㄈ~圣陶語)從寫作的能力來看,它由基礎能力和專門 能力兩個方面構成,基礎能力包括觀察能力、記憶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等,專門能力包括積累素材能力 、審題立意能力、布局謀篇能力、運用表達方法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修改文章的能力等,其中,思維能力是 基礎能力的核心,語言表達能力是專門能力的第一要素,而思維與語言又恰恰是互為表里、密不可分的辯證關 系,思維要借助語言這個工具,語言表達又以思維為內核,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就必須具備良好的思維 能力,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的:“朦朧的思想是不清不楚的語言。清澈的思想是有條理的語言!睆膶懽鞯倪^ 程來看,一篇作文的完成,大體要經歷觀察積累材料、構思表達、修改潤色三個階段,不論哪個過程,一刻也 離不開思維。
顯然,在作文教學過程中,必須滲透、強化思維訓練,是作文教學的固有規律所決定的。同時,學生在作 文過程中,又存在著一些比較突出的思維障礙。比如,思維空白--覺得沒有東西可寫;思維渾濁--不知如 何謀篇布局,意不稱物,文不逮意,乃至應考背作文、套作文;思維單一--不知如何求新、如何修改等。正 如蔣仲仁先生指出的:“學生作文,一般有兩大缺點,一是言之無物,一題到手不知道該寫些什么;一是語無 倫次,有點兒想寫的東西不知道該怎組織。這兩個毛病何嘗僅僅是語言的問題!根源還在思維能力上!保ā 思維語言語文教學》)因此,在作文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的思維障礙,加強思維訓練,顯得尤為緊迫、 必要。
作文材料與發散思維
材料是寫作的基礎,而不少學生在動筆寫作前,常有“無米”之感,思緒茫然,一片空白。劉國正、張定 遠先生曾指出:“說實在的,像中學生這樣的年紀,已經閱歷不少,知道的事情也不少,大至世界和社會,小 至學校和家庭,其中發生的許多事情都會扣動他們的心弦,引起他們的關注和興奮。他們有強烈的求知欲和辨 別是非的能力,有自己的喜怒哀樂,自己的愛好、追求和理想;他們有一個時而變幻色彩、時而涌起波瀾的、 天真爛漫的生活領域,有許多可以取來作為生活的材料。寶貝就在他們身邊,可有時視而不見,這是因為他們 誤認為面包和鹽既然不是精金美玉,就不一定值得拾取和保藏,一旦換一個角度看周圍的一切,在老師的指引 下和點撥下,打開身邊寶庫的大門,他們會騎上神馬,飛進神奇山谷,發現數不清的寶貝!保ā蹲魑慕虒W漫 談》),針對學生腦子“一片空白”的思維障礙,教師的指引和點撥,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發散思維,就是以一個問題為中心,從各種不同角度或側面進行深入思考,以解決問題的思維的方法,聯 想和想象是發散思維的重要方式,它們象一種觸媒,使學生由此及彼、從已知到未知,產生新的感知,新的意 象,能使有關材料盡快“匯集”,或形成對某一個問題的多種視角,從而解決“下鍋之米”,打開寫作思路。
一、在聯想中“觸發”
聯想是由一個事物想到另一個事物的心理過程,包括接近聯想、對比聯想、類似聯想等,葉圣陶、夏丐先 生曾經講過:“讀書貴在新得,作文貴在新味,最重要的是觸發的功夫。所謂觸發,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 的事。你讀書時對于書中某一句話,覺得與平日所讀過的書中某處有關系,是觸發;覺得與自己的生活有交涉 ,獲得一種印證,是觸發;覺得可以作為將來某種理論說明的例子,是觸發。這是就讀書說的。對于目前你所 經驗著的事物,發現旁的意思,這也是觸發,這種觸發就是作文的好材料!瓡怯梦淖謱懗傻模疫希望 你于有字的書以外,更留心去讀沒有字的書,在你眼前森羅萬象的事物上獲得新的觸發!保ā段男摹罚┻@段 引文,看重講了兩個方面“觸發”。
一是在讀有字之書時,由聯想而得到的“觸發”。中學語文課本和課外優秀讀物是中學生閱讀的主要對象 ,僅就課文而言,就薈萃了古今中外許多文質兼美經久不衰的篇章,幾乎涉及到大千世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 面,是引發學生聯想的重要媒體。上海市特級教師錢夢龍針對這一特點,十分重視從“導讀”向“導寫”的延 伸,引導學生在感悟課文的基礎上,得到新的觸發,成為作文的好材料。比如學生從讀《論雷峰塔的倒掉》到 寫《論岳墳四鐵像的被偷》,從讀《愛蓮說》《荷塘月色》到寫《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讀畫小記 》,從讀《哥白尼》到寫《科學必然戰勝迷信》等,都是從卷中得到觸發,引起聯想,有感而作。這使學生既 深化了對課文的理解,又有了“下鍋之米”。還提高了分析綜合的能力,可謂一舉而多得。大凡學業優異的學 生都有這樣的深切體會,比如,江蘇省1991年高考文科狀元、無錫一中女學生朱晨,是一位勤奮刻苦、全面發 展的學生,曾獲華東六省一市作文比賽一等獎,在各地報刊發表散文十多篇,她獲得成功的重要一絕,就是善 于閱讀。她說:“高中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我都很熟悉,有些課文我能成段成段地背誦。雖然還不是每篇 課文都‘爛熟于胸’,但課文的構思方法、語言特色或者人物形象、精彩場面、美好意境,我都十分清楚。逢 到寫作時,馬上會聯想到學過的同類課文,這些名篇的一招一式,開拓了我的寫作思路。”(《縱橫書卷跌宕 文章》)
二是讀無字之書時,由聯想而得到的“觸發”。社會生活非常廣闊,作文是客觀事物的反映,如果說有字 之書是使學生得到觸發的“流”;那么,社會、學校、家庭的生活,應是使學生得到觸發的“源”。福建省福 州三中特級教師王立根在作文教學中就非常注意引導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得到觸發,通過聯想、分析、綜合、比 較,打開寫作思路。比如,讓學生對日常生活中的兩種“綽號”加以比較,一是與人為善的,如“數學迷”、 “小百科”、“智多星”等,一是嘲笑別人生理缺陷的綽號,在比較中分清什么是文明行為,什么是不文明行 為,從而引出一番道理,再動筆寫《“綽號”小議》,就有話可說。又如,引導學生從高樓想到地基,由地基 想到鋼筋、水泥、石頭、砂子……進而聯想到自己要做一塊合格的石子,在托起社會主義現代化大廈事業中建 功立業,再動筆寫《石子的聯想》,學生有感而發。這些指導方法,都是值得借鑒的。
二、在想象中“融鑄”
想象是人們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礎上再現或創造出新形象的過程,包括再造想象與創造想象等。再造想象 是在感知語言、繪畫、旋律等載體時顯現具體形象的過程,創造想象是對新形象進行重新組合、融鑄創造出新 形象的過程。前者如用全國卷高考作文題:九○年,要求根據所提供的材料加以想象,為一對孿生小姑娘作肖 像描寫;九一年,要求考生根據黑板報上畫的圓,進行想象;九二年,要求根據提供的材料,加以設想,記敘 清理碎玻璃的事件經過,突出人物的心理;三則都是想象作文。創造想象則要引導學生對原有意象進行“融鑄 ”,把平時生活的積累化為新的畫面。比如:假設情境式的作文訓練題:《寫字臺上的紅玫瑰》:“早晨,張 老師一跨進辦公室,只見寫字臺上插著一束鮮紅的玫瑰花,她將花兒貼著臉龐,情不自禁地問:“這是誰送來 的花?”請續寫下去;幻想式訓練題:《太空旅行記》;推測式的訓練題:《第八代電腦》;假想式的訓練題 :《三十年后全班聚會》;課文延伸式的訓練題:《今日的水生和宏兒》等,都是發展學生的想象能力,挖掘 “積累”,獲得新材料的有效方式。上海市控江中學學生胡睦曾于1992年參加“國際少年通訊寫作比賽”,題 目是《跟隨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的一名海員給一個20世紀兒童的信》,獲得國內獎第一名。他說,這篇作文 “完全要靠想象”,我家里有一本連環畫《航海歷險記》,畫的就是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的經過,以及哥倫 布的一生。我依靠這本小書,想象出一個同我一樣大的,他跟隨哥倫布一道航海,最后因為哥倫布遭到別人誤 解,他想不通,寫了一封信給我!蚁胂螅俏缓T要我作為一個500年后的歷史見證人,來裁決一下勇敢 與誤解的勝負問題。如果我裁決不了,就把信轉給再過500年后的一個孩子。這樣,我這些材料同通訊比賽的“ 通訊”又有了聯系。憑著我自己的獨特想象,我寫成這封信,結果被評為國內獎第一名!保ā段业脑E巧:獨 特》)
聯想和想象本身并不會“生產”材料,然而能令人們發掘出淹沒在記憶庫中的材料,能將分散的、零星的 材料組成一體,使人從看似互不相關的事物中發現內在的聯系,變“思維空白”為茅塞頓開,身在寶山能識寶 ,找到自己作文材料的“面包”、“鹽”、“寶貝”。
作文思路與收斂思維
葉圣陶先生說:“一篇文章的寫成,最要緊的自然是‘說些什么’,這是所謂內容。有什么可說了,最要 緊的是‘怎樣把它著手組織!保ā段男摹罚┑械膶W生,在有了材料之后,腦子里仿佛還是一團亂麻,不 知怎樣去組織。針對這一思維障礙,要十分重視收斂思維能力的培養。
收斂思維是與發散思維相對應的。所謂收斂思維就是以某個思考對象為中心,從不同方向將思維收束到這 個中心,以解決問題的一種思維方式。在寫作過程中,就是在發散思維的基礎上,將不同方向的材料、不同角 度的思考,經過分析、篩選,集中到中心點,圍繞中心形成清晰的思路和結構。
一、抽出絲頭
有的學生下筆前想的很多,似乎有話可說,而動筆時又往往感到不知從何下手,似乎面對一團亂絲。究其 原因,就是朱光潛先生說的“思想不清楚!彼f:“思想不清楚的人做出來的文章決不會清楚”,“尋思是 作文的第一步重要工作”,“作文運思有如抽絲”,要“在一團亂絲中揀取一個絲頭”。(《作文與運思》) 比如,圍繞作文題《拔河的啟示》學生產生了多角度的思考,比如:①齊心才能協力;②堅持到底,就是勝利 ;③兩強相遇勇者勝;④精神鼓舞力量大;⑤勇為本,智為魂;⑥一鼓作氣;⑦指揮的藝術等,究竟選取何者 作為自己作文的立意呢?一定要選取自己體會最深的一點,抽出絲頭,作為全文的主旨,并圍繞“絲頭”安排 文章的布局、材料,使絲頭象聚光鏡照射的焦點一樣,燃燒起來,發出亮光。
二、理清思路
思路是文章的線索。秦牧說:“思想象一根線串起了生活的珍珠。沒有這根線,珍珠只能夠棄散在地。” (《海闊天空的散文領域》)張志公先生曾指出:“常見有些青年同志寫的文章,意思不能說不好,有的并且 很好,詞句方面有點小毛小病,總還通順。就是整篇組織得不好,不清楚,不嚴密,結果讓人讀著感到吃力。 一遍看下來,還不能把他的意思搞明白。”“究其原委,這首先是個思路問題,”“要文章的結構好,必須求 之于思路!保ā对鯓渝憻捤悸贰罚┠悄,怎樣指導學生鍛煉思路、理清思路呢?關鍵是要使他們學會分析與 綜合的思維方法。心理學家朱智賢、林崇德認為,分析與綜合“是思維的基本過程,是其它一切思維的過程的 基礎。”(《思維發展心理學》)分析就是把事物的各種屬性、各個部分或東西方面分解開來,一一加以考察 、思辯的思維方法,綜合就是把事物的各種屬性、各個部分或方面聯系成為整體進行考察、概括的思維方法, 二者密不可分。思路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以客觀事物為基礎的,客觀事物反映在作者頭腦里,經過觀察、理 解、認識的過程,形成了他對這樣事物的印象、看法、態度和感情,繼而進一步對這些印象、看法、態度和感 性進行分析和綜合,條分縷析,理出個頭緒來,就是所謂的思路。比如,指導學生寫題為《“滴水穿石”的啟 示》。首先要啟發學生對滴水能夠穿石的原因進行分析:(1)滴水要有以柔克剛的必勝信心;(2)目標集中;(3 )堅持不懈,然后進行綜合,得出結論;我們無論做工作還是學習,都必須樹立信心,確定目標,持之以恒。這 個分析、綜合的過程,就形成了文章的思路。只要學生勤于思考,善于分析,作文思路就能達到張志公先生所 講的,既“開闊活躍”,又“細致嚴密”。
三、排列組合
即把有關材料、各種思考,按照文章中心結構規律進行排列組合,組成一個整體的思維過程。比如,圍繞 議論文《謙虛與自卑》的寫作,學生們產生了多角度的思考:①什么是謙虛;②什么是自卑;③什么是驕傲; ④什么是高傲;⑤什么是虛偽;⑥謙虛使人進步;⑦驕傲使人落后;⑧自卑使人灰心;⑨高傲使人離群;⑩虛 偽使人厭惡;(11)要謙虛,不要自卑。爾后經過梳理,著重以①②⑦⑧(11)作為全文提綱,逐層推進。
收斂思維與發散思維是相對應的,從收集材料到謀篇布局,既要從“發散”到“收斂”,“收斂”中又要 有“發散”,使學生既善于搜集材料,又善于運用材料,安排好文章的思路、結構,“給它們一個完整有生命 的形式!保ㄖ旃鉂摚骸哆x樣與安排》)。
作文求新與創造思維
中學生作文的基本要求是中心明確,文通字順。中學生作文的“求新”不同于作家的創新,有其自身的內 涵,主要是指:①突破自我,打破思維定勢,不斷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②善于發現,在同齡人中,能形成自 己對客觀事物較獨特的認識和感受;③立足當前,面向未來,應使學生具有創造性的思維品質。同時,作文本 身就是一種綜合性、創造性的勞動,因此,在作文教學過程中,針對有些學生思維方式單一、陳舊和障礙,必 須重視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創造性思維并不神秘,它與常規性思維相對應,是以新異、獨創的方式來解決問題的思維,是多種思維綜 合表現。正如朱智賢、林崇德說的:“完形理論認為,打破舊的格式塔,并發現新的格式塔,這就是創造的思 維!保ā端季S發展心理學》),那么,在作文教學中怎么引導學生去“打破舊的格式塔”呢?
一、記錄靈感
“長期積累,偶然得之。”(周恩來語)靈感是一種短暫的頓悟性思維,高潮為時很短,瞬時即逝,是在 受到某種啟發而爆發出的思維火花,這是極其重要的創造性的質變過程,有利于發展學生寫作的才情稟賦! 作詩火急追亡逋,情景一失永難摹。”(蘇軾)要指導學生及時記錄他們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獲得的新鮮感 受,既可以是片斷的、點滴的,也可以是成篇的,只要有新意,都是可貴的。
二、多路出擊
創造性思維的方法是多樣的,有跟常規思維作相反方向的思考(逆向思維),與常規結論作對立面的思考 (求異思維),用解釋甲的道理來解釋乙(類比思維)等。教師要“授之以法”,指導學生善于“多路出擊” 。
比如,教師提供如下材料:“世界球王貝利喜得貴子,有記者賀道:看他長得多壯,明天會成為像你一樣 的體育明星!必惱患偎妓鞯卮鸬溃骸八锌赡艹蔀橐幻麅炐氵\動員,但絕不會有我這樣有成就,因為他現 在就很富,缺乏先天競爭意識,而我小時候卻是非常貧窮!
學生閱讀這則材料時,興趣很濃,思維活躍,從不同的角度擬出一些有創意的好標題:
逆向思維型:富有就一定是包袱嗎?
求異思維型:兒子未必不如其父
類比思維型:行行出“明星”
辯證思維型:家庭富有的利和弊
聯想思維型:從記者的恭維談起
想像思維型:貝利的兒子長大以后
……
這些命意,都是創造性思維的火花
三、一題多作
一題多作,有利于活躍學生的思路,拓寬學生的視野,大體有四種形式:
1.同一題材,多角度立意。比如,圍繞上述一則材料的多種立意。
2.同一題目,多種體裁。比如,以《橋》為題,不明確規定文體,讓學生選擇,可以寫記敘文,也可以寫 說明文,或寫議論文,乃至詩歌、小說。
3.同一主題,多種寫法,比如,指導學生對說明“煤”的作文,設計多種寫法:擬人法、對話法、寓言法 等。
4.一篇作文,多次修改!拔恼虏粎挵倩馗,”文章既是寫出來的,更是改出來的,要重視指導學生對自 己的習作,從主題結構、材料到語言、表現方法,進行全方位的“掃描”,在多次修改中使自己的作文更加充 實,并力求有所創新。
四、變通“套路”
記敘、說明、議論文體的寫作,其結構均有一些“套路”、“模式”,既要看到“大體須有”,這是寫作 實踐的總結,又要看到“定體則無”,事物總是處在不斷的發展變化中,必須根據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 既有所借鑒,又有所變通。
五、尋找“獨特”
即要指導學生善于在書籍、生活中,獲得獨特材料感受。上海市控江中學學生胡睦曾任《小主人報》副主 編,作文多次獲獎、發表,日本NTV電視臺還于92年2月以專題片《一個小編輯的一天》,對胡睦作了介紹。胡 睦同學作文成功的訣竅,最重要的是“獨特”二字。他說,要“尋找獨特的材料”!暗侥睦锶フ要毺氐牟牧 呢?我認為一是要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找,而不能到“優秀作文選”中去找,“選自己有獨特感受的材料寫! 同時,“獨特的材料,還可以從書籍中發掘出來!鼻懊嫣峒暗摹陡S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的一名海員給一 個20世紀兒童的信》,就是他從一本讀過的書引起聯想,結合當前改革的時代特點,結合自己的學校生活,寫 成的一篇“材料獨特”、“感受獨特”的佳作。
六、走過“橋”去
著名作家王蒙曾說:“一般地說,愈是缺乏經驗的新手,愈不會改造、發展、變化生活給自己的原始觸發 ,他們大致還逗留在橋那一邊,就事寫事,就人寫人,就現實寫現實。過了橋以后,就進入了一個全新的藝術 世界,全部是生活的,又全部是想象的。全部是客觀的,又全部是主觀的,全部是具體的,又是抽象的。在這 個藝術世界里,每一草一木,一磚一石都放射著人類的文明與智慧的光輝!保ā锻趺烧搫撟鳌罚
這里借用王蒙“過橋”的比喻,旨在說明,我們在作文教學中,要重視指導學生對作文的材料進行分析, 從就事寫事,就人寫人,跨越到善于發掘自己材料的意義,并進行有機的組合,而這正是創造思維品質的重要 體現,倘能如此,那怕是最平凡的事物,也能創造出它的生命來,(魯迅語)比如,“全國十佳文學少年”之 一的南京師大附中學生方欣,雖是高中學生,已有作品集出版問世,她作文的一個顯著特色,就是善于走過“ 橋”去,于平常中發掘生活的底蘊。僅以《假發的風波》為例,便可略見一“斑”。作文寫道,我的父親,年 僅四十,不知何故,頭發已經稀疏。一日,他居然買了假發,雖然“年輕了許多。”但作為女兒的我,十分不 滿,認為父親“太開放”了,老爸對女兒的反映很敏感,忍痛將假發退了。當然,知父莫若女,我最后還是哽 咽著勸爸爸再戴上假發……。買假發--退假發--再戴假發,這生活中的“原計”經過精心的發掘,加工, 閃耀著小作者智慧的光焰,兒女對長輩的愛美之心終究給予了理解,使人讀來有滋有味,頗感溫馨。
作文教學,既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又是難點。限于篇幅,本文僅就中學生在作文過程中存在的比較突 出的思維障礙,如何加強針對性的思維訓練,作了初步探討?追蜃又鲝垖W思結合,同樣的道理,作文教學必 須與思維訓練有機結合起來,只要我們精心施教,巧于引導,學生們一定能跨越障礙,走過“橋”去,不斷提 高寫作水平,展現出自己表達藝術的新風采。
[作文教學過程的思維訓練]相關文章:
1.思維訓練教學計劃
5.有優美句子的作文
6.初中作文教案
7.初中作文優美句子
8.初中隨筆作文
9.作文優美句子
10.軍訓的總結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