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全面深入地推行課堂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實施意見

發布時間:2017-12-18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chnezhenghong  

一、研究背景  

1、 教學現狀分析

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大部分教師都有這樣的感受,學生成績越來越難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越來越差,學習品質也愈來愈不如從前,學生的整體素質在下降。這種狀況的形成,有其復雜的原因。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吃苦精神,自理能力差,在教學管理上存在很大的困難。因為學生缺乏自主學習的品質,再加上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為了取得一時的高分,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就包辦代替。越包辦代替學生就越缺乏自主學習的能力,越缺乏 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就越是包辦代替。這樣以來,就形成了惡性循環。

可以說,現在的絕大多數的學生,離開教師的管理是很難進入學習狀態的。不僅如此,即使教師在場,大多數學生也難以進行潛心學習。在這種情況下,如何讓學生對學習充滿興趣,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自覺地發現問題,主動地去探究和解決問題,是一個非常值得深思和探討的課題。

2、現代教育教學發展的動態

自上世紀以來,全球性的教育教學改革如火如荼,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教育教學理念,教育教學方法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學會學習,終生學習,以人為本,注重人的全面素質的提高。學生由過去的接受知識的容器,變為主動學習自主探究知識,解決問題的活生生的人。提倡學生學會向陌生領域求知的本領。老師的角色也相應發生了實質性的轉變。教師已不再是過去主宰課堂教學一切的至高無上者。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引路人,組織者,學習的合作伙伴。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特別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習慣。

3、社會發展的要求 

人類社會的發展經歷了漫長的歲月。在這個發展過程中,人類的文明史也發生過幾次大的跳躍式前進。可以說一直到上世紀60年代,人類文化的積累和發展確實經歷了太過漫長的歲月。但近百年來,特別是近幾十年來,人類文化知識的發展進入了迅速膨脹的高速發展階段。人類文化知識的總和正以越來越短的時間實現翻番。尤其是人類進入知識經濟時代,一個人在學生時代無論如何是不可能掌握未來一生所需要的全部知識的。這就向人們提出了終生學習的要求。因此,在中學階段掌握終生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與基本能力,讓學生學會學習是社會發展的要求。自主學習自主探究正是終生學習所必備的基本能力和習慣。

二、理論依據

1、教學目標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在十幾年前,我國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具有不確定性。老師對教學目標的陳述,重內容,輕行為,不明確,不具體,教學中不便操作。目標教學認為,“只有從明確具體的科學化的教學目標出發到預定教學目標的達成結束的教學,都是具有有序性、規律性和高效性的教學。明確、具體、科學化的教學目標對師生的教與學具有期望、定向、激勵、調控。”目標教學提出了目標定向的原則,整個教學活動都要圍繞教學目標的達成來進行。能否完成預定的教學目標是一堂課成功與否的根本標志。在現代教育教學改革中,我們必須高舉目標教學的大旗,精心設計教學目標,使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都能有章可循,事半功倍。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課堂教學模式中,放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的時間,能夠使不同層次的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圍繞教學目標有的放矢地進行學習,這更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目標教學的“相信所有的學生都能學好,所有的老師都能教好”的樂觀主義教學信念,與追求教育教學質量的大面積提高,追求學生學業水平的高合格率又不謀而合。目標教學的教育觀認為,教育是為了使所有受教育者發展成為能夠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這與我們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教學改革中培養學生未來生活所需要的基本的學習能力又是相一致的。

2、自學輔導法,自辛亥革命以后傳入我國,受到中國教育界人士的推崇。它的主要特征是“學生在教員的輔導下自學,教員在學生的自學中輔導”。它與我國傳統的“課堂講授法”有著本質的不同。它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自學習慣,提倡盡量使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動耳、動眼。為了便于學生學習,必須給學生進行適當分組,以使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發揮互助精神,集體研討,共同前進。在自學輔導的過程中,即使不進行考試,教師也能及時地了解學生的學習進程和學習的具體情形。同時能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這也是學生未來生活所需要的基本的能力。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盧仲衡研究員結合美國程序教學法進一步發展了自學輔導教學法。他主張課堂教學是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學為主的原則,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活動,主張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主學習的能力,注重養成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自學輔導法的“自主學習”這一教育思想的精華,恰恰順應了當今社會發展的要求,是學生未來發展所必須的基本能力。這也是我們在這次課堂教學改革中著力解決的一個重點問題。

3、傳統教學的特征一般是,先教后學,先講后練,這是灌輸式教學的特征。邱學華的嘗試教學法,則反其道而行之,采用“先試后導,先練后講”的方法。重視學生的切身體驗。學生嘗試學習的過程,實質上就是學生自學的過程。它在學生嘗試學習的過程中逐步促使學生求知欲望的膨脹,在學生最急于想知道的時候,教師進行適時啟發點撥,效果十分明顯。正如孔子所言:“不憤不啟,不悱不發。”這與傳統的滿堂灌的教學方法有著本質的不同。事實上在教與學的雙邊活動中,教師的教是變化的條件,是外因。學生的學是變化的根據,是內因。教師的教必須通過學生的學才能起作用。學生不學,教師的本領再高,也不會發生作用。這就決定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也決定了教學過程是一個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在教師的點撥講解之前,先讓學生進行充分的自學、探究是必要的。它是保證教師的講解能充分發揮效益的重要前提。

4、《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生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學會學習也就是要學生能夠進行自學。“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集中體現了教學過程中的主動性、合作性和探究性的原則。義務教育的課程標準,“著眼于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

5、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上海教育科學院首先提出“研究性學習”的概念,并在上海迅速推廣,取得了明顯的效果,接著風靡全國。最初的研究性學習,只局限于課堂之外,以為只要是研究就是社會調查活動,最后要寫研究報告。其實這是一種誤解。研究性學習不僅適合于課外的研究性活動,而且對于學生來說,更重要是要使用于課堂學習活動。研究性學習的實質是學生學習方式和學生學習角色的轉變。學生要由過去的被動地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地去發現和解決問題,探索和獲取信息。研究性學習完全變成了自主學習,研究性學習強調合作學習,研究性學習更是一種創新學習。在教育教學中必須大力提倡。我們所倡導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課堂教學模式,內含著非常多的研究性因素。

6、中國傳統的教育思想和近現代的教育家都非常重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我們全面地反思孔子的教育思想,其核心就是以培養學生自覺性為中心的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孔子在教育他的學生時,基本上都是先讓他的學生進行充分的思考,然后再聽取他們的意見。真正做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我國最早的教育學著作《學記》中,也對教與學作了較多的精辟的闡述。“雖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這確實是學生學習必須進行自學和實踐的至理名言。它還強調在教學時,教師要“時觀而勿,語存其心也。”就是先讓學生進行充分地自悟和思考。特別注重啟發誘導,“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荀子《勸學篇》說“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宋代教育家朱熹認為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情,是別人不能代替的,必須強調自學。他說:“讀書是自家讀書。為學是自家為學,不干別人一線事,別人助自家不得。”學生應該自己學習,自己思考,反對別人進行硬性的灌輸。我國近代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視自學。蔡元培認為,“最好使學生自己去研究,教員竟也可以不教,等到學生實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解決時,才去幫助他們。”陶行知先生極力反對注入式教學,大力提倡讓學生自己學。“我以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葉圣陶先生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但其中時刻貫穿著一根紅線,他強調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引導學生向自學方面發展。他較早地提出了終身學習的思想,他認為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是教育機構的重要任務。葉老把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到人的發展和國家、民族的前途和利益來認識。他說,一輩子堅持自學的人就是一個一輩子自強不息的人。這樣的人不斷增加,社會和國家就會達到繁榮昌盛的境界。他要求學生要學會自學的本領,養成自學的習慣。葉老還把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當作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把能否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看作是衡量一個教師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

三、“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課堂教學的基本模式

每一項教學改革,都必須有其一定的相對固定的課堂教學結構,否則就失去了其理論指導價值。“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課堂教學模式也應該有其基本的教學環節。我們將一節課的教學過程大體分為以下五個環節。

1、 激趣定向,目標導航

2、 嘗試自學,自行解疑 

3、 合作交流,深入探究

4、 反饋點撥,釋疑自結 

5、 延伸拓展,當堂訓練

每一個教學環節作以簡要敘述如下:

第一步:激趣定向,目標導航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每一堂課的起始階段,教師要設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撩撥學生學習的欲望,在其求知欲處于高亢的時候,教師趁勢導入新課,并機智地引導學生確定和識記學習的目標,在整堂課的學習過程中,這個學習目標,自始至終是學生學習的燈塔,師生的整個活動,就是要逐步接近并解決這個目標。學習目標的確立,是在深入鉆研教材內容和準確把握學情的基礎上進行的,目標的確定既要有知識目標,還要有方法、能力、習慣和情感目標,同時要有一定的層次性,要符合“最近發展區”的要求。

第二步:嘗試自學,自行解疑

確定了學習目標(有些學科還可能出示嘗試題),在這個目標的引導和高亢的求知欲的驅使下,學生自學課本,收集解決目標的信息。在自學課本前,教師還可以通過一定的途徑,為學生提供一些思考題,以指導學生更好的自學。在自學課本的過程中,學生要逐步接近教學目標,更重要的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不斷地產生新的疑問,并通過各種方法(如請教他人,查閱資料等)不斷地解決這些疑問。如還有不懂的問題,學生要作好記錄,以備討論時需要。

第三步:合作交流,深入探究

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學生肯定還會有不能明白的問題,這時,教師還是不要急于告訴學生現成的結果。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互相交流意見和看法。以矯正、補充和完善自學成果。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實質上又深入了一步。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不同的觀點發生碰撞,在碰撞中學生對問題要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即使這樣,學生還會有不會的問題。這樣的問題就必須留有下一步來解決。

第四:反饋點撥,釋疑自結

學生經過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以及深入的探究,學習情況到底如何,教師必須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同時,學生在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中仍然弄不清楚的問題,學生肯定產生一種強烈的想弄明白的愿望,教師就必須在這個關鍵時刻給予適時點撥,以幫助學生撥去心頭的迷霧。在這個過程中,少不了學生發言(或者是做題)和教師的精講點撥。在反饋和點撥中,學生的疑問逐步得到解決,教師要趁勢引導學生進行自結,并通過自結來進一步的檢驗學生是否對規律性的知識真正進行了消化和吸收。

第五:延伸拓展,當堂訓練

學生的自學過程,也是解決問題和知識訓練的過程,一般性的知識,已經得到了基本的運用。在這第一步中,主要是對知識進行綜合運用和延伸拓展拔高性的訓練。學過的知識不再停留在一般意義上。知識必須內化為學生的素質。在這一步驟中,各學科特別是理科的訓練題必須按一定的層次進行設計,以適應不同層次的學生需要。它還不等同于過去的形成性檢測題。不是對學過的知識的簡單重復。在這個訓練過程中,也始終貫穿著自主、合作、探究和點撥的原則。

四、關于課堂結構的幾點說明

㈠、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

1、 激趣定向,目標導航  2--5分鐘

2、 嘗試自學,自行解疑   7――10分鐘

3、 合作交流,深入探究 5――8分鐘

   4、反饋點撥,釋疑自結   8――10分鐘

5、延伸拓展,當堂訓練   10――15分鐘

㈡、需要強調說明的是,每一種模式都有其局限性,如該教學模式對音體美等學科就不一定佷合適,同時,文科與理科教學特點也不盡相同。該課堂教學的結構是學校課堂教學總體改革的基本模式,各學科的課堂教學改革須與這個總的模式下進行整合。教師在教學改革中要靈活運用,根據各學科的特點進行變通,產生一些符合學科特點的課堂教學的變式。但是不管如何變通,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都要貫穿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原則。主張啟發式,反對注入式教學,要做到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只是進行精講和點撥。

㈢、課堂教學的幾個教學環節,不是固定不變的。其中有些環節也可以進行調整和合并。比如,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可以結合起來進行。在課堂訓練中,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也可以貫穿合作交流深入探究的因素。因此,有些教學環節和教學的方法,有時是難以分開的。這一點非常重要。

㈣、這個課堂教學的模式一般不作課前的預習。而且,要求當堂進行訓練,當堂完成作業。這樣會大大減少學生的過重的課業負擔,同時又避免了學生課下抄襲作業的現象。對于當堂完成的作業,教師可以根據各學科的特點和實際情況,指導學生進行自批和互批作業(一開始可能會出現些錯誤,這不要緊,關鍵是指導好學生怎么批)。教師要善于和能夠把握學生的作業情況,對普遍性的問題及時進行點撥矯正。課下教師對學生的作業要進行有目的的抽查,不可放手不管。教師節約的大量的時間用來深入的鉆研教材和學習研究,以為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的水平注入不竭的動力。 

㈤、用此課堂教學模式教學的重要前提是合理分組。各班要根據學生的情況進行分組。每個組中,好、中、差學生要合理搭配,以保證學生合作學習的順利進行和遇到問題時能最大可能地予以解決,以提高學習興趣,增強學習的信心。

㈥、適應課堂教學改革的需要,過去教師上課需要的教案一律取消,全部采用學案制。但這并不是說教師上課不再備課。相反可能需要更加充分更加深入地備課。教師只不過是用另一種方式呈現課前備課的成果。教案到學案的變化,是課堂教學理念的重大變革。它關注的是學生如何學。設計一份學案比設計一份教案要付出更多的勞動。

㈦、“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對不少的學生來說,可能是一幅全新的面孔,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進行大膽改革,踐行這一教育理念,還要有意識地向學生傳授這一方面的學習方法、注意事項等有關知識,強化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的意識,逐步地使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成為學生的自學行動。

㈧、各教研組各學科教師要在學校確定的這個課堂教學改革的總體目標下,確立本組的研究課題,探討研究的方式方法和步驟,制定研究方案,開展更加具體細致的研究。要及時地對研究進行總結,以調整課題研究的進程和方法。各教研組的研究要注意保存研究資料。各任課教師每月要寫出一篇研究論文,及時總結研究成果。各教研組各學科教師更要注意有意識地將研究成果及時引入課堂教學,以盡快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作者郵箱: chenlou@sina.com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全面深入地推行課堂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實施意見]相關文章:

1.高效課堂美術教學改革論文

2.辦公室學生助理工作效率提升探究論文

3.課堂教學改革心得體會

4.關于語文課堂中審美教育的探究論文

5.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改革的心得體會

6.數學自主學習計劃

7.莫遠離深閱讀答案

8.有關效率的名言

9.體育自主學習能力論文

10.美術教學改革論文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欧洲自拍偷线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 | 亚洲视频高清在线人 | 亚洲福利国产精品合集在线看 | 亚洲欧美久久夜夜潮 | 天天爽天天摸日本一区二区 |