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報 2003-08-14 嚴艷
已經讀二年級的小美每天晚上睡覺都要抱著她的玩具狗,平時在家吃飯、看電視都要跟她的“愛狗”粘在一塊兒,盡管玩具狗已經越來越舊、越來越爛,可小美依然不肯離手。父母開始以為她是在撒嬌,但后來發現女兒的習慣竟怎么也改不掉。小美的父母擔心這樣下去對小美的成長不利,便去請教醫生。醫生卻解釋說,這是因為孩子與父母溝通太少、親熱不夠所致的“戀物癖”。
放不下,離不開“情不自禁”近病態據介紹,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兒童早期教育科經常會接到像小美這樣的小病人。這些小“戀物癖”們從三四歲到十一二歲的都有。他們有的身邊少了玩具熊就哇哇大哭,有的不嗅著浴巾就沒法入睡,有的枕邊少了發黃的玩具小白兔就不睡覺。小美的媽媽擔心地告訴醫生,“女兒的玩具狗是4年前過生日的時候她外婆送的,當時小狗很漂亮,她就整天抱著玩。女兒和我們分房間睡后,我們也就讓她和小狗在一起有個伴。但沒想到,如今她都9歲了,還是離不開她的那只面目全非的玩具狗!開始我跟他爸以為她這樣是撒嬌,可后來發現她真的有點‘情不自禁’,真擔心她這樣下去會有什么問題。”
接觸少,愛撫少 孩子對浴巾玩具上癮
為此,該院兒童早期教育專家指出,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市民的住房條件也越來越好,很多家庭的孩子都被單獨安排在一個房間。白天父母上班,跟孩子接觸的時間少,晚上除了吃飯看電視之外也少有“親熱”,這樣導致父母與孩子之間缺乏溝通,使孩子缺少親情的“滋養”,往往使一些兒童轉移他們的感情投入方向,慢慢形成戀物癖好。據介紹,使他們上癮的往往是生活中與其接觸較多的物品,如用慣的浴巾、父母的睡衣等日用品,還有手槍、動物等玩具。
易憂郁,愛退縮 戀物癖屬輕微孤獨癥
專家告訴記者,兒童的“戀物癖”屬輕微孤獨癥表現癥狀之一,發展下去,重者會形成孩子敏感退縮、憂郁脆弱的性格,父母應對此有所警覺。為了防止孩子出現這樣的傾向,專家建議父母增加與子女相處的時間,多用親情和孩子溝通,一般來說不提倡過早地給孩子安排獨立的“單人間”。對有此傾向的孩子,父母要增加感情投入,除了用親情溝通外,可以多準備幾個“遷移載體”,使他們無法對戀物“專情”。
[謹防孩子得上戀物癖]相關文章:
8.槐鄉的孩子課件
9.花孩子教學課件
10.天哪!孩子說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