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家字中品味中國古代風俗文化(網友來稿)

發布時間:2016-6-6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樂曉峰  

  內容提要:本文考證了“家”字反映的古代婚姻中的風俗文化,從古代“家”的形成、“家”的命名理據及其特征、“家”的字型考證、古人“家”的觀念的本質特征和“家”字的詞義引申五個方面來展現“家”的豐富內涵。

關鍵詞:  家    古代婚姻觀    命名理據    字型     詞義引申

    漢字素來有歷史文化的“古化石”之稱,所以,想要了解我們傳統文化蘊涵的精髓,似乎就離不開漢字文化的研究。有時,一個字,就能串出上下幾千年的歷史,就能勾畫出一幅幅精美的古代民風民俗圖景。

    在這里,我想聊聊這個“家”字。一說到“家”,仿佛就有一股溫馨、甜蜜的滋味縈繞舌間。也許,這就是典型的中國人 的“家庭情結”。難怪那么多的詩詞篇章里思念家鄉,懷念親人的句句言言,總是生生不息,讀來定能勾起那些游子們的思鄉情懷。看,杜甫的“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的無奈;賀知章的“少小離家老大回”的辛酸,無不征顯我們對家的無比眷念。

 就簡簡單單一個“家”字,細細分析它的來由,古人的家族觀念、婚姻觀念、價值取向乃至于宗法倫理等方面的文化體認都能從中衍生出來,并得到一一例證。

(一)“家”的形成

“家”這個義位的出現要追溯到遠古時期的母系氏族……在對遠在六千多年前的半坡遺址和河姆渡遺址的考古中,有許多證據能幫助我們了解當時的婚姻習俗。在母系社會里,我們的先民還處在“族外婚”階段,實際上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走婚制。女孩長大成人后,家族的長輩們就幫她建一所房子,讓她單獨居住。以便接受其他氏族的男子的拜訪和住宿。黎明時分,這位留宿的男子就會急忙爬起來,回到自己的氏族中去勞動、吃飯、休息。黃昏后,這位男子可以重新面臨選擇:再次去昨晚那位女子的家中留宿,或是到另一個女子的家中去,或者那兒都不去。也就是說,氏族中的男子是居無定所的,他們的全部職責只是繁衍后代。至于哺育和撫養后代,他們無須過問,當然也不用承擔家庭的責任,所以家庭成員中并無父親這種角色的出現。女子懷孕,日后生下的孩子“但認其母不認其父”。與孩子相親相愛的是孩子的母親、姨媽、姥姥或者家族中更老的女性長輩。孩子如果是男孩,他長大后依然要像其他男子那樣,到外族女子的家中留宿,留下個人血緣的孩子。在這種婚姻狀況下,是不可能追究孩子的父親是誰的。那么,由此推斷,“家”形成,就是單身女人的居住處或單身媽媽的居住場所。這種婚姻習俗,直至現在在云南納西族的走婚制度中,我們仍可見到。

當然,對于“家”的形成,恐怕還存在其他的看法。比如,有人認為,族外婚的方式可能是兩族中的適齡男女青年,到了一定時期,就相約到兩族外的中間地帶尋覓一個場地,建立一個類似零時“度假村”的新居住地供年輕人們相處,休息。而其間,必定有那么一些年輕人雙雙對對不愿分離,就形成了兩兩獨居的“小家”。究竟那種說法可靠呢?到下面文中我們再來辨析。

   (二)“家”的命名理據及其顯著特征

 任何一種事物的命名都必須概括它的顯著特征以表明它的造詞理據。“家”字當然也不例外。《說文》:“家,居也。”易家人釋文:“人所居稱家。”由王力編撰的《王力古漢語字典》查得,“家”、“居”為同源字。家,當然是居住的地方,這一點無可厚非,既然有了“居”的概念,為何有要造一個“家”出來呢?而且,究竟怎樣的居住方式才被稱為“家”呢?

《詩》邶風擊鼓:“爰居爰處,爰喪其馬。”易系辭下:“上古穴居而野處。”可見,古人的居住要求是:走到哪兒,居到哪兒。只要可供藏身棲息即可居。但對“家”的要求一定要高一些。《詩》大雅棉:“未有家室。”又周南桃夭:“宜其室家。”這里的“家室”、“室家”都是說通過一定方式組建起來的。也就是說,“家”是“居”的更高級的形式--存在一定關系的人的小群體的定居。那么“家”的原初就是母系氏族單身母親之家的標示,因為這是最早的由小群體共居產生的居住方式。

 可是,“家”還有一個同源字“嫁”。“嫁”:女子適人,與“娶”相對。列子天瑞:“國不足,將嫁于衛。”張湛注:“自家而出謂之嫁。”到這里,古人的婚姻觀已經變成了“女子出嫁才算有家。”故造“嫁”字,就是為了標志父系氏族的出現,女子在婚姻關系中的地位就此完全改觀。

(三)“家”字字形考證

《說文》:“家,從‘宀’‘豕加’省聲。”這里的“豕加”發音為(jiā)。作為形聲字,這個“豕加”雖是聲旁,但明明白白是公豬的意思。如果作為會意字,從“宀”從“豕加”,“豕加”中有“豕”,房子里面有頭豬,還是一樣的結果。究竟,這“家”里為什么有一頭公豬呢?

以“豕”作為“家”的一個部件,不論是合意作用,還是組形作用,還是聲符,都值得我們探究這豬的來由。前文曾提到,在考古中發現,半坡遺址和河姆渡遺址中,都有先民豢養豬的遺物證明。這自然可以證明遠古的家庭(家族)經濟與畜養(家畜代表私有財產)之間的聯系。但是,這也不能說明“家”里的溫馨和舒適能讓一頭公豬來享用。

如果僅僅將豬看成是私有財產的象征,那么就說明古人對于“家”的概念就是要有房子和經濟來源即可。那就失去了最初我們了解的古人對于婚姻觀的認識的價值和意義。“家”字的出現也就成了私有制產生的標志。是不是這樣呢?

有一個有趣的發現,遠古先民在豢養“豕”的時候,會發現野公豬,也就是“豕加”常常在晚上光臨他們的豬圈,并且使他們的母豬懷孕,生下一窩小豬崽。這些不請自來的公豬,就像上古時期的男子一樣,黎明時悄悄離去。這種相似也許不只是一次巧合。我們的先民創造了“豕加”這個字,是不是為了留下這信息符碼呢?這也給我們上文中的那個問題提供了答案:“家”字是遠古時期走婚式婚姻風俗的鑒證。

(四)古人“家”的觀念的本質特征

“家”中的母親全權挑起了家庭的重擔,蓋屋建房,發展經濟生產,支撐這個“家”。這就體現人類自身的生產與生產資料的生產的結合,以此構成了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基礎。可見,古人的生殖崇拜是非常明顯的,她們認為自己的氏族能得以繁衍生息就是依靠母親的生養和哺育。于是,“家”的出現就是古人的生殖觀念的表現--在以血緣關系維持人的生存群體的遠古時代,由于生產方式的原始落后,以及血族戰爭的頻繁爆發,人口的增殖乃是部落或家族生存興旺的重要保證,由此激發了人們繁衍后代的強烈欲望。與此同時,由于人類控制自然能力的低下,整個生育過程不免時時遇到種種非人力所能抵御的災難。這就更加深了人類對人口生養的渴求和所謂的生殖崇拜。所以,造“家”字,以征顯母親的地位。

(五)“家”字詞義引申

“家”字的含義很廣泛,僅以四次演變作為參考。

    

夫婦互稱為家 泛指親人 家口、家小

以家為概念的小團體 學術流派,專業人員 儒家、道家;科學家、行家。

(名詞性)家庭,家鄉 (動詞性)以之為家 “三王家天下”《漢書》

士大夫的家族 邦域 國家

由此表可見,“家”的含義越來越廣泛,地位越來越高。我們中國人的“家庭情結”的文化淵源就在于此吧。

參考書目:

1、宋唐.漢字密碼.北京.學林出版社,

2、王力. 王力古漢語字典.北京.中華書局.2000.

3、辭海.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79.

4、陸宗達.說文解字通論.北京.北京出社.1981.

5、詩經.廣州.廣州出版社.2001.

 作者郵箱: zengle365@sohu.com

[從家字中品味中國古代風俗文化(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中國古代的風俗禮儀文化常識

2.中國古代禮儀文化常識

3.中國古代文化常識測試題

4.古代文化常識風俗禮儀

5.風俗周記400字

6.品味人生語錄

7.教育從家庭開始讀后感

8.品味瑕疵閱讀及答案

9.中國古代著作易經

10.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制服丝袜中文字幕在线 | 亚洲伦乱中文在线 | 亚洲日韩一区二区综合另类 | 在线观看A∨网站 | 亚洲Aⅴ狠狠爱一区二区三区 | 天天欢夜夜爽视频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